员工离职案例精粹(24个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离职原因法律案件吴某(3篇)

离职原因法律案件吴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吴某,男,35岁,原为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的部门经理。

因个人原因,吴某于2020年10月提出离职。

离职前,吴某与科技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17年11月1日起至2020年10月31日止。

根据劳动合同,科技公司应支付吴某工资、奖金、补贴等福利待遇。

在离职前,吴某与科技公司存在以下争议:1. 离职原因:吴某认为,其离职原因是科技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导致其生活压力增大,无法继续在该公司工作。

2. 离职经济补偿:吴某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其离职经济补偿,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福利待遇。

3. 离职手续:吴某认为,科技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其办理离职手续,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案件经过1. 争议提出:吴某于2020年10月提出离职,并向科技公司提出离职原因及经济补偿要求。

2. 谈判破裂:双方就离职原因、经济补偿及离职手续等问题进行多次谈判,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3. 诉讼提起:2020年11月,吴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其离职经济补偿及办理离职手续。

4. 仲裁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科技公司存在未履行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的行为,但未完全支持吴某的仲裁请求。

双方均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5. 法院审理:法院依法受理了本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法院判决1. 离职原因:法院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科技公司应按照约定履行福利待遇,但实际履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吴某生活压力增大,其离职原因与科技公司违约行为存在一定关联。

2. 离职经济补偿:法院认为,吴某在离职前为公司服务了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科技公司应支付吴某经济补偿。

考虑到吴某的离职原因与科技公司违约行为存在关联,法院酌情支持吴某的经济补偿请求。

3. 离职手续:法院认为,科技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吴某办理离职手续,侵犯了吴某的合法权益。

员工离职引发经济补偿纠纷案例

员工离职引发经济补偿纠纷案例

员工离职引发经济补偿纠纷案例在公司呆久了,总会有想要离职的时候,但是离职也要遵守一些规则,今天店铺为你们介绍员工离职引发经济补偿纠纷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员工离职引发经济补偿纠纷案例案情介绍王某于2005年5月10日入职丙公司,任职品管部门品质检验员,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最后一期的劳动合同为2007年6月1日到2008年5月31日止。

王某原打算在2007年10月1日举办婚礼,遂于2007年8月份向丙公司提出请事假1个月,以便回老家筹备和举行婚礼。

丙公司以生产太忙为由,未批准王某的请假请求。

王某于是在8月15日提出了辞职申请,要求在9月15日办理离职手续。

丙公司以招不到人为理由,不同意王某辞职,并将王某的工资由原来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2500元。

王某只好和家人商量将婚期延后,推迟到2008年的春节。

当丙公司的生产进入淡季时,2008年1月15日,王某再次提出请假回家筹办婚事,丙公司却在2008年1月16日书面通知王某要求其办理离职手续,理由是同意其在2007年8月份的辞职申请。

王某想着要回家办理婚事,当天就签字办理了离职手续。

但王某签完字后就觉得不对,自己当时要回家结婚提出请假,是在丙公司不批假的情况下才提出辞职的。

丙公司不但没有批准自己的辞职请求,反而为留住自己还加了工资,自己为此推迟了婚期。

现在丙公司生产进入淡季,自己是请假回家办婚事,丙公司却让自己离职。

王某觉得丙公司这种做法,是明显的过河拆桥行为,于是王某要求丙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但丙公司没有同意。

王某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丙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5000元及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7500元。

案情评析职工请求离职的行为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问题,职工主动提出离职、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离职和用人单位直接要求职工离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不同。

本案中,一种观点认为王某在2007年8月提出来辞职,丙公司在2008年1月批准其辞职,王某也表示同意,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丙公司无需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员工辞职法律案例(3篇)

员工辞职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男,25岁,某科技公司员工被告:某科技公司案情概述:张三于2019年1月1日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月薪为8000元,试用期三个月。

在试用期内,张三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并与科技公司发生争议。

科技公司认为张三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张三支付违约金。

张三则认为自己并未违反竞业限制条款,拒绝支付违约金。

双方协商不成,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张三是否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2. 若张三违反了竞业限制条款,科技公司是否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三、法院判决1. 张三是否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在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工作,也不得自己开业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本案中,张三与科技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了竞业限制期限为劳动合同终止后两年。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本案中,张三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且未违反竞业限制条款,因此,法院认为张三并未违反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

2. 若张三违反了竞业限制条款,科技公司是否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法院认为,虽然张三未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本案中,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但违约金数额过高,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此,法院判决科技公司不得要求张三支付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法院对张三是否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认定,体现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员工入职在职离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员工入职在职离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注意保密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员工入职在职离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目 录招聘篇 (6)招聘广告中的风险防范 (6)一、典型案例 (6)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7)三、案例点评 (7)四、操作提示 (7)对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 (7)一、典型案例 (7)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8)三、案例点评: (8)四、操作提示 (8)录用篇 (10)录用通知的法律风险知多少 (10)一、典型案例 (10)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11)四、操作提示 (12)入职篇 (13)未签订劳动合同,谁之过? (13)一、典型案例 (13)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14)三、案例点评 (14)四、操作提示 (15)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16)一、典型案例 (16)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16)三、案例点评 (16)四、操作提示 (17)只有三句话的协议也叫劳动合同吗? (17)一、典型案例 (17)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17)三、案例点评 (17)四、操作提示 (18)劳务协议还是劳动合同 (20)一、典型案例 (20)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0)三、案例点评 (20)四、操作提示 (21)试用期要制定并公示考核标准 (23)一、典型案例 (23)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3)三、案例点评 (23)四、操作提示 (24)试用期不合格怀孕可被辞 (24)一、典型案例 (24)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4)三、案例点评 (25)四、操作提示 (25)随意设置试用期 双倍补偿没商议 (25)一、典型案例 (25)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5)三、案例点评 (25)四、操作提示 (26)试用期满不胜任,解聘不用给补偿? (26)一、典型案例 (26)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7)三、案例点评 (27)四、操作提示 (28)入职培训很迫切,制度告知莫忽略 (29)一、典型案例 (29)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29)四、操作提示 (30)变更劳动合同篇 (30)调整工作岗位的合同变更 (30)一、典型案例 (30)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31)三、案例点评 (31)四、操作提示 (32)语言沟通难奏效,书面通知勿忘掉 (32)一、典型案例 (32)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32)三、案例点评 (33)四、操作提示 (33)连签二次劳动合同,就必签无固定期合同? (34)一、典型案例 (34)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34)三、案例点评 (34)四、操作提示 (35)解除劳动合同篇 (35)员工声明双方再无争议,还能再要求双倍工资吗? (35)一、典型案例 (35)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36)三、案例点评 (36)四、操作提示 (36)员工提出辞职,就等于办结劳动关系了吗? (36)一、典型案例 (36)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37)三、案例点评 (37)四、操作提示 (38)无固定期合同,约定解除并非合法 (39)一、典型案例 (39)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0)三、案例点评 (40)四、操作提示 (41)规章制度的双重约束性 (41)一、典型案例 (41)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2)三、案例点评 (42)四、操作提示 (42)炒掉隐婚怀孕者 单位为何不违法 (42)一、典型案例 (42)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3)三、案例点评 (43)四、操作提示 (43)工厂搬迁员工辞职能否要补偿金? (44)一、典型案例 (44)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4)三、案例点评 (45)四、操作提示 (45)规章制度想生效,前置沟通是良药 (45)一、典型案例 (45)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6)三、案例点评 (46)四、操作提示 (46)同一母公司内调动,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47)一、典型案例 (47)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7)三、案例点评 (47)四、操作提示 (48)解聘,慎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48)一、典型案例 (49)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49)三、案例点评 (49)四、操作提示 (50)公告声明解除劳动合同 (50)一、典型案例 (50)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51)三、案例点评 (52)四、操作提示 (52)事实劳动关系,后果越来越严重 (52)一、典型案例 (52)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52)三、案例点评 (52)四、操作提示 (53)提前离职合法,忽视竞业限制受罚 (53)一、典型案例 (53)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54)三、案例点评 (54)四、操作提示 (55)工伤篇 (55)拾荒者为工厂清理垃圾摔伤,怎么办? (55)一、典型案例 (55)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56)三、案例点评 (56)四、操作提示 (57)瞒报工伤,得不偿失 (58)一、典型案例 (58)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58)三、案例点评 (59)四、操作提示 (60)究竟多少工伤补偿才合适 (60)一、典型案例 (60)三、案例点评 (61)四、操作提示 (63)工伤后自杀定为因公死亡 (63)一、典型案例 (63)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64)三、案例点评 (64)四、操作提示 (64)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伤 (64)一、典型案例 (64)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65)三、案例点评 (65)四、操作提示 (65)返聘人员上班路遇车祸,算工伤吗? (65)一、典型案例 (65)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65)三、案例点评 (65)四、操作提示 (66)谁为包工队员工伤亡担责? (66)一、典型案例 (66)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67)三、案例点评 (67)四、操作提示 (68)休假期间与他人调班引发的工伤纠纷如何判决 (69)一、典型案例 (69)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69)三、案例点评 (69)四、操作提示 (70)保险篇 (70)企业和员工是否可以“协商”不缴纳社会保险金? (70)一、典型案例 (70)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70)三、案例点评 (71)四、操作提示 (71)劳务派遣篇 (71)劳务派遣与事实劳动关系 (71)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72)三、案例点评 (72)四、操作提示 (73)劳务派遣公司造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73)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73)三、案例点评 (73)四、操作提示 (74)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协议 (74)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74)三、案例点评 (74)四、操作提示 (75)退回和解雇被派遣劳动者的条件与限制 (77)一、典型案例 (77)二、本案件适用法律条款 (77)三、案例点评 (78)四、操作提示 (78)招聘篇时下正值用人单位招聘新员工的高峰时期,而招聘又是HR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员工辞职的法律案例(3篇)

员工辞职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员工李某,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

甲公司收到李某的辞职信后,认为李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遂拒绝办理离职手续,并要求李某支付赔偿金。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李某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李某于2017年1月1日入职甲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一职,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2. 2018年5月,李某因个人原因,向甲公司提出辞职。

甲公司在收到辞职信后,认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遂拒绝办理离职手续。

3. 甲公司认为,李某在离职前一个月未完成销售任务,且离职前未完成工作交接,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

因此,甲公司要求李某支付赔偿金。

4. 李某认为,自己提出辞职是基于个人原因,且在离职前已经完成工作交接,甲公司无权要求其支付赔偿金。

三、法律问题1. 李某是否需要支付赔偿金?2. 甲公司是否有权拒绝办理李某的离职手续?四、法院判决1. 关于赔偿金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李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甲公司应向李某支付经济补偿。

2. 关于离职手续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离职手续。

甲公司无权以李某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拒绝办理离职手续。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李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无权要求李某支付赔偿金。

2. 甲公司认为李某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但未提供证据证明李某的行为构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因此,甲公司无权拒绝办理李某的离职手续。

3. 本案提醒用人单位,在处理员工辞职事宜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 典型案例

员工 典型案例

员工典型案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是公司运营的核心,他们的工作表现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然而,在雇佣员工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提醒着企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案例为例,探讨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的挑战。

案例一:员工稳定性某公司的一个部门出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员工连续三年干了一样的工作,表现出色,但最终离职。

这引起了公司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通过调查发现,该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晋升和发展机会。

他一直在重复性工作中得心应手,但在找不到发展空间的情况下,他感到了职业瓶颈和厌倦。

该案例提醒企业在管理员工时需要关注员工的稳定性和发展需求。

员工的稳定性不仅关乎公司的业务连续性和员工知识积累,也关乎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的学习和成长,能够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和期望,也是有效管理员工的关键。

案例二:员工团队合作在一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一个分店的员工团队合作出现了问题。

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心理,而不是相互支持和合作。

这直接影响了顾客的服务体验和分店的经营状况。

这个案例反映了企业需要注意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效应,也有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培训和沟通,激励员工共同追求共同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士气。

案例三:员工福利与激励员工福利和激励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家科技公司曾遇到一个员工离职的案例。

这位员工在公司工作了数年,但最终选择离开,其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偏低。

这给公司敲响了警钟,针对员工福利和激励的问题,公司开始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政策和措施。

员工福利和激励不仅仅是关于薪资的问题,更包括奖金、福利福利等待遇。

在提供基本薪资的基础上,公司还可以考虑其他激励措施,如提供培训机会、灵活的工作安排、健康保险等,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

离职法律案例(3篇)

离职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男,28岁,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

2018年7月1日,张某入职该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一职,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张某的月工资为人民币10,000元,年终奖为月工资的三倍。

2019年11月,张某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张某辞职。

然而,在办理离职手续过程中,双方就离职补偿金问题产生了纠纷。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是否应当支付公司违约金?2. 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三、法院审理过程1. 张某与公司达成一致,张某于2019年11月30日正式离职。

2. 离职后,张某要求公司支付离职补偿金,但公司认为张某在离职前一个月未完成公司交办的任务,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因此拒绝支付离职补偿金。

3. 张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张某在离职前一个月确实未完成公司交办的任务,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公司应当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

4. 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法院判决1. 关于张某是否应当支付公司违约金的问题,法院认为,张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辞职,且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张某无需支付公司违约金。

2. 关于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张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辞职,且不存在法律规定的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因此,公司应当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

五、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人民币30,000元。

六、案例分析1. 本案中,张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张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辞职,符合法律规定,无需支付违约金。

2.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张某在离职前一个月未完成公司交办的任务,但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公司仍应支付张某离职补偿金。

员工离职原因案例有哪些

员工离职原因案例有哪些
祝公司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对我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公司能够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Hale Waihona Puke 敬礼员工离职原因案例4尊敬的领导:
您好!
作为酒店一名普通传菜员,每天我们要给众多客户上菜,很多时候我们直接面对客户,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比如厨房炒菜忙不过来,我们又不能及时上菜,客户只会怪责我们,还要我们承担结果,而且也要经常面对愤怒的客户。
工作很累,不是工作累,是心累,没有人能够经常接受斥责,如果是自己的原因还好,但很多时候只能承受无妄之灾,解释也解释不通,最后只有选择默默忍受,人都是感性动物,谁又愿意一直承受着这样的委屈,公司内部有什么问题,内部好解决,但是刁蛮客户最难解决,每个月总会遇到那么几个客户,让我们承受很多压力。
这是磨砺,更是一次严重打击,我扛不住这样的压力,我想要辞职,就是这样简单的理由,我也明白向我这样的员工很多,公司给我工作机会已经感激不尽,我只是接受不了这种工作方式,我想重新换一个工作。可能大家会说其他人也一样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其他人没有事情,就我事多。我不善言谈,很多时候我都只会默默听,因为与客户解释永远解释不清楚前因后果,还不如不解释,有些同事觉得这没什么不了,他们习惯了,我才来到岗位上不足一年时间。
为了不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原因而影响公司,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去目前公司的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我已准备好在下周一从公司离职,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工作交接,以减少因我的离职而给公司带来的不便。为了尽量减少对现有工作造成的影响,在短期间内我将不会变换联系号码,如果有同事对我以前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我将及时做出答复。
很荣幸曾身为公司的一员,能有机会在这里工作学习,不胜感激!衷心祝愿所有同事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