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讲解
江南制造局:开近代工业风气之先

术, 受 到 了锻 炼 , 他 们 走 向社 会 后 , 为 许 多 其他 后 起 的近 代 企 业 所 用 ,
事 企 业 也 是 中 国 近 代 最 早 的 新 式
国 作 工者 一 千 三 百 名 。”英 国领 事 1 8 7 2年度 的商 务 报告 中也 说 : “ 江
南 制造 局 雇 佣 着 不 少 的 外 国 技 师 ,约 有 一 千 三 百 名 中 国工 人 。” 1 8 7 6 年, 根 据 当 年 成 书 的 葛 元煦 沪 游 杂 记 , 里 面 提 到说 江 南制 造 局 有 “ 工
因 而 都 不 敢 进 局 做 工 。江 南 制 造 局 招 不 到 学 徒 ,只 得 去 孤 儿 院挑 了
一
外 .另 附 有 或 并 入 或 创 设 的 外 国语
言 文 字 学 馆 、 同 文 学 馆 翻 译 馆 以
及 工 艺 学 堂 . 用 以 介 绍 西 方 知 识 以 及 培 养 语 言 和 科 技 人 才 在 1 8 6 8
匠二 千余 人 ” 。
工 厂 之 一 。 江 南 制 造 局也 是 江 南 造 船 厂 的前 身 。 江 南 制 造 局 除 了 机 械 的 制 造 之
不 过 ,在 早 期 的 这 些 工 人 中 没 多 少 上 海 本 地 人 , 因 为 当时 上 海
有 谣传 : “ 进局 的人要 被丢 到大烟 囱里去” , “ 要被 机器轧 死” ,
年~1 9 0 7年 之 间 . 译 书 达 1 6 0种 ,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 .二月革命的发生 B .“四月提纲”的提出 C .七月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2.秦朝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皇帝制度 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4.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里的“起义”指的是A .南昌起义B .武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秋收起义5.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②④6.1832年6月,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的方案得到国王的批准,其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英国的这次议会改革A.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B.满足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进一步加强了议会的权力D.满足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7.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论洋务派的经济活动及其评价Word 文档汇总

论洋务派的经济活动及其评价郑贺锋摘要:19世纪中叶,随着太平军、捻军、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洋务派提出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危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清王朝的统治。
这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因而采纳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
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创办起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官办性质的近代军事工业共计 24个,在这些军事企业中,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的规模较大,所发挥的作用较为重要。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集中在航运、煤矿、冶炼、电讯和纺织等工业部门。
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基隆煤矿、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兰州机器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纺织官局、汉阳铁厂等。
但这场运动的核心则是在经济方面的建树。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至清王朝崩溃,前后持续了30多年,虽然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但是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关键词:洋务派;自强;求富;经济活动;近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
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是相比之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展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尤其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阐释。
中国的近代工业首先是由清政府出资创办的。
由政府直接投资创办近代工业,这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1859 年老师回美国时带他和几位高才生一齐赴美深造。他学习的专业为医学,1867 年毕业,成绩列全班第一。后又在神学院深造,1873 年 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回上海。适 逢李鸿章创建兵工厂,即聘精晓英语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舒高第为技师和医师。后应广 方言馆总办李兴锐之聘,于 1877 年到上海广方 言馆任英文教习,执教 26 年余。该馆 亦称上海同文馆,成立后培养出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学的中国学生。上海广方言馆与 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一起,自 1863 年至 1906 年,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和大 批正规的翻译人才,被誉为我国近代翻译人才和外交官的摇篮。舒高第在任教期间, 将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悉 心传授给学生,对培养我国早期外语、外交人才作了不少贡献。 自 1878 年起,舒高第兼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在晚清自强运动期间,该馆为我 国惟一的专门译书机关。其译书之 系统完整,质量之高与影响之大, 均为一时仅见。 该馆共翻译出版过约 200 种西书,从军事应用技术、工艺制造技术的引进,到声光化 电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介绍,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不少西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代表 了洋务运动时 期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能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的最高水平,在中国近代科 技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舒高第是该馆最主要的一位中国口译人员, 其译作 颇丰,在中国译员中名列第一。 赵元益(1840~1902) (照片缺) 江苏新阳人,光绪举人,精通医学。清同治八年(1869 年)应邀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任职。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曾作为医官,随从出使英、法、 比、意 4 国使馆工 作,归国后重返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二十三年与董康等人创立上海“译书公 会”,同年与吴仲韬创立“医学善会”。所译著作,侧重于西 方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有 《儒门医学》、《光学》、《西药大成》和”《法律医学》等,其中《西药大成》是当 时最大的一部西药译著,《法律医学》是我国第一 部翻译西方法医的著作。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
3.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结果。
4.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
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1.总括法。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节,首先应把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介绍给学生。
2.比较法。
对洋务派与顽固派可采用此法。
3.归纳法。
对于洋务运动的概况,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
4.逻辑推理法。
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培养新式人才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理推导。
5.分析法。
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用此法。
6.讲解法。
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常规教具、投影仪、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
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节中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看投影打出的材料。
[投影显示]近现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特点和译书方法探析

的人才数量极少 ,政府对翻译人才的投入
闭, 但是在 我国近代 史中 , 翻译馆成为我 国
通 过 翻译 学 习了 西 中的作用 ; 另一方 面也有学者指 出, 该 种译 用同一班人马。 他们即使翻译馆翻译工作人 很 多 翻译 员 都 参 与生 产 ,
员, 又是广方言馆教习工作人员 。这样翻译 方先进的理论优势 , 奠定 了他们参与实际生 书方法主要取决于 当时的社会形态 ,社会 在 当时翻译馆成为重要的l 丁 条件 , 馆翻译 内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翻译馆 自成立 产 的理论基础 , 和社会制度 , 当时晚清 国内懂得 外文
工业 技术发展 , 学科 建设 , 及思想文化传播 方面 , 第一 , 翻译的西方书籍主要集 中于 自 华士斟酌何法可明 ; 若华士有不 明处 , 则讲 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了解江南制造 然科学领域 、 工业领域 等, 以及军事读本等 , 明之。 译后 , 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 , 领合于中 局翻译馆翻译事业提供理论参考 。
渐 的理 论 扩 展奠 定 了基础源自。 面主要在翻译 馆内翻译 西方书籍 。另一方 术 语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对于“ 西译中述” 的方法 , 现在学者对其
在造船技术 图形设计上 , 利用 自我独特 随后 ,翻译 馆的功 能不断得 到提 升 , 面,
参 与实 际操作 , 而华蘅芳也同 评价颇有争议 ,一方面指出了该 种方 法对 1 8 6 9年 , 翻译馆将上海广方言馆纳入其内 , 的翻译优 势 , 促进翻译馆翻译活动 ,以及社会科技 发展 两馆 同在一处 , 在人员安排 上 , 相互兼职 , 使 样参与制炮等设计 图的实践 ,在翻译馆内 ,
中考历史考点过关训练 (8)

回首页
考点过关 全真模拟
总目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南制造总局产生 的原因和历史意义。(4分)
回首页
考点过关 全真模拟
总目录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江 南制造总局发展也日益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江南 制造总局发展成为今天的江南造船厂。20世纪60年代,它 建造成功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现在它是中国船舶制 造的重点企业,为中国发展经济、增强国防力量正做出越 来越大的贡献。 ——摘编自《上海的工业之路通向何方》
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
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
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它”
是(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
B.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D.《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回首页
考点过关 全真模拟
总目录
8.1895年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觉醒。
这个阶层的一些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D 材料中“整个国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回首页
中考真题汇编
总目录
4.(2013·江西)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
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
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
B 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江南造船厂的前世今生

江南造船厂的前世今生作者:文辉来源:《珠江水运》2014年第04期1866年,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了中国近代的第一艘机器动力兵船,长185尺,宽29.2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身由坚木制成,内部机器系国外的旧机器修整后使用,而汽炉和船壳则是由总局自己制造。
曾国藩为之命名“恬吉”,取“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义,后避光绪讳改名“惠吉”号。
1920年,由江南造船所制造,四艘起着中国名字的美国船陆续下水,中外报刊竞相报道,大赞“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解放后,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代航天测量船、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和新型导弹驱逐舰,均在此诞生。
如今,占据全国九成造船吨位数的江南造船厂,整体规模和单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正式入驻长兴岛后,它正以全新的姿态,立志实现“2015年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的宏伟目标。
去过上海世博会的人,肯定会对那形似龙脊梁的船舶馆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在船舶馆建立之前,黄浦江西岸1.35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原是江南造船厂的厂区。
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便是1865年由曾国藩规划创建、李鸿章负责的江南制造总局。
它曾为我国制造出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代航天测量船。
2008年6月,为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腾出空间,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原江南造船厂)以完成向长兴岛造船基地的整体搬迁来庆祝自己的143岁生日。
如今,5年过去了,这位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的百岁老人,依旧站立在长江口长兴岛东南端,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事业源源不断地释放新活力。
从江南制造总局到江南船坞在曾国藩的心里,购买外国船炮是“长驾远驭第一要务”,但这买,不是单纯地买,买完之后,还得寻觅“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对此,曾国藩幕僚李鸿章深有同感。
1865年,正在镇压捻军的李鸿章突然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个洋人办的铁厂—美商旗记铁厂,不但能造枪炮,而且能制造轮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晚清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专业代码:历史学(0601)作者姓名:学号:**********单位:历史文化学院指导教师:2012年5 月31日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2)论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 (4)前言 (4)一、生产规模大,拨用经费多 (6)二、产品种类繁多 (7)三、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 (10)四、注重人才的培养 (11)五、小结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16)摘要江南制造总局是晚清时期大型军工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兵工厂。
它具有生产规模大,拨用经费多、产品种类繁多、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注重人才的培养等特点。
在反侵略战争、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特点,评价AbstractJiangnan manufacturing administr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large military enterprise, is the biggest westernization founded the Arsenal it has the production scale, with funds more product type to dial in the spread of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war against aggression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capitalism civil enterpris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thought 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field training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Keyword: Jiangnan manufacturing administration,characteristic, evaluate论晚清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前言江南制造总局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军工企业,是清政府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最有影响的一个。
它的创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取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是“师夷长技”的先驱。
因此,百余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其中,李时岳、胡滨所著的《有闭关到开放》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发展过程、规模经费、生产;樊百川所著的《清季的洋务新政》一书中介绍了江南制造总局发展的弊端以及对当时社会影响;孙志芳所著的《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对江南制造局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和研究。
但这些研究大都就事论事,缺乏与其他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比较。
本文拟通过江南制造总局与其他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比较,归纳其特点,以期有助于洋务运动的研究。
1840年,英国利用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要抵御外族的侵略,必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曾上奏清廷:“以船炮而言, 本为防海必需之物, 虽一时难以碎办, 而为长久计, 亦不得不事先筹维。
……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 以通夷之银, 量为防夷之用, 从此制炮必求极利, 造船必求极坚, 似经费可以酌筹, 即裨益实非浅鲜矣。
”[1]经过太平天国的冲击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掌权派开始认识到传统的统治方式已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改弦更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起初,他们看到的只是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他们谋求“富强”开始于购买和制造船舰。
1860年12月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
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2]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3]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早就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湘淮军也感觉到武器的落后,从而引起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的重视。
为了挽救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以恭亲王奕忻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发起了购买和仿造洋船洋炮、加强军事实力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积极“制船造械”。
由于购买洋枪洋炮费用太贵,而且操纵于外人之手。
早期,李鸿章、曾国藩等就兴办了一批军械所,尝试自己制造枪炮,比如曾国藩1861年创立的安庆军械所,被认为是第一家洋务企业;1862年李鸿章聘用外籍工程师马格里创办的上海洋炮局等,这些都是手工生产的小型工厂,远不能满足曾国藩等人的需求。
江南制造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的信中说:“各国洋人不但辏集海口,而且深入长江,其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稍有衅端,动辄胁制。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洋法、习洋气为自立张本,或俟经费稍裕,酌择试办,祈王爷大人加意焉”[4]几经磋商,总理衙门基本上同意了设厂的意见。
他主张在上海“就近议购”,不仅方便省事,而且“进退之权,既仍在我,转移之间,即资应用。
”[5]早在1863年,李鸿章也在上海设立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并雇英人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
此三局称炸弹三局,规模很小,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 1865年6月,丁世昌于上海虹口收购的美国旗记铁厂,李鸿章将丁日昌制造局、韩殿甲制造局并入。
同年将苏州洋炮局和由容闳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一起并入而成。
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江南制造局是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军工企业。
李鸿章委派丁日昌、韩殿甲、冯烃光、王镕钧、沈保靖共同管理局务。
1965年9月26日,清政府正式批准江南制造局成立。
开始建厂时,李鸿章便提出厂址不宜设在上海,主张过些时候“筹款另建房屋,移至金陵沿江偏僻住所,以便就近督查”[6]当时这个意见并没有引起其他官员的重视。
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内部展开关于如何将强海防的讨论。
李鸿章不敢惹怒侵略者,借口“每年房租价银六七千两,实为过费;兼之洋泾浜纷华,游艺者易于失志;厂中工匠繁多,时有与洋人口角生事,均不相宜,应请择地移居局”[7]。
“且机器日增,场地狭窄,不能安置”,妨碍扩充,倒也是实情。
[8]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在上海黄浦江畔的南高昌庙陈家港兴建新厂。
一年之中,汀南机器制造总局完成了虹口厂的迁移、安装,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初购地70余亩,分设机器厂、气炉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枪厂、船坞等,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
1869年设制枪厂、汽锤厂,1878年改汽锤厂为炮厂。
1879年设炮弹厂,1881年设水雷厂,1890年设炼钢厂。
此外,在龙华镇设有子药分局,于1874——1895年,该局又在龙华镇设黑火药厂、枪子厂。
1876年,为了便于储存火药,又在松江建立火药库。
1892年设栗色火药厂,1893年设无烟药厂(中国最早的无烟药厂)。
至1894年,江南制造局占地规模从陈家港本部发展到龙华、松江,比当初建厂时的70亩扩大了十倍,,员工由当初的数百人增加到3000人,厂房,楼宅增加到2580间,各种机床达到622台,蒸汽动力机360台,锅炉31座……无论其设备还是生产规模,均为国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在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衰败的清政府注入了一份生机。
从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创建了二十一个局厂。
规模较大的有五个,即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湖北枪炮厂,那江南制造局对比其余四个洋务企业又有哪些特点呢?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规模大,拨用经费多金陵机器局在1879以后,拥有机器厂三座,翻砂、熟铁、木作厂各两座,以及火箭局、火箭分局、洋药局、水雷局在内的近代军工企业。
金陵机器制造局最大的一词规模扩充包括收买基地,购办料物,及装运机器、料物船价,委员,司事薪水、口粮、工价等33150两,累计历年厂房设备经费,约投入37万两以上,远远不及江南制造局的规模;天津机器局常年雇用工人2000余名,开办初期,只有黑药厂、铜帽厂,后来逐步建立栗药厂、棉药厂、无烟药厂、枪弹厂、机器厂和炼钢厂,各厂配有成套机器设备。
主要产品为各种火药、铜帽、枪弹和炮弹,生产比较稳定,历年累计,已达八百数十万两。
历年支销也达780余万两。
无论每年经费数额,历年收支总数,及建厂规模,在全国所有军火制造工业中,都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兵工厂从开办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购买机器用银172.17万两,建筑厂房用银45.88万两,购买材料用银523万两,经费43.55万两,共计耗银784.6万两。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光绪七年后又添设火药局并完成了虹口厂的迁移、安装后,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初购地70余亩,分设机器厂、气炉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枪厂、船坞等,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
1869年设制枪厂、汽锤厂,1878年改汽锤厂为炮厂。
1879年设炮弹厂,1881年设水雷厂,1890年设炼钢厂。
此外,在龙华镇设有子药分局,于1874——1895年,该局又在龙华镇设黑火药厂、枪子厂。
1876年,为了便于储存火药,又在松江建立火药库。
1892年设栗色火药厂,1893年设无烟药厂(中国最早的无烟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