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知识积累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原创文史哲的基础知识题库

原创文史哲的基础知识题库

原创文史哲的基础知识题库1. 文学史1.1 古代文学1.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基石是哪两部作品?答:《诗经》和《楚辞》。

2.《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请问它的作者是谁?答:曹雪芹。

3.请问《水浒传》是谁创作的?答:施耐庵和罗贯中。

1.2 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是谁?答:鲁迅。

2.鲁迅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是一种什么体裁的作品?答:散文。

3.请问《围城》是由谁创作的?答:钱钟书。

2. 历史2.1 中国古代历史1.请问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哪个?答:夏朝。

2.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哪个?答:周朝。

3.请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朝代是什么?答:秦朝。

2.2 世界历史1.请问拿破仑是哪个国家的皇帝?答:法国。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哪个?答:苏联。

3.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答:德国侵略波兰。

3. 哲学3.1 中国古代哲学1.被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始祖的是谁?答:孔子。

2.请问孟子是什么时期的哲学家?答:战国时期。

3.请问“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位哲学家的著作?答:老子。

3.2 西方哲学1.被称为现代哲学奠基人的是谁?答:笛卡尔。

2.哲学家尼采提出了什么概念,主张人们应该超越传统道德观念,追求自身的力量和欲望?答:超人(超验人)。

3.请问弗洛伊德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精神分析学派。

以上就是文史哲的基础知识题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必背知识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必背知识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必背知识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常见设问方式:1、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材料2、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3、用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材料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答题模板1.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材料(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

(3)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

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答题模板2、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答题模板3、用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㈠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必修四第1-2单元:哲学原理+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背规律。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阻碍作用,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5.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具有阻碍作用,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也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文史哲通论总结

文史哲通论总结

第一章古代神话传说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天地人起源的传说大同社会的传说与原始民主制小康社会的传说与王权的产生尧舜禹禅让传说与圣人时代强权与暴力形成的原因宇宙起源——盘古开天地人类起源——女娲造人这些就是中国古代有关天地和人类起源的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国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于是盘古和女娲成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

他们是造物主,而宇宙万物和人都是被造物。

这与《圣经》有关上帝创世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盘古开天地神话PK“大爆炸”理论三点一致:第一:宇宙有一个起源第二:宇宙是在膨胀的第三:宇宙是有年龄的正是因为如此,古人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依然还有它存在的价值。

因为正是这些神话传说,开始产生了人类文明的观念。

也许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恰好保留了人类对宇宙巨变的某种想像或者记忆。

这个神话与《圣经》中上帝创世的神话是一样的。

女娲造人神话PK“非洲夏娃说”人类有一位共同的女性祖先,是她最早繁殖了人类。

之后这些人才从某一中心地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质疑达尔文“人从猴子而来”的进化论缺乏类人猿进化成人的具体条件缺乏自然选择进化的好例子“动物大爆炸”,而非渐进所以,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也可存疑。

自然论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

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十七章中国的盘古与女娲和上帝有同样的作为,都是神的代表,而不是人的作为。

人不可能具有那样的智慧和能力。

远古中国人把盘古与女娲当作神来敬拜。

到后来,中国人才把盘古和女娲作为完美的圣人来敬拜,这就扭曲了他们的形象。

中国人把神变成人间道德高尚的“圣人”,把神本文化变成了人本文化,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变。

西方现代文明是基督教的产物,是对上帝信仰、并充分认识到人性恶的产物,完整地保留着神本文化,没有被人本文化取代。

所以,西方人除了上帝之外,对任何人间的权威都不相信,对任何人间的权力都认为要加以制约。

人类起源的再思考——“龙的传人”?先秦:想像的动物。

(《庄子》、《山海经》、屈原的诗歌、《易经》、《左传》)秦代:将龙比作人。

文史哲常识

文史哲常识

其他常识目录一、影响世界的战争——大汉灭匈奴二、日本投降诏书三、中国古代战车素描四、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国古代武士五、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团六、古今地名对照总表七、中国古代名剑谱八、中国历史十个定律九、管仲变法的主要内容十、商鞅变法的要点十一、韩非子部分著作的主要内容十二、抗战前中国坦克部队的发展二十一、一个消失的王朝——契丹二十二、妩媚娇艳显风华——中国历史上十个最拽的女人二十三、郑和宝船五大谜团二十四、秦王朝的三任统治者二十五、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二十六、帝国往昔——中国的附属国二十七、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酒局二十八、汉武帝富于创新精神一生有25项历史性首创二十九、出师怎能无名:评说中国历代“革命”起义的口号三十、被击毙于中国境内的侵华日军将领名单三十一、毛泽东点评帝王三十二、十句话说尽中国史三十三、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三十四、中国封爵制度三十五、古代皇帝谥号之解三十六、公元7世纪的征战三十七、二月河《雍正王朝》中康熙选嫡的帝王心术三十八、历史上康熙帝15个皇子的真实命运结局三十九、中国历代王朝帝王的30个惊人之最四十、珠穆朗玛测绘史四十一、中国历史之十大经典反间毒计四十二、华夏走向衰弱的第一大罪人四十三、中国各省省名的来历四十四、中国疆域评述四十五、揭开希特勒使用“卐”作纳粹标志之迷四十六、中国古代兵器介绍四十七、古代战争史四十八、清朝大贪官和珅发财的手段四十九、中国历史上的15个民族的最后结局五十、试比较汉唐明三朝宦官问题的异同点五十一、满族蒙古族姓氏汉化全表五十二、达赖和班禅的来历五十三、振奋过中国人的100句口号五十四、三国人物顺口溜五十五、中国人民解放军与21国部队交战战绩档案五十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想六十七、姓氏浅谈六十八、佛教的三种智慧六十九、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七十、国外100个名著,每个浓缩一句话七十一、盘点中国古代的十四个圣人。

文史哲知识点大全(自己整理的)

文史哲知识点大全(自己整理的)

第一节华夏人文概念及由来华:上蓓蕾,下茎叶。

引申:日月光芒。

夏:大、高贵。

“文化”的定义:概念繁杂。

Culture最早由德文kultur一词衍生。

此观念最早也由德国人提出。

广义的定义指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包括科学、艺术、道德、宗教、法律、经济等内容。

狭义则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成果。

人文文化:界定就更为明确,它与物质文化不同,指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中,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从周秦以降直至晚清以前的文化。

特点:一、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三千年以上。

(世界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

二、是从未曾中断的一个稳定文化系统。

社会形态未发生根本改变。

“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如一般所公认是沿着秦汉以来,两千年未曾大变过的”——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自秦朝“大一统”之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全国统一的高度集权的封建王国。

三、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多元文化形态。

儒、释、道三家思想呈多元互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意识形态。

“三纲五常”是其主要道德规范。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强调主从关系和服从。

2.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儒家学者认为,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

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重视规范和经验,重视现世生命四、具包容和同化性。

“夷狄之入中国,则中国之。

”——孔子五、具农耕文明的特点。

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普遍具有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特点,重农轻商,重文轻理。

弱点:缺乏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闭关自守。

(相对海洋文明)六、宗法社会。

以宗族制为社会的基础,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

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哲知识积累
一、文学常识:
【知识点积累】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论语》:儒家经典。

孔子弟子编纂。

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

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韩国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

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真题】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A《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 《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 《儒林外传》--一部儒林,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 《聊斋志异》--使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

答案:D 中公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使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

”是对《西游记》的评价。

【演练】《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杜牧
C 刘禹锡
D 辛弃疾
答案:B 中公解析:《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
二、历史常识:
【知识点积累】
1、鸦片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公元1840~1919年)1839年6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商110多万公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禁烟的决心和抵抗外侵的坚强意志,虎门销烟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胜利。

为了强行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战争结束。

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官员林则徐坚决禁烟,积极抗英,并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于抵抗外国侵略,他被称为清朝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春秋战国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工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3、三国鼎立和南北朝的兴起
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最终的结果是公元222年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

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真题】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北师覆没威海卫,签订条约在马关。

②鸦片带来民族难,销烟虎门海滩前。

③武装起义占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答案:D 中公解析:①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②发生在1839年,③发生在1911年。

【演练】中国最早的消放队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D 中公解析:早在清代已出现了消防队的早期原形。

三、法律常识:
【知识点积累】
1、抵押权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继续使用收益,而供担保之物,于债务不履行时,有权以该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物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

2、质权
质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权而移交其占有之物,于债务不履行时,有权以该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物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

3、留置权
留置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于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动产并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4、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合同的书面形式又分为普通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5、合同的订立
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以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订立合同的过程即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和承诺。

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成立。

【真题】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B 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
C 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如辜,宁失不经----疑罪无从
答案:A 中公解析:“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对应“原心定罪”。

【演练】根据《食品安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实施监督的部门分别为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不需购买样品
C 名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由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D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答案:C 中公解析: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A项缺少一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错误,需要购买样品进行抽检;D错误,免检需要各部门共同决定,并已于2008年底取消了免检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