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进展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平湖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措施研究

平湖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措施研究
王庆 勇, 国新 , 马 张凤喜
( 上海石油天然气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4 ) 0 0 1

要: 平湖油 气田花港组油藏经过 1 3年的开发 , 出程度 4 % , 采 1 油田综合 出程度 、 高含 水条件下 , 特 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无后备 资源接替 的情 况, 结合该 油田的 实际, 出了以精 细分析隔 夹层 类型 提
及地层对 比, 建立地质模 型 , 进行数值模拟研 究, 究剩余 油分布 ; 研 进行 了层 系重组、 油田卡堵 水、 井复查 、 老 开发 油水 同层及 含 油水层 、 关井压锥 、 流开采等 方法, 高采收率 , 轮 提 减缓 油田产量递 减。通过 这些方 法的选择运 用 , 油 田生产上 取得 了较 在
平湖 油气 田位 于东海 陆架 盆地西 湖 凹陷平 湖构 造带 中部 , 主要 目的层 段 是 始新 统平 湖 组 及 渐 新统
花港 组 , 中花 港 组 储 层 富含 轻 质 油 层 。花 港 组储 其
平湖 油藏水 体能 量充 足 、 油水 黏度 比小 、 含水及 采 出程度 都 比较 高 , 高采 收 率 难度 很 大 。平 湖 油 提 藏温 度 14~12℃ , 0 1 原油 性质 及油 藏类型 等不适 合 聚合 物驱 提高 采 收率 。在 这 种 情 况下 , 文 根 据平 本 湖油 藏流 体及储 层 物 性 特点 , 有针 对 性地 提 出 了一 些在 特高 含水 阶段 提高采 收率 的措施 ¨ J 。
好 的效果, 为特 高含水阶段 油 田开发措 施选择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 特高含水期 ; 提高采收率 ; 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E 5 T 37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 9 ji n 10 2 3 .0 10 .7 O :0 3 6/ . s.0 8— 3 6 2 1 .40 3 s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90%,已经进 入特高 含水 期 ,并且 在经过 了多 次采 油之后 ,也 仅 的 变化 ,前 期 制 定的 开 采方 案 不一 定 可 以满 足 后期 开 采 的需
能 采 出地 下总 储量 的 30%左右 ,地下 仍然 有 很 多剩余 油 ,这 些 求 。 因此 ,应 该对开 采 区域 进行 重新 勘测 ,并对 勘测 数据 进行
新 调整 优化 ,而高 含水 油 田的开 采与 其他 类 型的 油 田不 同 ,它 对 井 网的性 能 、密 度等 的要 求更 高 ,并 且 由于高 含水 油 田分 布 位 置 、含水 层 、含 水量 的不 同 ,在 对井 网进 行调 整 与优化 时 ,也
50%,并 且含 水都 已经达 到 97%。这些 高含 水油 田大 多是岩 性 要根据 实际需要有针 对性的制定 井 网重组 、加密 、细分 的方案 。
油 藏和 构造 油 藏 ,储 层物性 相对 较 好 ,油 田进 入特 高含 水期 之 3.3分阶段 制定 开 采方 案
后 ,采 收率 降低 ,油 田产量递 减普遍 变缓 ,沉积 相以河 流相沉 积
油 田的开 采可 以分 为三 个阶 段 :前 期 、中期 、后 期 。通 常情
为 主 ,并 且很 多都具 有边底水 ,能量 强度差异 比较明显 。
1国内外高含水油 田情况
1.1国外高含水油田情况
3提高高含水油 田采收率技术措施
3.1加 强对 老井 的复 查工 作 在 油 田的开采 初 期 ,油 田的 含水 量是 最低 的 ,随 着 开采 程
度 的不 断深入 ,由于开采过 程 中对 油层 的破坏 以及含 油量 的逐 渐 减少 ,使得 油 层 中的含 水量逐 渐 增大 。加 强对 老井 的 复查 , 可 以弥 补之 前开 采技 术 的不 足 ,既提 高 了老 井的 采收 率 ,又 提 高 油 田的产量 ,减 少石油 资源的浪 费 。从 目前 我国油 田开发 情 况 来看 ,对高 含水 油 田开采技 术 的研究逐 渐 引起 了各大 油 田的 重 视 ,但 是很 多油 田还 是采 用传 统 的方法 来 开采 老井 ,因此 必 须 重视 对高含水 油 田老井 的复查工作 。 3_2重新 调 整优 化井 网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摘要:石油对于我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开发油田,而油层当中剩余的油量则逐渐表现出分散的状态。

其中不乏还有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油田开采的新形势下,对油田开采的相关技术和环节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油田开发的特点,最终提升含水油田的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采收率;问题;随着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含水油田是石油勘探开发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呈现出地质环境复杂、油藏分散、采收难度大等问题,常规的勘探开采技术无法满足需要,因此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征,展开深度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这是未来解决石油资源市场供给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所面临的挑战1.地质环境复杂。

从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所面临的挑战来看,因高含水油田复杂性质因素,其多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当中,并且地质具有多断层的特征,断块规模较小,不同断块具有不同差异,层次较大,多以屋脊式构造地质及层次油藏形式为主,断块与断层之间缝隙夹角较小,并且层位多以不对称为主,这样的地质环境使得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率十分低,虽然储量较为丰富,但多以分散形式存在,难以达到高效率采收。

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油田快速进入高含水的状态当中,尤其是在忽视采收率及采收技术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砂体是以分散形式存在,未以连通与平面的方式存在,因此地质结构空隙常常以不规则方式分布,油层内水油不连续分布,变化差异较大,且油田在高含水阶段时,其会使得地质环境形成回旋状,这使得高含水油田在采收过程中容易出现底部渗透率高,上部渗透低,并在重力环境下会出现窜流现象。

2.高含水油田残留率高。

在开发阶段中,油田经过一、二次采油以后,采收率一般可达到 50% 以上,地下还有大量剩余的原油还没有开采出来。

其油田的大规模采集工程已结束,且油田资源存储量已十分少,并在经过多个阶段的不断采集与注入,油田残油量已较多,且多以条状形状为主,油田资源识别难度较高,开采系数具有较高难度。

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及应用

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及应用
f loo d ing. SP E R e se rvo ir Eng inee ring, 1987, 2: 17~ 251 [ 18 ] 程艳, 黄宏度, 吴一惠, 等. 氯化钠和异戊醇对 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改善. 江汉石油学报, 2001, 23 (2) : 65~ 671
Ξ 收稿日期: 2006- 11- 02 作者简介: 宗会凤 (1967- ) , 男, 工程师, 1991 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 现从事油田开发管理工作。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于高含水期油藏改善油藏水驱效果的水动力 学方法包括改变液流方向、周期注水和封堵大孔道 调剖三种方法, 根据曙 4714 块油藏油层发育较为单
3% , 其中主力油层杜 组吸水厚度占射孔厚度的 95. 4% ,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油层纵向上动用存在 较大的差异。
④主力区域注采平衡 通过压力资料评价主力区域注采较为平衡, 地 层压力下降趋势较小。 综合分析该块符合周期间注条件, 对切割注水 或改变液流方向注水方式不很适应, 因此选择周期 间注作为高含水期改善油藏水驱效果的主要方法。 3 周期间注机理研究
合理的间注量。由于油田地下油水运动比较复杂, 油
层在井间和层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因此确定合理的
间注周期必须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周期注水本身作
为一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
手段之一, 从长远看应选择多采油的间注周期, 即最
终采收率; 同时还应考虑原油产量的稳定, 即合理的
间注周期既要保证停注期油水的置换时间, 又要保
持油藏一定的压力水平使产油量保持相对稳定。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的开题报

本文旨在研究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将对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特高含水期油藏指的是油藏中地下水含量超过80%的油藏,由于含水量高,使得采油难度大,开采效率低下,成为当前油田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接着,我们将对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究剩余油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和油气成藏方面的知识对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借助现代化的科研工具和技术手段实现对该过程的模拟和计算。

然后,我们将研究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探究造成油藏剩余油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油藏成因、流体力学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驱动剩余油分布的原因及其机制,并且探讨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总结控制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油藏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文将探究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研究在效率和效益方面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课题。

水平井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平井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平井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1背景水平井技术的发展使得底水油藏的开发成为可能。

底水油藏是指油藏底部存在一定厚度的水层,在一些发达油田中多发现于长期开采后。

由于底水的存在,使得油藏内部下部空间常常无法充分利用,从而影响采收率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的研究成为了当前油田开发的重点之一。

1.2意义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可大幅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此外,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研究内容本研究针对底水油藏,探讨水平井技术对采收率提升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底水油藏的产油机理、底水分布规律、水平井对底水油藏贡献以及最优井网形式;(2)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水平井对底水油藏采收率提升的效果;(3)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实际油田内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数学建模、数值模拟、实验室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

具体如下:(1)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底水油藏的特点、水平井技术的优劣势,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供理论基础;(2)根据实验室模拟和实际油田内试验,获得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法进行模拟计算,验证底水油藏采收率提升的效果,探究最优井网形式。

三、预期成果3.1理论成果本研究可为底水油藏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

3.2实践成果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实际油田内试验,可获得实际应用的数据,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进度安排4.1阶段一:文献调研,撰写开题报告时间:2022年9月-2022年11月主要工作:收集资料并进行综合整理,撰写开题报告。

4.2阶段二:数学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3月主要工作: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建立底水油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

4.3阶段三:实验室模拟和实地试验时间:2023年4月-2023年8月主要工作: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实际油田内试验,获得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强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研究

强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研究

一、前言研究区块构造位置处于凹陷东部断裂带中部吴①断层上升盘,为一屋脊式断块油藏,油层紧贴断层高部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含油层系为K2t1层。

油藏埋深为1435~1520m,油藏类型为边底水活跃的底水油藏。

二、剩余油定量化描述研究1.储层地质建模以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反演、沉积微相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利用Petrel 软件,运用砂地比以及各属性图件进行约束,采用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构造模型和属性模型。

对研究区块沉积微相做了大量研究,建立完整的沉积微相数据体,离散化后在构造模型基础上,通过设置适当的变差函数,对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有效约束,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模型,使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的变化更加直观的反映到各沉积微相之上,从而形成基本完整的地质模型。

2.油藏数值模拟在储层地质建模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特征及研究的精细程度要求,对储层精细模型进行网格优化。

利用已知井的岩石及流体测试参数,通过单井属性曲线粗化和正态变换,利用分层建立的变差函数模型,按照一定的插值方法对每个三维网格进行赋值,完成了油藏数值模型的初始化。

3.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区块纵向上划分为3个砂层组共11个含油砂体。

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含油饱和度分布图,各砂层组平面上靠近北部断层的顶部位置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在0.56以上,中间区域呈油水过渡带状况,饱和度相对较低,南部区域呈现未动用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基本上与构造线平行,呈现集中分布;纵向上,含油面积内上部剩余油饱和度整体高于下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分布规模变小。

三、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1.优化方案设计,突出水平井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油藏工程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认为研究区块具备通过开发调整来提高采收率的物质基础。

在调整挖潜方案优化设计上,为充分发挥水平井在底水油藏中提高剩余油储量控制程度、提高单井产能、提高采收率和防止底水锥进的技术优势,围绕水平井筛选条件、经济技术界限和水平井参数优化设计,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2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 田提高采收率的策略
2 . 1 油藏精 细描 述 针 对高含水 油 田的采 收率提升 策略而言 , 识 别油藏位 置及 特 点是 第一步 。但在进 入三次采 油阶段之后 , 含 水量的 上升导 致 常规 的地震 资料 构造 图勘测 无法正 确显 示 , 相对 应地 , 油 田 企 业需要 详细 了解 油井地 质的 层构造 图( 包括 砂 层顶 、 油 层顶 等) , 必 须引入全新的技术手 段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 。
摘要 : 随 着石 油资 源的 需求量 不 断增加 , 如 何提 高油 田采 收率 成为社 会 共 同关注 的 问题 。 高含 水 油 田是 石 油勘探 开发 中所 面临的重要 问题 , 呈现 出地质环 境复 杂、 油藏 分散 、 采收难 度 大等 问题 , 常规 的勘探 开采技 术无 法满足 需要 , 因此 结合 高 含水 油 田的特征 , 展 开深度 开发技 术 方 面的研 究 , 这是 未来 解 决石 油 资源 市场供 给的 重要 手段 。本 文 以下针对 高含 水油 田 开发 中存在 的 问题进行分析 , 提 出有效地采收策略 。 关键 词 : 高含 水油 田; 油田采收率涧 题探 讨; 解决策略 针 对 国内石 油企 业而言 , 从上 世纪 九十 年代开 始 , 油 田的 开采速 度以平均 每年 9 %的速 度递增 , 数据 显示 , “ 十 二五 ” 期 间 我 国的高 含水 油 田采油 速度 已经 达到 了 2 0 %以 上 ; 相对 应地 , 石油企 业单纯地 增加开 采产量 , 却很 容易忽视 对油 田采收率 的 关注 , 因此 造成地 下大 量残 油剩 油分布 , 长期 以往 导致开 采 困 难和 资源 浪费 , 同时严 重破 坏生 态环境 。因此 , 无 论从 经济 角 度还是 环境 角度 , 强调深度 开发高含 水油 田提 高采收 率都是十 分必要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研究与进展
姓名:杨帆
学号:936887
性别:男
专业: 石油工程
批次:1503
学习中心:甘肃农垦河西分校奥鹏学习中心[19]
指导教师:王秀宇
2017年1月21日(开题报告截止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一、选题原因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油藏开采需求增大,越来越多的高含水期油藏被勘查出来,但是高含水期的油藏却存在高含水高采出的矛盾,成为目前高含水期油藏开采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油田都已经投产数十年,许多油藏都逐渐进入高含水期阶段,一些区块甚至采出所在区域储量的80%,所以,研究如何开采高含水期油藏,成为解决目前油藏开采困境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相关研究提示,一些通过水驱技术开发的油藏,提高其采收效率主要有三次采油及水动力学法。

长庆油田是我国年份较久的油田,因为长期的开发,该油田一部分油藏区域已经进入高含水期,油藏的发育以及油层的连通具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长庆油田的高含水期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探讨提高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二、论文框架
∙第1章绪论
∙ 1.1 特高含水期油藏特点
∙ 1.2 国内外特高含水期油藏概况
∙ 1.3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第2章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 2.1 特高含水油田继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2.2 特高含水油田氮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2.3 特高含水油田注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2.4 特高含水油田注凝胶提高采收率技术
∙ 2.5 特高含水油田水气交注提高采收率技术
∙ 2.6 特高含水油田C0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3章组合驱方式筛选实例
∙ 3.1 Kumkol South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
∙ 3.2 SH7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

注:(1)封面:题目:宋体,二号;其他填写内容:宋体,三号;
(2)填表字体:宋体,小四号;
(3)括号内的文字为提示性语句,一律不准出现在最终要上传的开题报告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