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合集下载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软膏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剂,通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炎症。

其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软膏剂的主要原料,包括基础膏剂、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

基础膏剂通常由油脂或者合成基质组成,用于稳定和保护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则是药物的主要功能成分,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或症状。

辅助成分则用于调整软膏剂的质地、稳定性和外观等特性。

2. 混合与加热:将基础膏剂和活性成分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加热使其溶解和混合。

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原料能够充分混合并保持稳定。

3. 辅助成分的添加:在混合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入辅助成分,如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等,以增加软膏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感受。

4. 放冷与搅拌:将混合好的软膏剂放置在较低温度下,待其冷却成型。

在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确保软膏剂的质地均匀并且不会析出。

5. 包装和灭菌:最后,将冷却好的软膏剂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制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以上的制备工艺流程,可以制备出质量稳定、使用效果良好的软膏剂产品,满足不同药学和医疗需求。

软膏剂 制备方法

软膏剂 制备方法

软膏剂制备方法
软膏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常用于外用,具有较好的稠度和附着性,可以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基质:常用的基质有软膏基、水合软膏基和水合液体软膏基等。

根据药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基质。

2. 加热基质:将基质加热至熔化状态,通常温度在70-80之间。

3. 溶解药物:将需要使用的活性成分(药物)加入到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溶解,通常温度控制在溶解点以下。

4. 加入辅助剂: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辅助剂,如稳定剂、凝胶剂、增稠剂、润湿剂等,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5. 混合均匀:将药物和辅助剂混合均匀搅拌,保持温度不低于基质的凝固温度,防止分层或凝聚。

6. 冷却凝固:将混合好的软膏剂放置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形成软膏。

7. 检查质量:对制备好的软膏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颜色、干燥时间、粘度等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有所变化,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调整。

因此,以上步骤仅供参考。

在实际制备软膏剂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药物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

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乳膏剂(creams)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制备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

乳膏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乳膏剂。

糊剂(pastes)是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

某些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

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与疗效有影响。

常用的基质分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理想的基质应该是: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③稠度适宜,润滑, 易于涂布;④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⑥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各种基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有一种基质完全符合以上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熔和法、研和法和乳化法三种,需根据其类型、制备量与设备条件选择制备方法。

它们的工艺流程为熔和法固体基质熔化物 液化基质 可溶性药物混合 不溶性药物搅拌至冷 挥发性药物成品研和法不溶性药物 糊状物 加少量基质(等量递加)逐渐加基质至足量 成品 乳化法均质机匀化物 乳状物 搅拌 乳膏灌装 溶解成品搅拌过筛,加液研磨冷至60℃以下加入加热 加液体(半固体)基质过筛,加液研磨搅拌皮肤用半固体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软膏剂工艺流程及设备

软膏剂工艺流程及设备

软膏剂工艺流程及设备
明确
一、软膏剂的基本特性
软膏剂是以有机化合物(如山梨醇硬脂酸酯)在极高温下,经融化、干燥,搅拌混合而成的多成份均质混合物,外观为蜡状,柔软有延展性,可以通过一级压缩机轻松挤出,能够适应不同均质混合,有利于把药物作为混合物平稳地分散在挤出膏条中,因此,软膏剂具有良好的药物分散性和混合性。

二、软膏剂工艺流程
1、配料:先将所需药物添加剂放入药料料筒中,然后将适量冰醋酸甲酯、对苯二酚等添加剂加入,再添加山梨醇硬脂酸酯,将混合物混合均匀,由夹钳式胶料料料料筒将混合物放入融化料料料筒中,融化后放入弹簧型的融化料料料料筒中。

2、混合:将融化的混合物料放入搅拌器内搅拌,使得混合物中各成分均匀混合,此时的混合物温度大约为90℃。

3、干燥: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放入喷雾干燥器内,喷雾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热空气加热到80-90℃,然后将空气带进喷雾干燥器内,将混合物以喷雾形式均匀地喷入,使混合物得到快速的干燥,干燥后的混合物温度为50℃左右。

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二 、基质 • 卡波姆: 水性凝胶基质
• 酸性 、 亲水性 ,但不溶解 ,粘度低 ,用碱中 和后 ,水 、醇中逐渐溶解 ,粘度增大, • pH6~11时稠度最大 ,稳定
• ②蜂蜡与鲸蜡: 蜂蜡为黄色或白色块状物 ,鲸蜡为白
色蜡状物 。它们能与脂肪 、蜡类 、凡士林等融合 , 主要用 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 ◆油脂类 • 指从动 、植物中得到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及其混合物 。
从动物中得到的脂肪油现在很少用 。植物油常与熔点较高 的蜡类融合制成适宜稠度的基质。 • 单软膏: 蜂蜡与植物油( 33 :67) 熔合而成。
• ◆ 类型 • ① O/W型:水分易蒸发变硬 、易霉变 ,需加防
腐剂 、保湿剂(甘油 、丙二醇 、山梨醇)
• ②W/O型:
• ◆特点:
• ①油腻小 、易涂布 、易清洗
• ②吸水性好 、渗透性好 , 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 • ③不适于遇水不稳定药物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
•2.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多用于湿润或糜烂创面 , 也常用于腔 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
•( 一 )基质的制备
• 3 .乳化法(用于乳剂型基质) • 油相及可溶于油中的物质合并加热熔融温度 保持在80 ℃左右,
• 水相及可溶于水中的物质合并加热到80 ℃左 右,
• 两相混合搅拌至冷凝即得
•( 二) 药物的加入
•1.油脂性基质:
•◆脂溶性药物 , 溶于液体油中。 •◆水溶性药物 ,溶于少量水中 ,用羊毛脂吸收。
•( 二) 基质分类

(油脂性 、乳剂型 、水溶性 )
•1.油脂性基质 •( 1)特点
•①润滑 、无刺激性 、不易长菌 , 能与较多药物配伍; •②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 ,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 , 对 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软膏剂主要是液体软膏类、膏剂类和复合型软膏类。

下面就详细介绍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一、液体软膏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需加入所需的药物、抗菌剂和稀释剂。

2、调制:将药剂加入string介质中,搅拌均匀,调节到满足要求的浓度;然后置于50℃-60℃温热水浴中,用移液泵将药液抽取出来。

3、收缩:将收到的药液放入流变仪中进行收缩实验,即不等时液体变稠试验,夹具温度在20-28℃,搅拌速应在250秒-1至400秒-1之间;4、处理:在罐中按照规定的温度--80℃--搅拌进行处理,处理时间8-12小时,完成调制的反应;5、装瓶:制好的软膏用清水冲洗后装瓶,鉴于膏剂应用范围广,最好用金属瓶和透明的塑料瓶来装;二、膏剂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准备并调配药材、抗菌剂等,满足药物的要求。

2、分散:将药材和抗菌剂分散在原料中,这需要用乙醇对药材进行研磨,直到达到有效的粉碎度要求,经过萃取、抽滤,获得药物浆体;3、预沉淀:将药物浆体置入石英槽中外加热,控制25℃-65℃,持续加热,直至药剂被分解;4、贴片:待贴片剂凝结完全后,用糊板将其贴在烘箱罩上,烘箱内温度设定在50℃-60℃;5、箱包及包装:已烘熟后的膏剂再用纸张包装,再用纸盒或塑料盒包装,成完整的装备。

三、复合型软膏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准备药物、抗菌剂及固体浆料等,按照规定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使比重稳定,控制其流变行为;2、调温:将搅拌好的配方加入罐中,放入温控箱,温控箱温度在50℃-60℃,配方可以被熔化,提高均匀性;3、滴加:将高熔温的配方加入管中,用移液针管搅拌均匀,保证比重的恒定;4、冷却:将搅拌好的配方加入模具、模型内,再将其放入恒温冷却水池中,冷却到40℃左右;5、裁切:待冷却完毕后,用切边机将模型内膏剂裁切成若干块,并将裁切好的膏剂根据规格进行分装,即可完成复合型软膏剂制备。

软膏剂——各类软膏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各类软膏的制备方法

制法软膏剂的制备⼀般采⽤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

制备⽅法的选择需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量及设备条件⽽定。

(1)研合法:由半固体和液体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可⽤此法。

可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取少许涂布于⼿背上⽆颗粒感觉为⽌。

⼤量⽣产时可⽤电动研钵进⾏。

(2)熔合法:由熔点较⾼的组分组成的基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须⽤此法。

若主药可溶于基质者亦可⽤此法混⼊。

或⼀些药材需⽤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者也⽤此法。

操作时通常先将基质加热熔化,滤过,加⼊药物,搅匀并⾄冷凝。

⼤量制备可⽤电动搅拌机混合。

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可通过研磨机进⼀步研磨使其更细腻均匀。

(3)乳化法:将油性物质(如凡⼠林、⽺⽑脂、硬脂酸、⾼级脂肪醇、单硬脂酸⽢油酯等)加热⾄80℃左右使熔化,⽤细布滤过;另将⽔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醇胺、⽉桂醇硫酸钠及保湿剂、防腐剂等)溶于⽔,加热⾄较油相温度略⾼时(防⽌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溶液慢慢加⼊油相中,边加边搅,制成乳剂基质。

加⼊药物并搅拌⾄冷凝。

乳化剂中⽔、油两相的混合有三种⽅法:①两相同时掺和,适⽤于连续的或⼤批量的操作,需要⼀定设备。

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合于含⼩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产⽣更为细⼩的分散相粒⼦。

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相在搅拌下极缓加到油相内,开始时⽔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加⼊时,乳剂粘度继续增加,直⾄W/O型乳剂⽔相的体积扩⼤到限度,超过此限,乳剂粘度降低,发⽣转型⽽成O/W型乳剂;使内相(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软膏剂指药物与油脂性、水溶性或乳剂型基质混合制成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其中乳剂型基质的软膏称为乳膏剂,乳膏剂基质可分为水包油型与油包水型。

软膏剂基质中油脂性基质常用的有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水溶性基质主要有聚乙二醇,乳膏剂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水包油型乳化剂(钠皂、三乙醇胺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等)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

软膏剂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应无刺激性,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应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粘稠度随季节变化应很小。

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遮光密闭贮存,乳膏剂应密封,置25℃以下贮存,不得冷冻。

软膏剂的制备流程如下图:
图1 软膏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注: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软膏剂配制:
(1)生产前准备
① 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

否则按清场标准程序进行清场并经QA 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② 根据要求选择适宜软膏剂配制设备,设备要有“合格”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证设备正常,方可使用;
③ 检查水、电供应正常,开启纯化水阀放水10分钟;
物料:工序:检验:入库:
④检查配制容器、用具是否清洁干燥,必要时用75%乙醇溶液对乳化罐、油相罐、配制容器、用具进行消毒;
⑤根据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从备料称量间领取原、辅料,并核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⑥操作前检查加热、搅拌、真空是否正常,关闭油相罐、乳化罐底部阀门,打开真空泵冷却水阀门;
⑦挂本次运行状态标志,进入配制操作。

(2)配制操作
①配制油相加入油相基质,控制温度在70℃。

待油相开始熔化时,开动搅拌至完全熔化;
②配制水相将水相基质投入处方量的纯化水中,加热搅拌,使溶解完全;
③根据药物的性质,在配制水相、油相时或乳化操作中加入药物;
④乳化保持上述油相、水相的温度,将油相、水相通过带过滤网的管路压入乳化锅中,启动搅拌器、真空泵、加热装置。

乳化完全后,降温,停止搅拌,真空静置;
⑤静置将乳膏静置24小时后,称重,送至灌封工序。

软膏剂灌封:
(1)生产前准备
①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

否则按清场标准程序进行清场并经QA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②根据要求选择适宜软膏剂灌封设备,设备要有“合格”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证设备正常,方可使用;
③检查水、电、气供应正常;
④检查储油箱的液位不超过视镜的2/3,润滑油涂抹阀杆和导轴;
⑤用75%乙醇溶液对贮料罐、喷头、活塞、连接管等进行消毒后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安装计量泵时方向要准确、扭紧,紧固螺母时用力要适宜;
⑥检查抛管机械手是否安装到位;
⑦手动调试二至三圈,保证安装、调试到位;
⑧检查铝管,表面应平滑光洁,内容清晰完整,光标位置正确,铝管内无异物,管帽与管嘴配合;检查合格后装机;
⑨装上批号板,点动灌封机,观察灌封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密封性、光标位置和批号;
⑩按生产指令称取物料,复核各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
⑩挂本次运行状态标志,进入操作。

(2)灌封操作
①操作人员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②加料将料液加满贮料罐,盖上盖子,生产中当贮料罐内料液不足贮料灌总容积的1/3时,必须进行加料;
③灌封操作开启灌封机总电源开关;设定每小时产量、是否注药等参数,按“送管”开始进空管,通过点动设定装量合格并确认设备无异常后,正常开机;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密封口、批号、装量。

软膏剂包装:
按本品包装规格要求包装,并放入1张说明书,盖上盒盖,贴封口签。

按包装指令规定的包装规格进行装箱,装满后,放入待验区。

检验、入库:
经抽检合格后,发放填写合格证(品名、批号、规格、检查人、检查日期及包装人),放入一张合格证,用胶带封箱。

再用打包机打包,成品包装应坚挺,美观整洁。

入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