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伤文献报告

合集下载

左氧氟沙星用药方式改变致急性肾损伤及不良反应文献回顾

左氧氟沙星用药方式改变致急性肾损伤及不良反应文献回顾

起 的急性。 肾损 伤 , 停 左氧氟沙星静滴 , 口服 双 嘧 达 莫 、 复 方 芦 丁 治 疗 ,并 嘱 患 者 多 饮 水 。 次 日查 。 肾功 能 , B U N: 1 O . 7 m mo / / L, S c r : 4 5 8 m o l / L ; 复查尿常规 : 隐血 4 +, 镜 检 红 细胞 2 1 —2 6 / H P, 白细胞 +, 镜 检 白细胞 4~5 / H P。经处 理 第3 天( 9 月2 0日) 复查 , B U N: 7 . 4 mm o l / L、 S c r : 2 6 8 u mo 1 ] L; 第7 天( 9 月2 4日) 复 查 肾功 能 , B U N: 5 . 8 mm o l / L 、 S c r : 7 6 mo l / L; 尿常规 : 隐 血 +, 镜 检 红 细 胞 1—2 / HP, 尿 蛋 白一, 病 情 显 著
表 1 所 有 患者 的年 龄及 性 别 分布
女性 患者 , 6 5 岁 ,主 因 咽 痛 ,咳 嗽 、 咳 黄 痰 1 d , 于 2 0 1 2 — 0 9 — 1 2 来 诊 。查 体 : 咽部充血 , 双侧 扁 桃 体 I度 肿 大 ,
双 肺 呼吸 音稍 粗 , 未及 干 湿 性 哕音 。否 认 药物 过 敏史 。血 常规示 : 白细 胞 1 1 . 3 X 1 0 9 / L, 中性 粒 细 胞 计 数 9 . 1×1 0 9 / L, 中性粒 细 胞百 分 1 : L 8 2 . 0 %。 人 院诊 断为 : 急性 咽 峡炎 , 急 性
速4 0 滴/ mi n 后 逐 渐 缓解 , 输液 终 了未 出 现其 他 不 适 。 次 日 来 诊 诉 小便 红 , 有 轻度 尿 频症 状 。查尿 常 规 : 隐血4 +, 镜检 红 细胞 1 6—2 0 / HP, 白细胞 + , 镜 检 白细胞 3~5 / H P; 肾 脏 和 输尿管B 超检 查 未见 异 常 。分析 考 虑为 左 氧氟 沙 星药 物 引

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致肾损伤1例并文献分析

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致肾损伤1例并文献分析

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致肾损伤1例并文献分析Δ曹磊1,2*,汪丰1,2,刘继勇1,2,常莹莹1,2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中图分类号 R969.3;R978.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7-0866-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7.17摘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用药,随着该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增加,其所致肾损伤的不良事件也引起了业界重视。

本文报道了1例61岁既往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于2022年3月中旬开始使用TDF,用药2个月后出现肾损伤,其间进行了2个疗程的多纳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化疗,同时不规律服用双氯芬酸缓解疼痛。

本文使用Naranjo’s评估量表评估出与肾损伤可能相关的药物有TDF和信迪利单抗,可疑相关的药物为多纳非尼和双氯芬酸;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致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合并用药及高危因素,最终判断为TDF导致的肾损伤。

临床应动态监测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TDF后的血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可调整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其他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病毒药物,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降低TDF相关肾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乙型肝炎病毒;肝癌;肾损伤;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Renal injury caused by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a patient with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BV infectio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analysisCAO Lei1,2,WANG Feng1,2,LIU Jiyong1,2,CHANG Yingying1,2(1. Dept. of Pharmacy,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Shanghai 200032,China;2. Dept. of Clinical Oncology,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ABSTRACT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i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increasing use worldwide,the adverse events of renal injury caused by this drug have also attracted industr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a 61-year-old patient with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infection. The patient started using TDF in mid-March 2022and developed kidney injury after 2months of treatment,during which he received 2courses of donafenib combined with sintilimab chemotherapy and irregular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 for pain relief. In this paper,Naranjo’s assessment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rug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renal injury, including TDF and sintilimab, and the drugs that are suspec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enal injury are donafenib and diclofenac. The renal injury caused by TDF can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condition,the incidence of drug-induced renal injury,clinical manifestations,occurrence time,occurrence mechanism, drug combination, and high-risk factors. The changes of serum creatinin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BV infection after TDF should be dynamically monitored in the clinic,and the dose of antiviral drugs should be adjusted if necessary and other antiviral drugs with less impact on renal function can be selected,to provide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tumor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DF-related renal injury.KEYWORD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hepatitis B virus;liver cancer;renal injury;adverse drug reaction;literature analysis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属于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HIV-2的反转录酶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聚合酶,阻止病毒的复制[1]。

一例布洛芬缓释胶囊致药物性肾损伤的病例分析

一例布洛芬缓释胶囊致药物性肾损伤的病例分析

一例布洛芬缓释胶囊致药物性肾损伤的病例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2急性肾损伤(AKI)是药物性肾损伤(DKI)最常见的类型,DKI在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中占19%~26%[1]。

研究统计,最常导致DKI的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25.1%),其次为抗肿瘤药(18.0%)、抗生素(17.5%)、造影剂(5.7%)。

NSAIDs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等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与止痛药大多含有此类成分。

其对肾脏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甚至间质性肾炎等副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1倍。

本文就一例老年患者因双踝关节肿痛长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致DKI进行分析,通过充分了解NSAIDs致DKI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对合理用药和防治DKI具有重要意义。

1.病史摘要患者,68岁,男性,因“间断双踝关节肿痛6年,发现肌酐升高5天”入院。

6年前饮酒、食海鲜后出现双踝关节肿痛,自行长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疼痛减轻,期间无正规就诊。

5天前关节肿痛加重,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 bid无明显缓解后就诊我院。

查肌酐451μmol/L、尿酸571.2μmol/L、尿素22.99m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予以甲泼尼龙片8mg qd、非布司他片20mg qd等对症治疗,症状较前好转,期间无其他不适。

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肾内科,患者自起病以来,小便10+次/天(夜尿2-4次/晚),大便正常,体重近1年来减轻15kg。

既往高血压史6年,最高160/80mmHg,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mg qd”,血压控制在130/70mmHg,无其他病史。

吸烟史51年,10-20支/天,饮酒史50年,1斤白酒/天,已戒酒1年。

诊治经过:入院查体:T36.4℃,P70次/分,R20次/分,BP158/80mmHg,体重65kg,慢性病容,其他无特殊。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摘要】随着中草药临床应用增多,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陆续报道,中草药的肾毒性已广泛引起注意。

引起肾毒性的中草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可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重者可致死亡。

治疗包括主要包括解毒、血液净化疗法及对症治疗。

【关键词】中草药;肾损害;机制;研究【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9-01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地用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近来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陆续出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1]。

因此,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肾毒性,掌握其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1 中草药引发肾损害的报道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木通、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 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 5.1%。

导致肾损害的中药中木通较有代表性。

尹广等报告了3例由单剂木通煎剂所造成的严重小管间质性损害病例,均出现了非少尿性急性肾衰。

李峰等报道了13例木通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告。

莫文先报道67例木通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2]。

李国龙报道18例木通中毒致肾脏损害,还有报道7例因服用木通不当引起的严重肾毒性患者于服药后7~10日死亡。

雷公藤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也较多,据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 37.6%。

药源性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药源性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药源性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范倩倩 孔旭东 z 邓昂 z 唐 岜。 ( ・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 北京 1 0 0 7 3 0 ; 卫生部中 日 友好医院药学部 , 北京 1 0 0 0 2 9 )
摘要 : 药物作为疾病预防、 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 也是造成急性肾损伤 ( A Ⅺ) 的因素之一 。肾毒性药物种类繁多 , 可以是单一药物亦可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致病 。药源性 A K I 发病机制多样 , 以急性 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为
Me d i c a l Co U e g e H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7 3 0 , C h i n a ; 2 De p a =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C h i n a - J a p a n F r i e n d s h i p H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关键词 : 急性肾损伤 ; 肾毒性药物 ; 发病机制 ; 高危因素 S t u d y P r o g r e s s o f D r u g - i n d u c e d 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
F AN Qi a n— q i a n KONG Xu— d 0 n  ̄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P e k i n g Un i o n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s e v e r l a d ug r s .The ma i n me c h a ni s ms o f d ug r —i nd uc e d AK I i nc l u d e a c u t e t u bu l a r ne c r o s i s a n d a c u t e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预防研究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预防研究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预防研究摘要: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病因是由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致病机制发挥毒性作用而致。

本文从药物性肾损伤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易感人群,进而提出了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预防措施。

关键词:肾损伤;发病机制;预防研究【中图分类号】r5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23-01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药物代谢,由于药物的滥用问题而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

据资料显示,我国约有21%~33%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应用肾毒性药物有关。

1药物性肾损伤的原因(1)肾脏血流量占心脏输出量的20%~25%,是各器官中单位面积流量最丰富的一个,因而大量的药物可进入肾脏。

(2)肾内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偏大,容易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3)由于对血流浓缩系统的作用所致,作用于肾小管表面的排泄物浓度较高,此外近端小管对多种药物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也增加了药物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4)由于肾小管的代谢率极强,在其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药物常集中于肾小管表面或细胞内而导致药物中毒。

(5)肾脏的大耗氧量对缺血缺氧敏感,也导致对影响血流的药物敏感。

(6)肾脏疾病增加了对药物损害的易感性,低白蛋白血症增加了游离型药物的浓度,肾功能不全又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肾脏疾病以及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龄人的肾脏储备功能较绞弱。

2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肾损伤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药物的多种作用机制而致,如使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药物作为抗原沉积于肾间质,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以及药物在肾脏浓集,产生结晶体损伤肾小管等。

(1)收缩肾脏血管,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导致血流量减少,使肾脏过滤清除功能降低,同时还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肾损害。

(2)由于在肾的浓缩和重吸收中作用于近端肾小管,使其被高浓度的循环毒素所围绕,而易于受药物毒性影响。

药物性肾损害临床诊疗现状

药物性肾损害临床诊疗现状
其次 为头 孢菌 素类抗 生素 、 两性 近年 来 , 于各 种 药物 尤 其 是抗 产物导致的 肾损 害。④药 物沉 积导致 最多 , 由
这些 药物 生素 的广泛应 用 以及 非合理 性药 物滥 肾小 管 梗 阻 。二 是 免 疫 激 活 损 伤 机 霉素 B和 大剂 量青 霉素 等 ,
药物易 引 起 肾小 管 损 伤 。另 外 其 p 的间隔时 间 、 药后 肾损 害 的恢 复情 细胞、 巴细胞 和单核 细胞 浸润 , H 停 淋 肾小 值的改变 , 有可能影 响药 物 的溶解 度 , 况等 。② 相 应 的 肾脏 受 损表 现 , 括 管基底膜呈 线样沉积 , 包 常有 IG、 g 补体 3 使之发生管 内沉积 。③ 肾组 织呈 高代 尿检异 常、 C) 肾功 能减退 、 肾脏影像 学异 ( 3 沉 积 。 谢状态 , 种 酶 作用 活 跃 , 遭 损 伤 。 常、 多 易 肾脏 病 理 学异 常 。血 清 肌 酐 反 映 4 3 急 性 肾炎综 合 征 或 肾病 综 合征 .
河北 中医 2 1 0 2年 1 月第 3 4卷第 1 期
H bi ee
M a J 垒
丝 :
1 43
药 物性 肾损 害 临床 诊疗 现 状
袁平 霞 贾志杰
( 河北省唐 山市 中医医院 肾病科 , 河北 唐 山 030 ) 600
【 关键词】 肾疾病; 化学诱导 ; 断; 诊 治疗; 文献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2. 02; 0 【 769 . R一 5 文献标识码 】 A 【 2 5 文章编号 】 1 2 21(020 — 13 0 0 —6921)1 04 — 8 0
极易遭受 药物 引起 损 害 。其 主要 苷类 药物导致的 肾损害是典型代表 。 原 因在 于 : 由 于 肾血 流丰 富 以及 肾 3 药 物 性 肾损 害 的 诊 断 ① 小球滤过 屏 障结 构 的特 点 , 此进 入 因

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杨萌萌;周飞虎;赵妍;潘亮;王黎;胡新;康红军【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提高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认识。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本例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并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入我院骨科,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加右股骨近端截骨术,术前肝肾功能正常,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万古霉素1g每日2次、头孢曲松钠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利伐沙班5 mg每日1次口服。

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少尿、口渴、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等症状,查血肌酐及尿素升高明显,考虑药物性急性肾损伤,停用抗生素,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因病情无好转,术后第4天转入重症医学科,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结论临床上在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应警惕其肾毒性,若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急性肾损伤,应考虑到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时停药,早期进行CRRT治疗可使此类患者肾功能得到恢复。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of Vancomycin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Vancomycin associated acute kidneyinju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a patient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or Vancomycin associate acute kidney injury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e -lated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for 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 on the right side and right hip osteoarthritis .He received a total hip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underwent right proximal femoral osteotomy surgery , which was accomplished successfully under epidural anesthesia , and the preoperative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s were at normal levels .Then Vancomycin 1 g bid combined with Ceftriaxone 2 g qd were given for anti-in-fection and Rivaroxaban tablets of 5 mg qd used as anticoagulant .On day 3, the patient developed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ing oliguria, thirst, nausea, vomiting and irritability.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were simultaneously in -creas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se complications ,the diagnosis was drug-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 antibiotics and anticoag-ulants were discontinued and Vancomycin level was much higher than normal .On postoperative day 4, the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because his condition became worse .With contin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 and oth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 the patient recovered gradually .Conclusion Clinicians should be vigilant about nephrotoxicity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 .If the symptom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occur without explainable reasons, its side effects of nephrotoxic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Monitor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 discontinu-ing infusion in time and initiating CRRT as early as possible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cover ren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毒性;急性肾损伤【作者】杨萌萌;周飞虎;赵妍;潘亮;王黎;胡新;康红军【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2;R595[DOI] 10.3969/j.issn.1002-3429.2016.05.023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同时也是围术期预防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常用药物[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Page 12
中药的肾损伤
1、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作为马兜铃科植物来源的肾毒素, 它是著名的马 兜铃酸肾病的病因,引起的肾脏损伤部位主要在肾小管, 引起细胞亡 或死亡, 并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 导致肾小管萎缩及寡细胞性 间质纤维化。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有关木通、淮木通、广防己、 汉中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等。中成药包括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耳聋丸、大黄清胃丸、分清五淋丸、 当归四逆丸、排石冲剂等[6]。
a
Page 4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1、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肾毒性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 肾衰竭多为非少尿型,表现为血肌酐、尿索氮快速升高,肌 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可伴代谢性酸中毒 及电解质紊乱。 2、急性间质性肾炎,由药物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 现。全身过敏反应,主要是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大及 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细胞升高;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 性白细胞尿;肾小管功能损伤,重症可致急性肾衰竭。若及 时停药,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脱敏药物,可使肾功能恢 复,尿检正常。
a
Page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1、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 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但长期大量用药易出现副作 用, 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和肾功能减退。
2、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适用于缓解 轻度至中度疼痛。所致肾损伤的最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坏死, 血浆肌酐 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中, 二性霉素 B 的肾损害严重。该药引起急 性肾小管坏死, 也可引起远曲小管功能障碍和尿崩症。
a
Page 9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1、顺铂,顺铂是一种细胞增殖抑制剂, 广泛用于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 骨癌和头颈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抗肿瘤效率高, 但同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等, 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多尿症和肾功能衰竭, 以肾小球与肾小管均受损为特征。 2、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常用于儿科实体肿瘤治疗, 接受治疗的儿童约有40%会 发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肾小管病变。 3、甲氨蝶呤,甲氨蝶呤在恶性肿瘤如绒膜癌、其他滋养层肿瘤的治疗中是作为抗代谢 药物使用的, 它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其代谢产物 7-氢甲氨蝶呤在肾内管道, 尤其 是肾小管阻塞是引起肾损伤的主要因素。
2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 虽具有广泛 的药理学活性,但也具有较强的肾脏毒性。
a
Pag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参考文献
1.孟繁英.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原则[J].中国社 区医师,2010,12(248):3.
2.郝静,袁伟杰.药物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 杂志,2012,9(2):11-14.
2、肾脏耗氧量大,肾组织代谢率高,多种酶作用活跃,故易受损伤;若在缺血缺氧 状况下,肾脏的负担加重,更易造成损伤。
3、肾脏为多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排泄过滤的场所,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滤过、 再吸收、排泄过程中易损伤肾脏。
a
Page 3
4、肾脏具有酸化尿液之功能,其pH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 溶解性,可发生肾小管内沉积、堵塞而损伤肾脏。 5、肾脏存在基础病更易引发药物性肾损伤。如肾功能不全 患者抗菌药物不能正常排出,致使药物半衰期延长引起蓄积, 导致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使循环中游离 型药物浓度增加,增加了肾损伤机会。
a
Page 16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1.严格掌握各种药物适应证,避免滥用。 2. 药物应用中注意剂量、疗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尿酶、尿
蛋白及肾功能。对某些有肾损害高危因素者,药物应慎用或减量。 3.如婴幼儿、营养状况差、肾功能不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
物;必须要用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4. 数种药物并用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有些用药可采取预防措施,如磺胺等易在尿中形成结晶者, 6. 用药期间多饮水、碱化尿液;使用两性霉素、环孢素 A,可同时 7.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减轻其对肾的影响。 8.一旦发现有肾损害,应立即停药,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及 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处理。
a
Page 17
637.
a
Page 15
常见有肾损伤倾向的药物小结
药物类别 抗生素类 非甾体类消炎药 吡唑酮类 抗肿瘤药 利尿剂 抗惊厥药 免疫抑制剂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中草药及中药制剂
重金属
常用药物 氨基糖苷类、β- 内酰胺类、磺胺类等 水杨酸类如乙酰水杨酸,类胺类如乙酰胺基酚, 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等 顺铂、别嘌呤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氨苯喋啶、呋塞米、噻嗪类、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环孢素、他可莫司等 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 马钱子、雷公藤;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汞、铅、锂、金、砷等
3.原田孝司, 赵广东.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性肾损害—早期发 现和预防[J]. 日本医学介绍,2006, 27(8): 348- 348.
4.薛翔,宫丽崑,任进.药物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 学报,2010,45 (10):1199-1204.
5.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 医刊,2007,42 (11):13-15.
药物性肾损伤文献阅读报告
a
1
目录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抗生素的肾损害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中药的肾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a
Page 2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1、肾脏血流丰富,虽仅占体重的0.4%-0.5%,但其血流占心搏出量的20% -25%,因 此大量药物可随血流到达肾脏引起病变。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β- 内酰胺环的头孢菌素类中,头孢噻啶的 肾毒性最强, 该药在肾皮质内高浓度蓄积,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与其他β- 内酰胺类药物一样, 可引起急性间质性 肾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单独使用时, 可被肾的脱氢二肽酶- 1 加水分解, 出现肾小管细胞毒性。
a
Page 8
a
Page 10
4、多柔比星 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肿 瘤特性。长期使用可引起进行性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灶性、 散在性肾小球硬化, 也可引起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蛋
白管型的形成以及肾小管萎缩[5]。 5、二碳磷酸盐化合物、二碳磷酸盐化合物用于治疗多发性
骨髓瘤和病, 其可致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抗生素的肾损害
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尿pH碱性时, 溶解度差, 可析出结晶导致阻塞 性肾损害。
糖肽类抗生素,肾功能低下时, 需要减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与氨基糖 甙类合用将增强肾毒性。肾脏损害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四环素类抗生素,二甲胺四环素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强力霉素则引起 尿崩症。
磺胺类,容易形成结晶, 有时引起肾小管阻塞。抗结核药,应用利福 平有时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4]。
a
Page 5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3、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由于药物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 球肾炎,临床表现呈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及水肿,少数病例高度 水肿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4、急性梗阻性肾病,药物导致肾后性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梗阻,如结 晶尿和肾结石导致的梗阻。致使突然发生无尿及血肌酐、尿素氮迅速 升高,促进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曾有肾结石史或现在有结石、尿量减 少和尿 pH 减低或升高、高尿钙或低尿钙,同时药物代谢本身的因素 也可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一旦梗阻解除,尿量增多,血尿素氮 可降至正常。
a
Page 6
5、慢性肾损害 长期服用镇痛剂、钙离子拮抗剂或锂可能会导致慢性肾 损伤。有关资料显示,长期服用锂治疗双相精神障碍和( 或) 抑郁会导
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尿崩症,其肾脏病理表现为皮质和髓质囊肿或扩 张( 主要是远端或集合管)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慢性小管间质性硬 化,同时出现足细胞足突融合; 锂可以降低机体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
6.吴道全.药物性肾损伤的病理变化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 医学,2007,34(20).
a
Page 14
7.丁小强, 傅辰生. 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中 华肾脏病杂志,2005 , 21( 3): 123-124 8.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医刊,2007,42 (11) : 13-15. 9.李绪玲,张永扬. 住院患者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分 析及预防[J]. 中国医药 2010,5 (7) : 636-
,从而导致尿崩症。最终可表现为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或缓慢进展的 肾功能减退等
a
Page 7
抗生素的肾损害伤
氨基糖甙类,该类药物容易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发病呈剂量依赖性, 且在低钠和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及体液量减少时容易发生。合用药物可 增强肾毒性, 如与利尿剂、万古霉素、环孢菌素及 ACEI 等合用可增 强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