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16安徽宿州教师考编公告|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他们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
另一个表现则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比如,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儿童会对无意中打碎15个杯子的人比无意中打碎1个杯子的人进行更严厉的批判。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
对他们来说,此时这种共同约定的规则具有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
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表明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
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
(2016安徽宿州教师考编公告|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
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在皮亚杰看来: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
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皮亚杰,这位心理学界的巨头,提出了一个关于孩子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观察小孩如何理解“对”和“错”的过程。
大家别着急,咱们慢慢来,一起聊聊他的几个重要阶段。
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1.1 规训阶段(05岁)首先,咱们从小宝宝说起。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基本上是由父母和周围的大人来灌输的。
想象一下,刚学会走路的小家伙,刚开始的时候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实没什么概念。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听话的时候很乖,不听话就像一颗炮弹。
比如,妈妈说“不要碰这个”,他们听了就不碰。
可一旦大人不在旁边,他们可就飞起来了!所以,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其实是很被动的,完全依赖外部的规则。
1.2 规则的游戏(610岁)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参与各种游戏,尤其是规则游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伙伴们在一起踢足球、玩捉迷藏,这时候,孩子们开始学会遵循规则,开始有了对公平和不公平的理解。
这一阶段,规则是不可动摇的,就像金刚石一样硬。
在他们眼里,规则就是一切,谁违反了,绝对要受到惩罚。
不过,有时候他们也会用小聪明来钻规则的空子,比如在家里和小伙伴们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偷偷改规则,让自己赢。
哎呀,这种小机灵鬼,真是让人哭笑不得!2. 道德判断的演变2.1 自我中心的道德观(111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渐转变。
在大约11到12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这一阶段,孩子们渐渐地不再是单纯的听话小天使,开始有了自己对对错的看法。
比如,看到小朋友在学校被欺负,可能会开始思考:“这件事是不是不对?”他们开始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道德问题,像是小小的哲学家。
但可别高兴得太早,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心里常常还在争斗,分不清是非。
2.2 社会契约的意识(13岁以上)最后,咱们来聊聊青少年时期。
这时候,孩子们已经逐渐变得成熟,能把个人的道德观与社会的道德观结合起来。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者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2)权威阶段(6-7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
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
(3)可逆阶段(8-10 岁)这个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
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
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
(4)公正阶段(11-12 岁)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儿童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和应对道德问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以下是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详细描述:1. 预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的规范和约束,如父母和老师的指导。
儿童主要通过模仿和遵循成人的行为来判断对错。
2. 预操作阶段(5-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意识到某些行为是对的,某些行为是错的。
然而,他们的判断仍然是非常主观和片面的。
他们会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奖励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更加客观和全面的道德观念。
他们开始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如公正、平等和互惠。
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和规则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并能够考虑到不同的利益和观点。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进入了更加抽象和理性的阶段。
他们能够运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并能够考虑到更加复杂的伦理问题。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和经验的积累。
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1. 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引导:成人在行为上要做出正面的榜样,让儿童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2. 创造有利于道德发展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和公正的环境,让儿童能够体验到公正和平等的价值,并有机会参与到道德决策和讨论中。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精品

理论19: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一、理论提出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二、主要观点皮亚杰将人的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
1 .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对待规则。
2 .他律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也称道德实在论阶段,指儿童从3岁到7岁的阶段,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3 .自律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也称合作道德阶段,指儿童从7岁到12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4 .公正阶段公正阶段指儿童从12岁之后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
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
三、意义或启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研究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1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内容,防止一刀切的现象。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广西属于重点内容,属于全题型备考,例如:单选、多选、判断和材料分析题,同时可以与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相对比进行记忆和区分。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并且在这一阶段是无道德阶段,判断事物时是没有道德标准的。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明显的表现为听爸爸妈妈的话,老师的话。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
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全书贯穿着一个单一的发展现,就是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所谓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而自律则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皮亚杰将品德的发展,即道德品质的发展仅仅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这固然有其局限性。
但是,通过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来研究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这正是皮亚杰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特色。
根据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的思想,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学说,即10岁或11岁以下的儿童以一种两难推理来进行判断,而这个年龄以上的儿童,则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四川比较喜欢考察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于这一类知识点,往往考生们由于未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总是容易把一些阶段进行混淆,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分的情况。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在此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之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皮亚杰(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
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记忆口诀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记忆口诀皮亚杰(Jean Piaget)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生于1896年,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领域。
他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和理论,其中就包括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顺从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阶段。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三个阶段的特点。
1.顺从性阶段(5-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社会规范和道德原则,但他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对权威的顺从。
他们对规则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而且执行规则的人具有绝对的权威。
2.自律道德阶段(8-11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理解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认识到遵守道德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他们逐渐从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觉地遵循内心的道德准则。
3.公正阶段(11-1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社会公正问题,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道德问题,并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还关心他人的利益,能够对复杂的社会道德问题作出更为成熟的判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阶段,皮亚杰提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顺从、自律、公正”。
这个口诀简洁明了,概括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口诀来分析孩子的道德行为。
例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对权威的尊重和顺从时,我们可以判断他可能处于顺从性阶段;当一个孩子自觉地遵守规则,并理解规则的内在合理性时,他可能已经进入了自律道德阶段。
在教育领域,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个口诀来设计适合孩子们道德发展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育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和权威观念;在中学阶段,则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公正意识。
总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及记忆口诀为我们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通过掌握这个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解题的小技巧。
一、理论内容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二、考查重点
(一)知识区分
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考查频率最高的两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我们考生在区分这两个阶段的时候可以联系皮亚杰关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来进行理解。
主要从以下两点来区分:
1.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2.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常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
(二)例题再现
1.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合作道德阶段
【答案】解析:B。
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
2.在皮亚杰的“道德两难故事”中,一个小男孩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另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外出,想吃厨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一个儿童听完故事后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杯子的。
这个儿童可能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合作道德阶段
【答案】C。
解析:该儿童的判断理由说明,这个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这属于自律道德阶段的特征。
以上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