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课件
合集下载
灌肠ppt课件

灌肠液温度不适、速度过快或肠道痉挛 等原因造成。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灌肠适应症和禁 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灌肠液和器具无菌。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和肠道情况,制定个性化 灌肠方案。
控制灌肠液温度、速度和 压力,避免对肠道造成刺 激和损伤。
发生后处理流程
对于轻度并发症,如腹痛、腹胀 等,可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症 状。
灌肠ppt课件
目录
•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 灌肠操作前准备 •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灌肠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 • 灌肠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
01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理肠 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 的方法。
处理。
THANKS
器械及药品准备
01
准备灌肠器、肛管、润滑剂、 棉签、弯盘等器械
02
根据灌肠目的准备相应的灌肠 液,如肥皂水、生理盐水等
03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药品是否 在有效期内
环境布置与消毒措施
选择安静、整洁、光 线适宜的操作环境
对操作台面及器械进 行消毒处理
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和 穿戴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培训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适应症
便秘、手术前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高热降温、分娩前准备等。
禁忌症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灌肠。同时,肝性脑 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02
灌肠操作前准备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灌肠适应症和禁 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灌肠液和器具无菌。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和肠道情况,制定个性化 灌肠方案。
控制灌肠液温度、速度和 压力,避免对肠道造成刺 激和损伤。
发生后处理流程
对于轻度并发症,如腹痛、腹胀 等,可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症 状。
灌肠ppt课件
目录
•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 灌肠操作前准备 •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灌肠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 • 灌肠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
01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理肠 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 的方法。
处理。
THANKS
器械及药品准备
01
准备灌肠器、肛管、润滑剂、 棉签、弯盘等器械
02
根据灌肠目的准备相应的灌肠 液,如肥皂水、生理盐水等
03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药品是否 在有效期内
环境布置与消毒措施
选择安静、整洁、光 线适宜的操作环境
对操作台面及器械进 行消毒处理
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和 穿戴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培训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适应症
便秘、手术前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高热降温、分娩前准备等。
禁忌症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灌肠。同时,肝性脑 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02
灌肠操作前准备
灌肠完整ppt课件

03
灌肠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用物、患者准备、灌入药液、观察反应等,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患者舒适、掌握药液温度、速度、量等,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
新型灌肠技术展望
个性化灌肠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灌肠方案,包括药液成分、温度、
速度等参数的个性化设置。
A 智能化灌肠技术
清洁作用
灌肠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粪便 的排出。
治疗作用
灌肠液中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发挥抗炎、抗菌、止血等 治疗作用。
营养作用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灌肠液中可加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 基酸等,以满足身体代谢需要。
适应症与禁忌症
肠道清洁
如术前准备、结肠镜检查前等。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或 微屈。此体位适用于直肠和乙状结 肠的检查,便于观察病变部位。
插入导管技巧及注意事项
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肛门大小和检查 目的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成人 使用16-20号导尿管。
插入深度
根据患者情况插入导管深度一般 为10-15cm,避免过深导致肠壁 损伤。
01 02 03 04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灌 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操
作准确性和患者舒适度。
B
C
D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灌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营养吸收研究等。
新型灌肠药物研发
针对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需求,研 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灌肠 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缓解便秘症状
术前肠道准备
在手术前,通过灌肠清洁肠道,可以 减少手术中的污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
1. 便秘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粪便和气体,缓解 肠道压力,改善便秘
症状。
4. 肠道检查
灌肠可以扩张肠道, 方便进行肠道镜检
查等。
2. 腹泻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病原体和毒素,缓 解肠道炎症,改善腹
泻症状。
5. 胃肠道疾病
灌肠可以缓解胃肠 道疾病的症状,如
2. 灌肠后,病人应保持平躺姿势,以
免立即运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吸收的速度。
03
3.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坐立,以免药 04
4.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行重体力劳
物从肛门处溢出。
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05
5.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 06
6. 灌肠后,病人应定期检查,以确保
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如一些消化系统手术和泌尿系统手
术等。
05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06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4. 灌肠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标准及具体效果。
1. 症状 缓解
2. 生理指 标改善
灌肠技术可以有 效缓解患者疼痛、 腹胀等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保持肠道清洁。
4. 灌肠后,患者应注 意饮食调整,多吃清 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不要紧张 和焦虑,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
5. 灌肠后,患者应观 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
就医。
3. 灌肠过程中,患者 应保持安静,不要剧 烈运动,以免影响灌
灌肠法PPTPPT幻灯片课件

条形或带状 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
3
粪便的性状-颜色
正常颜色为成人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 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异常颜色: -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 -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 -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45
-协助患者排便 -操作后处理 (1)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2)洗手,并做好记
46
【注意事项】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 防止空气进入道,引起腹胀。
47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 的重要性。
30
u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患者窗旁,核对患者 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准备体位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 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 垫巾 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准备灌肠筒、戴手套 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老年患者应采取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灌肠法。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
液的量。 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
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 记录
37
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 以减轻不适。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 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 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u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 和吸收.
3
粪便的性状-颜色
正常颜色为成人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 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异常颜色: -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 -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 -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45
-协助患者排便 -操作后处理 (1)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2)洗手,并做好记
46
【注意事项】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 防止空气进入道,引起腹胀。
47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 的重要性。
30
u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患者窗旁,核对患者 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准备体位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 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 垫巾 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准备灌肠筒、戴手套 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老年患者应采取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灌肠法。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
液的量。 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
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 记录
37
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 以减轻不适。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 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 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u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 和吸收.
灌肠法操作技术(原)ppt课件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治疗领域外,未来灌肠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肠道 营养支持等。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灌肠法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 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向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臀 下。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于 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 60cm。肛管前端涂石蜡油, 轻轻插入直肠10~15cm,固 定后开放调节器,使液体缓慢 流入直肠。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灌肠筒高度和肛管插入深度。
03
灌肠法操作步骤详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直肠滴入法
准备物品
灌肠液、输液器、头皮针、止血钳、治疗巾、一次性尿布 、水温计等。
核对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 臀下。
术前准备
对于需要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通 过灌肠法给予一定的药物或营养液 ,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灌肠法定义及分类
灌肠法是将药物或清洁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清洁或检 查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根据灌肠目的和所用药物不同,可分为保留灌 肠、清洁灌肠等。
灌肠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便秘、肠道感染、中毒等。然而,对 于某些患者,如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灌肠法可能不适用。
除了传统的治疗领域外,未来灌肠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肠道 营养支持等。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灌肠法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 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向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臀 下。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于 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 60cm。肛管前端涂石蜡油, 轻轻插入直肠10~15cm,固 定后开放调节器,使液体缓慢 流入直肠。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灌肠筒高度和肛管插入深度。
03
灌肠法操作步骤详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直肠滴入法
准备物品
灌肠液、输液器、头皮针、止血钳、治疗巾、一次性尿布 、水温计等。
核对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 臀下。
术前准备
对于需要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通 过灌肠法给予一定的药物或营养液 ,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灌肠法定义及分类
灌肠法是将药物或清洁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清洁或检 查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根据灌肠目的和所用药物不同,可分为保留灌 肠、清洁灌肠等。
灌肠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便秘、肠道感染、中毒等。然而,对 于某些患者,如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灌肠法可能不适用。
《灌肠法》PPT课件

新型灌肠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1 2
智能化灌肠设备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智能化的灌 肠设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个性化灌肠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灌肠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3
新型灌肠药物研究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加高效、低 副作用的灌肠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 量。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如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
质紊乱等。
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确保患 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05
临床效果评价与改 进方向
灌肠法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介绍
01
02
03
症状缓解程度
观察患者灌肠后症状如腹 痛、腹泻等缓解程度,评 估灌肠法对患者症状的改 善效果。
《灌肠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灌肠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灌肠液选择与配制 • 灌肠操作技巧与规范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临床效果评价与改进方向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灌肠法基本概念与 原理
灌肠法定义及作用
• 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 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者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提高临床应用效果途径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01
提高医护人员对灌肠法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和安全。
完善患者健康教育
02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灌肠法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
灌肠技术PPT优质课件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
灌肠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引起不适。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 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 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处理。
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 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 30cm)。
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 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灌肠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用动物肠道进行灌肠治疗的记载。随着医学 的发展,灌肠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状
目前,灌肠技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 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灌肠药物和设备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
应用领域与前景
吸收迅速
直肠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吸收 迅速,起效快。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部分药物通过直肠给药可避免 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
度。
方便易用
直肠给药方法简便易行,适用 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灌肠液成分及作用
水
作为溶剂,将药物溶解 或稀释至适宜浓度。
药物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 药物,如抗生素、抗炎
药、止血药等。
04
常见灌肠方法及特点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定义
将大量液体灌入肠道,以清洁肠道、软化粪便、降温等为目 的的方法。
适应症
便秘、高热、中毒等需要迅速清洁肠道的患者。
禁忌症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灌肠器,患者取左侧卧位,灌入液量成人一般 500-1000ml,小儿200-500ml,液体温度39-41℃,灌入 后保留5-10分钟再排便。
灌肠法ppt课件

案例三:内科疾病灌肠辅助治疗
总结词
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对于一些内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便秘等,灌肠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方法,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病变 部位,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灌肠前应准备好灌肠所需的各 种设备和材料,如灌肠筒、橡 胶管、手套、润滑剂等。
灌肠前应让患者排空大便,以 减少灌肠时的阻力。
灌肠液的配制
灌肠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配制,如生理盐水、肥皂水等
。
灌肠液的温度应适宜,以接近体 温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对肠道
造成刺激。
灌肠液的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而定,一般为500-1000ml。
灌肠的操作方法
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将橡 胶管插入肛门约10-15cm。
在灌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灌肠 。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中,连接橡胶管 ,缓慢将灌肠液注入肠道内。
灌肠后的处理
灌肠后应让患者保持 平卧姿势一段时间, 以避免液体流出。
灌肠后应注意保持患 者肛门周围的清洁卫 生。
灌肠法的疗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 技巧和经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疗效不持久
灌肠法治疗疾病的疗效通常不持久, 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适用范围局限
对于某些疾病,灌肠法可能不是最佳 治疗方法,例如严重的肠道感染或肠 道出血等。
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型灌肠剂的研究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新型灌肠剂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如微 球制剂、纳米制剂等,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辅助诊断
灌肠法可以用于肠道疾病的诊 断,如结肠镜检查等。
禁忌症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 利于药液吸收。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 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 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 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药液能保留较长 时间,利于肠粘膜吸收。 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 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清洁灌肠或结肠灌肠
目的
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 粪便,为直肠、结肠X线术前肠 道准备。 方法
第一次— 肥皂水 0.9%NS
以后—
结束标准—排出液无粪质 液面距肛门小于40厘米
保留灌肠
目的
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 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物 常用药液:10%水合氯醛、 0.5-1%新霉素 量: ﹤200ML 温度:39-41℃
关闭开关拔管擦净肛 门 脱手套,消毒双手 保留5-10分钟,降温灌肠 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利于软化粪 时保留30分钟 便,容易排出。 观察性状必要时送检 清理用物 灌肠后解便一次记为1/E,灌肠 洗手记录 后无排便记为0/E,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7-10cm
500-1000ml /成人 200--500ml/小儿 一般 39-41℃ 降温 28-32℃ 中暑 4℃
温度
操 作 步 骤
正确选用溶液、温度、浓度和量 备齐用物 解释查对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左侧卧,屈膝、移臀,垫巾, 利于液体流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置弯盘 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和速度,液 准备灌肠袋 取出灌肠袋,关 闭引流管上的开关,将灌肠液 面过高,压力过大,液体流入速 倒入灌肠袋里,挂于输液架上,度过快,不宜保留,而且宜造成 肠道损伤。 液面高于肛门40-60CM 戴手套 润滑肛管排气关闭开关 防止气体进入直肠和液体流出。 分开肛门插入(7-10CM) 勿用力,以防损伤肠粘膜,如插 固定肛管,打开开关,使液体 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 缓缓流入。 缓插入。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
灌肠法
定义
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 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 给药物或营养,以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
方法。
灌肠种类
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反复
大量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
解除便秘、肠积气 清洁肠道 肠道手术、检查、分娩前准 备 稀释并消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 毒 降温
观察液面下降和患者情况
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或或 或挤捏肛管;如患者感觉腹胀或 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袋,并 嘱病人深呼吸,转移患者注意力, 减少灌入溶液的压力。 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大 汗、剧烈腹痛、心慌气短、可能 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 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及时 处理。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的 重要性。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 维持正常排便。 指导患者掌握灌肠时的配合方法。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其它准备工作同 大量不保留灌肠。 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 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 10-15cm,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 灌毕,注入温开水5-10ml,后将肛管末端 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反折肛管, 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 ③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排便。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要点
评估 病情及治疗情况 意识、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自理能力 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肛周皮肤、粘膜情况
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 配合操作。 排尿。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灌肠液
量
0.1%-0.2%肥皂水 生理盐水
评价
操作步骤正确、熟练; 用物备齐; 液面高度、肛管插入深度及留置时间正 确;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关心保护病人。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保 留灌肠的方法,正确配合治疗。
谢谢
评
价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充血性心力衰竭/水钠储留—禁0.9%NS 伤寒—量﹤500ml; 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心血管疾病 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有便意时,应嘱病人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脉速、面色 苍白、大汗、剧烈腹痛、心慌气短、可能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 血,应立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及时采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