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篇)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
2.多媒体设备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引出“打开一扇门”的主题。

2.引出故事《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阅读教学(4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

4.教师讲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带领学生再次阅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6.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三、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为别人打开一扇门”。

四、作业(5分钟)
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为你打开一扇门》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
能学会“为别人打开一扇门”,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让世界更美好。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一: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1@苏教版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并品味优美的语言,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找出并理解全文的中心句。

3、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4、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quán)憧憬(chōng jǐng)裨益(bì yì)广袤(m ào).....跌宕(dàng)真谛(dì)徘徊(paí huaí)肃穆(mù).....帷幕(wéi)斑斓(lán)热泪沾襟(jīn)...2、解释下列词语。

诠释:说明,解释。

诠,详尽解释、阐明。

憧憬:向往。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广袤:广阔,宽广。

跌宕:这里指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二、导入:1、引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门”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学:这是一扇门。

教:很好。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

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12篇)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12篇)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12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以朗读的形式组织课文内容学习,提高学生普通话朗读水平;2、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含义并激发初中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3、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学习并逐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对文学的理解并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课程目标:1、把握生字词(会读会写),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清楚课文脉络。

二、课程引入(预计时间:2分钟)首先,很荣幸可以陪着大家一起开始你们的初中生活。

初中充实而美好的世界已经在你们的面前出现,希望大家初中生活愉快。

世界上有无数的大门,你们初中生活的大门,充满数字奥秘的数学大门,有着美妙旋律的音乐大门……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开启一扇大门,已经预习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是一扇文学的大门。

三、教学过程: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预计时间:5分钟)(1)请个别学生朗读ppt中的生字词;(2)采取抢答方式由学生解释生词的含义。

2、朗读并理解课文(预计时间:30分钟)(1)由学生一段一段地朗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句子的正确朗读;(2)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进行体会、分组讨论自我感想,欣赏并理解重点语句;(3)带领学生理解每段内容,归纳段意,使学生清楚课文脉络;(4)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小组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朗读指导;(5)请学生在自由朗读地基础上,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总结课文(预计时间:5分钟)(1)在朗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们说说这扇门里的世界是怎样的;(2)老师总结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而这扇门里的世界正如部分同学所说的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你们刚刚跨进初中的大门,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文学这扇门里去,感受一个美丽的世界,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6篇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6篇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一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 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优美丰富的语言。

3. 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

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

检查预习:1. 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 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

朗读训练: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 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

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

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

研讨课文1—4节:1. 理清思路: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讨论明确: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 学习1、2两节:(1)集体朗读(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七年级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七年级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文学的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请大家谈谈对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

(2)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什么意思?(2)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文学是一扇门,它能打开我们的心灵世界。

”4.小组讨论(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现在请同学们谈谈对文学的理解。

(2)请同学们回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深入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如“文学是一扇门”。

3.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文学的短剧。

(2)请各组表演自己的短剧,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课时1.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短剧的形式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请同学们谈谈对文学的认识。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3.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改写一段文字。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第一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知识与能力:1. 识记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 能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出文章的结构。

3. 能理解文中对文学内容、意义的阐释,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说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 能快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与其他同学有效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品味本文的优美语言。

2.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第4段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主备人:缪晓燕审校人:徐清远备课时间:2014年8月30日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深刻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

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预习检测1、学生谈所了解的作家赵丽宏,教师补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诠释(quán)憧憬(chōngjǐng)裨益(bì)广袤.....跌宕(dàng)真谛(dì)徘徊(paí huaí)肃穆(mù).....帷幕(wéi)斑斓(lán)热泪沾襟(jīn)...三、目标定向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四、合作探究个性展示1、师导入: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并板书:(1)这是一扇什么门?(2)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3)(3)如何打开这扇门?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在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4篇)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4篇)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4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一《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精美短小,将自身对文学的感悟流驻笔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文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我的反思:1、成功之处:(1)第一环节初识大门的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和感受出发,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回答踊跃,畅谈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及亲近文学的途径。

(2)整个教学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特点:初识大门——轻启大门——迈入大门,学生由整体感知到了解课文的精辟见解、由简单的了解到借助《致文学》深入理解课文,并再次从自身的阅读体验谈与共鸣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产生亲近文学的强烈愿望。

(3)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有大声读、小声读、默读、有感情地读,有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感受到这些活动的展开还是有效的。

(4)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并没有一味的灌输与讲解,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

同时,在关键处——迈入大门,教师及时举例,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5)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但很抽象,对于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教师利用另一篇《致文学》的形象化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

2、不足之处:(1)任务过多,造成学生无法一一顾及。

如迈入大门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致文学》,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深切理解和感受,此处处理不好。

毕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将两步并为一步,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因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无法从容应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完成这一任务后再提出第二要求也许会更好。

(2)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

(3)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与解决,显得稚嫩。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能从课题出发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朗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1】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1】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1】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

(2)圈点重点语段和词语并体会其妙处,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将生活与阅读的积累与课文的内容有机链接,让思想与感情升华。

(4)理解并背诵重点语段,在读、背中积累语言,逐步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阅读文学作品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对文章阐述的道理有自己的整体感悟,激发求真、向善、审美的感情。

【重点】优美丰富的语言,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加强对重点语段及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难点】学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能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它是抽象的名词也是具体的概念。

它是诗话的历史,是司马迁奋笔疾书的身影;它是细腻的情感,是来自泪眼中父亲慈爱的背影;它是质感的现实,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期盼的目光;它是流动的风景,是大干世界的文字再现。

它贯串天地古今,任人的心灵在里面自在逍遥;它横跨四面八方,任人的思想在里面急转急停。

它就是文学.对于它,有一篇文章描绘得精准而又富有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

自学成果展示1.字音、字形、诗文名句。

无聊liáo诠释quán憧憬chōng jǐng凝聚níng徘徊pái huái谛dì裨益bì帷幕wéi广袤mào 斑斓lán跌宕diē dàng瞬间shùn2.文学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2、品位并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3、投入“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文学,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把握生字词,理解课文;2、能正确朗读并书写文中字词;二、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把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在文中相对位置。

(用圈点读书法)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教师补充:阅世:经历世事。

浏览:大略地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洞开:(门窗)大开。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憧憬;向往。

肃穆:严肃安静。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热泪: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泪。

沾襟:浸湿衣襟。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跌宕:这里只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追名逐利:追求名利。

(二)分组朗读自己体会课文。

初步体会什么是文学?(三)作业:1、抄写生字词,一个三遍。

2、准备材料,办手抄报。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把我了解文学的意义、作用。

2、能够对文学产生兴趣。

3、积累优美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能够对文学产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全体朗读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们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其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

(二)、请同学朗读1、2段。

请同学弄清“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指的有哪些们?题目中的“门”具体指什么门?(学生讨论完成)文学之门――也就是老师今天要为你们打开的门。

(三)请同学读3-4段;思考:1、什么是文学?2、如何理解文学这个概念?3、文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4、如何才能打开文学这扇门?学生讨论完成思考题。

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全体朗读第4段,并背诵。

(五)作业:造句徘徊、千姿百态、憧憬、危言耸听、广袤、帷幕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2、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3、朗读比赛二、教学重点: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情况。

全班集体背诵。

个别抽查。

(二)文学可以把我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我们已年了6年的书,也已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讲你了解到的文学作品。

(同学自由发展)(三)六个小组分组朗读《致文学》评出最优秀的一组,教师适当点评。

要求:1、声音洪亮。

2、字正腔圆。

3、抑扬顿挫。

(四)作业:写一篇介绍你最喜欢的书或文学人物的短文,200字以上。

-为你打开一扇门【学习目标】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广泛阅读的兴趣。

2.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认真诵读,体味语言的特色并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4.关注和感受生活,在写作中记录心灵成长的过程。

5.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一、生字学习1.字音聊(liáo)无聊诠(quán)诠释憧憬(chōngjǐng)凝(níng)凝聚徘徊(páihuái)裨(bì)裨益帷(wéi)帷幕袤(mào)广袤斓(lán)斑斓跌宕(diēdàng)谛(dì)真谛瞬(shùn)瞬间2.形近字二、词语积累浏览:大略地看。

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诠释:说明、解释。

诠,详尽解释、阐述。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憧憬:向往。

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

裨益:益处。

广袤:土地的长和宽(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

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帷幕:挂在较大的房子里或舞台上遮挡用的幕布。

斑斓:灿烂多彩。

写照:真实的描写。

跌宕: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谛,佛教中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情不自禁(jīn):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模拟:模仿。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以抛弃。

背叛:背离叛变。

智商:即“智力商数”。

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

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做题材的绘画。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崇,高。

致(文学):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

“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

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

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2.写作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

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

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

这套文库XX年已出版。

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四、关于文学①《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这样解释“文学”:以语言文学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②诗人、作家论“文学”的特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苏]高尔基)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

(鲁迅《给徐××的信》)每个人都处在新旧感情互相交错的矛盾中,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明辨事理,而且也在促进人们的感情上的变化。

(艾青《诗与感情》)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法]罗曼•罗兰)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1.中心意思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

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2.内容简析“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题眼是“打开”二字。

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

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3.结构分析全文共11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2段),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第1段,由“门”引出话题。

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二疑——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

第2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第二层(第3~4段),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

第3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一扇门是“文学”之门,但未涉及“打开”。

第4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全段共十三句话。

第一句阐述文学的特征,第二至四句阐述文学的内涵,第五至八句阐述文学的功能,第九至十三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

第二部分(第5~11段),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

第5段,交代以下引文的来历,点明这样写的目的,这是一个过渡段,由此引入作者和文学的对话。

第6段,文学能形象地展现客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

第7段,文学能生动地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8段,文学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

第9段,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第10段,文学对人真诚而忠实,使读者反求诸己,提高自身的修养。

第11段,文学神奇而圣洁,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

这一段回应题目,将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

六、重点句子1.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

用“门”比做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