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
历代北京大学校长名录合集

历代北京大学校长名录合集1,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
卒后谥曰"文正",2,许景澄(1845—1900)世称许公。
原名癸身,字竹筼,一作竹筠。
浙江嘉兴人。
898—1900年,任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又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在多次对外交涉中,处处力争,维护国家权益。
3,张百熙(1847-1907)字野秋,一作冶秋,号潜斋。
湖南长沙人。
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
4,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
5.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
字柳溪。
光绪进士。
授翰林。
1903年任湖北学政,后调东三省,不久做京师大学堂监督,授学部右丞。
6,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
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
7.刘廷琛(1867-1932) ,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
8.柯劭忞(1848年-1933年),字仲勉,又作凤孙、凤荪、凤笙、奉生等,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市胶城镇东关姜行街人。
民国初年国学家、史学家。
曾任辅仁大学(北京)董事会董事。
9,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
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中国近代音韵学家。
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0,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1.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一览:1. 茅以升(1898年-1901年)2. 伍修权(1902年)3. 蔡元培(1917年-1926年)4. 王实味(1926年)5. 钱三强(1927年)6. 陈之孟(1927年)7. 任康宁(1927年)8. 熊十力(1927年-1929年)9. 国庆人(临时代理校长,1929年)10. 赵殿五(临时代理校长,1929年-1930年)11. 梁漱溟(临时代理校长,1930年)12. 张伯苓(1930年-1936年)13. 胡适(1936年-1941年)14. 钱伟长(1948年-1951年)15. 张之江(1951年)16. 蔡树藩(临时代理校长,1951年)17. 杨石先(1951年-1952年)18. 向工(1952年-1958年)19. 张林宇(1958年)20. 程时钧(1958年-1961年)21. 张林宇(临时代理校长,1961年)22. 贾仲明(1961年)23. 钱三强(临时代理校长,1961年)24. 陆定一(1961年-1964年)25. 丁钧田(临时代理校长,1964年)26. 陶行知(1964年-1978年)27. 张济民(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28. 李四光(1978年-1982年)29. 钱学森(临时代理校长,1982年)30. 朱鸿谟(1982年-1986年)31. 钱学森(临时代理校长,1986年)32. 计大庆(1986年-1991年)33. 施正荣(1991年-1996年)34. 郭沫若(临时代理校长,1996年)35. 魏吉祥(1996年-1999年)36. 许智宏(1999年-2008年)37. 陈希同(2008年-2015年)38. 蔡昉(临时代理校长,2015年)39. 郝平(2015年-2021年)清华大学历任校长一览:1. 丁文江(1912年)2. 杨维垣(1912年-1916年)3. 梁启超(1917年-1926年)4. 张伯苓(1928年-1946年)5. 钱三强(1946年)6. 石青阳(1946年)7. 钱三强(1946年-1949年)8. 俞平伯(1949年-1951年)9. 朱自清(1952年-1962年)10. 刘少奇(1962年)11. 康成元(临时代理校长,1962年)12. 何新(1962年-1966年)13. 方才本(1966年)14. 卢嘉锡(1966年-1978年)15. 郭永怀(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16. 杨石先(1978年)17. 耿庆国(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18. 齐鲁(1978年-1981年)19. 叶星辉(1981年-1985年)20. 曹一家(1985年-1991年)21. 卢嘉锡(临时代理校长,1991年)22. 徐特立(1991年-1997年)23. 高培勇(1997年-2006年)24. 周其凡(2006年-2013年)25. 邱勇(2013年-至今)以上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一览,这些领导的辛勤工作为这两所知名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北京大学历任校长概述
2.清华大学历任校长概述
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长的共同特点
正文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历任校长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以下是两校历任校长的概述: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大学创建于 1898 年,原名京师大学堂,是清朝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自创建以来,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蔡元培,他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任期从 1917 年到 1927 年,他倡导教育独立,推行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 胡适,他在 1946 年到 1948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民
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和文化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朱光潜,他在 1949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北京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创建于 1911 年,最初是清华学堂,1925 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包括:
- 梅贻琦,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任期从 1931 年到1948 年,他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
究和教学改革,1955 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 龚鹤绩,他在 1948 年到 1949 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 傅韵佩,她在 1981 年到 1983 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她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她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造就北大一代辉煌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造就北大一代辉煌导语: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并一扫原有的官僚作风和腐朽气息,为北大奠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他的继任者蒋梦麟认为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天赋与秉性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尊重这种价值,让每个人的特性发展到极致…对此学者智效民评论道:"虽然历经时代变迁,民国那几个校长仿若成为高等教育的绝唱,他们民主治校、培养通才、注重人格教育的光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造就北大一代辉煌1916年12月26日,总统黎元洪下令,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
作为满清遗物的京师大学堂在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这座清末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
蔡元培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的理念,于1917年1月8日到北京大学上任。
他认为:“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到校视事的第二天,他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这三点要求,都是有针对性的。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由于学生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识的深浅,只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的教员,特别受欢迎,因为将来毕业后“有人提携”,有阔老师做靠山。
他要求北大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他又要求学生“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敬爱师友”等。
他还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
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主张沟通文理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主张和措施,不但使北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创了近代高校学生自由研究学术之风。
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大、社科、南开、武大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社科、南开、武⼤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社科、南开、武⼤有⼈的地⽅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就有派别。
经济学界当然也有派别,之所以叫派别必然有其特点。
今天先从清华派说起。
清华派的特点是祖宗打下的基业庞⼤,同其他院系相⽐⼤有骆驼与马之⽐。
但是其历史短暂,除了民国⽼字辈陈岱松名扬江湖之外,⽬前尚⽆厉以宁(北京⼤学)、吴敬琏(国研中⼼)等⽼⼀辈学术上的掌门⼈。
在经历过⼀长段时间的沉寂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在1984年正式创⽴经管学院,并⼀直担任院长到2001年。
此时的经管学院才算新中国成⽴后,清华真正建⽴的⾃⼰的经济学院,朱镕基作为⾸任掌门,名满江湖。
朱镕基有鲜明的时代特⾊,后来⼜位居总理之位,使得清华⼤学经管学院在成⽴之初就在资源上有⽆⼈能⽐的优势。
由于强⼤的⼈财物,尤其是和政治资源的关联,使得经管学院在经济学领域进⼊第⼀梯队。
清华经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是国际化程度较⾼,海外教授多,授课英⽂程度⾼,国际交流频繁,有较好的国际视野。
另外⼀个特点是学院不仅有经济更有管理,也更加务实,这⼀点同隔壁学院的国发院截然不同。
在1994年,也就是学院成⽴10后,朱镕基已经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他提出要将学院建成世界⼀流经管学院,江湖⽓势⽆⼈能⽐。
朱镕基建⽴起这个门派后,在2001年卸任,第⼆任院长是赵纯均(2001年-2005年)、第三⼈院长是何建坤(2005年-2006年,常务副校长职兼任院长),2006年10⽉钱颖⼀出任院长⾄今。
赵、何⼆⼈时代可以算稳定过渡时代,其知名度远远不如第四代掌门钱颖⼀。
钱颖⼀⾃接任掌门后,地位稳固延续10年⾄今,且在其管理下,经管学院的⼒量与⽇俱增,同朱镕基时代⽐,学院和影响⼒均⼤⼤增强。
经管学院有两个⾦字招牌,⼀个是朱镕基,⼀个是朱镕基在2000年推动下成⽴的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
此顾问委员会在国内尚属第⼀,⽆⼈能超越。
由于顾问委员会囊括了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咖和企业⼤咖,能受到总理级别接见,也是清华⼤学的殊荣,其他⽆任何院校有此能⼒。
一连换5个大学校长,校长到底由谁来任命?

⼀连换5个⼤学校长,校长到底由谁来任命?近期的⼤学校长易帜实在有点频繁,除了浙⼤,北⼤、清华、中科⼤等都换了校长——1⽉23⽇,原北⼤副校长陈⼗⼀担任南⽅科技⼤学校长,前任校长朱清时退休;1⽉27⽇,罗俊正式担任中⼭⼤学校长,前任校长许宁⽣调任复旦⼤学校长;2⽉15⽇,林建华正式被任命为北京⼤学校长,原校长王恩哥任中科院副院长;同在今天,邱勇正式被任命为清华⼤学校长,原校长陈吉宁调任环保部部长;据可靠消息,明天,万⽴骏将出任中国科技⼤学校长,接替已调任科技部副部长的侯建国;另,北京航空航天⼤学新校长⼈选也已经确定。
……妈呀,突然换了那么多校长,你是不是想问,⼤学校长的⼈选是怎么定的?怎么宣布?怎么亮相?空缺的“帅位”纷纷迎来了新任掌门,先来看看他们都是何许⼈也~清华⼤学新任掌门| 邱勇资料卡 |邱校长今年已经51岁了,据说这是他在清华的第32个春天。
中国科学院院⼠(技术科学部)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发光显⽰技术(OLED)的产业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另外,他在有机光电材料⽅⾯有较好的基础研究,如光电转换材料的合成与性质测定等。
清华“⼟著”:从1983年19岁的邱勇考⼊清华⼤学化学与化学⼯程系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清华。
但他的“⾓⾊”却在不断变迁——学⼦、教师、研究者、重点实验室带头⼈、系主任、校班⼦成员,⼀直到今天的校长。
中国科技⼤学新任掌门坊间⼀直有传闻说浙江⼤学的副校长宋永华将要担任中国科技⼤学新校长,不过据中国科学技术⼤学有关⼈⼠放出的确切消息:万⽴骏将于本周五出任该校新校长,接替已调任科技部副部长的侯建国。
中国科⼤官⽹3⽉25⽇刊登的《关于召开全校教授⼲部⼤会的通知》侧⾯印证了这⼀消息。
该通知显⽰会议召开时间是3⽉27⽇(星期五)上午11:00,据信这将是宣布万⽴骏上任的确切时间。
| 万⽴骏资料卡 |中国科学院院⼠,曾任中科院化学所所长。
⽬前,他还兼任北京分⼦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科院分⼦纳⽶结构与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大简介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 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 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 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 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 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12所 教学医院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 学调查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 深圳研究生院 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1 、著名校友
胡适(1891.12.17—1962.2.24) 对北大的贡献是:五四后的北大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自成一体,独领风骚。 其自由传统的形成首功在蔡元培,但与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人的努力也密 不可分。胡适是北大知名教授、“革新健将”,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中兴” 北大功不可没。校长任期:1945年10月至1948年12月。 个人成就: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哲学家。以倡导“五四” 文学革命著闻于世,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简介: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1910年 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 家杜威。1917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被聘北大教授。作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他与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 引发了当时中国的文学革命。他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 《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 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1902年出版的《尝试集》成 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 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 之作。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 《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 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对二十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 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 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 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 (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名单

历任校长名单: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
清咸丰状元。
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
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
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筠,浙江嘉兴人。
清同治进士。
1898年7月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1899年7月—1900年7月任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
张百熙(1847—1907)字盖铮,湖南长沙人。
清同治进士。
1902年1月以工部尚书受命为管学大臣,恢复因八国联军入侵而暂时停办的京师大学堂。
1904年2月离任。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清光绪进士。
1904年2月,以大理寺少卿受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
1906年2月离任。
李家驹(1871-1938)字柳溪,清汉军正黄旗人。
清光绪进士。
1906年2月至1907年7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朱益藩(1861-1937)江西莲花人。
书法家。
清光绪进士。
1907年7月至1907年1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刘廷琛(1867-1932)字幼云,江西德化人。
清光绪进士。
1907年12月至1910年9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柯劭愍(1850-1933)字凤孙,山东胶州人。
清光绪进士。
1910年9月至1911年11月署理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劳乃宣(1843-1921)字玉初,浙江桐乡人。
音韵学家。
清同治进士。
1911年11月至1912年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严复(1854—1921)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思想家、学者、教育家、翻译家。
1912年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同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
同年10月辞职。
何燏时(1878-1961)字燮侯,浙江诸暨人。
1906任学部专门司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
次年,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
1912年12月至1913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仁源(1883-?)字次珊,浙江吴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