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任校长名单
北京大学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发展历程批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
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
历代北京大学校长名录合集

历代北京大学校长名录合集1,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
卒后谥曰"文正",2,许景澄(1845—1900)世称许公。
原名癸身,字竹筼,一作竹筠。
浙江嘉兴人。
898—1900年,任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又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在多次对外交涉中,处处力争,维护国家权益。
3,张百熙(1847-1907)字野秋,一作冶秋,号潜斋。
湖南长沙人。
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
4,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
5.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
字柳溪。
光绪进士。
授翰林。
1903年任湖北学政,后调东三省,不久做京师大学堂监督,授学部右丞。
6,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
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
7.刘廷琛(1867-1932) ,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
8.柯劭忞(1848年-1933年),字仲勉,又作凤孙、凤荪、凤笙、奉生等,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市胶城镇东关姜行街人。
民国初年国学家、史学家。
曾任辅仁大学(北京)董事会董事。
9,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
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中国近代音韵学家。
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0,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1.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一览:1. 茅以升(1898年-1901年)2. 伍修权(1902年)3. 蔡元培(1917年-1926年)4. 王实味(1926年)5. 钱三强(1927年)6. 陈之孟(1927年)7. 任康宁(1927年)8. 熊十力(1927年-1929年)9. 国庆人(临时代理校长,1929年)10. 赵殿五(临时代理校长,1929年-1930年)11. 梁漱溟(临时代理校长,1930年)12. 张伯苓(1930年-1936年)13. 胡适(1936年-1941年)14. 钱伟长(1948年-1951年)15. 张之江(1951年)16. 蔡树藩(临时代理校长,1951年)17. 杨石先(1951年-1952年)18. 向工(1952年-1958年)19. 张林宇(1958年)20. 程时钧(1958年-1961年)21. 张林宇(临时代理校长,1961年)22. 贾仲明(1961年)23. 钱三强(临时代理校长,1961年)24. 陆定一(1961年-1964年)25. 丁钧田(临时代理校长,1964年)26. 陶行知(1964年-1978年)27. 张济民(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28. 李四光(1978年-1982年)29. 钱学森(临时代理校长,1982年)30. 朱鸿谟(1982年-1986年)31. 钱学森(临时代理校长,1986年)32. 计大庆(1986年-1991年)33. 施正荣(1991年-1996年)34. 郭沫若(临时代理校长,1996年)35. 魏吉祥(1996年-1999年)36. 许智宏(1999年-2008年)37. 陈希同(2008年-2015年)38. 蔡昉(临时代理校长,2015年)39. 郝平(2015年-2021年)清华大学历任校长一览:1. 丁文江(1912年)2. 杨维垣(1912年-1916年)3. 梁启超(1917年-1926年)4. 张伯苓(1928年-1946年)5. 钱三强(1946年)6. 石青阳(1946年)7. 钱三强(1946年-1949年)8. 俞平伯(1949年-1951年)9. 朱自清(1952年-1962年)10. 刘少奇(1962年)11. 康成元(临时代理校长,1962年)12. 何新(1962年-1966年)13. 方才本(1966年)14. 卢嘉锡(1966年-1978年)15. 郭永怀(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16. 杨石先(1978年)17. 耿庆国(临时代理校长,1978年)18. 齐鲁(1978年-1981年)19. 叶星辉(1981年-1985年)20. 曹一家(1985年-1991年)21. 卢嘉锡(临时代理校长,1991年)22. 徐特立(1991年-1997年)23. 高培勇(1997年-2006年)24. 周其凡(2006年-2013年)25. 邱勇(2013年-至今)以上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一览,这些领导的辛勤工作为这两所知名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名校历任校长

名校历任校长北大历任校长2010-07-2911:21:59孙家鼐(1898.7-----1900.春)许景澄(1900.春-----1900.8)张百熙(1902.1-----1904.1)张亨嘉(1904.1-----1906.2)李家驹(1906.3-----1907.8)朱益藩(1907.8-----1908.1)刘廷琛(1908.1-----1911.12)柯劭愍(1910.12-----1911.12)劳乃宣(1911.12-----1912.2)严复(1912.2-----1912.10)章士钊(1912.10-----1912.12)何燮侯(1912.12-----1913.11)胡仁源(1913.11-----1916.12)蔡元培(1916.12-----1927.7)刘哲(1927.8-----1928.6)李煜嬴(1928.6-----1929.1)陈大齐(1929.1-----1929.8)蔡元培(1929.9-----1930.12)蒋梦麟(1930.12-----1945.10)胡适(1945.10-----1948.12)汤用彤(1949.5-----1951.9)马寅初(1951.9-----1960.3)陆平(1957.10-----1966.5)周培源(1978.7-----1981.3)张龙翔(1981.6-----1984.3)丁石孙(1984.3-----1989.8)吴树青(1989.8-----1996.8)陈佳洱(1996.7-----1999.12)许智宏(1999.11-----2008.11)周其凤(2008.11----今)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姓名职务任期清华大学1949年1月至今顾秉林校长2003.4-至今胡和平党委书记2008.12-至今陈希党委书记2002.2-2008.12王大中校长1994.1-2003.4贺美英党委书记1995.9-2002.2方惠坚党委书记1988.9-1995.9张孝文校长1988.10-1994.1李传信党委书记1984.2-1988.9高景德校长1983.5-1988.10林克党委书记1982.7-1984.2刘达党委书记1977.4-1982.7校长1978.6-1983.5蒋南翔校长1952.11-1966.6党委书记1956.5-1966.6袁永熙党委书记1953.9-1956.5刘仙洲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1952.6-1952.9何东昌党委书记1950.3-1953.9叶企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5-1952.6彭珮云党总支书记1949.3-1950.3冯友兰校务会议临时主席1948.12-1949.5国立清华大学1946.10-1948.12贻琦校长1946.10-1948.12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3-1946.5(北大清华南开组合)梅贻琦常务会主席1938.5-1946.5清华校长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10-1938.2(北大清华南开组合)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国立清华大学1928.8-1937.8梅贻琦校长1931.12-1937.8吴南轩校长1931.4-1931.6罗家伦校长1928.8-1930.5清华学校1912.10-1928.8温应星校长1928.4-1928.6曹云祥校长1922.4-1927.12金邦正校长1920.9-1921.10张煜全校长1918.7-1920.1周诒春校长1913.10-1918.1唐国安校长1912.10-1913.8清华学堂1911.4-1912.10唐国安监督1912.4-1912.10周自齐监督1911.2-1912.4武汉大学历任校长当时校名姓名职务名称任期自强学堂张之洞创办人1890年蔡锡勇总办1893年--1897年张斯枸总办1897年冬--1899年5月钱恂提调1893年--1898年9月汪凤瀛提调1898年--1899年4月程颂万提调1899年4月--1902年10月方言学堂程颂万提调1902年10月--1905年春馨龄监督1905年春--1911年曾广熔监督1905年春--1911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贺孝齐校长1913年7月--1914年11月张渲校长1914年11月--1919年9月谈锡恩校长1919年9月--1922年1月张继煦校长1922年6月--1923年8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张继煦校长1923年9月--1924年9月国立武昌大学石瑛校长1924年12月--1925年12月张廷校长(代)1926年2月--1926年5月李汉俊校务维持会主任1926年5月--1926年10月黄侃校务维持会主任1926年5月--1926年10月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徐谦校务委员会主任1927年2月--1927年12月国立武汉大学刘树杞校长(代)1928年7月--1929年春李四光建筑筹备委员长1928年7月--1938年4月王世杰校长1929年2月--1933年4月王星拱校长1933年5月--1945年6月周鲠生校长1945年7月--1949年8月武汉大学邬保良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8月--1952年11月李达校长1952年11月--1966年8月庄果校长1980年6月--1981年6月刘道玉校长1981年7月--1988年4月齐民友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陶德麟校长1992年10月--1996年10月侯杰昌校长1996年10月--2003年9月刘经南校长2003年9月--2008年11月顾海良校长2008年11月--至今浙江大学历任校长校名职位姓名任期一、求是书院至浙江高等学校时期求是书院总办(兼)林启1897-1900求是书院总理陆懋勋1900-1901.9浙江求是大学堂总理劳乃宣1901.10-1902浙江大学堂总理劳乃宣1902-1903.6浙江高等学堂监督陶葆廉1903.7-1904浙江高等学堂监督陆懋勋1904-1905浙江高等学堂监督项藻馨1905-1906.7浙江高等学堂监督吴震春1906.8-1910浙江高等学堂监督孙智敏1910-1912浙江高等学校校长邵裴子1912-1912.6浙江高等学校校长陈大齐1912.7-1913浙江高等学校校长胡壮猷1913-1914二、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至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校长蒋梦麟1927.7-1930.7校长邵裴子1930.7-1931.11校长程天放1932.4-1933.3校长郭任远1933.4-1936.2校长竺可桢1936.4-1949.5四、原杭州大学(含浙江师范学院)历任校(院)长浙江师范学院院长(兼)刘丹1952.2-1952.12浙江师范学院院长(兼)俞仲武1952.12-1957.6浙江师范学院院长陈立1957.6-1958.11杭州大学校长(兼)林乎加1959.9-1962.5杭州大学校长(兼)吕志先1962.5-1964.4杭州大学校长(兼)王家扬1978.7-1979.2杭州大学校长陈立1979.2-1983.10杭州大学校长薛艳庄1983.10-1986.1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1986.1-1996.6杭州大学校长郑小明1996.6-1998.9注:1983年10月至1998年9月陈立任杭州大学名誉校长五、原浙江农业大学(含浙江农学院)历任校(院)长浙江农学院院长(兼)吴植椽1952.12-1957.6浙江农学院院长金孟加1957.6-1960.3浙江农业大学校长(兼)李丰平1960.3-1961.10浙江农业大学校长丁振麟1961.10-1965浙江农业大学校长(兼)陈作霖1978.4-1979.3浙江农业大学校长丁振麟1979.3-1979.6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朱祖祥1980.3-1983.10浙江农业大学校长陈子元1983.10-1989.9浙江农业大学校长(兼)李德葆1989.9-1993.3浙江农业大学校长夏英武1993.3-1997.12浙江农业大学校长程家安1997.12-1998.9注:1984年6月至1996年朱祖祥任浙江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六、原浙江医科大学(含浙江医学院)历任校(院)长浙江医学院院长(兼)洪式闾1951.10-1955.4浙江医学院院长王仲侨1956.5-1958.9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兼)郑平1960.2-1963.9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兼)李兰炎1964.3-1968.11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兼)王耀庭1978.7-1979.3浙江医科大学校长王季午1979.3-1984.1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1984.1-1996.11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陈昭典1996.11-1998.9注:1984年1月至1998年9月王季午任浙江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同济大学历任校长埃里希.宝隆1907─1909福沙伯1909—1917贝伦子1912—1919 1921—1927沈恩孚1917—1923袁希涛1923—1927阮尚介1917—1927张仲苏1927—1929张群1929.3—1929.6胡庶华1929—1932翁之龙1932—19391939—1940周均时1940—1942丁文渊1942—1944徐诵明1944—1946董洗凡1946—1947丁文渊1947—1948夏坚白1948—1952薛尚实1953.1—1959.7王涛1959—19771977.10—1984.4江景波1984.4—1989.2高廷耀1989.2—1995.2吴启迪1995.2—2003.7万钢2003.7—2004.7主持工作副校长2004.7—至今校长南京大学历任校领导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1902)缪荃孙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1902)陈三立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05-1911)李瑞清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14-1919)江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校长(1919-1925)郭秉文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1927-1930)张乃燕中央大学校长(1930-1931)朱家骅中央大学校长(1932)李四光中央大学校长(1932-1941)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1941-1943)顾孟余中央大学永久名誉校长兼校长(1943-1944)蒋介石中央大学校长(1944-1945)顾毓琇中央大学校长(1945-1947)吴有训中央大学校长(1948-1949)周鸿经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49-1951)梁希南京大学校长(1951-1957)潘菽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3-1955)孙叔平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55-1957)陈毅人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1963)郭影秋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63-1966)匡亚明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66-1968)彭冲南京大学革委会主任(1968-1970)方敏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70-1975)王勇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5-1978)周林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1982)匡亚明南京大学代校长(1982-1984)郭令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82-1984)章德南京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1984-1997)曲钦岳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86-1989)陆渝蓉南京大学代校长(1996-1997)陈懿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1997-2006)蒋树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0-2003)韩星臣南京大学党委书记(2003-)洪银兴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2006-)陈骏。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北大清华历任校长一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北京大学历任校长概述
2.清华大学历任校长概述
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长的共同特点
正文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历任校长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以下是两校历任校长的概述: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大学创建于 1898 年,原名京师大学堂,是清朝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自创建以来,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蔡元培,他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任期从 1917 年到 1927 年,他倡导教育独立,推行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 胡适,他在 1946 年到 1948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民
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和文化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朱光潜,他在 1949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北京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创建于 1911 年,最初是清华学堂,1925 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包括:
- 梅贻琦,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任期从 1931 年到1948 年,他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
究和教学改革,1955 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 龚鹤绩,他在 1948 年到 1949 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 傅韵佩,她在 1981 年到 1983 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她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她在任期间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北京大学组织结构

北京大学组织构造一、历任校长1、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2、许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3、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4、张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5、李家驹〔1906年3月~1907年8月〕6、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7、刘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8、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9、劳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10、严复〔1912年2月~1912年10月〕11、章士钊〔1912年10月~1912年12月〕12、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13、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14、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15、刘哲〔1927年8月~1928年6月〕16、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17、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18、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19、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20、胡适〔1945年10月~1948年12月〕21、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22、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23、陆平〔1957年10月~1966年5月〕24、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25、张龙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26、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27、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28、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29、许智宏〔1999年12月~2008年11月〕30、周其凤〔2008年11月~〕二、院系设置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的功能。
目前北京大学的教学单位分为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医学部和跨学科类六大类。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198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系和管 理科学中心,1993年在原北京大学经济 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 心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定 合作办学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改名为光 华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8个系,分别是:应用经济学 系、金融系、组织管理系、市场营销系、 战略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信息 系统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 为了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在本科招生 中学院多年坚持文理兼收的原则,吸引 了全国高素质的学生,最近几年每年都 有十多名各省市高考第一名进入光华管 理学院。 学院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保 持着经常的联系,聘请了学术造诣深厚 和富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学 院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到学院举行专 题讲座。 我们的使命:创造管理知识,培养 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哲学系(宗教学系)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口研究所 国家发展研究院 体育教研部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 先进技术研究院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分子医学研究所 科维理天文研究所
朱益藩 (1907.07—1907.12)
刘廷琛 (1907.12—1910.09) 柯劭愍 (1910.09—1911.11) 劳乃宣 (1911.11—1912.02) 严 复 (1912.02—1912.10)
陆 平 (1960.03—1966.06)
周培源 (1978.07—1981.03) 张龙翔 (1981.05—1984.03) 丁石孙 (1984.03—1989.08) 吴树青 (1989.08—1996.08)
蒋梦麟:功过自有后人评

蒋梦麟:功过自有后人评提起北大校长,你应该非常熟悉蔡元培,了解一些胡适,或许知道傅斯年,但几乎未曾听闻蒋梦麟。
事实上,在北大历任校长中,蒋梦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但在他离开之后的北大校史中,蒋梦麟却成了被刻意淡化的一个名字。
蒋梦麟与北大的缘分,结于1919年,当年他辞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之后,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育系教授。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对早前在绍兴时的这位得意门生委以重任。
五四运动后当局施以的压力,迫使蔡元培在1919年到1926年间数度“托孤”,指定蒋梦麟代行职权。
1930年冬天,蒋梦麟正式继任北大校长。
抗战期间,北京大学犹如一叶扁舟,落入飘摇风雨中。
为了躲避战乱,蒋梦麟组织了从北京到长沙、再从长沙到昆明的北大师生万里迁徙。
在与清华、南开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在长沙时称“长沙临时大学”)中,蒋梦麟与梅贻琦和张伯苓共持校务。
其后战事持续蔓延,大批逃难人群接踵而至,使昆明陷入喧嚣、嘈杂和物价飞涨之中,蒋梦麟于是再度组织联大师生转移到云南蒙自。
在治校中,蒋梦麟有意识地发扬光大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并且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他取消了教授终身制,开创了北大“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的新时代,推动北大成为全国的教育和学术中心。
傅斯年对他的评价是:“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比不上胡适之,但办事比蔡先生和胡先生高明。
”蒋梦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的求学经历让他的民主意识比较鲜明,在行政体制的搭建中发挥了正面的效应。
他也是有担当的领军人物,把选聘新人的工作交给各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这种得罪人的活儿则由他独自承担。
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下,硬币的另一面——“纪律弛,群治弛”也逐渐显露,尤其在他掌校的后几年,学生运动乃至教员运动此起彼伏。
对于学生参与政治斗争,蒋梦麟素来极为反对。
一是因为,政治斗争总是难以避免无谓的牺牲生命;二是他认为,救国的基础是“文化之增进”,这是摇旗呐喊的运动无法企及的,“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纠正干涉,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历任校长名单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国立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
北大催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并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
中国历代的“最高学府”,自汉武帝元朔五年(西元前124年)设立太学起,经东汉、三国,至西晋设国子学,又经东晋、南北朝,后隋设国子监,唐、五代、宋、元、明、清沿袭,直至清末设立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北京大学),其学统一脉相承,绵延两千多年而不绝。
而作为北大的校长,是理所当然的士林领袖,其人必为德高望重的鸿学硕儒,而且,博主认为,其人的德行标准甚至要高于其学术方面的成就,国家需要“养气”,士也,国之根本也!士林领袖的选择能否得人,关乎的是一个国家的“正气”能否弘扬!下面是历届北大校长名单,孰优孰劣,各位自行判断。
清朝京师大学堂时期: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许景澄(1899年7月—1900年7月)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2月)
李家驹(1906年2月—1907年7月)朱益藩(1907年7月—1907年12月)刘廷琛(1907年12月—1910年9月)柯劭愍(1910年9月—1911年11月)劳乃宣(1911年11月—1912年2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严复(1912年2月—1912年10月)何燏时(1912年12月—1913年11月)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8月)刘哲(1927年8月—1928年6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李煜瀛(1928年6月—1929年1月)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蒋梦麟(1930年12月—1937年7月)日本控制北平时期:
汤尔和(1939年1月—1940年3月)钱稻孙(1940年3月—1945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恢复管治时期:
傅斯年(1945年10月—1946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马寅初(1951年6月—1960年3月)
陆平(1960年3月—1966年6月)
张承先(1966年6月1日—1966年7月26日)(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工作组组长)
聂元梓(1966年7月28日—1966年9月)(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聂元梓(1966年9月11日—?)(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杨德中(1969年9月27日—?)(北京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张龙翔(1981年5月—1984年3月)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1月)
许智宏(1999年11月—2008年11月)
周其凤(2008年11月—2013年3月)
王恩哥(2013年3月—2015年2月)
林建华(2015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