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

合集下载

《核舟记》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虞山王叔远,有绝技,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

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

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造访)余春波新第(住宅),贻余核舟一,长仅捌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开则内有栏。

船首一老,皤(大腹)腹匡(正)坐。

左右各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

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

其一旁有茶炉,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壶嘴)有柄。

所坐人眉目衣褶皆具。

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

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

(李晔《核舟记》)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4分)(1)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 ) (2)高可二黍许(____ )(3)贻余核舟一(____ ) (4)各有枢可开阖(____ )2.[甲][乙]两文中各有一个总写核舟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请写出并翻译。

(4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所表现的主题是“___ _”,[乙]文是否与[甲]文所刻主题一致,如果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甲][乙]两文所描述的这两枚核舟,我们都未曾见过,但它们似乎都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除了反映古人雕刻技术的高超外,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2分)5.“核舟”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在[甲][乙]两文中都被作者描绘得形象逼真,请你也写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技艺,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核舟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核舟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核舟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9-2013)(2019)无(2013-2018)一、《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答案【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无丝竹之乱耳C.持就火炀之D.至之市2.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中考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的弱项,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轻松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中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取得高分。

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核舟记》理解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解析)

《核舟记》理解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解析)

《核舟记》测试题《核舟记》要点复习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 )( ) 尝贻..余核舟一( )( ) 盖.大苏泛赤壁云( ) 高可二黍许.( ) 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类..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数也( ) 钩画了了..( ) 其人视.端容.( )( ) 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 )(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三、词类活用石青..糁之 用法: 解释: 箬篷..覆之 用法: 解释: 奇:明有奇巧人( ) 可:高可二黍许( )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语:如有所语.( ) 此中人语.云( ) 四、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

《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核舟记》复习题(对比阅读含答案)

《核舟记》复习题(对比阅读含答案)

核舟记复习对比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荼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

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

②龛;佛塔。

③趺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

④袒跣:袒胸赤足。

⑤奁:盒子。

⑥狻貌: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⑦梵相:罗汉的样子。

⑧絺褐:麻布短衣。

(1)解释。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 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③以.山桃核为之________________ ④或.衣文织绮绣________________(2)翻译。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来源】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①相类似②同“屈”弯曲③用④有的(2)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粒粟米大小。

(3)从大小、容量、人物形态情态等方面作答均可(两方面即可)【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识记“属(类)、或(有的)”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注意“诎”是通假字,通“曲”,弯曲的意思。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⑴其船背稍夷
⑵钩画了了
2、给下列句子划出一处朗读停顿。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3、在文中找出两个同假字并解释。

⑴ 同,解释
⑵ 同,解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作者评论王叔远的微雕技术“ ”,还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这一点?
参考答案:
1、⑴平;
⑵清楚明白
2、居左者/ 右手执蒲葵扇
3、⑴衡同横,横放;
⑵诎捅屈,弯曲;
4、“略”(意思对即可)
5、嘻,技亦灵怪矣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人8窗6物34字……。

《核舟记》阅读附答案

《核舟记》阅读附答案

《核舟记》阅读附答案《核舟记》阅读附答案1文《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共16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

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小题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小题3】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⑴其船背稍夷
⑵钩画了了
2、给下列句子划出一处朗读停顿。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3、在文中找出两个同假字并解释。

⑴ 同,解释
⑵ 同,解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作者评论王叔远的微雕技术“ ”,还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这一点?
参考答案:
1、⑴平;
⑵清楚明白
2、居左者/ 右手执蒲葵扇
3、⑴衡同横,横放;
⑵诎捅屈,弯曲;
4、“略”(意思对即可)
5、嘻,技亦灵怪矣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人8窗6物34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测试题《核舟记》要点复习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数也( ) 钩画了了( )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三、词类活用石青..糁之用法:解释:箬篷..覆之用法:解释:奇:明有奇巧人()可:高可二黍许()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语: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四、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

《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填空:本文选自代人编辑的《》,本文作者,代人,著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其两膝相比者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钩画了了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四、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8、明魏学洢9、(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10、A(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

②兴阑,兴尽。

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

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秀才。

⑦塍:田埂。

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处)(2分)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为宫室②罔不因势象形③或六角④高可三四丈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0.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4分)11.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答案:7、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8、①刻成,雕刻成。

②根据③有的④大约9、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0、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11、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甲):《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乙:《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丙《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能以径寸之木乃记之而去B.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C.中轩敞者为舱全石以为底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隶而从者6. 下列对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运用。

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

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 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A. 其两膝相比者B.居右者椎髻仰面C.皆若空游无所依D.悄怆幽邃12.翻译下面句子(4分)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B.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14. 请说说乙文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分)答案:6. B,10. C11.靠近,梳着椎形发髻,在空中,忧伤的样子5.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6. 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7. 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