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2)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核舟记的练习题

核舟记的练习题

核舟记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核舟记》是哪位作者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王维D. 杜甫正确答案:A2. 《核舟记》中描述的核舟是由什么制成的?A. 石头B. 金属C. 木头D. 核桃壳正确答案:D3. 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非常精细,以下哪个描述不正确?A. 人物表情丰富B. 人物姿态各异C. 人物穿着华丽D. 人物大小一致正确答案:D4. 《核舟记》中提到的“东坡赤壁”,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曹操B. 孙权C. 苏东坡D. 王羲之正确答案:C5.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哪种文化?A. 书法文化B. 绘画文化C. 雕刻文化D. 建筑文化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6. 《核舟记》中,作者描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是用________制成的。

7. 核舟上雕刻的人物中,有一人正在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动作的精细刻画。

8. 核舟的制作者在雕刻时,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使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9. 《核舟记》中提到的“东坡赤壁”,与苏东坡的________有关。

10.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高超技艺。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核舟记》中核舟的制作特点。

12. 《核舟记》中,作者通过核舟表达了哪些思想或情感?13. 根据《核舟记》的内容,分析核舟上的人物雕刻艺术。

四、论述题14. 论述《核舟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五、阅读理解题15.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这段文字描述了核舟的哪些部分?(2) 核舟的窗户上刻有哪两句话?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里?(3) 从这段描述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核舟的哪些情感?六、应用题16.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一个关于《核舟记》的展览,请你设计一个展览的宣传海报,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王安石C. 欧阳修D. 司马光答案:A. 苏轼2. 《核舟记》中描述的核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A. 玉石B. 金属C. 木头D. 核桃壳答案:D. 核桃壳3. 核舟上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A. 渔翁和小孩B. 书生和老者C. 将军和士兵D. 僧侣和信徒答案:B. 书生和老者4. 核舟记中,苏轼对核舟的制作技艺有何评价?A. 技艺平平B. 令人赞叹C. 难以置信D. 毫无价值答案:B. 令人赞叹5. 核舟记中提到的“舟子”指的是什么?A. 船夫B. 船上的人C. 船的主人D. 船上的物品答案:B. 船上的人二、填空题6. 《核舟记》中,苏轼描述的核舟上共有______人,其中______人坐着,______人站着。

答案:五,二,三7. 核舟记中,苏轼提到核舟的尺寸是______。

答案:长约八分有奇8. 在《核舟记》中,苏轼认为核舟的制作者______具有极高的技艺。

答案:王叔远9. 苏轼在《核舟记》中提到,核舟上的人物形象生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舟尾横卧一棹,舟中坐三人,东坡右手执卷轴10. 《核舟记》中,苏轼对核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用______来比喻核舟的精巧。

答案:鬼斧神工三、简答题11. 苏轼在《核舟记》中是如何描述核舟的精细程度的?答案:苏轼通过细致的观察,描述了核舟上的人物、船只、器具等细节,如舟尾横卧一棹,舟中坐三人,东坡右手执卷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舟尾横卧一棹,棹左右舟子各一人。

舟子的神情、动作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极高的精细程度。

12. 《核舟记》中,苏轼对王叔远的评价是什么?答案:苏轼对王叔远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王叔远的技艺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用“技亦灵怪矣哉”来形容王叔远的技艺,认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论述题13. 根据《核舟记》的内容,分析苏轼对核舟艺术的理解和评价。

(完整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词语。

1、奇巧人奇:特殊。

2、径寸之木径:直径。

3、为宫室器皿为:做,这里指雕刻。

4、以至木石以至:甚至。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

6、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

贻:赠。

7、盖大苏泛赤壁云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表示叙述结束。

8、有(yòu)奇(jī)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9、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许:上下。

10、中轩敞(chǎng)者为舱轩:高起。

敞:敞开。

为:是。

11、如有所语如:好像语:说话。

12、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3、绝类弥勒绝:极类:像14、矫首昂视矫:举。

15、不属属:相类似。

16、诎右膝诎:通“屈”,弯曲。

17、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8、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

19、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成椎形发髻。

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

21、右手攀右趾攀:扳着。

22、若啸呼状啸呼:大声呼叫。

23、其人视端容寂其人:那个人。

视端:眼睛正视着(茶炉)容寂:神色平静。

24、若听茶声然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25、船背稍夷背:这里指船底。

夷:平。

2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7、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28、其色墨墨:黑。

29、曾不盈寸曾:尚,还。

盈:满。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二、比较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2、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名字叫)文曰“初平山人”(写的是)3、奇:明有奇巧人(奇异特殊)长约八分有奇(零数)4、有:明有奇巧人(表存在的动词)长约八分有奇(通“又”)5、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为人五;为窗八(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6、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启窗而观(表承接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可是)7、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8、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此中人语云(说)三、翻译下列句子。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核舟记》是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记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用核桃雕刻成的一艘小船。

2. 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共计______人。

3. 核舟的尺寸非常精巧,长约______分,高约______分。

4. 核舟的窗户可以自由开合,共______扇。

5. 核舟的船舱内还雕刻有______字,字体为______体。

#### 二、选择题1.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魏学洢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B2. 核舟上雕刻的人物中,以下哪一项不是?A. 苏东坡B. 佛印C. 黄庭坚D. 李白答案:D3. 核舟的窗户可以开合,以下哪一项描述不正确?A. 窗户可以自由开合B. 窗户上雕刻有花纹C. 窗户是固定的,不能开合D. 窗户上雕刻有文字答案:C4. 核舟的尺寸描述正确的是?A. 长约八分,高约三分B. 长约三分,高约八分C. 长约一分,高约三分D. 长约三分,高约一分答案:A5. 核舟的船舱内雕刻的字是什么?A. 清风徐来B. 天涯共此时C. 明月几时有D. 把酒问青天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舟记》中核舟的雕刻内容和特点。

答:《核舟记》中的核舟雕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苏东坡、佛印、黄庭坚等人物,以及船舱、窗户、船桨等细节。

核舟的尺寸精巧,长约八分,高约三分,窗户可以自由开合,共六扇。

船舱内还雕刻有“清风徐来”四字,字体为行书。

整个核舟展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对细节的精细把握。

2. 《核舟记》中对核舟的描述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核舟记》中对核舟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工匠技艺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通过对核舟精细雕刻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工匠精湛技艺的惊叹,以及对这种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的期望。

#### 四、论述题1. 论述《核舟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核舟记》以其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

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

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

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

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

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发散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

罔()袒()矫()髻()戌()糁()髯()诎()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简:有: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中考巡礼](2005武汉)1.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①煦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 )②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 )③潮汛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核舟记》随堂练习、课外拓展小测及答案

《核舟记》随堂练习、课外拓展小测及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课外拓展小测及答案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贻.() 有奇.() 二黍.许() 箬.篷() 糁.之() 峨冠.() 多髯.() 椎髻.() 篆.章() 衣褶.() 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因: (2)罔不因势象.形象:(3)尝贻.余核舟一贻:(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5)如有所语.语: (6)其两膝相比.者比:(7)佛印绝类.弥勒类: (8)其船背稍夷.夷:(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同“”,(2)左手倚一衡木“”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分别填入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2)石青糁之.()(3)左臂挂念珠倚之.()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嘻,技亦灵怪矣哉!7.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

《核舟记》的作者是,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为主而兼有、成分。

8.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

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二黍许()罔不()贻余()箬篷()糁之()轩敞()多髯()衣褶()弥勒()倚之()一楫()椎髻()篆章()壬戌()()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因:象:(2)尝贻余核舟一贻:(3)箬篷覆之之:(4)雕栏相望焉焉:(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不属:(6)其船背稍夷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6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 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9.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 中轩敞者为舱B. 通计一舟,为人五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 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 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1) 能以径寸之木()⑵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3) 石青糁之.()(4) 左臂挂念珠倚之.()(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1) 苏,黄共阅一手卷•(2) 舟尾横卧一楫.(3)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1) 简洁:⑵周密:(3)生动: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1) 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2) 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3) 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16•翻译下列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 中轩敞者为舱•(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1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20. 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二)船头坐二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鲁直居•苏潢共阅一手卷冻坡手执卷端,手抚鲁直背•鲁直手执卷末,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足,鲁直现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膝,诎臂支船,而竖其膝,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21. 给下列各字注音.髯()卷()弥()属()22. 在文段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23. 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A.大苏B.泛C.赤壁D.大苏泛赤壁24. 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C.先中间后两边D.先两边后中间E. 先上后下D.先下后上25. 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1) 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2) 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3) 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26.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三)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27•给加点字注音•季弟()山坳()城巅()洞敞()28•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季叔仲伯B.仲季伯叔C.伯仲叔季D.叔伯季仲29.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1)长五分许许:⑵向背皆山向背:⑶楼门洞敞洞敞:30. 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山坳插一()城•31. 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A. 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B. 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C. 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D. 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四)居安思危司马光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2•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的大道理.33•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拼释义.(1)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通,意思是(2)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通,意思是3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傥遽自放纵遽:(2) 今中国幸安幸:⑶四夷俱服夷:(4) 唯惧不终终:(5)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故:35. 翻译下列句子(1)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⑵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三,写作36•选择一件工艺品,仔细观察后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一,1.m I n sh u wgdy H ru o s a n xu a n r a n zh e m y 1 j i j i zhu a n r e n x 口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⑵赠⑶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4) 语气助词了(5) 举不相类似(6) 平(7) 清楚明白(8) 竟然满5. (1)有又⑵诎屈⑶衡横6. (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2) "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7. D 8.B 9.B 10.C11. (1)c (2)b (3)a (4)a (5)c12. (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2) 船尾横放着一把桨.⑶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13. (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⑵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3) 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岀舟子的姿态特征.14. (1)因势利导⑵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二,(一)15.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16. (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4)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17. 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18. 数字说明(列数字)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岀雕刻者高超的技艺19.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0. 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二) 21.r a n ju a n m i sh u22. 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23. A 24.ACE25.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 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3)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6. 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三) 27.j i a o di a n ch an28. C29. (1)左右⑵正面和背面(3)大开30. 座31.B(三)32.对话安邦治国33. (1)傥倘倘若(2)希稀少见少有34. (1)立即⑵幸亏(3)东部民族⑷长久地保持(5)所以35. (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三,36.(略)。

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课题:核舟记大道之行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尝贻余核舟一贻:箬篷覆之之:雕栏相望焉焉: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其船背稍夷夷: 钩画了了了了: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石青糁之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奇可许其两膝相比者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修:为:3.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4.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5.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6.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亲:子:子:)⑵女有归(归:)⑶谋闭而不兴(兴:)⑷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⑸故外户而不闭(闭:)⑹大同(同:)9.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10.《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大道的内涵是、、。

1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12.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自测题命题:梦在他乡年级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

“山高月小,”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是《》中的句子。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有奇巧..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_______________ 2.罔不3.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4.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6.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雕栏相望.焉_______________ 8.箬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覆之9. 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 10. 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2.石青..糁.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3.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4.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 ___________15.矫.首昂视_______________16.神情与苏、黄不属..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珠可历历18.居右者椎髻..仰面_______________ 19.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0.若.听茶声然.______ _____ 21.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_22.钩画了了..,其色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3.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2.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3.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_______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____________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多义词:①木: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_____以至鸟兽、木石_______________文曰“初平山人” _______________③奇:明有奇巧人_______________④有:明有奇巧人_______________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___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_______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⑦可: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___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________ 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五.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____________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_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___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 六.问答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虞初新志》魏学洢子敬明末2.苏轼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水波不兴《赤壁赋》二.1.奇妙精巧 2.无不依据模拟 3. 句首表示推测语气,原来是,大概是4. 曾经赠我 5. 打开 6. 大约黄米上下7. 正对着8.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舱 9. 说话 10. 戴着高高帽子长着胡须11. 缓缓地起12. 用石青涂抹13.他们的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清清楚楚的样子18.梳着椎形发髻 19.眼光、眼神正神色 20.好像……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黑 23.尚,还满 24.长而窄三.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3.通“横”4.通“父”,男子的美称5.通“拣”挑选四.①木头树木②叫是③奇异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⑤雕刻是刻⑥表示并列表示修饰表示转折⑦大约可以⑧句尾语气词说五.见“课本知识点梳理”。

六.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3.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4.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5.奇巧、灵怪第2节中的“长八分”、“高二黍”、“篛”、八扇窗、见到窗外雕栏、看到十六个刻字。

足见这条画舫游船的精致奇特。

第3节中“执”、“抚”、“指”、“语”等动词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苏、黄两位挚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与欣赏陶醉艺术精品的神情,“绝类弥勒”、“矫首昂视”等佛印的神态描写陪衬了苏黄超尘出世的不易,显现出作者的精巧构思。

第4节中两位舟子,一个“若呼啸状”,一个“视端容寂”,还有“仰面”、“倚木”、“攀趾”的动作细节,再次说明雕刻技艺之精巧。

第5节船的背面刻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的十八个字,令人惊叹奇巧。

6.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

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7.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第三节动物细胞【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阐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2、区别动、植物细胞主要不同点。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有关动物和人体的实验,兴趣更是浓厚。

上节已学习《植物细胞》,对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已经有一定基础,但还不够熟练,本节课的学习会进一步加强对这两方面的操作。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认识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2、通过观看图片、阅读课本,说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3、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图片,比较动、植物细胞主要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看图片、阅读课本,说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2、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图片,比较动、植物细胞主要不同点和相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认识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选派学生说出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的关键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