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巧妙用典(用典的作用与形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用典,是高考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

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常用用典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常用用典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常用用典用典,是古典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一)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南宋大词人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多数是出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难免堆砌。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几乎始终在用典中展开。

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

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

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试谈古诗词中的“用典”

试谈古诗词中的“用典”
试谈古诗词 中的“ " 用典
■ 盐 城 市 建 湖 县 实 验 初 中 张 长 友
典 故 以精 炼 的文 字 包 含 着 丰 富 深 刻 的 思 想 内 数 。” 首 词 . 青 春 和 爱 情 的 消 失 . 叹 美好 生 活 这 从 感
容 . 以 古 诗 词 为 达 到 言 约 意 丰 , 使 用 典 故 以 甫 的 不 常 . 所 常 写情 细 腻 含 蓄 。闻 琴 是 用 卓文 君 私 奔 司 马 讽 今 、 化 意 境 或 寄 托 感 情 。 诗 词 中 用 典 的作 用 相 如 的故 事 .解 佩 是 用 郑 交 甫 在 汉 皋 与 仙 女 好 合 深 古
隔 后 ”也 所 办 ? 典 是 一 种 办 法 , 至 是 好 方 法 如 晏 殊 的《 用 甚 木 恨 , 江 犹 唱 《 庭 花 》 , 是 凡 读 书 都 熟 悉 , 以
且 引 兰花》 “ 鸿过 后莺归去 , :燕 细算 浮 生 千 万 绪 。 长于 表 示 兴 亡 事 、 乐 今 朝 的 意 思 , 用 这 两 句 可 以 随
《 事 诗 》 说 : 白 尚 书 姬 人 樊 素 善 歌 , 人 小 蛮 本 中 “ 妓
4用 典 可 以 取 得 青 简 意 丰 的 效 果 如 辛 弃 疾 .
善 舞 。尝 为诗 日 ‘ 桃 樊 素 E , 柳 小 蛮 腰 。’ 既 《 鸪 天 》 “ 簟 溪 堂 冷 欲 秋 , 云 依 来 晚来 收 。红 樱 1杨 年 鹧 :枕 断
柳 . 人 尽 日花 飞雪 。 把 幺弦 拨 , 极 弦 能 说 。 无 莫 怨 天 别 后 书 辞 , 时 针 线 。离 魂 暗逐 郎 行 远 。淮 南 皓 月 别
不 老 , 难 绝 。心 似 双 丝 网 , 有 千 千 结 。夜过 也 . 情 中 东窗 未向凝残月 。”

诗词中的用典

诗词中的用典

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用词问题。

在组词成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有时不是直接使用词,而是使用古书中记载过的古人的事迹或语言,使读者由于这些材料的启示发生联想,因而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用典。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雁门太守行》【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西(台上隶属于北章大队,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是战国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

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执政33年。

其即位后着手以卑身厚币招徕人才。

公元前284年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域,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

当时只言筑台而无“黄金”二字,洎鲍明远(南宋?宋人)《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台之名。

2、本诗中此句诗便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与壮举。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两处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上阕中的“亲射虎,看孙郎”这一有关孙权的典故,即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通过这一典故,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即“遥想当年,冯唐手持符节赦免战将魏尚,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这样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戍边卫国呢?”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在此引用两个典故有何作用?南阳诸葛庐不过草屋一间西蜀子云亭也不是什么豪华富丽的房子用在这里表示虽然是陋室但是也可以出诸葛子云这样的人才也表明其实自己也有这份才干。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之用典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之用典

四、解答技巧
答题思路 : 叙(确认采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析(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评(指出采用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答题程式:这首诗或(某某)诗句采用了 (某某)表达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某某)思想感情, 突出表现了诗歌的(某某)主旨。
例说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用典, ,来表达 自己谪官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 解的苦闷。
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鉴赏
释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故事
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这种表现手法 的运用,能够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 富,表达生动含蓄,收到1.引前人之言之事,使己立论有根据。 2.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抒发的,故借典故的暗示, 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含蓄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志 趣追求. 3.品评古人事物,借古论今。 4.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 5.引发联想,意境创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6.可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可收到言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7.使文辞典雅,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 句)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 分析:用典。本词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 出感怀的。 。(反用,反 弹琵琶,对比鲜明)“生子 孙仲谋”一句虽 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

古诗词中的用典

古诗词中的用典

鉴赏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一: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1.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

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

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

所以暗用又叫化用。

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

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

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

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

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

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

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

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

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

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谈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谈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炙. 后人 即以“ 百 里” 牛 。二是 相传 刘备 曾乘 的卢马从 襄 阳城 八 指 西 的檀 溪 水 中一跃 三 丈 。 离 险境 。 运用 这 两个 典 故 , 造一 个 脱 创 雄 奇 的意 境 .不 由让 读 者仿 佛 看 到 战争 爆发 前 犒 劳 出征 将士 的 壮 观场 面 和战 场上 铁骑 飞驰 敌 阵的激 烈场 景 , 极具 穿透 力 。 四 、 洁精 练 。 简 内涵 丰 富。如 : 刘 禹锡 《 乐 天扬州 初逢 席 上见赠 》 怀 旧空 吟 闻笛赋 。 到 酬 中“ 乡翻似 烂柯 人 ”这 里运 用 了向 秀闻笛 、 质遇 仙两 个典 故表 达贬 . 王 官 二 十多 年后 回归 时的 感受 。以 “ 笛赋 ” 闻 隐含 对 当时 统 治者 迫
其外形 之 工整 。 其次 我们 来说 诗词 用 典 的主要 形式 。 用典 从形 式来 看 . 常用 和 常见 的主 要有 引用历 史故 事 和化 用 前人 诗句 两种 。
作的《 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 , 亡国之音” 。诗人所处的晚.. 啻
引 用历 史 故事 , 叫“ 事 ” 也 用 。即把 典 故浓 缩 化 为诗 句 , 以 借 夏 : 死 时期 正值 国运 衰微 之 际 。 而这 些 统 治者 不 以 国事 为重 , 而聚 集 抒 怀言 志 或影 射 时事 。 如李 清 照 的《 日绝句 》 生 当作 人 杰 , 反 不肯 过江 东 。李清 照是 我 国文学 史上 最 于酒 楼之 中欣 赏靡 靡 之音 。怎 能不 使诗 人 产 生 历史 可 能 重演 的 亦 为鬼 雄 。至今 思项 羽 。 称 不徒 俯视 巾帼 , 直 隐忧 ?所 以 。 诗人 这里 是借 陈后 主 因荒 淫享 乐终 致亡 国 的历史 讽 伟 大 的女词 人 。后世 对 她的词 评价 颇 高 , 其 “ 欲 压倒 须 眉 ” 《 坛 丛话 》 。相 对 而 言 , (词 ) 李清 照 的诗 流 传 下来 的 刺晚 唐那 些醉 生 梦死 的统 治者 不从 中汲取 教训 。 极 少 . 这 一首 却一 扫其 词 的婉 约缠绵 , 格悲 壮飘 逸 , 但 风 最为 人所 二、 抒情 育 志 。 明心 迹 。如 : 表 诗 二句语 气 激 昂慷慨 , 铿锵 有 力 , 已成千 古名 句 。 、 三 如苏 轼 在 《 城子 . 州 出猎 》 持节 云 中 , E遣冯 唐 ? ” 赞 叹 ! 的一 、 江 密 “ 何 l 中 秦 项 引用 了一 个典 故 。据 《 书 ・ 唐传 》 载 : 文帝 时 , 尚为 云 中 汉 冯 记 汉 魏 四句 随 即用典 : 末 . 羽 与刘 邦 争天 下 。刘 邦 的 主将 韩 信 于垓 项 败 太守 . 御 匈 奴有 功 . 因报 功 时 多报 了六 个 首 级 而 获 罪 削 职 。 下 设 十面 埋伏 , 羽 杀 出重 围 。 退 至乌 江 。乌 江 亭长 劝 他 回江 抵 只 东 像 还 后来 . 帝 采 纳 冯唐 的劝 谏 。 冯 唐 持 符节 到云 中去 赦 免 魏 尚 。 东 去重 振 旗 鼓 。 山 再起 , 当年 率 八 百 儿 郎那 样 破 釜 沉 舟 , 文 派 自言“ 颜 见江 东父 老 ” 终不 肯渡 , 无 , 这 里诗 人 身在 密 州 。 怀才 不 遇 、 志难 酬 , 壮 以魏 尚 自喻 , 望 有一 可背水 一 战 !但他 羞愧 难 当 。 希 天 . 廷也 能 派遣 象 冯唐 这 样 的人 前来 。 朝 抒发 了渴 望 报效 朝 廷 的 遂拨 剑 自刎而 死 . 得 英勇 . 死 毫无 腆 颜偷 生 , 得女 词人 的深 深敬 博 意和 扼腕 !这 就是 把历 史故 事 浓缩 化为 诗句 , 高度概 括 的形式 用 壮 志豪 情 。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

5、廉颇不得重用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精选ppt
7
5、作者用典目的何在?
1、孙权败曹军
借 2、刘裕建政权
古 3、刘义隆北伐惨败
讽 今 4、拓跋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不得重用
精选ppt
国事艰难 英雄难再 (无奈不满) 伐金不可草率 (担忧) 江北沦陷 闲置不用 (激愤) 报国无门 (悲愤) 8
从典故性质上分:
❖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江山易 主,人事已非,燕子纵然归来也无物可寻了, 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
❖ “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漂泊之感,
悲伤之意。
精选ppt
11
例三:借用神话传说
❖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 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 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 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 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 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精庭选p坚pt 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15 自许。了却,完成。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精选ppt
1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 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 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 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 更为著名的《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 饮者留其名!”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 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 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向秀在吕安和嵇康被杀后,路 过嵇康的旧居,目之所触,一片凄凉。在听到了邻居的 笛声后,被笛声所触动,回忆旧日的游宴时光,感叹而作 下了一篇《思旧赋》。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 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 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 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 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 是用典的魅力?
2、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
(1)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 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 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 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 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2)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 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古诗词中的巧妙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 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 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 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 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 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 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 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 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 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 纸背,掷地有声的效果。
再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句,“鸡黍”即为用典。语出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说子路随 孔子出行楚国而落了后,遇见一位荷蓧 (diào)丈人,子路非常恭敬地向老人询问, 老人就留子路住宿,且“杀鸡为黍而食之”。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 浩然借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的款款深情和客 人感激欣喜之情,十分自然贴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 用的廉颇的典故。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 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 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 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 却谎报廉“一饭三遗矢”,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 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 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
二、诗词用典史故 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1、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 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四句用项羽不肯渡乌江典,把历史故事浓缩为诗 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 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 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一、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句。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 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 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 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 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 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 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一、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 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
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 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 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 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由悲此愤之也情看。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
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 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 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 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 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 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