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_贾华丽
消落带夏冬季土壤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

消落带夏冬季土壤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郝蓉;徐召玉;沈祠福;伍玉鹏;宋艳暾;张金良【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在环境地球化学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落带独特的\"干湿交替\"使土壤有不同的季节特征,但有关不同季节土壤DOM的性质、组成及来源差异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消落带表层土壤DOM在不同季节的组成、结构,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消落带土壤DOM的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土壤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土壤DOM的芳香性、缩合度、腐殖化程度、所含疏水性组分都高于夏季土壤,但参与光漂白的活性要低于夏季土壤.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表明该区土壤DOM的来源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且腐殖化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都不高,并未表现显著差异.该区土壤DOM存在两个主要的荧光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研究提出消落带淹水期间产生的DOM对水环境有很大影响,以内源为主的库区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内源物质的管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的水体修复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7页(P1127-1133)【关键词】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季节变化;消落带;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作者】郝蓉;徐召玉;沈祠福;伍玉鹏;宋艳暾;张金良【作者单位】农业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 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22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是一类由腐殖酸、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等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复杂的有机物混合体。
土壤溶解有机碳降解的研究进展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8-05-21作者简介:刘 叶(1988—),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
土壤溶解有机碳降解的研究进展刘 叶,刘文静,高祥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摘要: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溶解有机碳(DOC)的生物降解、化学降解以及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等。
目前对于土壤DOC的组分、迁移、转化和降解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不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DOC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化学物质,不仅关系着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又提供着丰富的土壤碳源,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营养物质和矿物元素的吸收和转化。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DOC);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15-0064-04SummaryofResearchonDissolvedOrganicCarbonDegradationLiuYe,LiuWenjing,GaoXiangsen(ShengliCollege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ongying 257061,China)Abstract:Researcheson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biodegradation,chemicaldegradation,andmajorfactorsthataffectdegradation.Atpresent,theissuesofDOCcomposition,migration,transformationanddegradationneedtobefurtherstudied.However,existingresearchresultsshowthatsoilDOCisthemostactivechemicalsubstanceinthesoilorganiccarbonpool,notonlyrelatedtothebiogeochemicalcycleinthesoilecosystem,butalsoprovidesarichsourceofsoilcarbon,whichisconducivetothediversityofsoilmicroorganismsandtheabsorptionandtransformationofnutrientsandmineralelements.Keywords: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biodegradable;chemicaldegradation;influencefactors 土壤溶解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简称DOC)虽然一般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1%~5%(表1),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代谢活度最为旺盛的化学物质,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分解、积累以及对土壤环境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以上的芳环结构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PAHs包括萘、苊、菲、芘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是工业活动、燃煤和交通尾气等活动的副产物。
由于其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PAH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降解PAHs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可以在自然界中处理和清除PAHs。
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已被证实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
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的酶来分解PAHs,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降解PAHs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吸附和附着、分解和转化以及利用。
近年来,对于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定的细菌株可以高效降解土壤中的PAHs。
某些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和Sphingomonas 等菌属的细菌,已被证明对PAHs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一些真菌和酵母也被发现可以有效降解PAHs,如白腐菌属(White-rot fungi)和曲霉属(Aspergillus)。
这些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能力,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基础。
研究人员还发现,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 值、湿度、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等。
在开发生物修复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优化条件以提高降解效率。
最近,一些研究重点关注了微生物降解PAHs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降解PAHs 的微生物通过特定的途径和酶将其分解为较小的化合物。
通过解析这些降解途径和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可以为进一步优化生物修复技术提供指导。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基础。
随着对微生物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条件优化的进一步推进,相信微生物降解将成为一种可行且可持续的方法来处理土壤中的PAHs,并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土壤和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2 能 够 降 解 多环 芳 烃 的微 生 物
进 入 自然 界 中的 多 环 芳 烃 有 很 多 种 可 能 的 归 宿 ,例 如挥 发 、光氧 化 、化学 氧 化 、生物 积 累 、土
或簇 状排 列 的稠 环化 合 物 【,是 有机 物 不完 全燃 烧 】 J 或 高 温裂 解 的副产 物 。广泛 存 在于 石油 、煤 炭 中 , 具有 潜在 的致 畸 l 生、致 瘤 l 生和基 因毒 性 ,且其 毒性 随着 P AHs苯 环 的增 加 而增 加 【,其 中 的苯并 芘是 2 J 已知 的具有 极 强致 癌性 的有 机 化合 物 【。由于 这类 3 J 化合 物具 有极 低 的水溶 性 ,在 环境 中很 难消 除 ,因 此 ,P s被美 国环 保 局和 欧共 体 同 时确定 为 必须 AH 要 首先控 制 的污染 物 ,并 把其 中的 1 6种 化合 物作
Tecn 等人 在 15 rcai J 4年从 土壤 中分离 并鉴 定 9 出一 株能 降 解萘 的细 菌 ,在 此 后 的半个 世 纪里 ,陆 续 有 数 以百 计 的属 于不 同菌属 的 P Hs降解 菌从 不 A 同 的环境 中被分 离和 鉴定 【 ( 1 。虽 然人 们从 环 9 表 ) 】 境 中发现 的 P AHs 降解 菌几 乎在 各个 菌 属 中都有 分 布 ,但 是 目前 的 研 究 表 明 ,不 同 的 细 菌 对 不 同 的 P AHs的降 解能 力存 在 着很 大 的 差别 ,假 单 胞菌 是 目前 发 现 的降 解 菌 种 类 最 多 、降 解 范 围 最 广 的 菌 属 ,已发现 的假 单胞 菌 可 以降 解几乎 所 有 的 四环 以
下 的 P s AH 。
然 界 中这 类 化合 物 存在 着 生 物 降解 、 解 、 作用 水 光 裂 解 等 消除 方式 , 得环 境 中的 P 使 AHs 量 始 终有 含 个 动态 的平衡 , 而保 持 在一 个 较 低 的浓 度 水平 从
光催化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s o l v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 j o i n t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h o t o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o x i d a t i o n ; a n d s e v e r a l p h o t o s e n s i t i z e r s ,s u c h a s T i 0 2 ,
a n d t h e p r o s p e c t s o f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Ke y wo r d s : o r g a n i c p o l l u t a n t s ; p h 0 t 0 d e g r a d a t i o n;p h o t o s e n s i t i z e r ; s o i l r e me d i a t i o n
(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i e n c e s o f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6 , S h a n x i , C h i n a )
裴广鹏 ,李 华 ,朱 宇恩
(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新型的氧化技 术 ,在降解 土壤 有机 污染物 中具有 广阔
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光降解的研究方法:土壤表层直接光降解、土壤悬浮液光降解、溶剂萃取与光降解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多环芳烃是一类由两个以上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室外环境中,如石油及其产品的燃烧排放、工业废水、化学品生产等过程中。
这些化合物不仅具有持久性和累积性,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以吸附态存在,因此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其去除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微生物降解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环芳烃的清除与修复。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鉴定和筛选降解菌株、优化降解过程以及提高降解效果。
鉴定和筛选降解菌株是开展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研究的基础工作。
目前,以土壤样品为基础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筛选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离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培养基筛选,最终得到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菌株的鉴定和筛选。
通过对菌株的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以确定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进一步研究其降解机制。
优化降解过程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效率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如pH值、温度、营养物质等,来优化降解环境。
添加辅助物质,如表面活性剂、酶等,也可以提高降解效果。
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固定化技术来增强降解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提高降解效果是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降解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可以将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基因导入到其他微生物中,从而提高其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
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微生物共培养和土壤改良等方法来增强降解效果。
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降解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工作,优化降解过程,提高降解效果。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of Pollutants in Soils Caused by Water Dissolvable Organic Matter
XU Yu fen, WU Ping xiao, DANG Zhi
应, 所以研究重点已经转移到 DOM 对污染物在土 壤中的吸附、 迁移、 转化和最终归宿的影响上。
1
DOM 在土壤中的吸附
DOM 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有以 下几种机制: 静电吸附、 配位体交换 - 表面络合作用、 疏水作用、 熵值效应、 氢键作用和阳离子键桥作用等; 在土壤中
收稿日期 : 2006 11 06 收到 , 2007 03 30 改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 ( 40573064, 40202007) ; 广东省 自然 科学 基金 资助项 目 ( 06025666, 04020017) ; 广东 省科 技计 划项目 ( 2006B36601004)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 CE T 06 0747) 第一作者简介 : 徐玉芬 ( 1982 ) , 女,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方向 : 环境材料、 环境修复 . 通讯作者 : 吴平霄 ( 1968 ) , 教授 , 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E mail: pppx wu @ scut . edu. cn.
生离子交换 、 吸附 、 络合 、 螯合 、 凝絮 、 氧化还原等一 系列反 应 , 进 而影响 它们在 土壤中 的形态 、 迁移 转化和 最终归 宿 。 本文概 述了 DOM 在土壤中的吸附 ,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溶性有机 质对土壤中 污染物影 响的研究进 展 , 阐述了水AH s 吸附解吸 、 迁移等环 境行为所起 的作用 , 最后指出 今后应该进 一步研 究的问题 。 关 键 词 : DO M ; 污染物 ; 吸附 ; 解吸 ; 迁移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2802( 2007) 03 0307 06 中图分类号 : X131 3
土壤中降解百菌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土壤中降解百菌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作者:曾佳佳陈静刘乃芝徐辉任甜甜蒋正民谷巍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3期[摘要]百菌清的长期施用已使土壤环境逐渐受到污染,农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迁移、代谢和积累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从长期施用百菌清的土壤中经过初筛、复筛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百菌清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能够降解百菌清的菌株,通过该菌株16SrDNA同源性分析,推断该菌株为葡萄球菌属。
探讨了该菌降解百菌清的最佳条件:在百菌清浓度为500mg/L,接种量3%,温度37℃,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72h,降解率达到76.54%。
[关键词]百菌清;葡萄球菌;降解[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农药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农业上应用于消除病虫、除草等,农药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它的易残留,难降解,有毒性越来越危及到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环境。
有机氯农药百菌清(chlorothalonil),化学名称四氯间苯二甲腈,广谱低毒杀真菌剂,广泛应用麦类、水稻、蔬菜、果树、花生、茶叶等作物,主要用于去除病害。
对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及番茄疫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目前百菌清还被用作防污油漆添加剂,防止船体上藻类、贝类的生长。
百菌清不仅在蔬菜和农作物中检测到有残留,在茶叶、烟草中也检测到残留问题。
刘承兰等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检测到百菌清在茶叶中的残留量为0.045~0.073mg/kg。
目前研究百菌清降解的主要途径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水解等,其中微生物降解是农药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壤中农药的降解主要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
王光利等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CTN-3,该菌在添加量为106CFU·g-1,温度15~30℃,pH 5.8~8.3条件下,能够有效降解土壤中浓度为10~200mg·kg-1的百菌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期
贾华丽, 等.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85
引起基质和营养的快速消耗, 导致部分微生物死亡, 将容易降解的细胞成分释放到 DOM 溶液中 会改变 UV280 和 HIXem 变化趋势。 此外, 254 nm 处的摩尔吸光度(254 nm 吸光系数 与 DOC 浓度值比)可示踪 DOM 的芳香性, 值越大表 明有机物越难被分解和利用
13–14,]
对不
同区域 DOM 生物降解的研究指出 , 培养过程中 , UV280 呈先上升, 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的趋势, 主 要是由于培养前期易降解的组分优先被微生物利用, 导致溶液中芳香性物质比例增加, 当易降解组分分 解完成后 , 芳环物质开始被微生物利用 , 从而导致 其比例下降。一般情况下, 培养结束时, DOM 的腐 殖化指数 (HIXem) 增加 [4,15] 也表明随着培养的进行 , 溶液中结构相对复杂的芳香性化合物和难降解组分 比例增加。 但是, 培养过程中, 高微生物活性可能会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2 15:49:3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4.1215.Q.20160412.1549.019.html
第 35 卷
第2期
2016 年 3 月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5(2): 183188 Mar. 2016
[6] [6] [3]
随着该组分的不断消耗, 降解速率逐渐减慢[3–4,6,8–10]。 降解率则受土壤来源、性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 尽相同, Kiikkilä O 等[11–12]对落叶林和针叶林的研究 表明, 森林枯落物层 DOC 的降解率为 25%–32%, 腐 殖质层为 10%–20%; 而水稻土中 DOC 的降解率则 为 30%–70%不等[13–14]。 2.1.2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不同组分的浓度经过生物降解反应 降低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时所消耗的时间。根据 DOC 不同组分的半衰期不同可将其分为易降解 ( 不稳 定)DOC 和难降解(稳定)DOC 两部分。各组分半衰 期的计算方法为[8]: 不稳定 DOC 的半衰期=ln2×(k1)–1 稳定 DOC 的半衰期=ln2×(k2)–1 其中, k1 为不稳定 DOC 的矿化速率常数(d–1), k2 为稳 定 DOC 的矿化速率常数(d–1) 汪景宽[6]、 禹洪双[14]等人分别对 Schwesig D [8]、 不同森林、 水稻土壤中 DOC 生物降解的半衰期进行 了研究, 发现易降解 DOC 的半衰期都在 1–2 天, 而 难降解 DOC 受其结构的影响, 半衰期在几十到几百 天不等, 此规律同样适用于 DON 的降解情况[6]。 2.2 光谱指标 降解过程中, 光谱特征常被用于研究 DOM 的 组成结构, 其理论基础是不同有机物所含的基团对 不同类型和长度的光波具有各自的吸收特性[15]。目 前, 用于评价 DOM 降解过程的光谱指标主要包括 SUVA254, UV260, UV280, E240/E420, E465/E665, E250/E365 和腐殖化指数。 280nm 处 DOM 的紫外吸收值(UV280)和腐殖化 指数(HIXem)被广泛用于评价 DOM 的结构复杂程度 和分解特性 , 一般认为 , 值越高其中含有的芳香性 化合物越多, 结构越复杂[16–17]。学者们[8,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贾华丽, 郗敏*, 孔范龙, 李悦, 乔婷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溶解性有机质 (DOM) 是土壤有机质中最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一部分 , 是土壤微生物代谢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 源。DOM 的生物降解反映了其稳定性及在物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对土壤的碳循环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 目前 , 有关 DOM 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解过程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两大方面 , 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表征指标可以归纳为降解率、降解速率、半衰期等矿化动力学指标和光谱指标两大类 ; 降解过程直接取决于 DOM 分 子大小、结构和微生物群落、数量和活性等直接影响因素 , 而土层深度、土壤湿度、温度、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 pH 等间接因素通过影响 DOM 的组成结构及微生物的性质进而影响 DOM 的降解过程。在此基础上 , 论文指出了目前国 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 生物降解; 表征指标; 影响因素 doi:10.14108/ki.1008-8873.2016.02.027 中图分类号: X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73(2016)02-183-06
贾华丽, 郗敏, 孔范龙, 等.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83188. JIA Huali, XI Min, KONG Fanlo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J]. Ecological Science, 2016, 35(2): 183188.
1
前言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过 0.45 μm 微孔滤膜的, 能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总称[1], 具体包括可溶性有机碳(DOC)、 可溶性有机氮(DON) 和可溶性有机磷(DOP)等。 土壤 DOM 主要来源于新 近凋落物和土壤腐殖质 [2], 含量很低 , 只有几个到
是由一系列大小、结构不同的分子组成的, 且能通
收稿日期: 2015-04-21; 修订日期: 2015-06-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08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4DQ028, ZR2015DM004);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资助项目(J12LC04) 作者简介: 贾华丽(1990—), 女, 山东潍坊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湿地变化与环境效应研究, E-mail: 1437960348@ *通信作者: 郗敏, 女,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湿地变化与环境效应研究, E-mail: ximin2008@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JIA Huali, XI Min * , KONG Fanlong, LI Yue, QIAO Ting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DOM as one of the most readily used parts of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and energy sources for soil microbial metabolism. The biodegradation of DOM reflects its stability and the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metabolism of material and energy,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arbon cycle in soil and greenhouse effect in the atmosphere. Present research on biodegradation of DOM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egradation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Herein, we summarize these two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indicators can be conclu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spectral index and mineralization kinetics index, including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degradation rate and half-life of DOM.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depends directly on the molecular size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DOM and the community, number and activity of microbe. Meanwhile, the process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depth of soil, soil moisture, temperature, pH,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manner. Given this, we propos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study after summing up the shortcomings of relevant studies. Key word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iodegradation; indicators; influence factors
184
生 态 科 学Leabharlann 35 卷几百个 C mg/L, 占土壤总有机质的一小部分, 但却 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有机碳库。 DOM 的生物降解是指 土壤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利用 , 可以减少可溶 性有机物的淋失, 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4]。 降解过程 还可减少土壤中 O2 的含量并提供甲烷产生作用和 反硝化作用需要的电子 , 从而调节土壤温室气体 CH4 、N2O 的产生[5]。此外, 研究 DOM 的生物降解 对了解土壤养分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 为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 DOM 的生物降解现象, 国内外学者从降解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相 关的研究 , 归纳起来 , 研究中主要涉及了生物降解 过程的表征、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本文 就此对目前有关土壤 DOM 生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 研究进行了综述, 旨在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 DOM 的 生物降解机制。 2 DOM 生物降解的表征 目前, 有关 DOM 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主要包 括其浓度的动态变化和组成结构的变化, 分别用矿 化动力学指标和光谱指标来表征 , 其中 , 矿化动力 学指标包括降解率、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等, 光谱指 标则主要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腐殖化指数。 2.1 矿化动力学指标 矿化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降解率、降解速率和 半衰期等 , 主要用于量化降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 碳、氮的变化情况。 2.1.1 降解率和降解速率 DOC 的降解率是指培养结束时减少的 DOC 量 占初始 DOC 的比率, 即易降解 DOC 的百分含量; 降解速率则用于描述降解的快慢。通常用双指数衰 变模型[7]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 剩余的溶解性有机碳(%) = (100–b)e– k1t + be–k2t 其中, b 为稳定 DOC 的百分含量(%), (100–b)为易降 解的百分含量(%), k1 为易降解 DOC 的矿化速率常 数(d–1), k2 为稳定 DOC 的矿化速率常数(d–1), t 为时 间(d)。 学者们对森林、农田等土壤中 DOM 生物降解 所开展的研究中用其表征降解过程中 DOC 的浓度 变化, DON 的降解也同样符合一个双指数的一次衰 变模型 。研究中 DOC、DON 降解速率的一般规律 为: 培养初期, 易降解部分优先降解, 降解速率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