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的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公路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的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越突 出。近年来 , 安全问题得 到 了中央各部 门乃至地 方各 级政府 牢记心头 ; 让施工人员学会使用 安全 防护 设施 ; 习逃生路 线 、 学 危 的高度重视 , 而建筑领取的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关 注的焦点 , 公路 隧 险处理 、 现场抢救等 必备 知识 , 大限度 的提 高施 工人 员 安全 防 最 道穿越煤矿采空 区作 为一个潜在 安全 隐患较 多的地下 工程 。 安全 护技能 。瓦斯 、 破 、 爆 电气 等特种设 施操作人员必须持证 上岗 。 生产就成 为了工程 管理 的重 中之重 。 3 2 穿煤 防 突措 施 .
区的施工现场 中, 容易发 生安全隐患的情况 主要 包括三类 : 物的危
险状态 、 的不安全行为及管 理上 的缺陷 。在穿 越煤矿 采空 区 的 人
施工现场主要包括 以下隐患 。
2 1 穿煤 突 出风险 .
这是公路 隧道穿越 煤矿 采空 区最 主要 的问题 。隧道施 工 的 穿煤 防突 问题 一直是隧道穿越施 工的重 点。在施 工现场 中 , 煤 揭 突 出现象 时 有发 生 , 果对 揭煤 突 出 问题 没 有充 分 的准备 及认 如 识 , 仅严重危害 了施工 企业 的财 产 和施 工人 员 的生命 安全 , 不 而 且增加工程建设 费用 , 延长工程建设周 期。
tn ua tt o to n O o n s b y t n ls lo s fc x a ain. Asa r s l, i h s a h e e e tef cs i g v r n pp rl y r i g q niy c n rla d S n i u wa un e halw ura e e c v to e ut t a c iv d g a fe t n o eni g u e a e r

离军高速公路桥隧下伏采空区处治效果超声波检测研究

离军高速公路桥隧下伏采空区处治效果超声波检测研究
水 利 水 电技 术 ,10 , 19 — 5 2 3 5( ) 3 9 . 1:
An lsso a n l e p g f n r t on i e fS ti ga dPa k n ay i fCh n e e a eo c eeJ i t l ro et n c i g S Co F l n

6 一
科学之友
21 超 声 波 测 试原 理 .
Fed fc ne r t r rn ic n e s i oS e A a u
Pr c s o es
Zh u Ru h n o io g
Ab tat E g e r g x m l e v d ma r l a dt ijit cn t c o c n lg , o t a slc o rcs a vri e sr c : n i ei a pe d r e 舢 n ne s i t a n e ns o s u t nt h o y f m ma r l e t nt po e s noev w o t e s i h ro r i e o r e ei o i e fh
c n t cinp o e s f etc n l g p l a o r c s , a ei o tn r cia infc n e o s u t rc s h oo a p i t np o e s h v r o ot e h y ci mp r t a t l s i a c . a p c g i Ke r s c a n lc n r t ;e p g ;e h oo y y wo d : h n e o ce e s e a e tc n lg
矿 , 中青龙煤矿 、 其 同德煤矿、 师婆沟煤矿及康家沟煤矿采空区需 做处治。其煤矿分布见图 1 。

云台山隧道煤炭采空区施工处理技术

云台山隧道煤炭采空区施工处理技术

云台山隧道煤炭采空区施工处理技术耿新文(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总公司,山西太原030000)£}齑要]结合云台山隧道煤炭采空区施工实践,介绍了采空区的特征以强施工中采取的一些处理技术,对以后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猁i。

p铃鼓剐煤炭采空区;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云台山隧道是阳翼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项目,该隧道位于翼城县桥上镇高儿坡村和沁水县龙港镇关门村~带,为双向分离式特长隧道。

左线全长3375米,右线全长3280米,左右线近平行展布,两线之间最大间距50米,隧道底板埋深最大191米。

隧道主要围岩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和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灰岩、页岩、砂岩、泥岩、煤层等,其中不良地质主要为关门采空区。

根据物探解译,煤层及采空区在路线Y K60+ 190至Y K60+700以及Z K60+100至ZK60+650段与隧道相交,位于隧道上方40米至下方1O米,对隧道工程影响严重。

隧道原设计采空区处理方案为:在K60+300一K60+660范围从洞顶沿左右隧道轴线每隔20米钻孔进行注浆处理。

在施工单位进行注浆钻孔时,发现实际情况与原设计存在差异,孔内基本无积水。

结合当地调查了解情况,以及矿井调查资料,经专家论证后,取消洞顶注浆方案,在开挖时从洞内进行注浆处理,无形中为隧道开挖掘进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在全体参建^员的努力下,目前隧道已全部贯通,通过检查量测,各项指标良好,说明该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煤矿采空区特征分析煤矿采空区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一中型矿山,其基本特征是:开采规模中—大型,矿山开采系统比较正规,开采方式以壁式、柱式为主;有完整的地质、开采和采空区处理方法的资料,开采后的采空区形态较规则,—般是国营或地方经营。

另一种是小型矿山,其基本特征是:开采规模小,矿山开采系统不正规,开采方式以巷道式、房柱式或短壁式为主,无完整的地质、开采和采空区处理方法的资料,开采后的采空区形态极不规则,—般是集体或个人来经营。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处治技术探讨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处治技术探讨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处治技术探讨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维护是保障交通运输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公路隧道建设中,采空区的处治一直是一个难题。

采空区是指矿山开采后形成的空洞或裂隙,常常存在不稳定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在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处治技术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采空区处治技术的选择1.填补法:通过将水泥浆等材料注入采空区,填补空洞,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施工简单,但填补效果难以控制,且硬化后的填充物可能出现收缩、开裂等问题。

2.桩基法:在采空区的周围埋设桩基,通过桩基的承载能力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采空区,但施工难度较大,且对于较大跨度的采空区效果不佳。

3.加固法:通过在采空区内安装加固设施,如钢梁、钢筋网等,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但施工复杂,工期长,成本较高。

二、采空区处治技术的应用实例1.铁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处治:对于铁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我们可以采用填补法,将水泥浆注入空洞,填补空洞,并通过监测手段对填补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可以在采空区周围埋设桩基,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处治:对于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可以采用加固法,通过在采空区内安装钢梁、钢筋网等加固设施,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同时,可以在采空区周围埋设桩基,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三、采空区处治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空区处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1.多学科交叉应用:将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共同解决采空区处治问题。

2.智能化监测与控制:通过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采空区的变形、应力等参数,并进行灵活控制和调节。

3.环境友好性:在选择处治技术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结论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处治技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选择采空区处治技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西山隧道1号竖井煤层采空区治理

西山隧道1号竖井煤层采空区治理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 章编 号 :0 5 6 3 (0 0 1- 2 9 0 10 — 0 3 2 1 )2 0 0 — 3
S IT C F R A I N D V L P N C ~ E H I O M TO E E 0 ME T& E O O Y N CN M
2 1 年 第 2 卷 第 l 期 00 0 2
注浆所需材料 为水 泥、 粉煤灰 、 速凝剂 、 等。水泥为符合 国 水
家标 准 的 3 . 普 通 硅 酸盐 水 泥 , 煤 灰 为 当 地 热 电 厂 的产 品 , 2 5号 粉
TheA p ia i n o r ik D0 l—a l nsr to M eho n t eEr c i n pl to fDe rc ub e ng i Co t uci n t d i h e to c ng o a fH ihwa c o sRal y i aNa r w e t r ft Be m o g he ya r s iwa n r o S c o
采石炭系太原组 ( 3) 、 Ct 8号 9号煤层 , 煤层 厚 26m~ . m, . 32 一般
采 厚 23 开 采 范 围 广 , 响 厚 度 也 较 大 。 根据 钻探 、 内 电视 .m, 影 孔
瓦斯情况 , 从而确定竖井开挖时间。
2 治 理 顺 序 的确 定 . 2
们通 常使用 注浆泵往采空 区内注浆 , 液为水泥浆 , 注入采空 浆 被
区后 一 段 时 间浆 液 呈 现 胶 结 状 态 ,可 固化 岩 层 裂 隙带 和其 上 覆
岩体裂隙 , 同时浆液形成的结 石体对上 覆岩层能起到支撑作用 ,
以 防 上 覆 岩 层 的 进 一 步 冒落 ,注 浆 完 成 7天 后 钻 孔 检 查 空 洞 及

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

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

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摘要: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方法,结合地勘资料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采空区治理范围、注浆孔设计、浆液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检测作了说明,以期对似隧道采空区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采空区、治理、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拟建项目为山西省西部某市环城高速公路,路线走向自北向南,全长22公里左右,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置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

其中煤矿采空区主要分布于起点至7.5公里路段。

由于该地区煤层自北而南向下倾斜,起点区域煤层埋置深度较小,采空区分布广泛,对本项目影响较大。

其采空区分布区域设置隧道一座,长608米,本文将对该隧道采空区治理方案进行研究。

1 隧道采空区区域地质概况隧址区域属山西省中东部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项目区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纪。

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由泥岩、砂岩、灰色页岩、粉砂岩、石灰岩及7—10层煤组成;二叠系地层主要由中细粒碎屑岩、泥质岩组成。

隧道区域煤矿批采5、6、8、9和15煤层,主采8、9和15煤,为斜井开拓,长壁式采煤,使用金属摩擦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采空区顶板管理为自然垮落法。

目前矿区内9和15号煤层已基本采空。

线路呈北东-南西向横穿矿区,9和15号煤层采空区对线路都有影响。

9号煤层平均厚2m,矿井回采率为15%;15号煤层平均厚6m,平均埋深198m,矿井回采率约30%。

剩余孔隙率约为30%,影响高速公路的长度为776m。

目前地表未发现塌陷坑等地面变形迹象。

采空区覆岩结构主要由三组单元组成: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石炭系上统山西组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灰色粗、中、细粒砂岩。

2 采空区冒落裂隙带估算与稳定性评价根据《矿山开采深陷学》中的理论,采出厚度与塌陷冒落带及裂隙变形带之间有如下关系:实践中一般用下式估算冒落带高度:式中:h—冒落带高度;m—采出煤层厚度;a—煤层倾角;冒落带、塌陷带和裂隙带合称三带,三带高度与岩性有关,一般情况下软弱岩石形成的三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9~12倍,中硬岩石为采出厚度的12~15倍。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采空区塌陷是矿区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而如果在采空区上修筑高速公路,采空区的稳定情况对线路的安全就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对采空区进行了稳定性评价,介绍了采空区治理措施,并结合国内外下伏采空区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采空区,公路,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地下矿体资源采出后,采场上方岩土层乃至地表将会出现较大范围的采空区。

由于采空区已经削弱或破坏了上覆岩土层的稳定性,若在其上修筑公路或铁路,覆岩破坏部分还要发生再变形、再破坏过程,这就面临采空区塌陷导致的路基失稳与破坏问题。

因此,在了解覆岩破坏规律基础上,通过勘察采空区特征及分布情况,研究采空区稳定性的评价理论并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 采空区特征2.1 采空区基本概念所谓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体采出后所留下的空间区域。

当矿体(如煤、金属矿石等)从地下被开采出来后,上覆岩体失去支撑而导致平衡破坏,应力重分布,以期达到新的平衡。

在此过程中,采空区上部岩体变形和移动会向上波及到地表,并形成地表移动盆地。

[1]2.2 采空区采动覆岩的“三带”划分(1)垂直分带,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

(2)水平分带,从左往右分为1区、2区、3区,如图1。

3 采空区勘察由于年代久远、不规范的老采空区的存在以及矿区地质的复杂性,使我们琢磨不透研究区内采空区的特征及分布情况,这就使采空区的勘察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采空区勘察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调查、物探、钻探。

调查是通过现场的调查访问,初步了解开采区域煤层厚度范围和煤层倾角范围,查明研究区域的停采时间,开采方式和顶板管理方式。

物探主要是是根据对探测目标体的分析和现场探测环境限制,参考相应规范要求,采用高密度的电阻率映像法和高分辨率地震声纳法进行综合探测。

通过物探可以初步得到探测区采空区深度和分布情况,判断采空区的填充状态,推断采空区的高度。

泵送细石混凝土处治拱通道采空区

泵送细石混凝土处治拱通道采空区

收稿 日期 :0 10 — 0 修 回 日期 :0 10 — 4 2 1— 5 1 ; 2 1- 7 1 作者简介 : 窦随兵(9 7 16 ̄ )男 , , 山西运城人 , 高级工程师 , 大学本科 ,9 9 1 8 年毕业 于山西 矿业 学院地质 系煤 田地质与勘
查专业。
2 1 年 第 6期 01
2。 o
c ) 管道敷设
(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 的地面 a )
水平管 , 然后再接 9 。弯头组合缓冲节 , 0 转向垂直输 送 。o) 出 口的基本 口径取 10m 长度为 2m; ) 泵机 5 m, 输送管采用直径 10in长度为 5m l , 1 / / 。二者必须接
求。并根据施工进度需要 , 编制泵送细石(、 /石子) J 混 凝土供应计划 , 加强通讯联络 , 调度 , 确保连续均匀 供料 。( 泵送细石( b ) 小石子) 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
土; 也可在现场搅拌供应泵送细石( 小石子) 混凝土; 不得采用手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若采取搅 c )
泵送细石(、 /石子) J 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 水泥强度等级应为 3.级 , 2 5 其初凝时间不早
于 25h . 。
e ) 泵送细石(、 /石子) J 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材料 a ) 的选择 泵送细石( 小石子) 混凝土 的配合 比应经试 配 而得 。细石 ( 子) 凝 土 的各 项原 材 料要 满 足 小石 混 上述要求。(在选择泵机位置时, b ) 地面要平整 , 泵机 附近无障碍物以便搅拌车行走、喂料。泵机安装就
d ) 坍落度宜为 10 2 m, 8 20m 允许误差 1 i。 0m l l
e 1 ) 5细石( C 小石子) 混凝土重量配合 比宜 为水 泥 : : 水 砂子 : 石 = .1: . 06 3: . 7 碎 O3 01 6: .4 12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空区治理方法,结合地勘资料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采空区治理范围、注浆孔设计、浆液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检测作了说明,以期对似隧道采空区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采空区、治理、全充填压力注浆法
拟建项目为山西省西部某市环城高速公路,路线走向自北向南,全长22公里左右,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置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

其中煤矿采空区主要分布于起点至7.5公里路段。

由于该地区煤层自北而南向下倾斜,起点区域煤层埋置深度较小,采空区分布广泛,对本项目影响较大。

其采空区分布区域设置隧道一座,长608米,本文将对该隧道采空区治理方案进行研究。

1 隧道采空区区域地质概况
隧址区域属山西省中东部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项目区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纪。

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由泥岩、砂岩、灰色页岩、粉砂岩、石灰岩及7—10层煤组成;二叠系地层主要由中细粒碎屑岩、泥质岩组成。

隧道区域煤矿批采5、6、8、9和15煤层,主采8、9和15煤,为斜井开拓,长壁式采煤,使用金属摩擦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采空区顶板管理为自然垮落法。

目前矿区内9和15号煤层已基本采空。

线路呈北东-南西向横穿矿区,9和15号煤层采空区对线路都有影响。

9号煤层平均厚2m,矿井回采率为15%;15号煤层平均厚6m,平均埋深198m,矿井回采率约30%。

剩余孔隙率约为30%,影响高速公路的长度为776m。

目前地表未发现塌陷坑等地面变形迹象。

采空区覆岩结构主要由三组单元组成: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石炭系上统山西组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灰色粗、中、细粒砂岩。

2 采空区冒落裂隙带估算与稳定性评价
根据《矿山开采深陷学》中的理论,采出厚度与塌陷冒落带及裂隙变形带之间有如下关系:
实践中一般用下式估算冒落带高度:
式中:h—冒落带高度;
m—采出煤层厚度;
a—煤层倾角;
冒落带、塌陷带和裂隙带合称三带,三带高度与岩性有关,一般情况下软弱岩石形成的三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9~12倍,中硬岩石为采出厚度的12~15倍。

计算结果:
煤层开采厚度为6m时的采空区冒落带高度:=24.24m
煤层开采厚度为1.36m时的采空区冒落带高度:=5.49m
勘察区的采空区主要为9#和15#煤层单层或双层采空区,采空区覆岩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山西组和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全~中风化泥岩夹薄层砂岩及石灰岩,覆岩总体属于软弱岩石类,采空区埋深35~231m,最大累计采厚约7.5m,采深采厚比为5.83~33.0,最大冒落高度约30.3,冒落裂隙带高度最大约90m。

采空区欠稳定~不稳定,采空区对路线影响较重~严重。

3 采空区治理
3.1设计方案
本项目隧道采空区治理拟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即在地表钻孔,通过注浆泵、注浆管,将水泥粉煤灰浆液注入采空区及其上覆岩体裂隙中,浆液经过固化,胶结岩层裂隙带,同时采空区内的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对其上覆岩层形成支撑作用,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

3.2采空区治理范围的确定
采空区治理长度以采空塌陷区沿路线延伸方向分布长度为准,即L=路线延伸方向空洞长度,单位:米。

治理宽度为路基范围内向两侧按68°(岩性不同,其值有所变化)的岩层应力扩散角考虑所确定的宽度,即
B=D+2d+2Hctgβ。

式中:B—为治理宽度,单位:米。

D—公路路基底面宽度(m);
d—路基维护带一侧的宽度(m)(一般取10m,桥梁取20m)。

H—为路限坡口或坡脚至采空区底板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β—为采空区覆岩应力扩散角,β=68°。

经计算,隧道范围内采空区治理宽度为235m。

3.3 注浆孔设计
沿路线轴线布置1排,孔距15m,采空区左右两侧治理边界各布设1排帷幕孔,孔距为20m,其余注浆孔排距20~35m,孔距25m。

注浆孔的设计深度为地面至15号煤层或采空区底板以下0.5m(能确认层位即可)的深度,注浆孔的注浆长度为采空区最上部完整基岩顶面以下5m至15号煤层或采空区底板,孔口管长度为地表之上1m至完整基岩5m处的深度。

3.4 浆液配合比设计
根据以往经验和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确定注浆浆液为水泥粉煤灰浆,其水固比为1:1.0~1:1.4。

一般路基段水泥占固相的15%,粉煤灰占固相的85%;在桥梁、隧道段水泥占固相的30%,粉煤灰占固相的70%。

这种浆液配合比已经考虑了受采空区充水影响的情况。

帷幕孔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较稠的浆液或在浆液中掺加一定量的速凝剂(水泥重量的2%),使注入采空区的浆液尽快凝固,以形成帷幕,防止浆液流失。

3.5 注浆工艺设计
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定点
注浆孔应用经纬仪、皮尺进行实地测量放样,钻孔实际位置原则上不应超过设计位置0.5m。

2)成孔工艺
钻孔均在地表施工。

①用φ127mm钻头开孔,钻至完整基岩6m后,下入φ114mm套管或焊管护壁,然后变径为φ91mm。

在第四系卵、砾石层的钻探过程中采用跟管钻进。

②用φ89mm钻头,钻至煤层采空区中的塌陷冒落带或煤层底板以下1m。

3)注浆工艺
①施工顺序:按采空区的倾斜方向,先施工采空区底板标高较低位置的注浆孔及构造物工点处的注浆孔,再沿倾斜方向由低向高、由边部向中心展开施工,钻孔分二序次进行。

②注浆
注浆采用浆液浓度先稀后稠的方法,注浆开始后,要定时观测泵的吸浆量和泵压,记录注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收集原始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和浆液浓度。

注浆时,应避免在短时间内注入大量的水泥粉煤灰浆,当注浆量较大时,应采用间歇式注浆法施工,或在孔口加一漏斗状的投砂器,用浆液将砂或石屑带入孔内,或在浆液中加入水泥重量2%的速凝剂。

③单孔注浆结束标准
在灌浆孔的注浆末期,泵压逐渐升高,当泵量小于70L/min时,根据结构物类型和采空区特征,孔口压力在1.0~3.0MPa,稳定10~15分钟,可结束该孔的注浆施工。

3.6工程质量检测
1)变形观测
应建立完整、持续、稳定的观测网,以便于积累资料,控制和评价处治效果。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相关技术要求,在不受采空区影响的稳定区域内选埋基准点;在采空区分两种情况布设观测点,建立观测网。

①处于路基工程范围内,在地表设观测点,沿路线中线每隔100m布设一个横断,每个横断设5个观测点,分别位于中线和两侧各12.5m、30m处。

②处于桥梁工程范围内,纵向沿轴线按墩台中心布设;横向以墩台为中心,向两侧间隔依次为15m、30m、50m布设,共设7个观测点。

2)施工结束后处治效果检测
采空区处治结束6个月后,依据工程类型及重要程度,隧道工程采用钻孔取芯、孔内波速测井、孔内电视摄像、注浆检测、地表变形观测等手段进行检测。

浆液的结石体抗压强度,对于隧道下伏采空区的注浆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不小于1.8MPa。

公路主体工程(路基、隧道与桥梁)应在采空区处治施工后,经检测认为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工。

4. 结语
采空区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较大,设计施工均应谨慎以保证安全。

采空区治理属隐蔽工程,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决定着采空区治理的效果,应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调查。

治理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理工作,准确计量充填骨料数量及注浆数量,验证勘察成果。

治理完成后还应重视治理质量的检测,待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隧道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