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历史必修2: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习,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历程,修建铁路成为运输建设的重点。 (3)爱国救亡的紧迫性。 (4)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
经济发展的动脉
— 6—
2.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
自主探讨: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发展情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据此填写下表:
近代通讯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
中国近代的电讯业
• 中国近代电报电讯事业开始于何时? •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南京政府何时收回部分电信权?
近代中国电信的发展状况
时期
清朝 1877年 末年
发展状况
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台湾架设第 一条电报线
民国 时期
发展缓慢,30年代才得到改观
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二:近代通讯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 析其原因?
探究三: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 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近代交通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 历史的巨变
早期铁路的通车场景
现代铁路的通车场景
对比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并思考下列问题。
— 5—
1、中国近代的铁路
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
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
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
跟踪练习:
3.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在 A.洋务运动后 B.鸦片战争后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D.辛亥革命后
4.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第13课a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理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 办。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局。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931年何香凝、柳亚子致国民党中央要求释放青年学生电报手稿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晚清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LOGO
谢谢!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新式航运业诞生 民营航运艰难求生
2.航空:1918年起步 ①研制水上飞机 ②拟订民航线路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旧式沙船(流行于长 江流域,平底,甲板宽 敞。船舷采用多根大掳, 从船首直压船尾,增强 整体结构强度。这种船 在沙滩上搁浅时不易损 坏或倾覆。)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 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 和飞行家。他12岁赴美国,当童工, 1909年设计、制成飞机,亲自驾驶, 试飞成功。1911年,他带两驾自制 的飞机返回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广 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1912年8月 25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清末火车(1898) 该火车头在吉林省扶余县出土
慈禧太后1903年乘坐过的火车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詹天佑(1861—1919), 江西婺源人,近代杰出的铁路 工程师。1872年,以幼童留 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学 习工程。1905年任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 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 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干线。
第13课_交通与通讯的变化3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要经过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为了 保证列车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 “折 返线” 原理,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 轨道来降低坡度。列车在这里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保证 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
冯如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航空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知识卡片:唐朝诗人杜甫的首诗“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的重要 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
达 古 到 人 传 利 递 情用 报烽 和火 台 示 燃 警 烧 的 狼 作 烟 用
飞鸽传书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 古代重要的通讯手段。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 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 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在哪一年 诞生,由谁研制成功? •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新式水运诞生:
(1)历程 ——轮船招商局成立(1872年) 发展: 1900年航运公司近百家; 民国后发展仍缓慢。 (2)特点: 在列强竞争排挤中艰难求 生
航 空 事 业 的 发 展 脉 络
• 铁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是社 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铁路之争的 根本问题是新旧生产力斗争的问 题。尽管铁路发展会给社会带来 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 社会整体发展的。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二、水运与航空
思考: ⑴了解近代水运的发展脉络。 ⑵近代水运的特点是什么? ⑶旧式水运的命运说明了什么?
第13课 交通与通信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 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 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 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 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 ;仿西洋造火车, 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 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 不无道理,遂搁臵修路倡议。
4.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 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5.1898年,袁世凯为向慈禧太后贺寿进贡一辆 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就把它打人冷 宫,弃臵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 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 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臵起来。这一事件 反映了( ) A.汽车的使用在中国受到封建意识的阻碍 B.汽车的引进受到中国上层社会人士的普 遍抵制 C.汽车的引进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D.汽车的推广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 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 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 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增多,但 始终在列强的排挤中艰难发展 水运依然艰难发展
末 年
1900年 前后
民 时
国 期
材料分析
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5艘,总 吨位12.424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 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24.3%,而中国 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 材料反映了中国水运的什么特点?
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的控制权始 终在列强手中。
2.近代水运的特点
(1)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的控制权始终 在列强手中,中国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始终 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2)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代水运发展也不平衡。
3.中国近代航空业
(1)航空工业的开端 1918航空工业的开端 马尾造造船厂 1918年,福建 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 制水上飞机。 (2)民用航空业 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筹办航空事宜处
五.本课小结
新式交通、通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 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对于铁路,孙中山先 生就曾经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 又为交通之母。”对于电话、电报等电讯 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人们更是写诗 赞叹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 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 通。”
1878年中国发行的第一 清朝湾龙马邮票试色样票全套六种 套邮票——大龙票
近代中国邮政发展状况调查表
时 期 发 展情况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鸦片战争后
邮
1896年
“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取消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地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地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地情况;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地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地影响.()过程与方法: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地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地发展过程;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地原因和特点.③从学生最熟悉地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地介绍,使学生感受铁路地发展是中国人爱国救国地产物.②通过本课地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地荆棘,得出“只有新中国地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地发展”地结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地趋势是不可逆转地,保守落后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只有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重点难点】重点:铁路、更多地铁路难点:交通通讯地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地影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地对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地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地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当然除此之外,人们出行还有轿子,牛车,小船等等,正所谓“南方舟楫,北方马车”,但是不管是舟楫还是马车,都是依靠畜力或是人力,近代人们地出行工具有了很大地变化,例如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动车等,那么为什么交通通讯会发生这么大地变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交通通讯变化地原因:、工业革命影响:可以说这些交通工具地出现是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冲击地产物,例如火车和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已发明,汽车和飞机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地重大发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地影响:工业革命成果地传入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地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地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工业革命地成果伴随着野蛮地侵略掠夺来到古老孤寂地中国,那时,不管中国人是否情愿,西方科技地先进性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沉睡地中国拖进了高速旋转地科技大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地交通、通讯方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逐渐被先进地交通,通讯方式所取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洋务运动地推动:世纪——年代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掀起洋务运动,客观上也推动了交通通讯方式地转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交通通讯地变化是中国近代化地一个缩影,那么变化经历了怎样地历程,体现了时代怎样地特征?二、交通运输变化地概况:(一)陆上——铁路运输地发展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地重点,因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地动脉.孙中山先生也说:“铁路是交通之母,交通又为实业之母.”但是近代中国铁路地发展历程却是曲折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晚清时期:世纪、年代,铁路开始出现但受阻挠.在西方国家年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之后,时隔年,在年中国才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这是英国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建筑地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地第一条铁路为年唐胥铁路.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但是这些铁路地命运如何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情境营造:(展示投影:三则材料:材料一: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地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地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材料二:当史蒂芬孙发明地火车将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地时候,朝廷地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地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地风水,竟指令用马匹来拖拉,结是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历史上绝无仅有地“马拉火车”地笑话.材料三: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拖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设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出现这种现象地原因.学生讨论:中国地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地阻挠发展迟滞.其原因如下:()清政府地迂腐.()封建迷信对人地毒化.情境营造:(展示投影:清朝统治者内部反对修铁路地理由:扰民、夺民生计、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设问:结合材料请同学们模拟当时中国洋务派和顽固派对是否在中国修筑铁路问题上地争论.分组讨论:组:有道理,铁路汽笛会造成噪音污染;一旦大量地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那么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地船夫势必失业与挨锇;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地土地,而土地是农民地命根子;便利列强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组、噪音污染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得以解决;铁路会给人们带来新地就业途径;如果让外国人修筑铁路,那么更易控制铁路为所欲为;雇洋匠可以学习其科学技术,待中国人学成必能自建铁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组:不仅如此,铁路地修筑还有很多地益处,如有利于加强各地地经济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地沟通与交流,打开人们地视野,促进社会地发展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总结:可以说顽固派反对修铁路地理由是有一定道理地,但实质上这些理由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地特点是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个体农耕,以及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铁路事业地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分不开地,是会破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地,但是历史发展地趋势是不可逆转地,在新旧事物地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地.到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晚清时期: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教师设问:为什么在年代已不反对?是什么改变了清朝官员地观念?意识到修路地急迫?学生思考.教师引导:虽然顽固派认为铁路地修筑有很多弊端,但是他们发现不修筑铁路比修筑铁路危害更大.世纪末,列强加强资本输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地修筑权.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设问:铁路地修筑对中国有何危害?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从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控制沿线地矿资源,便利了其商品倾销,此外用铁路可以运兵,便利了军事上侵略以及镇压人民地反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铁路修到哪里,列强地侵略势力就扩张到哪里.因此,修铁路,修更多地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地强烈愿望.京张铁路就是在这样地背景下建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情境营造:(展示投影:《詹天佑像》《京张铁路》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地京张铁路建成通过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地里程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讲述:修这条铁路前,英国挖苦说:“中国能修筑这条铁路地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说:“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地工程师和自己地钱来建筑铁路.”,京张铁路就是詹天佑凭着自己一腔爱国热血克服种种困难建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设问:然而这样地铁路并不多.到年,清政府自主修筑地铁路却只有330千米,只有总长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讨论:生:由于帝国主义地侵略,清政府大量赔款,致使在建设铁路方面资金短缺,而制约中国铁路建设地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经费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帝国主义列强抢夺修路权,清政府只好把一条条铁路修筑权拱手让给列强,放弃自主修路地权力.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地修筑权地结果是一方面近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地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也可以理解在这一时期影响中国铁路地发展因素主要是列强地侵略,清政府地腐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当时民间实业家们地努力,他们开始自发筹集资金,掀起群众收回利权运动,商办地铁路开始兴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民国时期:民国以后,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教师设问:为什么铁路建设未入正轨?学生回答:由于列强争夺和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那么我们以同样地方法阅读课本填写航运和航空地发展概况,以及发展地特点和出现这种特点地原因如何?(展示表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海上——新式水运地发展、概况:情境营造:(展示《旧式地水运》)学生填表:()鸦片战争后,外国地轮船就挤占中国航运业,在《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也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地衰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受列强刺激,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开始诞生,它是洋务运动民用企业,它承担了洋务军事工业运输,承运漕粮和商货,成为当时中国民族航运业地领头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地经济侵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民间兴办地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艰难困求生.、特点:情境营造:(展示《年,活跃在长江水域地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艘,总吨位.万号.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太古公司占,日本日清公司占.,而中国地轮船招商局只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设问: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说明中国水运业地艰难求生,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原因是外国航运公司排挤;经济发展不平衡(三)空中——航空地发展世界上最早制造飞机地是莱特兄弟,中国在年旅美华侨冯如制造了中国自己地第一架飞机并驾驶成功,并在年参加国际比赛获一等奖.那么航空事业地发展状况如何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填写:、概况: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五大民航线路. 、特点:航空事业地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三、信息地传递——通讯方式变化唐朝诗人杜甫地首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地重要方式,此外,中国古代地通讯方式还有哪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情境营造:驿传,飞鸽传书,鸿雁传情等.教师引导:通讯方式地落后阻碍了人们之间地感情交流,阻碍了信息地传递.那么我们来看看近代地通讯方式有哪些?其发展地特点如何,出现此特点地原因何在?(展示表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填写:(一)近代邮政地发展、概况:晚清——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又设邮传部.民国——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特点:发展不平衡、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受政治环境地影响.(二)近代电信地发展、概况: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地开端.电话地使用、特点:发展缓慢、原因:受战乱影响.教师总结:通过对交通通讯地变化历程地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近代化道路地荆棘,也理解了影响我国交通通讯变化地因素有经济上地落后;政治上政府腐败,列强侵略;军事上战乱频繁;思想文化上保守,愚昧迷信等;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中国当时地社会制度造成地,只有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交通通讯才能得到真正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综合控究:社会经济政治决定了科技文化地发展,而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经济政治近代交通通通讯地变化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讨论:教师提供情境引导:积极:对人们生活地影响:开阔人们地视野;扩大生活地区域;改变了生产方式;丰富了多彩生活对中国社会影响:、社会经济:农业——促进小农经济地瓦解;手工业——导致旧式人力运输业衰落;商业——促进商品经济地发展;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政治:增强中国同世界联系;一定程度抵制外国侵略、文化:加速科技文化地传播;改变人们地思想观念消极: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近代交通通讯地变化,了解了近代交通通讯变化是工业革命通过西方侵略对中国社会生活冲击地结果期,也从其变化地历程看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地历程地步履蹒跚,然而历史地车轮是不断向前滚动地,近代交通通讯变化毕竟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地变化,促进了社会地进步,在这个进步地历史潮流中,我们只能迎,不能拒,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成为时代地弄潮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13课 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
探究: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⑴原因: 外因: ①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 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内因: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②政府的大力提倡(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 ③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⑵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 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19世纪80年代 清政府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0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后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截止2003年
探究: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 面: ①外国侵略的需要; 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③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 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④政府的政策影响; ⑤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中,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 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 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 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 活动。
第13课 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广东省高州市大井中学 黎新成
最新考纲
最新考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 课程标准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 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 情 分 析 复 习 重 点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从以上三条铁路的历史中我们可以
得知铁路刚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很大的 阻力,请问当时人们反对修铁路的理由 有哪些?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 江西婺源人,我国近代杰出 的铁路工程师。1872年,以幼 童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 学,学习工程。1905年任京张 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 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 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干线。
为人们的口头禅.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
情景五:李鸿章晚年坐蒸汽轮船周游世界。
中国同世界联系加强
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便利了列强侵华。
“一带一路”
• 从目前的设施联通情况来看,作为与东南亚地区相通的云南省,已经实 现了泛亚铁路东线境内段的全线建成通车,泛亚铁路中线、西线境内段正抓 紧建设;同时,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中越红河水运、中缅伊洛瓦 底江陆水联运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 而作为中国与中亚地区重要陆上交通“驿站”的新疆也初步形成了以乌鲁 木齐为中心,以铁路为主骨架、公路为骨干,民航和管道相配合,东连甘肃 、青海通往内陆,南接西藏,西出中西亚,北通蒙古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 位于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具备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已经并正在 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建设,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运输通 道网络。其中,海港方面,组建了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成立了宁波-舟 山港集团,积极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构建辐射“海上丝绸 之路”的海港体系和海上运输大通道。
对消极类影响的回答:一般使用“阻碍了···”、 “保留了···残余”、“破坏了···”、“脱离了···”、 “违背了···规律、潮流、愿望”、“过于···”、 “不利于···”等句式
此外,要选择有一定弹性的词语:如可加入“基 本上”“一定程度上···”等程度性副词,以增强答 语的灵活性和科学性。避免极端词语的出现,如 “完全···”“彻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宣怀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 (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
怀为总办。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局。
早期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 使用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综合探究: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
情境一: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 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的中式名单送到天 津,再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 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 情境二:庚子之变(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结 束了西逃的慈禧太后乘着她一再反对的火车回到紫禁城, 此后,清政府终于开始修建自己的铁路。 情境三:京张铁路通车后,沿线出现了“昔日骆运货物, 皆为铁路所揽”局面。山西的皮毛制品出口增加, 1909年通过天津出口的商品价值较1908年大幅增加。 情境四:“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 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知识卡片:唐朝诗人杜甫的首诗“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的重要 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
达古 到人 传利 递 用 情 烽 报 火 和台 示燃 警烧 的狼 作 烟 用
飞鸽传书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 古代重要的通讯手段。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 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 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
1、从这些材料我们知道, 铁路事业最初在中国的 发展情况怎么样? 2、后来有没有好转?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1881年 1888年 甲午战 争后
重大事件
英国商人建造淞沪铁路 唐胥铁路 紫光阁铁路
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铁 路修筑权
结果及影响
第一条铁路,后被 清政府赎回拆毁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宫廷专用
航空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冯如坠机处 (天河区沙河花生寮 )
冯如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
导入语
西风东渐,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通 讯手段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的交通和通 讯发生了巨变。由于西方列强的压制和战 乱的环境,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 和通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晚清——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 又设邮传部。 民国——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客邮”。
上海朱家角大清邮政局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中华民国大型两联式明信片
(二)电报电信事业的发展
1877 台湾 _____年,福建巡抚在_____架设第一条电 自办电报的开端 报线,成为中国______________.仅短短 民用电报 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__________也普 遍开展.
话剧)情深深· 雨蒙蒙 (1909年 上海 烟雨蒙蒙) 杜非:茹萍,我们今天去吃西餐吧。 茹萍:要去就去我们上海第一家西餐店——“一桶香”。 你请客。 (餐厅内) 杜非:茹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近代第一 家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终于成立了,以后啊,我们可 以和那些西方国家的航运公司一较高下了。 茹萍:那真的是太好了,我爸爸的轮船公司这几年都 亏本,我们全家都很担心。 (买单时) 杜非:Waiter! 买单!我们去找衣萍他们去玩吧。 茹萍:不行,我想回去看看爸爸。因为他明天就要坐 飞机去商局的江轮“江裕”号
国营招商局的前身为1872年李鸿章成立的轮船 招商局;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营;1932年 归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的 机构。
航空
冯如
冯如(1883—1912),广东 恩平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 师、制造者和飞行家。他12岁 赴美国,当童工,勤于钻研技 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在旧 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并 于1909年设计、制成飞机,亲 自驾驶,试飞成功。1911年他 带两驾自制的飞机,返回广州, 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 军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 冯如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 牺牲。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上” 京张铁路钢轨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它是清政府创 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 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 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 船总数达30艘。
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 修铁路,同时使清朝 官员认识修路的急迫。
1909年 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 张铁路通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 程碑
民国以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修建 因政局动荡,军阀混 后 了杭江至椒江的铁路,同蒲铁路 战,社会经济调敝,
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部 分内容,找出下面由一 位同学编写的话剧的几 个错误之处。
1909年
民国以 后
材料一: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 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 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材料二:当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将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的 时候,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 陵”的风水,竟指令用马匹来拖拉,结是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 材料三: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 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 拖拉。
詹天佑
詹天佑(1861— 1919),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 程师。1872年,以幼童 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 大学,学习工程。1905 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 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 口铁路筑路工程。1909 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 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 路干线。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话剧)情深深· 雨蒙蒙 (1909年 上海 烟雨蒙蒙) 杜非:茹萍,我们今天去吃西餐吧。 茹萍:要去就去我们上海第一家西餐店——“一桶香”。 你请客。 (餐厅内) 杜非:茹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近代第一 家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终于成立了,以后啊,我们可 以和那些西方国家的航运公司一较高下了。 茹萍:那真的是太好了,我爸爸的轮船公司这几年都 亏本,我们全家都很担心。 (买单时) 杜非:Waiter! 买单!我们去找依萍他们去玩吧。 茹萍:不行,我想回去看看爸爸。因为他明天就要坐 飞机去北京参加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给中 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2.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课小结
新式交通、通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 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历史进程。对于铁路,孙中山先生就曾 经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 之母。”对于电话、电报等电讯工具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人们更是写诗赞叹道:“举 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 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中国古代驿站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问: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 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近 代 水 运 的 发 展 脉 络
(1)兴起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开始兴起 标志:___________。 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2)清末的发展 清末,民间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艰难求生。 (3)民国时期的缓慢发展
航 空 事 业 的 发 展 脉 络
尝试: 1909年,_____ 制造中国第一 架飞机
冯如
起步: 1918 福建马尾船厂 ______研制水上飞机 1、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_ “筹办航空事务处” _______,拟定五大 迅速发展: 民航线路
2、1918——1928年十年迅速发展 3、1949年,共有70架飞机,总航 程近8万千米
特点:
近代航空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快
三、从驿传到邮政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问1:铁路最早是在哪个时期出现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1881年 1888年 甲午战 争后
重大事件
英国商人建造淞沪铁路 唐胥铁路 紫光阁铁路
结果及影响
第一条铁路,后被 清政府赎回拆毁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 路
宫廷专用
巩固练习
1、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紫光阁铁路 C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D京张铁路 2、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局 _________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 诞生. 3、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________年 . 1918 台湾 4、1877年,福建巡抚在_____架设第一条电报 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