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时间知觉
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 速度的反映。感知时要借助中介物。(如: 天体、专门的计时工具等)
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力含义:
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的持续性 观察的概括性 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大小错觉形状或方向错觉运动错觉1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视觉1视觉敏锐度2颜色视觉空间知觉包括对方位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的辨别需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分析器联合活动才能逐步形成1方位知觉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 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感觉变化
感受性含义:
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在生活中的主要的规律性变化:
1、感觉的适应现象 2、感觉的相互作用 3、感觉的代行现象 4、感觉的对比 5、实践锻炼可以促进感受性的提高
儿注意的持久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
3、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
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
5、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二、关于知觉的认识
知觉的含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二者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知觉种类:
1、按知觉活动划分: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 2、按知觉对象的特性划分: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幼儿心理学这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学习方式等问题。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儿童发展和教育相关的练习题。
一、认知与感知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感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和环境的互动,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知模式。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进而对事物形成认知。
1. 儿童的感觉器官在感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描述儿童的感官发展过程。
在几个月的岁月里,婴儿的感觉器官逐渐发育,在感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接收到各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自己的感知与认知。
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感知有何关系?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感知密不可分。
感知提供了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而认知则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应用。
儿童通过感知世界中的各种刺激,逐渐认知到事物的属性、关系和规律。
二、语言发展语言是个体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通过语言的运用,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语言的有效运用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1. 请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描述1-3岁儿童的语言特点。
1-3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这个时期会有很大的产量和多样性。
1岁时,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意思。
2岁时,他们能使用更多的词汇和简单的语法结构。
3岁时,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过去时态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2.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有何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在家庭中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如果家庭重视语言的使用和鼓励儿童积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儿童的语言发展会更为丰富和迅速。
三、情绪与社会发展儿童的情绪与社会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情绪的体验和社会交往,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章节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幼儿的注意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活动对一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思维B.记忆C.感知觉D.注意2.有自觉的目的,并和( )相联系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A.意志努力B.个性C.行动D.内心活动3.一个人能同时把歌唱好,能把舞跳好,能注意在队列中与别人对齐,是注意()能力好。
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4.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清晰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指向性和集中性5.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往往会出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说明人的注意具有( )。
A.指向性B.内在性C.集中性D.稳定性6.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是注意的()A.选择性B.稳定性C.广度D.分配7.“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 )A.选择性B.稳定性C.广度D.分配8.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概念是注意的( )。
A.分配B.分散C.转移D.选择9.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的长短指的是(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广度10.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
A.3~5分钟左右B.10 分钟左右C.15分钟左右D.20 分钟左右11.“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13. 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14.离开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所吸引的现象,是注意的( )。
A.分散B.分配C.转移D.广度15. 下面属于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6.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地注意,这是( )。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
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15.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表现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及心理体验全面生效。
16.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1)的目的,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特征性调控(为了调控一种情绪,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任然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
20.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21.随着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2岁的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1)建构性策略(利用建设性的建议);(2)回避策略(回避冲突,寻找新的活动);(3)破坏策略(情绪调控失败)。
2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以及利益的冲突,人们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 幼儿学习心理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对学习的界说因理论流派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目前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
这种改变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某种因素所导致的个体状态暂时的改变”第一,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第二,学习需要过程第三,幼儿的行为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第四,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但以上定义也存在不足,即幼儿学习不仅是外显的还存在内隐学习,也不必须经历练习,可以通过观察也能习得新的行为学习——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变化。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学习的生理机制,特别是脑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有许多发展一、脑科学研究与幼儿的学习1.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错过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关脑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较大,丰富多彩、适宜的环境刺激时促进个体脑细胞迅速生长的重要条件2.幼儿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具备良好的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脑损伤后,经过适宜的学习与反复训练,另一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功能3.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能学会辨认物体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脑功能单侧优势会影响幼儿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如有的善于表达,词汇丰富;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喜欢拼搭;有的条理清晰;有的思维跳跃幼儿的学习差异有其发生发展的基础•人脑分为两个半球,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左半球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中枢;右半球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枢•上下脑分工也不同,上脑信息加工以意识为中介的控制加工;下脑的信息加工主要是无疑是加工•但左右、上下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偿,只是根据任务及信息特点,作用大小不同•幼儿对不同认知加工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一定程度上受左脑或右脑幼师的生理特点决定•幼儿期表现出的学习困难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关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幼儿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差,而是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1.多动症与学习1845年美国学者霍夫曼•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学心理行为问题总称;与脑功能轻微失调有关,被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动症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如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动症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多动症表现主要有: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障碍、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多动症产生的原因:遗传、大脑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2.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主要表现:学习不佳、特别时阅读困难;严重的——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幼儿学习困难的产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即儿童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感觉统合是在幼儿期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完善的;缺乏感觉统合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空间有限,剥夺了与空间的充分接触,限制了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生长过程中缺乏抬头、滚地、翻身、爬行等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等导致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差,从而出现多动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由胎盘传给胎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养分供应量降低;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结合降低含氧量,使得胎儿出于缺氧状态,轻度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严重导致胎死腹中或产后死亡被动吸烟的的危害同自己吸烟后果同样严重2.孕妇饮酒可能导致患酒精综合征——头小、智力低下、眼距近鼻梁低、动作迟缓酒精危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越是妊娠早期,饮酒量越多,对胎儿损害越严重2.孕妇饮食与营养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是时期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到出生后6个月孕妇的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及其他结构的发育产前营养不良影响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发育,胎儿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减少,主要在前脑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和发育的营养要靠母亲的血液供给,而血液中的营养主要来自于饮食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导致饮食性糖尿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导致胎儿过大难产。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3
移动掌握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掌握和改善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技巧。
幼儿的嗅觉感知运动发展
嗅觉辨别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辨 别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嗅觉记忆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记 忆和识别特定的气味和味道。
嗅觉情绪关联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将 特定气味与情绪状态关联起来。
幼儿的运动感知发展
1
姿势控制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和调节身体姿势。
2
平衡能力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提升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颜色识别
幼儿通过视觉感知运动能够识别和辨别不同的颜色。
幼儿的听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声音定向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定向和辨别
声音辨别
2
声音的来源。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
不同的运动能够感应并理解 语言的含义。
幼儿的触觉感知运动发展
触觉辨别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 和识别不同的触感和纹理。
物体抓握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使用 手指和手掌抓握和探索物体。
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 手指和手掌的运动,执行精细动 作。
幼儿的味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味觉辨别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不同的味道。
2 偏好食物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发展对特定食物的偏好和喜好。
3 口腔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口腔运动,如吞咽和咀嚼。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 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本课件将探讨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运动感知、定向和空间感知,以及跨模态感知的重要性和影响。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第一节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种体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C.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D.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A.情境性B.暂时性B.稳定性 D.发生时间较早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A.动机作用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A.表征B.表象C.情感D.发生时间较早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A.面部表情B.体势表情C.言语表情D.都不是第二节1、原始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价值。
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5、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6、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___________。
8、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
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
10、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A.哭B.笑C.恐惧D.焦虑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A.两周内B.第三周的新生儿C.两三个月的婴儿D.四个月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A.1个月B.4个月C.六七个月D.2岁11、_______________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一个人认识世界时从注意和感知世
界开始的。那么什么是注意和感知觉?一
个恩对客观世界的注意和感知是如何产生
的?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注意
和感知?幼儿的感知和注意有什么特点?
如何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一、关于感觉的认识
感觉的含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的变化
二、注意与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
共有的特性,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展开。 只有通过各种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才得以表现。 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
第二节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一、幼儿感知觉发展
幼儿的感觉包括: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幼儿两种重要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
包括对方位 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的 辨别,需要 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分析 器联合活动才能逐步形成
1、方位知觉 :即一个人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2、形状知觉 :即一个人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 3、深度和距离知觉:即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 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
二、关于知觉的认识
知觉的含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二者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知觉种类:
1、按知觉活动划分: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 2、按知觉对象的特性划分: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幼儿注意的有意性水平比较低。 2、幼儿注意的品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三、注意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开展各类活动。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3、通过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维持幼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 2、合理地组织相关活动 3、 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准: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含义:
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 的事物的数量。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 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感觉变化
感受性含义:
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在生活中的主要的规律性变化:
1、感觉的适应现象 2、感觉的相互作用 3、感觉的代行现象 4、感觉的对比 5、实践锻炼可以促进感受性的提高
观察是幼儿认识的源泉
怎样发展幼儿观察的全面性、精确性?
1、重视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
2、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3、给幼儿以具体的观察指导
4、观察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幼儿眼、耳、鼻、 口、舌、手
等感官都参与认识活动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
程。
感觉活动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
1、感觉器官获取刺激信息。
2、转换。就是由专门的感受器神经细胞把刺激信
息转换为神经冲动。 3、由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 皮层,并在相应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成具有不同 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绝对差别阈限:
1、先前活动中注意的紧张程度 2、后续活动对象的特点 3、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第四节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幼儿的注意为什么不稳定,易分散?
1、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
2、与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3、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
4、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
5、与幼儿身体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时间知觉
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 速度的反映。感知时要借助中介物。(如: 天体、专门的计时工具等)
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力含义:
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的持续性 观察的概括性 观察的组织性
二、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儿注意的持久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
3、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
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
5、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特点 2、活动的目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含义:
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的时 间长短。 狭义: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长短。 广义:是指注意不仅仅是保持在某一个对象上, 而是一种活动上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含义:
注意的基本功能:对信息的选择。
三、注意的种类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 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人的自身状态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预定目的,在必要 时还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错觉
错觉的含义:
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错觉的种类: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运动错觉 时间错觉
三、感知觉得作用:
1、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 识的重要来源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 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吧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实现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必须都很熟 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或者只能有一种不熟悉, 其余的都很熟练。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的含义:
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