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合集下载

近代史论文五四爱国运动范文

近代史论文五四爱国运动范文

近代史论文五四爱国运动范文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中_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事件,一直以来倍受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五四运动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五四运动近代史论文篇一:《五四运动》摘要:1919年5月4号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条件、历史特点、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1.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五四运动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3.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政府在华势力范围、撤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社会运动。

我对这段历史有
民族觉醒与爱国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体现了爱国精神的深刻。

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当时的青年一代,让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与国家进步的事业。

文化自信与知识解放: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摒弃传统封建观念和制度,追求现代化的文明与科技。

这种思潮引领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青年学生们积极追求新思想,探索西方文化和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社会进步与民主意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思考。

运动中涌现出的理念和主张,如民主、平等、科学、自由等,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社会的未来,并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

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革命意识与社会变革:五四运动催生了新文化运动,这是对旧有封建文化的挑战和革命。

运动中的反帝反封建思潮与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意识和社会变革的追求。

这种思潮逐渐蔓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土壤。

国际影响与全球化意识:五四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运动中的学生们积极倡导民族独立和
国际交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知识分子建立了联系。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体性抗议运动,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探讨五四运动的
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运动中,广大
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表示强烈不满,并倡
导建立民主国家和独立的国际地位。

运动期间出现了国共合作的初步迹象,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和人民基础,为后来的革命奠
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
次运动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如民族主义、民
主主义和科学思想等,学习了现代科学和文化,培养了对中国问题的独立
思考能力。

这些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
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在这次运动中,广大学生和
知识分子声援劳工运动,要求改善工人待遇和保障劳动权益。

五四运动的
呼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促使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社
会的和进步。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抗议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和
文化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五四运动也具有
重要的国际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
代历史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篇11920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20xx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20xx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1920xx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

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

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

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

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探究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探究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探究五四运动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
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五四运动进行探究,以帮
助读者对该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失败,引起了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而爆发。

这场运动起初是一场反
对帝国主义和统治者不公的抗议,但很快转变为一场要求彻底改革
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是民主与科学,追求民主政治和科学知识
的发展。

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废除儒家思想的束缚,提倡新思想,包括民主、人权、平等和科学。

这些理念对中国整个社会产生
了深刻的冲击,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

五四运动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运动期间,中国的成
立为中国政治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中国始终与五四运动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此外,五四运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运动的重要标志。


动后,中国文学开始追求新的形式和内容,注重表达个体内心世界
和现实社会的困境。

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化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促进了中国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也引发了对民主、科学和人权的讨论,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
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化,并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论文(大全5篇)

五四运动论文(大全5篇)

五四运动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五四运动论文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

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许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

但是,中国在近代却大大落后了。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国家炮舰的威胁下,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人极大的刺激。

翻开20世纪历史的第一页,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惊心动魄的图景:西方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

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昔日的辉煌同任人宰割的现实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这种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无法忍受。

“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便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那年喊出来的。

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

但是,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这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出于独霸东亚的野心,开始对中国进行规模空前而野蛮的侵略掠夺。

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

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

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运动,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其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及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运动中,学生们对封建礼教、儒家经典等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冲击性的观点。

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们主张“新文化”,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基石。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

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学生反对列强干涉中国政治的“五四运动爱国运动大游行”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全国蔓延开来。

此后,民主思想和改革思潮迅速传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五四运动还促使中国学生和知识精英们站出来领导抗日战争,坚定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压迫的决心。

三、五四运动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运动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提倡科学和民主,推动了新思想的发展。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学者和思想家,他们推动了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

新文化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

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运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以及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不仅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铺平了道路。

而五四运动的精神依然对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800字

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800字

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800字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思想影响力的社会运动。

这一运动始于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中心,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参与。

五四运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更在于对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

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上的中国问题丧失了中国利益,引起了全国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作为对国际形势的直接回应,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奋斗起点。

五四时期的学生领袖们以爱国为己任,通过示威抗议、宣传口号和群众运动等方式,将反帝反封建情绪引向高潮,激起了全国各省市的热烈反响。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的觉醒,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的革命志士。

其次,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思潮的催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强调了民主与科学,主张实行民主政治、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在运动中,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如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和自由的口号等,对传统文化和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五四运动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转型。

五四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志士提供了理念指南。

第三,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和教条主义,倡导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四运动将世界文化引入中国,开创了以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为主题的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化复兴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青年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是这场运动中最为积极和重要的力量。

通过此次运动的参与,中国的青年们对国家命运和自身责任有了更深的认知。

五四运动催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启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

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

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

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

”“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

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

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

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

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

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

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

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

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

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

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

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

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

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

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

人类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思想从愚昧发展到先进是必然的,而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昌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先进的思想也是必然的。

思想的启蒙,人们的行为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在受压制下苟活,而是勇敢地去追求独立自由,去追求科学与真理。

当思想巨人让点点的思想火种在人民群众燃烧起来时,那将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开始。

然而如果不添加“新材”,那么这希望之火也会慢慢地减弱,让一个国家走向衰亡。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两千年前,中国大地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孔子、孟子、老子等。

紧接着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面。

这使得中国顺利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渡。

之后中国便进入了各朝代不断更换的封建历史。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繁荣时期,如“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

然而每个繁荣的结果都是衰亡。

为什么呢?归根在于封建思想在广大群众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具有奴隶性的思想的人们不会走向革命的道路的。

他们只懂得一个制度——封建制度。

当1919年,五四运动的掀起意味着中国广大群众的思想之火再次被点燃,人们开始走出了封建思想的统治,人们开始追求独立与自由,追求祖国的统一。

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一大转折点。

从此中国开始走上自己的新道路。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思想结晶便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一个思想落后的国家就像一潭死水,不知何去何从,只知原地踏步。

而一个思想活跃的国家犹如奔腾的大江,为着强国的梦想往前冲。

如今中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中国要持续的繁荣昌盛那就必须不断地解放人们的思想,不断地以先进的思想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这有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国才能一直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哲学研究》
《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