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_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合集下载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床之一,规模巨大,资源丰富,约包括铜金矿床、钼矿床和银矿床。

该矿床的成因机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也是许多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

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人们逐渐明确了该矿床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25亿至18亿年前)的中酸性条件下,在下地壳深部岩浆的协同作用下产生。

矿床所在的地质区域状况特殊,存在多个岩浆中心,并有强烈的地质变动和多次构造事件,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质基础和复杂的成矿物质来源。

在矿床构造形成期间,尽管经历了多次的岩浆侵入、变质、褶皱、断裂等过程,但矿床更新及维持了其特有的化学与热力条件,有利于矿体的形成及质量的优化。

该矿床的含矿斑岩是普朗维角岩,富含重晶石、方铅矿和黄铜矿等,均含有丰富的铜、银、钼等金属元素。

矿物学研究表明,这些矿物质的形成与岩浆热液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在岩浆热液系统的作用下,矿体中原有的矿物质被改变了特定的热液流体,也从热液中吸收了大量的矿物质。

在构造变动的作用下,含矿斑岩随着矿区中粗粒岩浆体的断层拉张与侵入,形成了裂隙和空腔,并导致矿物的活化和富集,形成了丰富的大块状和管状矿体。

同时,矿区巨大的地应力和热作用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它被认为是了解华南岩浆成矿区的代表性矿床之一,能够为华南岩浆成矿地质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矿区内金属资源丰富,储量巨大,能够满足国家的铜、钼、金等金属需求,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探测方法和理论基础,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探讨铜矿床的成矿机制及其成矿规律,指导矿床勘探和开采实践。

总之,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随着矿床成因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加强,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该矿床,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价值。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义 敦岛 弧带 位 于 青 藏 高原 东 部 , 子 陆块 西 扬 缘, 夹持 于甘 孜 一理 塘 结 合 带 与 德 格 一 中甸 陆块 及 金沙 江结合 带 之间 。义 敦 岛弧作 为甘 孜 一理塘 洋 壳 向西俯 冲 的产 物 , 主体 形 成 于 一 个 长期 伸 其
[ 稿 日期 ]2 0 —11 收 0 70 —0 [ 金 项 目]国家 自 基 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4224) 中国地质调查局 资助项 目(0 10009 ; (0706 ; 20 1200)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 目(02000) 201201 [ 者 简 介 ]李 文 昌 (9 2 ) 男 , 授 级 高 工 , 要 从 事 找 矿 勘 查 和 地 质研 究 ,- i 1 n hn y d y 1 3 tm。 作 16一 , 教 主 E ma : l wec a同 。北 段 洋壳 板片俯 冲 角度 较 陡 , 度较 快 , 育 以弧 间裂 谷 和弧后 盆地 速 发 为特 征 的张性 弧 , 昌 台 弧 , 导 致 VMS型 P — 即 并 b Z — u矿 床 和浅成 低 温热 液型 AuAg Hg矿床形 nC — — 成 。南段 洋壳 板 片俯 冲角 度较缓 , 度较 慢 , 速 发育 以安 山质 火 山岩 和 中酸 性 斑 岩 为特 征 的压 性 弧 ,
细网脉 状浸染和顶部 围岩 中产 出大脉状矿 体 的“ 三层楼” 式。其 斑岩体 、 素组合及 矿 化特 模 元 征与蒙古 的欧玉 ・陶勒 盖斑岩 铜矿 可 以对比, 资源潜力 巨大。
[ 键 词 ]云 南 ; 朗 ; 岩 铜 矿 ; 矿模 型 关 普 斑 成 [ 类 号 ]P 1. 1 分 6 8 4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摘要]普朗斑岩铜矿床位 于义敦 岛弧带南端 , 中国 目前 可以确定 的印支期斑 岩铜矿床 的典 是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李文昌;刘学龙【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5(022)004【摘要】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和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研究发现,矿田中矿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对应,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矿床;对应于构造演化产生的区域北西向主干断裂控制岩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及褶皱联合控制了岩体的形态和产状,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其含矿斑岩侵位较浅,夕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向斜核部,含矿斑岩侵位相对较深;含矿斑岩多为复式岩体,顶部往往有火山岩岩盖,表明火山岩浆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普朗铜矿产于北西、北东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岩体内斑岩铜(钼)矿、接触带夕卡岩铜矿和围岩中的大脉状铜矿“三位一体”的斑岩成矿系统,并在外带发育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总页数】14页(P53-66)【作者】李文昌;刘学龙【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云南格咱岛弧普朗斑岩型铜矿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张娜2.云南省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演化及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 [J], 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张娜3.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伴生铂族铼元素调查及资源潜力分析 [J], 吴维虎;陈明勇;舒华伟;唐思宇;赵献昆4.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伴生元素金、银、钼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 [J], 吴练荣;吴维虎;董桥峰;唐思宇;李志鹏5.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外围斑岩体成因探讨 [J], 周晓丹;杨帆;吴静;李峰;坚润堂;杨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陈玲;潘磊;黄丰;许继峰【摘要】普朗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铜矿床,其探明的Cu金属量达418万吨.普朗含矿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普朗岩体中含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相比于寄主岩,包体明显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在普朗岩体锆石中发现暗色和浅色两类熔融包裹体:暗色熔融包裹体多含黑色和白色两相,浅色熔融包裹体加热均一化后为灰白色.暗色熔融包裹体黑色相为富Fe熔体(Si02<5.5%、FeO>80%).加热均一化的浅色熔融包裹体为富Si熔体(Si02>69%、Fe0<2.2%),较全岩组分更酸性.此外,锆石中还含有Fe 质与Si质含量相当的熔融包裹体(33.26% Si02、40.58% FeO).这些特征指示普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镁铁质富Fe熔体和长英质富Si熔体的混合,使后者获取了大量的硫和亲铜元素,还促使Cu、Au和Mo等成矿元素分配进入岩浆-热液流体,形成斑岩铜矿床.【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13页(P880-892)【关键词】锆石;熔融包裹体;岩浆混合;斑岩铜矿床;普朗岩体【作者】陈玲;潘磊;黄丰;许继峰【作者单位】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斑岩铜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 是Cu、Mo、Au等金属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出于与大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Mitchell, 1973; Kerrich et al., 2000; Cooke et al., 2005; Sillitoe, 2010)。

云南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范围岩体地质特征

云南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范围岩体地质特征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云南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范围岩体地质特征施宝生摘要:云南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开采范围为7-20线3720m标高以上矿体。

一期范围内主要出露印支期I号斑(玢)岩体, 岩体内发育有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构造发育,节理(裂隙)杂乱产出,根据目前工程揭露情况,主要连接出5条较大断层。

岩体内矿化以黄铜矿为主,产出KT1铜矿体。

铜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均有一定关联性。

关键词:普朗铜矿;一期采选范围;岩体;蚀变;断层;关联性云南普朗铜矿是我国的一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伴生金、银、钼等元素,该矿于2017年投料试车,目前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一期采选工程设计年处理原矿1250万t。

矿山自1999年发现至今,历经20余年探矿工作,勘查工作单位及地质人员随勘探程度不同而变换,在岩性、蚀变、构造等方面认识也存在一定出入,但随着工程的不断揭露,一期采选工程范围内主岩体内地质特征也越发清晰。

本次工作笔者总体按个人对斑岩型矿床的认识而开展,文章从一期采选范围内岩体的岩性、构造、蚀变及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普朗铜矿地质工作更好生产及下一步找探矿提供支撑。

1 矿区地质概况普朗铜矿区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缘,矿区地质格架相对简单,矿区主要出露三叠系尼汝组二段(T2n2)、上三叠统图姆沟组(T3t)和第四系(Q)地层。

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发育断层、次级褶皱及节理(裂隙)。

其中褶皱主要为普朗背斜,受普朗复式岩体的影响,总体呈构造穹窿状,核部侵入有普朗中酸性斑(玢)岩复式岩体,围绕斑(玢)岩体分布图姆沟组地层,两翼地层普遍发生角岩化。

断裂主要发育有NW向的黑水塘断裂及近EW向的全干力达断裂。

(图1)。

图1 普朗铜矿区地质图矿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侵入岩以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玢)岩为主,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及喜马拉雅期,岩石由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等组成,构成普朗复式岩体。

云南香格里拉县普朗铜矿北矿段特征及找矿前景

云南香格里拉县普朗铜矿北矿段特征及找矿前景

云南香格里拉县普朗铜矿北矿段特征及找矿前景陈明勇;孙玉海;李伟;詹美山【摘要】普朗铜矿北矿段(52-76线)仍属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主要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属铝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斑岩铜矿的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213-216Ma.该矿段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规模较大,蚀变矿化范围广,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找矿前景;普朗铜矿北矿段【作者】陈明勇;孙玉海;李伟;詹美山【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城北东50°方向格咱乡境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位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段,构造带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义敦岛弧造山带的成矿作用主要伴随印支期俯冲造山作用而生,矿床主要产出于岛弧造山带的火山一岩浆弧和弧后扩张盆地。

本文所述北矿段处于普朗矿区52号勘探线以北,该矿段仍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为主。

区内火山岩为钙碱性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系,侵入岩主要为与火山岩同源的一系列超浅成斑岩和玢岩,岩石组合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纷岩-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

斑(玢)岩多呈小岩株、岩瘤、岩墙成群、成带产出,受NNW向断裂带控制,多与火山一沉积岩系中相伴产出。

1.1 地层该北矿段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T3t)和第四系(Q)。

图姆沟组(T3t)总体属火山—碎屑岩建造,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岩性段(图1)。

(1)图姆沟组一段(T3t1):分布于矿区西部,F1断裂以西地段,向南被斑(玢)岩体侵位、破坏而出露不全。

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点

铁 矿。
关键词 :斑岩铜 矿 ;蚀 变分带 ;矿化依存 ;普 朗;香格里拉 中图分类号 :P 1 . 1 文献标识码 :A 6 84
云 南
文章 编号 :0 418 (0 7 0 -7 -6 10 —85 20 )32 10
普 朗铜 矿位 于滇 西北 甘孜 一 塘结 合 带西侧 德格 一中甸陆 块东 缘 ,印支 期义 敦 一中甸 岛 理 弧带南 段 ,矿 区出露 三叠 系 图姆 沟组 的砂 岩 、板 岩夹 安 山岩 ,为斑 岩 体矿化 富集 提供 天然屏
14 硅 . 化
矿 区内分 布最广 的蚀 变 作 用 : ( ) 早 期 表 现 为 微 粒 石 英 集 合 体 呈 沸散 性 分 布 ,粒 径 1 < . 1~1 0O 毫米 ;( ) 中期 以基质 中的石英 次 生增 大为特 征 ,常与绢 云母 、黄铁 矿 伴生 ,是 2 绢英 岩化带 的主 要标 志 ;( ) 晚期 以脉 状发 育为 特 征 ,尤 以含 黄铜 矿脉 体 的存 在 ,是 富矿 3 体 的重 要标 志 。 15 绢云母 化 . 最 常见 的重 要蚀变 ,存 在 四种形式 : ( ) 斜长 石绢 云母化 :首 先 是斑 晶 的绢 云 母 化 ,常 沿裂 隙或 从 环 带 中心 开 始 ,逐 渐 向 1
—Hale Waihona Puke O 测年和矿化斑岩体 K— r s A 测年数据可知 ,普 朗石英二长斑岩成矿作用的活动时间大致
为 2 5 4±2 4 a 3. . M ,属 印支期 。
1 蚀 变 类 型
普 朗复式 斑岩体 具较 典 型 的斑 岩铜 矿蚀 变特 征 ,有钾 长 石化 、黑 云母化 、钠长 石化 、硅 化 、绢云母 化 、粘 土化 、绿 泥石化 、钠 黝 帘石化 等类 型 。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普朗斑岩铜矿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矿区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主要出露普朗印支期复式中**斑(玢)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其成矿作用发生于普朗复式斑岩体内,矿化与蚀变相伴进行,在岩体中心形成由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的筒状矿体,岩体边部产出脉状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钯、硫等多种有用组分.矿床规模达到超大型.。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收稿日期 = >:?:@A:B C :"##$ % #& % #’ ;改回日期 ( >:A@D:B ) :"##$ % #* % "’ ;接受日期 ( 8??:;<:B C :"##$ % #$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 01-2&3453+"/ ) 作者简介:王守旭 ( +’$’ % ) ,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通讯作者 = 4%EE:D;%FB@FG HI<J%E C :16789 2:;<3=>?;! @3AB:CD E>B;<F:;<=>?;G H:IJ <K:<J B=J =; ( LMCD N O*3O/+3/O’/#,$
&J !23))= )+ @#*"3 #7; !.#2$ !20$72$/5 A$B07< C70D$*/0"&5 >$0?07<
8TD<EH?<U L>M U?CB;< I[cI>KcK =[IIMc aMI[d:e :d C[=BeMa :; e>M ;[ce>Mc; IBce [f e>M 4B;^:B;< BcMBJ LM=e[;:=BCCK! :e :d C[=BeMa :; e>M 1>[;<a:B; Bc= [f e>M d[?e>Mc; IBce [f e>M b:a?; :dCB;a Bc=J ]e :d B CBc<M e[ d?IMcCBc<M aMI[d:e B;a gBd f[cAMa :; e>M Ic[=Mdd [f e>M gMdegBca d?‘a?=e:[; [f e>M 9B;E:3_:eB;< [=MB;:= ‘Bd:; :; _BeM Lc:Bdd:=J hBc:[?d eKIMd [f fC?:a :;=C?d:[;d >BHM ‘MM; [‘dMcHMa [c :aM;e:f:Ma :; e>M i?BceE HM:;d [f e>M aMI[d:e e>c[?<> A:=c[e>McA[AMec:= de?aK B;a _BdMc jBAB; A:=c[dIM=ec[d=[I:= B;BCKd:dJ L>MK :;=C?aM e>M Bi?M[?d C:i?:a3c:=> :;=C?d:[;d! e>M -P " 3‘MBc:;< e>cMM Q eg[ I>BdM :;=C?d:[;d! B;a e>M aB?<>eMc A:;McBC3‘MBc:;< A?Ce:I>BdM :;=C?d:[;d ‘Bd:=BCCKJ L>McM BcM AB;K k:;ad [f aB?<>eMc A:;McBCd! :;=C?a:;< >BC:eM! dKCH:;:eM! =BC=:eM! <KId?A! =>BC=[IKc:eM B;a >MABe:eMJ W[?c k:;a [f fC?:ad ecBIIMa :; HBc:[?d :;=C?d:[;d >BHM ‘MM; [‘dMcHMa! e>Be :d! >:<> dBC:;:eK AB<ABe:= >Kac[e>McABC fC?:a! C[g dBC:;:eK -P"3‘MBc:;< fC?:a! :;eMcAMa:BeM dBC:;:eK fC?:a B;a A:;[c C[g dBC:;:eK gBeMcJ L>M >:<> dBC:;:eK AB<ABe:= >Kac[e>McABC fC?:a :d =>BcB=eMc:EMa ‘K >[A[<M;:EBe:[; eMAIMcBe?cMd [f ,/$ % ",/ S ! =BC=?CBeMa >[A[<M;:EBe:[; IcMdd?cM [f ( "/’J && % "/J ,& ) T +#/ UB! >:<> dBC:;:e:Md [f &,V % /,V 8B-C Mi?:HJ ( I[dd:‘CK ?I e[ $#V 8B-C Mi?:HJ ) ! aM;d:eK [f +J +" % +J #$ < Q =A& ! B;a >:<> =[;eM;ed [f 8B! 0! -B! -?! WM! -P" ! 4 B;a -CJ ]e

云南省铜、铅锌、银煤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课件


◆ 铜矿
4、成矿特征: (1)含矿岩系为一套变质的拉斑玄武岩组合,据岩石化学特征为洋脊玄武岩,为下石炭统平掌组。 (2)矿体赋存于两个喷发旋回间歇期的凝灰岩中。 (3)矿石以S、Cu为主,伴生Co、Zn。 (二)思茅大平掌黑矿型铜矿床 1、成矿地质背景:云县-景洪石炭纪岛弧火山岩带 2、典型矿床:思茅大平掌铜矿床 3、矿床分布:酒房断裂带 4、成矿特征 (1)火山机构控制
◆ 铜矿
(3)斑、玢岩与安山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组成相似,表明两者同源。 (4)具典型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由岩体核部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 带。矿化主要发育于绢英岩化带及钾化硅化带。 (5)除由浅成-超浅成的斑岩-玢岩组成的复合岩体,侵位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发育斑玢岩型铜矿外,还共生 有同源浅成(半深成)侵位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的斑岩体,发育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
◆ 铜矿
(三)主要成矿特征: 1、矿床分布于昆阳群分布的古陆外围,晚震旦世海进初期,陡山沱组下部。 2、矿质沉淀于陡山沱期近岸含有机质、胶磷质闭塞小盆地,有机质吸附,成岩后形成含铜黑色碳质、胶磷质
白云岩。 (四)矿床分布:巧家谓姑、峨山舍郎、会泽、晋宁、石屏等地。
◆ 铜矿
九、红层铜矿床 (一)成矿地质背景:滇中、滇西中、新生代盆地 (二)典型矿床: 滇中会泽大桥铜矿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大姚六苴铜矿床(下白垩统马头山组) 大姚凹地苴铜矿床(下白垩统高峰寺组) 大姚三台铜矿床(第三系古新统元永井组) 滇西 景谷登海山铜矿床(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
◆铅锌银矿
三、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 (一)成矿地质背景:昌宁-孟连裂谷、鲁春-南左弧后盆地。 (二)典型矿床:澜沧老厂铅锌银矿床、德钦鲁春铜多金属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