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成矿模式

合集下载

斑岩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成矿模式_董超阁

斑岩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成矿模式_董超阁
该成 矿 说 应 追 溯 到 19 世 纪 60 年 代 美 国 的 享 特 (Huut)提出的“花 岗 岩 的 变 质 成 因 说 ”,他 认 为 金 属 富 集成矿是含 金 属 的 沉 积 物 转 变 为 花 岗 岩 的 伴 生 现 象。 1963年史奈德提 出 内 生 矿 床 的 “再 生 说”,他 指 出 所 有 内生矿床(包括斑岩铜矿)都是再生 矿 床。1957 年 谢 家 荣与孟宪民认为中条 山 铜 矿 中 的 变 质 花 岗 闪 长 (斑)岩
* 收稿日期:2011-04-29 作 者 简 介 :董 超 阁 (1982-),男 (汉 族 ),河 南 开 封 人 ,新 疆 大 学 地 勘 学 院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造 山 带 ,火 成 岩 与 成 矿 。
17 2 西 部 探 矿 工 程 2012 年 第 2 期
相 中 富 集 成 矿 。 提 出 该 “成 矿 假 说 ”的 地 质 事 实 有 :① 很 多斑岩铜矿,特别是形 成 于 中、新 生 代 的 斑 岩 铜 矿 主 要 分 布 在 板 块 的 会 聚 边 界 (俯 冲 消 亡 带 )上 ;② 大 洋 壳 中 各 层 均 富 含 金 属 ,如 第 一 层 (远 海 页 岩 )中 的 金 属 含 量 一 般 都 高 于 沉 积 岩 中 的 金 属 含 量 (在 太 平 洋 的 某 些 页 岩 中 含 铜为323×10-6,含 钼 为 18×10-6,海 底 锰 结 核 中 含 铜 最高可达215%);③ 斑 岩 铜 矿 常 与 钙 碱 系 列 的 火 山 岩 伴 生 ,而 钙 碱 系 列 火 山 岩 被 看 作 是 幔 源 的 。 1.3 “活 动 转 移 说 ”
(3)矿 床 的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不 同 矿 床 之 间 的 关 系 ,包 括 成 矿 时 代 、空 间 组 合 及 配 置 形 式 、成 矿 作 用 、成 矿 物 质 来源等方面的联系等;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

斑岩型铜矿床多分布于2组构造交汇处、背斜 倾伏端、构造破碎带、穹形构造、角砾状地质体(角
1n1
现代矿业 —————————————————————————————————————————————————~
总第572期

2016年12月第12期
砾岩筒)以及构造裂隙(含微裂隙)中。如江西德兴 铜矿位于西园岭背斜倾伏端(沿轴向),西藏江达玉 龙铜矿位于背斜倾伏端(轴部),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位于千糜岩带构造破碎带中。构造裂隙(含微裂 隙)对成矿发挥了重要作用,矿(化)体的形态、大 小、范围明显受接触带、断裂带裂隙控制,在工作中 除对接触带进行研究外,还应对围岩及侵入岩的裂 隙构造进行分析。
1.4.3表生作用及次生富集
尽管围岩性质对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不具有决 定作用,但对蚀变及其成矿特点有明显影响,即对斑 岩铜矿的物质类型和矿物组合影响较大。据统计, 有30%的矿化发生于围岩内(江西德兴铜矿的70% 产于板溪群千枚板岩中)∞j。对于与斑岩铜矿有关 的围岩,在工作中的注意点有:①若围岩为碳酸盐 岩,应特别注意矽卡岩型和斑岩型2种矿床类型组 合,以免漏矿;②若围岩为海相或陆相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和砂岩、页岩、泥岩及变质岩系,由于岩石致 密,常为岩体顶盖“隔挡层”,常在岩体内,特别是在 岩体顶部富集成矿;③若围岩为各种角砾状地质体, 特别是矿化角砾岩筒为矿液活动和运移的有利场 所,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原生矿化富集以及作为寻找 与斑岩铜矿有直接关系的火山颈和火山通道的重要 标志。
1.3围岩
黝铜矿、斑铜矿等,伴生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自然 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石英、钾长石等。矿 石构造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脉状及块状、角
砾状。斑岩铜矿矿化具有由内I形't-水平(侧向)分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PPT72张)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PPT72张)

–⑧矿床储量巨大,成本低廉, 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
–⑨氧化造成覆盖较贫原生矿的 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导致富矿 的形成;
–⑩斑岩型铜矿形成于地槽褶皱 区的不同发育时期。
概念的由来
• 目前,斑岩铜矿的概念有所扩大,除了 经典的斑岩铜矿外,还拓展到火山岩型 斑岩铜矿和深成岩型斑岩铜矿。
7.2.2 斑岩铜矿床的意义
火山来源,沉积形成
• 7.1.2 火山成因矿床的特点
• 火山成因矿床的主要特点如下:
– 1)矿床位于同构造旋回的火山岩浆一构 造活动带中。在矿区内或其附近有同期 的火山岩、次火山岩或侵入体的分布。
– 2)含矿介质比较复杂。有岩浆、喷气、 热液及火山烤热的海水或湖水。
– 3)矿床产生在地表(陆面、水下),或 地下浅处(0~1.5km)。
地位。
• 在我国,斑岩型铜矿的探明储量占35.53 %,居第一位,也是我国铜金属生产中最 主要的开采对象。
• 我国这类矿床主要有西藏玉龙、多霞松多、 莽总 ,江西德兴 ,安徽沙溪 ,福建钟腾 , 黑龙江多宝山、八大关 ,吉林小西南岔 , 山西铜矿峪 ,甘肃公婆泉 ,河北小寺沟 , 江苏安基山 ,台湾奇美等。其中较为典型 者有德兴、玉龙、多宝山、铜矿峪等斑岩 型铜矿床。
• 在水下(特别是海底),由于水介质的存 在,火山物质(尤其是热水、热气)不容 易飘散,通过水体的作用而成矿,形成火 山沉积矿床或火山喷流矿床。
• 总之,与火山有关的矿床主要包括: • 1.火山岩浆矿床――
矿浆(晚期岩浆、熔离岩浆)喷溢、贯 入成矿 • 2.火山-次火山气液矿床――
陆相、海相,火山、次火山 • 3.火山沉积矿床――
– ⑥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 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 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盘岩型交代 岩;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1. 引言斑岩铜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讨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2. 形成条件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壳构造背景斑岩铜矿床常常形成在地壳构造活动较为明显的区域。

地壳构造活动可以导致岩浆活动和地壳的破碎断裂,从而为铜矿床形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2 富含铜的岩浆来源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富含铜的岩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岩浆通常富含铜、硫等矿物质,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够在地壳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

2.3 适宜的成矿环境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成矿环境。

一般来说,这些矿床往往形成在具有较高的温度、较低的压力和适宜的pH值的环境中。

此外,也需要存在适合矿物沉淀和成矿反应的条件。

2.4 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

流体运移可以将矿物质从岩浆中运输到地壳中,并在特定环境下沉淀形成矿床。

流体运移的条件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速以及适宜的岩石孔隙结构等。

3. 分布规律斑岩铜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大范围的地质条件斑岩铜矿床往往集中分布在富含铜的岩浆活动区域,如火山弧带、造山带等,这些区域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岩石类型。

3.2 区域性的控矿因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一系列区域性的控矿因素的影响,如断裂、褶皱、岩浆活动强度等。

这些控矿因素可以改变地壳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铜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3.3 空间上的聚集分布斑岩铜矿床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上的聚集分布特征。

这些矿床往往以矿体簇群或成矿带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一定的地区或特定的构造单元中。

3.4 随深度的分布变化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地壳深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地壳深度的增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会逐渐减少,并且矿体规模和品位也会逐渐降低。

4. 结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地壳构造、岩浆来源、成矿环境和流体运移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

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

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

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

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

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

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作者:孙渺汪鹭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3期摘要: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因此该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矿业公司的首要勘查目标。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斑岩型铜矿床的资料,总结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特征,斑岩型铜矿与钙碱性系列的侵入体的关系,矿体的赋存位置、围岩的岩性,斑岩型铜矿的蚀变组合和分带等,并对板块俯冲和大陆环境的斑岩型铜矿成因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因模式1.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1.1 与岩浆侵入体的紧密联系。

斑岩型铜矿在空间、时间以及成因上都与钙碱性系列的斑岩岩浆侵入体有关,斑状侵入体常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其中以花岗岩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要含矿岩侵入岩。

侵入体的侵位年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岩相上主要为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其中浅成、超浅成相与斑岩型铜矿关系尤为密切,它们常为多期多阶段复合杂岩体的晚期产物。

超浅成相主要由潜火山岩组成,它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

潜火山岩的产状总体来说是侵入状的,而非层状,岩相上与火山岩类似,比如其基质结构与火山岩相似。

因此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尤其是对岩体产状的调查,是区分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的重要途径。

含铜矿的斑岩岩体,一般受构造控制,因此形态上常为蘑菇状、筒状、喇叭状、蝌蚪状以及不规则脉状。

也常见上部为脉群,下部为不规则的岩株体,通常形态特点比较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侵入体是否含矿只靠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化学分析方面来判断显然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多借助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造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辅助判别。

斑岩型铜矿虽然赋存于斑岩体内,但矿化并不局限于岩体内,有些矿化体还可以产于硅铝质的变质岩或者沉积岩的围岩里。

从找矿的角度来说,不能受困于火山岩的限制,要注意到与火山岩无关的浅成岩地区,特别是那些与构造岩浆带有关的浅成岩。

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第一节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porphyry copper deposits)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钥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铜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闪长斑岩)的侵人体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斑岩铜矿介绍

斑岩铜矿介绍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一、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 岩铜矿成 矿 的基 本 前 提是 富含 挥发 分 的 花 岗质
成矿摸式 ( e l gn o e 又称矿床模式 , m t l ei m d1 ao c ) 是 用简明的文字或图表形式对 矿床地质特征 、 成因、 成矿
岩浆侵位 至浅 成 一超 浅成环 境形 成小 型 的斑 岩体 。
21 02年第 2 期
相 中富集成矿 。提 出该 “ 成矿 假说 ” 的地质 事实有 : ①很 多斑岩 铜矿 , 特别是形 成 于 中、 新生论概括。这一概念 提出之前, 在地质学或矿床学领域早 已有 了模式 的萌 芽, 如早期葛朗特的岩浆一金属成矿树和艾蒙斯的围绕 岩基 的金属 成矿分带 等 。在成矿模 式提 出之后 , 利用模 式来研 究 和说 明问 题 , 已成 为 地 质 学 界 比较 流行 的方 法 。不 同矿种 、 同类 型 的矿 床成 矿 模式 相 继 提 出 , 不 极 大地推动了成矿模式研究的发展 , 使其内容不断扩大 , 建立的方法千变万化, 建立 的依据 、 使用的参数也越来 越多, 表现形 式也 多种多样 。就 其 内容 和表现形 式概 述

地 幔 中发 生局 部熔融 , 在熔 化 过 程 中析 出金属 , 同钙 并
碱性岩浆一起上升 , 然后在岩体的顶部富含氯化物的液
作者简介 : 董超阁(92)男 ( 18一, 汉族)河南开封人 , , 新疆大学地勘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造山带, 火成岩与成矿 。
l2 7
西 部探 矿工程
2 1 年第 2 02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1 7
斑 岩 铜 矿床 成 因类 型及 其成 矿 模 式
董超 阁
( 新疆大学地勘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04 ) 30 7
摘 要: 斑岩铜 矿 形成 的 时代 主要 集 中在 中 、 生代 , 次是 古 生代 , 新 其 前寒武 纪斑岩 铜矿床 目前发现较
差异 。 2 3 成矿 模式 的表现形 式 . () 1 图解式 ; () 2 流程 图式 ;
() 3 概念化表 格式 ;
() 4 公式式 ; () 5 简明 的文 字叙述 式 ;
() 6 以上某几种形式的综合式等。 同一个矿床 , 从不 同角度建立的模式 , 可有不 同的 表现形式 , 以能形象、 生动、 明扼要地说明问题为标 简 准, 选用 方便 的形 式进行 表达 。 3 斑岩 铜矿床 成矿模 式
如下 : 2 2 成 矿模式研 究的 内容 .
分布在板块的会聚边界( 俯冲消亡带) ; 上 ②大洋壳中各 层均 富含金 属 , 如第 一层 ( 远海页 岩) 中的金属含 量一 般 都高 于沉积 岩 中的金属含 量 ( 在太 平洋 的某些 页岩 中含
铜 为 3 3 0 , 钼 为 1 ×1一 , 2 ×1一 含 8 O 海底 锰 结核 中含 铜 最高 可达 2 5 ) ③斑 岩 铜 矿 常 与钙 碱 系 列 的 火 山岩 1 ;
伴生 , 而钙碱系列火山岩被看作是幔源的。 13 “ . 活动转移 说” 在国外“ 活动转移说” D E . 以 . 1 怀特为代表 , 他在 16 98年提 出 了“ 多层 对流循 环 模式 ” 。中 国学 者 季 克俭 18 年提出“ 99 三源” 成矿说[ , 1 该学说认为高侵位的中 酸性斑岩体含水量甚小, 在温度下降、 岩浆结晶过程 中 不会析出流体 , 矿质与成矿热液主要来 自围岩, 岩浆岩 主要起热动力源的作用 。即由于岩浆的活动, 使原赋存 于地层中的地下水或层间隙裂隙水活化( 怀特认为是卤 水)并 携取围岩中的有用组分成为含矿热液, , ‘ 在岩浆热 动力源 的带动 下 , 沿着 一 定 的构 造 系 统循 环 , 在 有利 并 部位富集成矿。提出该成矿假说 的主要地质 事实 ( 依 据) : 有 ①斑岩铜矿具层控特点, 即矿床的产出受一定层 位的控制 ; ②很多斑岩铜矿 中的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围岩 中, 产状 与地层基本 一致 ; ③某些 斑岩铜 矿 中的氧 、 同 氢 位 素资料 表 明成矿 热液具 地表水 的特点 ; ④在 斑岩 铜矿 赋存 的地层 , 有铜等元素的异常值 ( 的有沉积型铜矿 有 床的产出) 或有膏盐层的存在 ; ⑤地壳 中有地下水环流 热 液及变 质 、 变质 的热液 存 在 ; 在斑 岩 铜矿 与 同一 超 ⑥ 矿 田中 C 含量的降低场与增高场相伴出现 , u 降低场常 出现在增高场与正常场之 间, 同一层位 同种岩石的铜含 量由岩体 向外不是逐渐降低而是从高或极惯降至最低 , 然后 又 回至 中等 。 14 “ . 变质岩 浆成矿说 ” 该成 矿 说 应 追 溯 到 1 9世 纪 6 O年 代 美 国 的 享 特 ( u) 出的“ 岗岩 的变 质 成 因说 ” 他 认 为金 属 富 Hu t提 花 , 集成矿 是 含金 属 的沉 积 物转 变为 花 岗岩 的伴 生 现 象 。 16 93年史奈 德 提 出 内生矿 床 的“ 生 说 ” 他 指 出所 有 再 ,
脉浸染状产于岩体及其 围岩 中, 有的甚 至整个岩体矿 化 , 分布较 均匀 ; 且 () 2矿化体及周围岩石具一定 的热液蚀变, 并具有 定 的分布 ; () 3矿床常产于深大断裂 附近 , 在空间上常呈带状 分布 , 与一定 的构造 一岩浆 带相一 致 ( 并 古亚 洲带 、 古地 中海带及 环太 平洋 带) ; () 4 矿化岩体的产状常与围岩不一致 ; () 5同位 素资料 , 如硫 化 物 的 。S值 及 容矿 岩石 的 锶 同位 素 的初 始 比值 ( S/ r, 。 r S) 多接 近于 陨石 与玄 武 岩。 12 “ . 板块构造成矿模式”洋壳重熔成矿) ( “ 块构 造 成 矿 说 ” 国外 R H. 利 托 [ 板 以 . 西 1 代 四为 表, 他们认为斑岩铜矿是含铜的大洋壳沿消亡带俯冲到
少。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 , 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 在一定 区域 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关键 词 : 斑岩铜 矿 ; 成矿模 式 ; 因类型 成 中图分类 号 :6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编 号 :O4 51 (020一 O 7一O P1 A 1 0— 762 1) 2 11 4 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铜钼成矿类型 , 矿 床规模巨大 , 易采选冶 , 属全球矿业界最重要 的矿产勘 查 目标 之一 。这 些 大 型一 巨型 斑 岩铜 矿 通 常 产 于 岩 浆 弧环境 , 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弧岩浆密切相关 。过去 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成矿模型也仅 限于岩浆弧环境 。大 陆环境能否形成和寻找到大型一巨型斑岩铜矿 , 是制约 我国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科技问题 。 斑岩 C ( u 一Mo u 矿床简称为斑岩铜矿 , —A ) 这类 矿床实际上为热液矿床 , 它们的成矿作用跨岩浆晚期和 热液期 , 因此探讨过渡岩浆有其特别 的地质意义。这类 矿床存在 4 个特点 : 一大二贫三易选 四露采 。因为露 采, 成本低, 产量高 , 经济效益好。这类矿床的岩浆系统 通常为长英质至中酸性 一中性钙一碱性或高钾钙 一碱 性花岗质岩 , 只有少部分属于碱性系列。这些花岗质斑 岩虽 然起 源于 上地 壳花 岗质岩基 , 这些 岩基 起源 于上 但 地幔的部分熔融。正如 Slte 17 ) ii (92 推测 , lo 当大洋沉 积物 、 大洋玄武岩 和辉 长岩沿毕 尼奥夫俯 冲带俯 冲至 10 10m 深 度 时 , 变 质 为 榴 辉 岩 , 由 大 洋 板 块 0  ̄ 5k 先 再 与 大陆板 块交 界面上 榴 辉 岩部 分 熔 融 形 成钙 一碱 性 花 岗质 岩浆 , 即火 山 岛弧 带 的岩 浆 岩 。S w is1 7 ) a kn (9 2 也 认 为俯 冲 板 块 到 达 4 k 时 , 质 为 蓝 片 岩 相 , 达 0m 变 到 7 k 时 变质为 角 闪岩相 , 0m 到达 1 0 m 时变质 为榴 辉 岩 0k 相 , 辉岩 在 l0 10 m 时 于毕 尼奥 夫 带产 生部 分 熔 榴 O ̄ 5k 融, 透过玄 武岩 底垫 形成 上 升 安 山 质 岩浆 , 即火 山 岛弧 带 的岩浆 岩 。重点放 在 斑 岩铜 矿 的岩 浆 岩 的源 岩 和 特 征 、 s 的地 质意 义 、 达克 岩 与 斑岩 铜 矿 的 关 系 、 Mah带 埃 过渡 性岩浆 的地 质意 义 、 国斑 岩铜及 一般 矿床样 式 等 中
内生 矿床 ( 包括 斑岩铜 矿 ) 都是 再生 矿 床 。15 谢家 97年 荣与孟 宪 民认 为 中条 山铜 矿 中的变 质 花 岗闪 长 ( ) 斑 岩 是 区域 变质 和原火 山 一沉积 岩 石 中 的长 石砂 岩 或 硬砂 岩花 岗岩化 而 成[ 岩体 中 的铜矿 则 是 沉 积变 质 铜矿 1 , 在花 岗岩化 过程 中活化和 富集 的产 物 。 2 成 矿模 式的概 念、 内容 和表现 形式
21 02年第 2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13 7
Slte1 7) 先提 出斑岩铜 矿 的板块 构造 成矿模 式 , ii (9 2首 lo 即斑 岩铜矿 是地 幔与地 壳 物质交 换作用 的产 物 , 矿母 成
为代表, 他们认为斑岩铜矿的矿质 、 成矿热液及其相伴 生的中酸性岩体都是来 自上地幔 ( 或下地壳) 。矿质和 成矿热液是 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 的结晶 过程 中, 由于温度 、 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 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提 出该模式的主要地质事 实( 依据) : 是 () 化体与 中酸 性 ( ) 1矿 斑 岩体 紧 密共 生 , 化呈 细 矿
2 1 成矿 模式 的概 念 .
() 床 ( ) 1矿 体 的主 要 地质 特 征 , 如形 态 、 状 、 产 围岩
蚀变、 矿物共生组合 、 成矿地质背景和大地构造环境等; () 2 矿床形 成的机 理及 过 程 , 括矿 质 来源 及 预 富 包 集、 成矿方式、 矿质的搬运沉淀及叠加改造、 成矿的物理 化学环境 、 成矿期 、 成矿阶段、 水热系统及成矿流体的形 成与演 化等 ; () 3 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 同矿床之间的关系, 不 包 括成矿时代、 空间组合及配置形式、 成矿作用 、 成矿物质 来源等方面的联系等 ; () 4与矿床特别是与成矿有关 的构造, 岩石 、 矿床 、 元素地 球化学 和地球 物理特 征等 ; () 5模式中所应用的参数的定量化标定 , 从一般 的 假说模式到精确 的数学和实验模拟的探讨等。 尽 管成矿模 式研究 的 内容相 当广泛 , 在实 际研究 但 过程中, 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而言, 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而 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 或抓住众多研究客体 的共性 , 或 抓住 某个研究 对象 的特殊 性进行 重点分 析或解 剖 , 而后 进行 高度综 合和概 括 。所 以 , 据 不 同 的侧 重点 ( 时 依 有 只就其某一小小的方面) 建立起 的成矿模式 , 有很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