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嫩江市铜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黑龙江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黑龙江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黑龙江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三者夹持的中间地带,三矿沟—多宝山北西向弧形构造成矿带的西北端。

在三矿沟—多宝山铜金属成矿带上已发现了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铜山铜矿、争光岩金矿、三矿沟铜铁矿床及众多的矿(化)点。

2006年三矿沟铜铁矿床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本文即是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大量翔实的地质资料基础上,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火山岩相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重新认识了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论述了花朵山环形构造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明确了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为在该地区寻找大中型的铜多金属矿床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研究认为花朵山环形构造为一具有良好成矿功能的构造—成矿系统,可分解为3个环,外环已发现有奥陶系—泥盆系脆—韧性变形变质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化;中环有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英云闪长岩体与夹大理岩透镜体沉积建造的侵入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铜铁金银矿化和英云闪长岩体中的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化;内环有早白垩世龙江期花朵山火山机构边部隐爆角砾岩体中的火山热液—斑岩型铜(钼)矿化。

在花朵山环形构造范围内,构成了一个多期、多成因、多矿种的成矿系列。

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极少量可能来自于地层。

铅为混入了放射性成因铅的混合铅,显示了壳幔混合铅的特征。

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成矿热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其均一温度变化于152-478℃之间,盐度介于1.57-58.02 wt% NaCl,密度变化于0.64-1.18 g/cm<sub>3</sub>,总体属中-高温度、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铜山铜矿区域地质特征(地层和构造)和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矿体围岩及夹石)等,探讨了该矿床成因,据此总结了区域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山铜矿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找矿标志黑龙江铜山铜矿于1961年由齐齐哈尔第一地质队发现, 1993年省地质第二地质调查所提交了铜山铜矿详查报告。

为了加快铜山铜矿的开发建设速度,尽快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黑龙江黑龙矿业股份公司于2008- 2009年对铜山铜矿区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探工作。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成矿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矿床成因,总结区域找矿标志。

1.成矿地质背景铜山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北北东方向约160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嫩江县管辖(武广等,2009)。

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西南坡低山丘陵地带。

铜山铜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罕达气褶皱带的西部,三矿沟至裸河北西向构造带的多宝山复背斜的南西翼。

区内古生界地层很发育。

下奥陶统到下石炭统为连续沉积,其中下奥陶统到下泥盆统的海相地层,厚度可达7500米;中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厚度可达2300米;石炭系和中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及其凝灰岩和白恶系的煤系地层。

古生界的海相地层都有丰富的化石资料,年代依据充分。

第四第全新统地层为松散砂、砂砾及粘土等,分布于现代河谷中。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以中性火山岩为主,本组为铜山铜矿成矿围岩,矿体赋存于下部安山岩及其凝灰岩中,岩石青盘岩化发育。

区域岩浆—火山活动频繁、强烈。

侵入岩为石炭世早期—中期多宝山超单元的小山头辉长岩单元(C1Xδν)、铜山英云闪长岩单元(C2TMδ)、多宝山花岗闪长岩单元(C2Dγδ)及大砬子花岗闪长斑岩单元(C2D1γδπ)。

区域以加里东期构造为基础,叠加了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构造,而后者以线性断裂构造为主。

区内主要褶皱构造由中奥陶统铜山组、多宝山组组成,走向北西,为复背斜构造,并与同构造期的一系列北西向压性断裂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架。

嫩江县多宝山铜矿矿床构造沉积环境及成矿机制研究

嫩江县多宝山铜矿矿床构造沉积环境及成矿机制研究

Vol.39,No.3 2021年3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综合利用嫩江县多宝山铜矿矿床构造沉积环境及成矿机制研究孙福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查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多宝山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其矿床构造沉积环境复杂,成矿机制需要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发现,多宝山铜矿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落雪组,其属于古构造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多宝山铜矿矿床构造整体形成于深水-半深水沉积环境县;多宝山铜矿矿床的成矿机制为沉积成矿。

本研究可以为多宝山铜矿矿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嫩江县;多宝山铜矿;矿床构造沉积环境;成矿机制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3-0069-03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3.020Study on Tecton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Duobaoshan Copper Mine Deposit in Nenjiang CountySUN Fuxin(Qiqihar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Qiqihar161006,China)Abstract: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e is located in Nenjiang County,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deposit structur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re complex,and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needs to be deeply explored.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rock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e deposit are mainly the Luoxue Formation,which belongs to the paleo-tecton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he redox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e deposit is formed in a deep-semi-deep 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s a whole;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e deposit is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e deposit.Keywords:Nenjiang County;Duobaoshan Copper Mine;deposit structur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metallogenic mechanism多宝山铜矿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多宝山镇西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为20km,矿床类型属于造山带型铜矿床构造蚀变岩亚类叫铜矿体受大规模构造蚀变带次级层间断层控制,成矿的有利条件有二;一是构造条件,即近南北向节理裂隙;二是围岩条件,即千枚岩。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梅笑冬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铜山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的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最适合找寻铜矿资源、开采资源的主要方式,从而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的质量。

因此,本文对于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合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在矿产资源当中,铜矿可以说是其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全球的铜矿总储量已经超出了6亿吨,拥有最多的铜矿储量国家就是智利,占据着世界铜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这也为我国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使我国具有很多含量丰富的铜矿区,且铜矿资源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需要我国对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为更多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有效的帮助。

1 铜山区域的总体构造铜陵-贵池断裂带介于江南地轴和淮阳古陆期间,其中以铜陵-贵池破裂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北东向展开特征,其中包括近东西向、近北南向三组破裂。

根据断裂构造分析,铜山―神山地区被三条区域性主干构造所分割,其中北西侧分为长江扭曲断层破碎带,东侧为殷江―葛公断层,朝向南方呈北向东,北部近南北向;南西侧为吴田―王塥断层,呈北西西向伸展,错位约五公里,使得整个地块被切割成一个三角形,面积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千米。

铜陵铜山铜矿的矿区是一座老矿山,从解放前夕开始进行地质工作,前后勘查工作经历了6个阶段。

故在矿山历史上逐步将各阶段勘查地区变为了铜山铜矿的各个矿段,即铜山矿段、前山矿段、前山南矿段、岩山吴矿段。

铜山铜矿矿区位于铜山弧形构造的转折处,姥山背斜的南翼,北山蓬向斜的深部。

在此弧形构造地段,为应力相对集中区,表现逆断层及正断层及其发育。

受其深大断裂控制作用,在其内构造总体表现为南东向突出的弧形构造特征,反映了该区域特有地质及构造特征。

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董泽伟,杨 智,杨迪(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发展下,各生产领域对铜矿成矿资源的用量逐渐增多,本文讲述矿区地层、构造等主要控矿要素的地质特征与矿体地质,在分析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铜矿成矿;矿床地质;矿床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3-0261-2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copper oreDONG Ze-wei, Yang Zhi, Yang Di(Yunnan non-ferrous Geological Bureau three No. 10 six, Kunming, Yunnan 650000)Abstract: In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all areas of produc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geological strata, this paper tell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provide evid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specting further geological work. Keywords: copper ore mineralization, ore deposit geology and deposit characteristics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铜矿资源,铜矿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能随意替代的重要有色金属,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

铜山铜矿开采方案初步研究

铜山铜矿开采方案初步研究
开拓 系统 的延用 。
[ 5 ] 陈琪 , 等. 铜 山铜矿可研报告 [ M] 黑龙江省 冶金设计规
划院, 2 0 1 2 .
[ 6 ] 采矿设 计 手册 编辑 部.采矿 设计 手册 ( 矿床 开采 卷 ) [ M] .北 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1 9 8 7 .
益, 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1 ] 于润沧 . 采矿工程师 手册 [ M] 北京 : 冶 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9.
元素品位低 , 且围岩含有品位 , 设计推荐采用无底
柱 分段 崩落 法方 案 。无 底 柱 分 段崩 落 法 回采 工 艺 及 生产 管理 简 单 , 容易实现大型机械化 、 无 轨化 , 生 产能 力大 , 生 产成 本 低 。 回采 采 用 s i m b a r H1 3 5 4 电动液 压 台车 , 出矿设 备选 用 L H 5 1 4 E型 电动铲 运
i n g c o nt i n ue d.Th i s p a pe r ma i n l y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p r e l i mi n a y r s c h e me o f To n g s ha n c o p p e r mi ne . Ke y W o r d s: c o p p e r mi ne; l o w ra g d e; mi ni n g p l a n
1 5 0 0 4 0) ( 黑龙 江 省冶 金设 计规 划院 。哈尔 滨

要: 铜 山铜矿 床属于规模大但铜元素 品位低 的斑 岩铜矿床。初期进行露天开采 , 后转入地 下开采 。本文 主
要 叙述了铜山铜矿初步 的开采方案研究 。 关键词 : 铜矿 ; 品位低 ;开采 方案

黑龙江嫩江-黑河地区铜金多金属找矿新进展及勘查方向

黑龙江嫩江-黑河地区铜金多金属找矿新进展及勘查方向

黑龙江嫩江-黑河地区铜金多金属找矿新进展及勘查方向
刘宝山;程招勋;邵军;李成禄;张春鹏;杨宏智;韩仁萍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22(31)3
【摘要】嫩江-黑河地区多宝山岛弧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晚三叠世二道坎大型银矿床,铜山矿床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新发现晚三叠世孟德河金矿床,三合屯金矿区外围深部也发现了金矿化;塔溪岩浆弧新发现了早白垩世宝泉小型铜矿床.这些矿床与区域圈定的化探异常较吻合,成矿规律较明显.依据新发现的铜金矿成果,总结了嫩江-黑河地区近年来取得的新近展,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为即将实施的战略找矿行动勘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11页(P331-341)
【作者】刘宝山;程招勋;邵军;李成禄;张春鹏;杨宏智;韩仁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P618.5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2.广西德保地区金铅锌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黑龙江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浅谈
4.旬阳县金洞河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5.旬阳县金洞河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和 靠近 接 触带 的花 岗 闪长 斑 岩之 中亦 有矿 化 形成 矿
体 。前 山矿段 矿 体 主要 赋 存 于 花 岗闪 长斑 岩 岩体 与 其 上部 的 围 岩 ( 栖霞 组 大理 岩 ) 触 带 之 中和 花 岗 闪 接 长斑 岩 岩 体之 中。 前 山南 矿段 属 前 山矿段 之 延深 部 分 。铜 山北矿 段 矿 体赋 存 于 铜 山花 岗闪长 斑 岩体 的 南 侧 , 格 受二 迭 系 栖 霞 灰 岩 ( 严 已大 理 岩 化 ) 花 岗 与 闪长 斑 岩 的接 触带 或 与 五通 组 石英 砂 岩 之 间 的构 造 ( 1断 层 ) 整合 面 控制 。 F 不 铜 山矿 段 1 矿体 : 号 整体 形 态近 等 轴 囊状 , 但膨
维普资讯 20Βιβλιοθήκη 0 2年 6月 第3 1卷 第 3期


矿 山
J n ,0 2 u .20
Vo . No. 1 31 3
No e r usM i e nf ro n s
铜 山铜 矿矿 床地 质特 征及找 矿方 向探讨
俞 沧 海
( 陵有色金 属( 团 ) 司,安 徽 铜 陵 2 4 0 ) 铜 集 公 4 0 1
前 山 ” 铜 山 地 区 的 重 要 找 矿 方 向, 山地 区 东 南 部 具 有 找 矿 前 景 。 是 铜
[ 中图分 类号 】T 6 D13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9 12 0 )30 0 .3 0 28 5 ( 0 2 0 .0 10
Ge l g c lc a a t r n o pe tn i e to f To s a o o o i a h r c e s a d pr s c i g d r c i n o ng h n c ppe e o i r d p 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嫩江市铜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
矿方向
内容提要: 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兴-蒙海西期造山带的东端。

该区早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火山弧呈近北西向;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北西消减于克鲁伦-额尔古纳地块之下,构造线为北东走向。

铜山斑岩铜矿的成矿期是中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中有其它类型的铜(或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并使铜山斑岩铜矿遭受改造。

铜山铜矿床通过近期的勘查成果,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达50余万吨,矿体向深部继续延伸,矿区东南部工程较少,通过物、化探资料,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在矿区的东南(铜山-争光岩)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空间。

关键词:斑岩铜矿金属来源富集规律找矿方向
1矿床地质概述
铜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地槽褶皱带的东端,即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安地块与黑龙江板块松嫩地块(葛肖虹等,2009) 的碰撞带。

本区以加里东构造运动为主题,主要发育奥陶系海相沉积岩和海底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华力西构造运动在矿区范围内不十分明显,在区域上早石炭世陆壳抬升,海槽封闭。

燕山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断裂活动,在矿区形成东西向及南北向断裂构造,部分新
d)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夹生代玄武岩沿此构造灌入。

多宝山组( O
2
凝灰质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体。

其中安山岩的U-Pb 同位素年龄为457 Ma;奥
l) 含角砾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陶系上统裸河组( O
3
体。

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构造,铜山倒转背斜沿北西向展布。

背斜轴部由铜山组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多宝山组和裸河组,背斜两翼倾向均为南西向,构成倒
转背斜,基本反映了该区加里东期的地应力方向。

铜山矿床的矿体也为北西向分布,因此,北西向构造是铜山铜(钼)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

矿区成矿后的断层为以东西方向横穿全矿区的铜山断层,断层倾向南,倾角50°~65°,该断层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影响极大,铜山铜(钼)矿床的Ⅰ、Ⅱ、Ⅲ、Ⅳ、Ⅴ号矿体均被该断层所切断。

铜山铜(钼)矿的英云闪长岩为主要含矿
岩体。

该岩体规模小,蚀变强烈,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石英-绢云
母化,其次为绿泥石-绢云母化。

铜山铜矿与多宝山铜矿都是同一构造带的两矿床,地质背景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成矿岩体上,多宝山铜矿是花岗闪长岩和
花岗闪长斑岩,铜山铜矿则是英云闪长岩。

2成矿物质来源
铜山斑岩铜矿的铜金属是多来源的。

主要矿源层是中奥陶世弧火山岩,次要
矿源层是早泥盆世裂谷火山岩。

中海西期中性岩浆岩也提供了部分矿源,但对成
矿更主要的贡献是它多期脉动式的热液活动成为高背景场中铜元素迁移与富集的
主要动力,它将铜元素从围岩中汲取出来并在斑岩体周围富集就位。

西太平洋地
区时代较新的斑岩铜矿,金属铜的来源以岩浆为主。

中奥陶统是一套钙碱性火山岩,除熔岩外还有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沉凝灰
岩和凝灰质砂岩等,铜含量普遍较高,是直接的成矿母岩,因而中奥陶统的火山
地层即含矿层,矿体即赋存于火山地层中,为钙碱性系列。

早泥盆世的岩浆活动主要沿北东向的霍龙门-罕达气构造带发育,火山岩主
要见于罕达气组;罕达气组火山岩的含铜丰度为32.1×10-6,上覆霍龙门组火山
岩的含铜丰度为32.8×10-6,说明它们是仅次于中奥陶统弧火山岩的另一矿源层。

铜山矿区的近矿围岩为下奥陶统至下石炭统,除上泥盆统下部有海陆交互相
沉积和上泥盆统上部-下石炭统为陆相沉积外,其余均为海相沉积;铜山矿区围
岩的铜元素含量从下奥陶统的平均43.61×10-6,向上至多宝山组升高至113×10-6,之后降低为中泥盆统的14.55×10-6,仅在罕达气组和霍龙门组火山岩中铜含量略
有升高。

多宝山组是铜金属元素的富集层,在岩层中的存在形式以硫化物为主,
故近矿围岩中所含Cu、Mo、Pb、Zn、Ag、Au 等6种成矿元素的丰度均大于克拉
克值。

中海西期的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前者的铜元素含量为
( 38~68.64)×10-6,后者的铜元素含量为( 80~ 150)×10-6,低于中奥陶统火山岩但高于下泥盆统罕达气组的铜元素平均含量,说明它们也是直接的成矿母岩。

3矿体特征
铜山铜矿床全长大于2000m,宽25-713m,平均为403m,赋存标高最高+530m,最低-862.5m以下。

矿体分别赋存在外接触带的多宝山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
中和内接触带的英云闪长岩体内,其中Ⅰ、Ⅱ号矿体为外接触带矿体,Ⅲ号矿体
为内接触带矿体。

Ⅰ号矿体为露头矿体,部分被剥蚀;Ⅱ、Ⅲ号矿体为隐伏矿体。

累计探获铜资源量达50余万吨。

Ⅰ号矿体赋存在铜山断层上盘多宝山组第一岩性段一亚段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

矿体在平面上为透镜状,剖面上为楔状。

矿体向
南东则分枝尖灭。

矿体产状倾向218 º,倾角75 º,经1088线后矿体向南东侧伏。

Ⅱ号矿体产在铜山断层上盘多宝山组第一岩性段一亚段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安
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

部分矿体出露地表。

向南东倾伏,总体产状倾向
206 º—216 º,倾角69 º,并向南东倾伏,侧俯角约30 º。

Cu最高品位5.41%,一般品位0.40—0.50%,平均品位0.52%。

Ⅲ号矿体分布于矿床的最下部,产在铜山断层下盘蚀变的英云闪长岩、少部
分在蚀变安山岩及碎屑岩中。

Cu最高品位5.25% ,一般品位0.40—0.50%,平均
品位0.45%。

矿体形态厚大透镜状,其产状为倾向180 º,倾角80 º,向深部继
续延伸。

4成矿规律
位于红格尔-伊尔施-多宝山加里东-华力西早期岛弧(亦称造山带)中的奥陶纪—志留纪斑岩铜-钼-金矿构成古生代第一个成矿系列。

这一矿床成矿系列主要
包括位于黑龙江省境内的多宝山-铜山斑岩铜钼矿床和内蒙古白乃庙斑岩铜金矿床。

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分别为中奥陶统海相中性火山-沉积岩类,由安山岩、
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和凝灰质砂砾岩等组成和
早-中奥陶世包尔汉图群火山岩-次火山岩。

由于成矿后的强烈造山作用, 该系列
矿床均表现出并非通常看到的斑岩矿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特点, 而是呈拉长状。

野外可以看到矿体仍然具有细脉浸染状的特点,中心为钾长石化和外部发育广泛
的石英绢云母化,这些正是受变质的斑岩铜矿的基本特点。

尽管多宝山和铜山是
斑岩铜钼矿床,其辉钼矿不是低Re含量的地壳源区,而是高度富集Re和Os,同
样表现出地幔来源为大洋岛弧环境之特点。

因此,笔者推测在奥陶纪—志留纪古
亚洲洋演化期间,由于板片俯冲形成的多宝山岛弧,形成一套斑岩铜金钼矿床成
矿系列。

5找矿方向
在铜山铜矿床至争光岩金矿床之间施工的钻孔多数见到了锌金多金属矿(化)体。

结合本区位于较好的成矿有利部位(褶皱核部、赋位层位)指示了其较好成
矿前景。

区内的地层、构造等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综
合分析,区内成矿物质来源多样且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铜是主要的找矿矿种,同时要兼顾铅锌、钼、银等的综合评价。

铜山矿床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达50余万吨,矿体向深部继续延伸,矿区东南
部工程较少;区内成矿物质来源多样且丰富,结合以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矿床
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在矿区的东南部(铜山-争光岩)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
空间。

参考文献
1. 谢灵芝. 2013.黑龙江省多宝山东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
化[J].中国西部科技,12(4):1-10
2. 郑全波,2006.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长春:吉林大学:1-45
3.金山岩,杜英杰,丁小津等.201
4.7. 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资源潜力及深部勘查方向.地质与勘探,第50卷第4期
4.武广,刘军,钟伟,朱明田,糜梅,万秋.2009.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石学报,25( 11) : 2995-006
5.王喜臣,王训练,王琳等.2007.1.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地质科学,42(1):124-133
6.刘军.2011.5.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田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研究.博士论文
7.庞绪勇,秦克章,王乐等. 2016. 中亚造山带东段铜山断裂变形特征与早古生代铜山斑岩铜矿蚀变带-矿体复原.中国地球科学院联合学术年会
8. 毛景文,周振华,武广等.2013.4. 内蒙古及邻区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矿床地质.第32卷第4期
姓名:窦世荣,本人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