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合集下载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保护状况、保护理念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都应该不断改进。

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归纳了北京民居改造工作的历程,使北京四合院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京民居;保护理念;民居改造历程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8-02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代表了北京城内在的生命力、人文精神品质和最富魅力的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部分。

虽然,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任务艰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的保护观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北京民居保护的进程。

1 保护理念的更新与发展1.1整体性、原真性保护观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及无形文化等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

因此,强调整体性保护非常重要。

即要从宏观的整体环境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以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整体的和谐特色。

其次,还要强调原真性的保护。

这就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组成元素及历史建筑的环境以及历史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及装饰特色等等,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

1.2“新陈代谢”、“有机更新”保护观1999年的《北京宪章》指出:“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建筑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统筹规划,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中。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建筑材料
01 传统砖木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 ,这种材料既环保又耐用,能够适应北京的气候 条件。
02 石材与土坯
在四合院的某些部分,如地基和院墙,也会使用 石材和土坯作为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固性 和耐久性。
03 木材的选择
木材是四合院建筑中的主要材料之一,为了确保 建筑的品质和安全性,所使用的木材需经过精心 挑选和处理。
03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居住文化
居住环境
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居住文化,院落宽敞,布局合理 ,适应了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家庭关系
四合院的设计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房间 的布局和功能适应了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家庭成 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传统建筑工艺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木 结构、砖石结构等,这些传统建筑工艺的运用,使得四合 院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北京四合院与现代城市的关
05

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02
03
空间布局
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对现代 城市规划产生了影响,强 调了空间的功能分区和流 线组织。
建筑密度
四合院的紧凑布局对现代 城市建筑密度的规划提供 了借鉴,有助于提高土地 利用率。
街区尺度
四合院所在的传统街区尺 度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 参考,有助于营造宜人的 街道空间。
风水理念
自然和谐
北京四合院的风水理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院落的布局和设计充分考虑了 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方位与气场
四合院内的房屋布局和朝向遵循了风水学中的方位和气场理论,以利于家庭成 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势#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北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就是胡同与四合院。

胡同是北京传统的巷道形式,而四合院则是一种典型的居住建筑类型。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北京城的独特风貌,也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在。

胡同,作为北京城里最具特色的道路形式之一,是由两排传统的平房所构成,两边是高大的围墙,连接着街道与胡同的入口。

胡同的形态多样,既有宽阔平坦的胡同,也有曲折狭窄的弄堂。

走进其中,仿佛回到了过去,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风情和人情。

胡同是北京城里独有的建筑形式,不仅仅是道路,更是人们的生活空间。

胡同里聚集着大量的四合院,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建筑,由四面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心的庭院。

四合院一般是一进院落,四周是厢房,正房位于北侧。

四合院的布局合理,四季有不同的景观,春有杨柳翠绿,夏有清凉树荫,秋有金黄落叶,冬有银装素裹。

这样的景致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四合院不仅有独特的院落和景观,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

四合院是一种多代同堂的住宅形式,家庭成员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相互照顾,共享天伦之乐。

这样的建筑形式传承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强调了家庭和睦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胡同和四合院里生活,人们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社区氛围和人情味。

胡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共同生活。

胡同里的邻居之间常常会相互帮助和互动,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关系网。

这样的社区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少见,胡同和四合院成为了人们依然坚守着的传统聚居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胡同区域的改造和拆迁成为了许多争议的焦点。

虽然一些胡同和四合院得以保留,但许多传统的建筑被拆除,社区精神和人情味也逐渐流失。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也是传承着北京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建筑形式,不仅仅是保留了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传承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

老北京的四合院读后感

老北京的四合院读后感

老北京的四合院读后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四合院承载了无数故事和回忆,成为了老北京独特的文化象征。

四合院的布局通常是四周围着一个中间庭院,形成了四个合院,由四个建筑物围合而成,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四合院。

每一个院落里都有自己的门面,通向同一个中央庭院,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互相连接的空间布局。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集体的价值观念。

在四合院里,人们生活在亲密的邻里关系中,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家庭成员之间紧密联系,父母、子女、祖孙同堂,共同生活,共同劳作。

相比于城市中冷漠疏离的关系,四合院里人们更多的是亲情和友情,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让人感觉温暖而亲切。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四合院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空间布局的追求。

庭院里的建筑物一般分为前后左右,形成了严谨而有序的空间结构。

庭院中种着花草树木,环境清幽宁静,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人们更容易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身心健康。

四合院也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它不仅承载了老北京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对家庭的理解。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体会到文化传承的珍贵意义。

老北京的四合院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四合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让其继续发挥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独特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它们代表着一种传统与文化的传承与保存。

读完介绍四合院的文章之后,我感受到了对于这种传统建筑形式的敬畏和热爱,也激发了我对于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一、北京胡同、四合院必须保护近年来,学界本来不存在北京胡同、四合院要不要保护的问题,而是一直在探讨怎样保护的问题,只因近期著名作家李国文发表了四合院理应大拆、刘心武发表了拆毁四合院"可以理解"的"高论",不能不对要不要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

有意识的依法保护历史建筑,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范围从寺庙、官署等公共建筑逐渐扩展到民居。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无非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

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为什么保护前者没有人反对而保护后者就有人反对呢?其实是"帝王历史观"在作怪,某些人从骨子里认为承载市井文化的四合院不如故宫重要,只关心帝王的历史不关心百姓的历史。

中国早期的都市应当说是帝王的都市,从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可以看出,那时宫殿、官署、苑囿占去了都市的三分之二。

但是到了隋唐,都市已经成为百姓的都市,80多平方公里的隋唐长安城老百姓占去80%,说明那是市井文化已经影响时代风尚。

宋代城市革命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加强,老百姓在都市中更加活跃,百姓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从有都市以来四千年,中国幸存一点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

我深信,北京胡同、四合院如果完好保存至今,一定会像故宫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此说来,那些认为北京四合院可以大拆的"高论"可以休矣!二、北京四合院必须整治以我在四合院中生活几个月的经历,坦率地说,在四合院里生活令人非常痛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这一个优点),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的我本人,也希望尽快迁出四合院。

四合院 危机与商机并存

四合院 危机与商机并存

产被 拆毁 。 大利小说家 伊塔 罗 ・ 尔 名城 ,北 京究 竟是 应建设 成 为商 业 中 政府 、专家 以及 百姓 的关注 ; 意 卡 2 0 年 6月 2 06 4日,由北 京市建筑 维诺 .在 《 不见的城市 》中,把城 市 心还 是 文化 中心 7在现 代化 建设 的过 看
台 院内宅分 为正房 堂屋 耳房 东西 厢 房等部分
位 及私 家房 主人 进行 四台 院 的保 护 修缮 翻建 .改建提 供重 要的参 考依 据 .它将 为北京 旧城 整体 保护提 供重
要 的依 据 而这一 要素圈集 的颁 布 也 使得 北 京四合 院再一次 成为世 人关 注的焦 点 ,这个 被业内 人士高 度评价 的文件 的 下达 究竟会绐北 京 四台院 这
高 水 互,它们 展示着 北京人 传统 的浓
郁 民俗风格和 地方特 色 。没有这 些
四台院 .就没 有历 史古都 的规划 与格 局. 拆毁 四台院 . 金碧辉煌 的皇 家建筑 也 就 失去 了依 托和 陪衬 北 京独特 的
城 市 绿化格局 也会随 之破坏 .历 史文
更 是绘有 乡村原 初形态 的狭长 豹四台
起 而时间 总是那 么轻 易的就 流失 了. 当我们 面对历经 数干 百年而桌 的 北京 四台院 时 我 们不禁 会有一 种难 在建设 国际化 言的隐忍 近年 以采
城市不 二韵文化象征 。 时+ 当 元世祖 忽 必 烈下诏赐予居 民之 于京 城老以土地 营 建住宅 .北京 四台院 的大规模 由此 开始。 此后 . 北京 四台院 历明清两朝 的 不断发展 . 最终 走向成熟和稳定 这也 标 志着一 种具有 浓郁的 民族 风 硌和皇
后 宅式的商 住混台型 四台院 。 在形制
上 .北京四台院 酌基本为一个 正方 形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北京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从性质和保护对策两个方面对北京市传统民居进行浅析。

一、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的性质四合院是指一种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传统住宅建筑,常见于北京城区。

四合院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 空间布局合理:通常由一个中心院落和四个生活区围合而成,中心为进门大院,南北各设有两个厢房,其中的东厢房为主人居住的房间。

2. 环境良好:四合院建筑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环境,四合院被围合起来,既具有私密性又具有开敞性,前后楼阁,曲士楼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 风水讲究:四合院建筑通常遵循“五行”、“阴阳”、“风水”等传统建筑规则,采用合适的方位、朝向、造型等,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水格局。

二、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对策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老化:大量的传统民居属于“小时代”的建筑,与时代的变迁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老化现象。

2. 建筑整体性收到影响:大量原有的传统住宅正在消失,导致与古城区域其他建筑的整体性失衡,文化传承遭受残缺。

3. 污染带来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的环境也在遭受污染。

综合上述问题,对于保护北京市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入新科技,保护传统建筑:包括旧建筑结构加固,经验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等。

2. 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保护管理:应运用电脑审核,加强对建筑实体和环境的监控和保护。

3. 引入现代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环境协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文化资源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暂停对古建筑的破坏与改建:在合法的前提下,批准文化性建筑的建造项目,不得挤压、拆毁古城区域内的传统建筑,避免古建筑被破坏。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
一、城市改造与古建筑保护
案例:北京四合院的拆迁与保护
北京的四合院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四合院因为城市改造而被拆除。

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些古建筑,但在实际操作中,拆迁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一冲突体现了城市改造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历史遗址保护与土地开发
案例:秦始皇陵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
秦始皇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秦始皇陵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的压力导致了文物保护的困难。

如何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土地开发,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三、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案例:山西古建筑群的商业化开发
山西拥有大量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一些古建筑被商业化开发,导致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受到破坏。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
案例:成都宽窄巷子的保护与改造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历史街区,但在城市建设中,这些街区的保护和改造面临挑战。

如何在保持街区传统风貌的同时进
行城市改造,是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旅游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
案例:敦煌莫高窟的旅游开发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旅游开发对文物资源带来了压力,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其数字已由1949年以前的3000余条减少至数百条。

而在如何保护四合院这个问题上,政府、百姓、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不同,多年来在认识上很难达成一致
“北京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大批胡同、四合院变成一种…矛盾‟被推土机推掉……在这个过程中,胡同是尴尬的,胡同里的人是被动的。

”徐勇无奈地说。

在京城胡同里长大,酷爱摄影的徐勇,以北京胡同为题材拍摄的《胡同101像》等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4年,徐勇在北京开创了“到胡同去”活动(简称胡同游),并成立了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

徐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宣传保护工作。

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审查通过、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把“旧城整体保护”和“停止大拆大建”明确写入条款。

另外,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指出要保护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今年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让许多像徐勇一样的人忧心忡忡的北京四合院有望摆脱厄运。

四合院公开买卖要让京味消失?
“从2005年开始,四合院交易市场表现出购房者在增加,市场供给并未出现增多的趋势。

”北京万德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蔡女士介绍说。

北京市2004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的试行规定》,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该规定指出,购买文保区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享受税费优惠,并首次允许境外企业和外国人购买四合院。

北京市取消四合院购买限制的政策受到了多方欢迎,但目前四合院成交量还不高。

北京顺驰房地产经纪公司发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的四合院总成交量只有约25座。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四合院的产权关系很复杂,几乎很少有一处四合院属于独户所有。

”徐勇解释说,四合院由于从前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进行经租,导致现在的四合院只有少数有产权。

除了产权问题,四合院价值难以评估,也是导致难以达成交易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后海、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最为抢手,平均单价均在万元以上。

在北京顺驰房地产经纪公司看到了这样一个房源信息:北京新街口有一处待出售的四合院,面积为425平方米,房主给出的价格为511万元人民币。

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四合院保护完整,环境也很好,有产权。


四合院的古典特色独一无二,又处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东城区和西城区,这些都是价格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的别墅或公寓无法比拟的,所以卖方的预期价格偏高。

但四合院大多破损严重,基础设施根本没有,比如上水和下水、煤气、供电、厕所等,购买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维修甚至翻建。

而且四合院分布在旧城区里,交通拥堵,环境杂乱,所以买家很难认同卖家开出的价格。

“不管怎么样,北京四合院买卖已经由地下走向了公开,这是一大进步。

”徐勇进一步分析指出,允许境外企业和外国人购买北京四合院,对四合院的保护肯定有利,“我所接触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很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外地人和外国人可能会对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民俗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

”徐勇的这个担心并不是多余。

如果只是卖掉和修建两三处院子倒也无妨,试想一下,整条胡同都卖给外地人或外国人,以后胡同里传出的都是外国话或地方方言,那是什么情形?
除了用于居住,据介绍,不少人买卖四合院是为了投资,买者看中的是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文化价值,其中投资的利润空间相当大。

此外,也有用于商业经营,比如四合院酒吧、四合院咖啡厅、四合院宾馆等等都受到经营者的追捧。

“四合院的商业化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徐勇说,依附四合院建筑本身的传统生活文化是“活化石”、“活古迹”,离开了这些,四合院就只能是一个空壳。

“应该鼓励北京人留在胡同里,留在四合院里。

”外国人到北京来看四合院,不应该仅仅看四合院建筑,还应该让他们看四合院里的人,看他们的生活习俗,看蜂窝煤,看大白菜。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保护胡同四合院,我们究竟要保护什么,老百姓的生活文化该不该得到保护?”徐勇认为,现在要弄清楚胡同四合院的保护内涵。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注重对老建筑的保护,建筑是古老文化的躯壳,而民俗文化却是内核。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建议,应尽快以北京市及各区县文化部门为依托,建立北京民俗普查机构,逐一记录北京民俗,否则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会有更多的民俗习惯消失。

而这些习惯却记录了北京的历史,是北京的文化。

一直在关注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徐勇说,“有的四合院住了好多户人家几十口人,人口密度很大,如何降低密度呢?可以鼓励一些人搬出去,只留一两户人家。


据推算,如果北京的四合院内迁出二分之一的人口,再加上改建翻新,剩下的居住者就能生活得相当舒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赵知敬说,四合院一是要保护风貌,二是要解决老百姓住房的实际困难。

这要有资金投入,政府得掏钱,区政府得掏钱,老百姓也得掏钱。

但是实际要解决起来,还是有问题的,没有新的投资者,所以有一个新的融资问题。

“搬迁需要资金投入,国家、社会、居民都要出一部分钱。

另外,可以成立一个四合院保护基金,这个基金可以向房地产商,向国内外广泛征集。

”徐勇建议。

“完全靠市场化手段来保护四合院,所耗费的时间太长,而四合院的保护是十分迫切的。

”始终关注着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命运的徐勇说。

他建议,政府应该推行居民贷款修房制度,鼓励居民自行修缮。

徐勇的这个建议有现实的理由:居住在四合院里面的老百姓,年轻人愿意搬出去住,而老年人出于生活习惯和情感因素,不愿意迁到冷冰冰的楼房去住。

另外,有的一户人家只有一两间房子,也就一二十平方米,如果卖掉,所得房款根本不够买新房。

“所以,对于四合院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政府除了给政策,还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例如为了解决四合院居民住房问题,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不能单靠居民个人,政府、社会等多方面一起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好四合院的问题。

”徐勇说。

不管如何,目前大家形成了一致观点:“保护北京四合院应当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二是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

”这就是目前北京正在努力试图走出的一条“双赢”之道。

四合院遭遇“多头管理”的背后
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首次向外界传达出要保护胡同、四合院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尽管现在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等不可移动建筑基本能得到文物法的保护,但大量的胡同、四合院等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中却没有明确提出该如何保护,一直处于失控状态。

北京市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孙处长说,国家对四合院的认定暂时没有明确的标准。

目前,有历史记载的四合院都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条例》中提到的四合院属于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其文物保护价值由各区县自己认定。

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保护旧城在管理归属上存在着问题,例如,文物保护属于国家文物局,而历史文化名城(更强调格局保护和风貌保护)的管理属于建设部,文物保护找文物局,但文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物局又管不了。

“四合院的保护不力,往往是基层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管理不善。

”徐勇说,什刹海地区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脱,谁也不想管,现在什刹海火了,大家争着都想管。

为什么呢?有利益了。

大家都来管,就造成了多头管理、多头利益。

根据《条例》,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工作,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保护措施的制定、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等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资源、水务、市政管理、园林、旅游、宗教事务和区县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工作。

2005年4月2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的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中心区的民居、四合院问题,确实存在很多不同意见,北京市正在修改、修订有关规划,力求最好地保护这些内容,保护民居。

不管修订的有关规划最终结果如何,针对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而不是零散管理、多头管理。

而且,现在亟待出台一个专门的“胡同、四合院保护法”。

此外,保护四合院,应该是有整体性、有规划思想的保护,而不止于对一个建筑、一条街道的保留。

正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说:“四合院不但是北京的代表建筑,还是中国的代表建筑。

保留要一片一片地保留,不要这儿一个王府,那儿一个王府,孤零零地保,这是不行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