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试验生物量调查表

合集下载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小麦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以及影响其产量的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麦生长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产量,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小麦种植区域。

三、调查结果1.小麦的生长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麦生长得较为健康,长势良好。

小麦的叶片生长繁茂,茎秆直立且饱满。

另外,小麦的冠层密度适中,叶片颜色正常,没有明显的黄叶和落叶现象。

2.小麦的产量情况我们通过对小麦田间实地测量和农户反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不同地区小麦的平均产量。

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沿海地区的小麦产量最高,平均每亩产量可达600公斤,而内陆地区的平均产量相对较低,大约为400公斤/亩。

3.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了确定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分别对小麦的土壤、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土壤的肥力、施肥的科学与否、灌溉的合理性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在土壤肥力方面,小麦对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较为适应,而贫瘠的土壤则对小麦生长不利。

另外,在施肥方面,科学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是保障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机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需求。

在病虫害方面,防治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保护小麦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小麦产量低下的主要问题是土壤贫瘠、施肥不科学、灌溉不合理以及病虫害较多。

对于土壤贫瘠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有机肥进行改良,并加强土壤的保持性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

对于施肥不科学的问题,我们建议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确进行施肥。

对于灌溉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建议农民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期。

小麦收获作业质量调查表

小麦收获作业质量调查表
收获后地表状况
注:收获后地表割茬高度一致,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
染污
注:地块和收获物中无明显染污。(优、良、中、差)
备注
参照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标准 标准编号:NY/T995—2006
县(市):
乡(镇):
村:
调查时间:
调查组成员:
县市农机局负责人:
农户:
联系 :
小麦收获作业质量调查表
品种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量
面积(亩)
工程
作业要求
割茬高度(mm)
割茬高度80 mm
破碎率(%)
破碎率:W2.0%(全喂入式),WL0%(半喂入式),W2.5%(梳脱式)
损失率(%)
损失率:W2.0%(全喂入式),W3.0%(半喂入式),<3.5%(梳脱式)
含杂率(%)
含杂率:<2.5%(全喂入式),<3.0%(半喂入式),W4.5%(梳脱式), 含杂率(适用于只有风扇清选无筛选机构的联合收割机):W7.0(全喂 入式),<15%(半喂入式),W5.0%(梳脱式)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供人们食用,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饲料、工业原材料等多种用途。

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力不断提高,对小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小麦的生长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病虫害等,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地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1. 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选择了某地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进行调查,时间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从生长期到抽穗期的时间段。

2. 调查内容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包括土壤情况、气候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小麦的生长状况、根系情况、叶片情况、穗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3. 调查结果从我们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全面调查和观测中,得出以下调查结果:(1)土壤情况该地的土壤属于黄棕壤和黄细砂土,土质松散、通气性好,但是由于长期种植小麦导致土质老化,缺乏有机物质,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壤的科学管理,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包括施肥、翻耕等。

(2)气候状况调查期间,该地气温较低,晴天较多,但是冷空气频繁,夜晚温度下降明显,对小麦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灌溉、覆盖地膜、控制密植等。

(3)病虫害情况调查发现,小麦生长过程中受到了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包括尘螨、锈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包括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对小麦的抗病抗虫能力培育。

(4)小麦生长状况小麦生长状况整体较好,但是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较低。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杂草生长较为猖獗、密植严重、机械伤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小麦的管理工作,包括加强植保、控制密植、适当调整水量等。

小麦考种

小麦考种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测定姓名:班级:农学11-3 学号:1.目的意思1.1了解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1.2学习和掌握小麦测产的方法。

1.3学习和掌握小麦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的方法技术。

2.实验材料及用具2.1实验材料:每小区选取1m2长势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小麦植株,一共选取4个1m2。

2.2实验用具:纸袋、纱网、剪刀、卷尺、天平、铅笔等。

3实验内容3.1小麦的栽培技术3.1.1整地:要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大颗粒。

3.1.2施肥:底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施用量。

一般亩施磷酸二胺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6-10公斤。

追肥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可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必需施用则日期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月上、中旬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

3.1.3浇水:生育期间要尽量满足对水分的要求。

一般要浇好四水: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麦黄水。

3.1.4播期播量:最适播期为10月底到11月上旬。

3.1.5化控措施:在拔节前每亩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可降杆壮苗。

3.1.6防治病虫害: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即可。

要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需连片及时彻底防治。

3.2计算内容3.2.1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3.2.2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3.2.3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和不实小穗)、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3.2.4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3.2.5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3.2.6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3.2.7着粒密度(grain cm 1) = 穗粒数/穗长(cm)。

3.3方法与步骤3.3.1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3.2苗情调查在小麦2叶1心时框定1×1 m2,定点调查基本苗和最高苗(12月22日左右)。

小麦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小麦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小麦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实验目的
观察和记录小麦发芽生长的过程,了解其生长特点和发芽率变化。

实验材料
- 小麦种子
- 培养皿
- 湿润的细砂土
- 水壶
-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 清洗培养皿,确保无害菌和杂质。

- 在培养皿中铺一层湿润的细砂土。

- 用水壶均匀地浇湿砂土,使其湿润但不过于湿。

- 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子处理:
- 选择健康的小麦种子,去除破损或有病害的种子。

-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湿润的砂土表面,不要让它们重叠。

- 用手轻轻按压种子,使其与砂土接触紧密。

3. 观察和记录:
-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观察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

- 记录每个观察时间点种子的发芽数量和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种子数量和发芽的速度。

- 注意观察小麦种子的根系生长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态。

4. 实验结束:
- 持续观察和记录小麦发芽生长过程,直至一部分小麦种子长出正常的幼苗。

- 结束实验后,将观察数据整理成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
结论
通过对小麦发芽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变化、根系生长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态。

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培育技术。

小麦食品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小麦食品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解我国小麦食品市场的现状,以及消费者对小麦食品的认知和需求,我们特此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及以下4. 您的职业:()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其他二、小麦食品消费情况5. 您是否经常食用小麦食品?(如面包、馒头、面条等)()是()否6. 您平均每周消费小麦食品的次数:()1-3次()4-6次()7-10次()10次以上7. 您在购买小麦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口感()价格()品牌()健康程度()其他(请注明)8. 您认为目前市场上小麦食品的种类是否丰富?()非常丰富()比较丰富()一般()不太丰富()非常不丰富9. 您认为目前市场上小麦食品的质量如何?()非常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非常不好三、对小麦食品的看法与建议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小麦食品的质量?()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工艺()储存条件()添加剂使用()其他(请注明)11. 您认为小麦食品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口感()营养()健康()包装()其他(请注明)12. 您是否愿意尝试新型小麦食品?()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13. 您认为小麦食品企业应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原料采购管理()提高生产加工工艺()严格控制添加剂使用()加强产品检测()其他(请注明)14. 您对小麦食品行业的发展有何建议?()加强行业监管()提高行业自律()鼓励创新()加强宣传普及()其他(请注明)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生活愉快!。

种子调查表

种子调查表

内容简介:小麦是世界最重要谷物资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位,既是人类主要的食物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状况紧缺的加重,生物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连带引起生物能源的原料——谷物资源的需求量增大,进而造成紧缺,小麦作为最主要的谷物资源之一,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小麦在中国谷物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谷物产量的1/4以上,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

小麦特有的化学组成、独特的加工性能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拥有其它任何粮食原料都无法具备的良好粘弹性、胀发性和延伸性,可以被人们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食品。

因而小麦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中有着其它粮食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国内小麦市场,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对决中,行情走势前高后低,但整体价格依然稳中有涨。

2011年中国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增幅2.4%。

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达125.8万吨,同比增长2.2%;出口数量达32.8万吨,同比增长18.4%。

自1996年以来,中国粮食流通波动由供给制约为主转为由市场需求制约为主,粮食市场化是一个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中国小麦区域间网上交易、批发市场的进出口小麦和陈化小麦的拍卖(包括网上竞价交易)、小麦集贸市场的常年开放等都是21世纪小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小麦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

首先介绍了小麦的分类、等级、产区及小麦行业的政治经济环境,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小麦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后,报告对小麦市场做了供求及价格分析、期货分析、优质品种分析、面粉加工分析、区域市场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小麦市场的投资潜力与未来前景趋势。

小麦生理参数测定方法

小麦生理参数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原理叶绿素约占总干重的1%,含a、b、c、d四种,高等植物含a、b两种,光、温度、营养元素氧、水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叶绿素是双羧酸酯,不溶于水,通常用含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95%的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很牢固,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可被提取出来。

已知叶绿素a、b的95%乙醇提取液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665nm和649nm,用95%乙醇研磨法和浸泡法提取叶绿素,以提取试剂95%乙醇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49nm、665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叶绿素浓度,计算公式为:Ca=13.95D665-6.88D649;Cb=24.96D649-7.32D665;C T=Ca+Cb(注:Ca:叶绿素a的含量;Cb:叶绿素b的含量;C T:总叶绿素的含量)仪器:研钵、25mL容量瓶、漏斗、剪刀、滤纸、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具塞试管试剂:95%乙醇(AR)丙酮(AR)1:1、碳酸钙(AR)、石英砂(AR)实验方法称取小麦叶片0.2g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少许CaCO3,石英砂、95%乙醇充分研磨,过滤,将滤液移入25mL容量瓶,用95%乙醇(AR)丙酮(AR)1:1反复洗涤残渣、滤纸至无绿色,合并滤液,定容。

取上述提取液1mL稀释至10mL,摇匀。

以95%乙醇为参照,在分光光度计665nm/649nm下测其光密度。

Chla含量(mg/g)=(13.95D665-6.88D649)V/(W1000)Chlb含量(mg/g)=(24.96D649-7.32D665)V/(W1000)式中:A--测定波长下的光密度值V--叶绿素提取液总体积(mL)(若用的稀释液,则应乘以稀释倍数)W—材料鲜重(g)含量:mg/g=(浓度*提取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李玲)参考文献《化学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王晗光编写SOD的测定原理:SOD可催化下列反应:仪器:高速冷冻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光照培养箱;指形管;研钵试剂:1.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2.130mmol/L 甲硫氨酸(Met)溶液:称取1.9339gMe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100mL3.750/L NBT(氮蓝四唑)溶液:称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4.20L核黄素溶液:称取0.0750g核黄素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l00mL,吸取1mL定容至100mL即可,随用随配,避光保存5.100mol/LEDTA-Na 2溶液:称取0.0372gEDTA-Na2·2H20,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吸取10mL定容至100mL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54
8.0007
0.2724
1.6155
6.1128
3
平均
6.5857
82.2
4.4
17
0.5910
1.4541
0.6464
3.8942
0.1476
0.6236
3.1230
1
3.7302
80
4
17.9
0.3736
0.7855
1.3672
2.2039
0.0322
0.2968
1.8749
2
7.2129
0.5548
3.1704
4
4.0090
0.6256
1.4420
0.7010
1.2404
0.2076
1.0328
5
7.8242
1.3938
3.1872
1.1476
2.0956
0.3042
1.7914
6
平均
7.3928
1.2658
3.0759
1.3162
1.7349
0.3209
1.4140
1
11.2828
3.4882
0.1365
0.9344
2.4173
4
6.2274
83
4
19
0.5904
1.7674
0.6864
3.1832
0.1532
0.6816
2.3484
5
15.3513
80
5
14.7
0.4256
3.9141
1.7175
8.2941
0.3666
1.7058
6.2217
6
平均
11.885
83
4.8
15.6
4.6
15.66
0.9117
2.6786
1.1114
6.6725
0.2648
1.1669
5.2408
1
14.5770
80
5
14.4
1.1595
3.1728
1.0098
9.2349
0.2556
1.5795
7.3998
2
4.3323
87
5
15.6
0.3628
0.9003
0.4845
2.5847
0.1236
0.6222
2.5788
0.1362
0.5216
1.9210
2
17.38
77
5
14.2
1.2495
4.2725
2.1095
9.7495
0.3880
1.7120
7.6495
3
7.3182
77
4
17.6
0.5499
2.0481
0.7074
4.0128
0.1407
0.6264
3.2457
4
2.4568
78
4.8670
5
3.1342
81
4
18.1
0.3078
0.8578
0.3426
1.6260
0.0832
0.2842
1.2586
4
平均
8.1553
79.9
4.2
17.74
0.5984
2.2185
0.9275
4.4149
0.1789
0.8035
3.4325
1
5.5504
85
4
20.1
0.4504
1.8990
颖壳
1
平均
15.9586
3.0159
6.2722
2.6534
4.0171
0.5916
3.4255
1
7.2948
2.0620
1.9276
2.1152
1.8200
0.2620
1.5580
2
24.7142
6.0690
8.1305
3.9109
6.6038
0.7798
5.8240
3
13.1170
1.4925
6.3150
0.2370
1.1458
5
7.4900
1.5532
2.7684
1.3416
1.8260
0.2992
1.5276
成熟期个体调查表(八)
单位:厘米、克
项目
处理
单株
株高
节间

节间





穗轴
颖壳
籽粒
1
平均
14.0376
78.6
4.2
16.9
1.2660
3.1127
1.3431
8.3149
0.3362
1.4682
3.4211
0.1321
0.5275
2.7615
2.0
4
地上
鲜重
39.0
22.0
干重
8.7
16.0
地下
鲜重
9.0
3.2
干重
2.9
3.0
5
地上
鲜重
49.0
28.0
干重
7.7
22.0
地下
鲜重
9.0
3.0.
干重
2.1
2.4
6
地上
鲜重
48.0
47.5
干重
8.0
32.0
地下
鲜重
8.0
1.2
干重
1.7
1.0
开花前个体调查表(七)
单位:克
项目
处理
单株




穗轴
76
5
13.6
0.7868
1.4224
0.7796
4.2241
0.1556
0.6278
3.4370
3
9.0051
89
5
16.4
0.5424
1.9962
0.8592
5.6073
0.2634
0.9864
4.3575
4
9.8700
85
4
19
0.9644
2.2086
0.8834
5.8136
0.2036
0.9230
0.3759
1.5570
3
14.6776
2.9736
5.2626
2.7944
3.6470
0.6615
2.9855
4
9.7328
1.8816
3.6164
1.6900
2.5488
0.4248
2.1200
5
11.0284
1.4844
4.6484
2.3248
2.5708
0.4356
2.1352
5
平均
9.7465
1.0264
2
9.29130
2.0896
3.1848
1.5748
2.3228
0.4436
1.8794
3
15.1608
2.2668
6.3780
2.6352
3.8808
0.7554
3.1254
4
3.2556
0.4964
1.2736
0.8170
0.6686
0.1730
0.4956
5
1.6377
0.3106
2.2015
3.2880
0.5405
2.7475
4
13.0776
2.4540
4.9470
2.2314
3.4452
0.6288
2.8164
5
20.9328
3.0024
10.0140
2.9880
4.9284
0.7470
4.1814
2
平均
11.4268
1.8797
5.0009
1.8461
2.7001
0.4230
0.7940
5.9964
1.8560
2.6364
0.5220
2.1144
2
6.9336
1.7994
2.1180
1.2372
1.7790
0.3372
1.4418
3
4.8876
0.9492
1.9934
0.8950
1.0500
0.2094
0.8406
4
6.3985
1.2332
2.5034
1.2512
1.3837
0.4632
1.9979
3
7.7050
81.5
5
14.8
0.8416
1.5290
0.9388
4.3956
0.2292
0.7372
3.4292
4
16.9148
78
4
17.5
0.8984
5.0712
1.7984
9.1468
0.4432
1.4392
7.2644
5
13.3419
74
4
16
1.2960
2.7198
7.6264
3
12.5778
84.5
5
15
1.2856
3.315
1.2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