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分析所谓动作,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手、足、眼等身体上的活动,分析各个动作的优劣,对作业及工程整体之品质,而加以改善,称为动作分析。
✧难做的动作✧易产生失误的动作✧较浪费的动作✧就人而言,顺序与作法上之错误动作二、动作改善的步骤问题发现:在生产现场每天都有问题发生,有些人视若无睹,认为正常,也就缺少改善的动因,效率每天停在一定的水平,所以改善往往源于问题的发生和发现,因此管理者要带着疑问审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就容易找到改善的对象。
现状分析:问题发现以后,就应该针对问题展详细的调查,使问题明确化,根据事实,展开分析。
另外必须掌控以下原则:✧现实主义的原则✧数据化的原则✧图表化的原则✧客观分析的原则找问题原因:通过现状分析以后,可以得到一些的可能原因,这时应该逐一加以验证,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排除掉,找到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
改善方案:问题的真因找到这后,就应该拟定改善方案,防止再发。
(用动作改善四大原则)方案实施:改善方案确定之后,就该集中相关人员进行说明训练,将任务分派下去,并对改善过程进行跟踪监控。
一旦有不理想的地方,还应及时进行调整。
效果确认:改善方案实施完成后,应收集各方面数据,与改善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改善是否达成了预想的目标。
标准化:以上都没问题后,即必须制订标准化后发布实施,这样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改善的循环,进入下一个循环。
一、动素分析(therblig)的用途人的基本动作可分成18个基本动作(动素):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工作进行必要的动作。
例如:装配第二类:必要动作的辅助动作。
例如:寻找第三类:使工作停滞的动作(对工作无益的要素)。
例如:持住、休息改善要点:1、减少第二类动素(作业区内物品放置方法的改善)2、剔除第三类动素(活用治具、动作重排、改善作业区的配置)用途:1、作业方法的改善(排队、身体部位移动同时化、动作方法改变等)2、最适当动作顺序的研究3、比较改善前后或作业动作的顺序、方法4、手作业模具化及工具改善的研究四、动素的定义、起迄、分析及改善一、运空定义:空手或未受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移至或离开一物或一地点。
动作分析方法

方法研究(二)动作分析1.定义: 动作分析,也称动作研究,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作业动作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人的各种动作浪费,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经济的作业方法。
2. 动作分析的方法3. 动素分析3.1 18种动素的定义动素分析是由美国工程师Frank Bunker Gilbreth (1862-1924)创立的,动作分析基本要素共有18种动作,也有文献定义为17种,本讲义设定为18种。
(详见下表)3.2 动素分析的用途3.2.1通过对动作方法及顺序的检讨分析,去除不必要的动作,使用动作更有效;3.2.2分析研讨最合理的作业配置;3.2.3作业的工装化及工装改善的基本资料;3.2.4改善前后的方法对比与评价;3.2.5进行作业方法的详细说明;3.2.6设定标准作业;3.3 动素分析的方法动素分析是对作业进行细微的动作分解与观察,对每一个连续动作进行分解,将右手、左手、眼睛三种动作分开观察并进行记录,进而寻求改善的动作分析方法。
下面以螺栓与螺母的装配为例进行分析记录。
4. 动素分析改善实践 4.1 动素分析改善程序以螺栓、螺母组装作业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改善程序如下: 4.1.14.1.24.1.3 改善实施(Do ) ① 将零件置于小臂范围内将零件从现在的位置向作业者靠近,置于人体正常作业范围内,将以肩为轴的取料动作改为以肘为轴的小臂动作。
② 作业台减1/2随着零件箱的拉近,作业台的多余空间变成浪费,如下图所示,从而将作业台的作业区缩减1/2。
③动素的改善左手几乎都是迟延与持住的状态,并无作业。
相反右手几乎全是拿来拿去的移动,空手移动过多,如下图显示现状:双手动作线路。
左手:延迟右手:空运持住持物搬运A.根据双手作业原则:◎去除螺栓从右手拿给左手的交换动作,左手取螺栓,此时再将左手的空运取螺栓改为放置成品的同时取螺栓。
◎右手动作则变为取螺母与垫片,大量减少了重复动作,在取螺母之后连续取垫片则减少了往复动作距离。
动作时间研究概述

动作时间研究概述动作时间研究概述概述:动作时间研究是实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探索人类的动作执行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影响时间的各种因素。
动作时间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执行的基本机制,还能应用于医学、工程和运动训练等领域。
对于动作时间研究,首先需要明确动作时间的定义,一般指的是从动作的起始点到结束点所花费的时间。
具体而言,动作时间可以分为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两个主要的部分。
反应时间指的是从感觉刺激出现到个体做出反应的时间,而运动时间指的是个体做出反应后所需要完成的运动动作所花费的时间。
动作时间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反应时间的研究:反应时间研究是动作时间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通过实验手段来测量反应时间并分析影响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
反应时间可以分为简单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间和连续反应时间等不同类型。
简单反应时间指个体对单一刺激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选择反应时间指个体在面对多个刺激时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连续反应时间指个体对连续出现的刺激作出连续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2. 运动时间的研究:运动时间研究是动作时间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个体在完成某个动作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
运动时间的长短可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作的难度、个体的技能水平和注意力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个体的运动轨迹和分析运动的速度来测量和比较不同个体和不同任务的运动时间。
3. 影响动作时间的因素:动作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一般认为,反应时间受到刺激属性和任务要求的影响,运动时间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技能水平的影响。
此外,个体的注意力、情绪状态和分心程度等也会对动作时间产生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执行过程,并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
4. 动作时间的应用:动作时间研究在医学、工程和运动训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方面,动作时间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的效果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等。
动作研究报告

动作研究报告
动作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动作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动作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和应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当前动作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动作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单位,对于理解人类的行为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研究的目标是揭示运动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并为运动控制、健康管理和人机交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动作定义与分类
动作是指通过肢体的运动表达出的特定意图和目的。
根据动作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动作分为日常生活动作、运动动作和艺术动作等多个类别。
三、动作研究方法
动作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包括运动分析、神经影像学、行为实验和仿真模拟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运动执行过程、肌肉活动和神经机制等方面的信息。
四、动作研究应用
动作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体育训练、康复治疗、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等。
通过分析和优化动作,可以
改善运动技能、促进康复和提高用户体验。
五、动作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动作研究面临着数据获取、分析方法和理论模型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智能传感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工具和方法将进一步推动动作研究的发展。
六、结论
动作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知识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未来的动作研究应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方法,推动动作研究向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拓展。
动作研究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关国缅囚州费尔菲尔德。
莉莲?吉尔布雷斯(1878—1972)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是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的夫人,也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女士,被称为“管理第一夫人”。
吉尔布雷斯夫妇认为,要取得作业的高效率,以实现高工资与低劳动成本相结合的目的,就必须做到:第一,要规定明确的高标准的作业量——对企业所有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规定其任务;这个任务必须是明确的、详细的、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
他们主张,在一个组织完备的企业里,作业任务的难度应当达到非第一流工人不能完成的地步。
第二,要有标准的作业条件——要对每个工人提供标准的作业条件(从操作方法到材料、工具、设备),以保证他能够完成标准的作业量。
第三,完成任务者付给高工资——如果工人完成了给他规定的标准作业量,就应付给他高工资。
第四,完不成任务者要承担损失——如果工人不能完成给他规定的标准作业量,他迟早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上述内容是指要科学地规定作业标准和作业条件,实行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其中,作业标准和作业条件必须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才能确定下来,而这种刺激性的工资制度,也就是差别计件工资制。
一、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就是研究各项作业所需的合理时间,亦即在一定时间内所应达到的或合理的作业量。
进行时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作业的基本定额。
吉尔布雷斯夫妇指出,收益分享制和奖金制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它们在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规定上都缺乏科学的依据,因而对作业过程就无法给以合理的指导和控制。
而这一点,对雇主和工人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动作研究是把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动作,以使作业达到高效、省力和标准化的方法。
动作研究是研究和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雷斯夫妇通过对于动作的分解研究发现,一般所用的动作分类,对于细致分析来说是过于粗略了。
始于吉尔布雷斯的动作分析研究

始于吉尔布雷斯的动作分析研究动作研究又称动素分析(Analysis of Therbligs)、“方法研究”或“工作方法设计”,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发现、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
动作研究是研究和制定正确合理的动作,节约工时,提高工效,改善工时利用的有效方法,目的是以最少体力消耗来取得最大成果,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增加有价值的动作,缩短或取消徒劳的动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吉尔布雷斯的砌砖动作分析动作研究的主要发明者,是美国工程师 F.B.吉尔布雷斯(Frank Bunker Gnlbreth)和L.H.吉尔布雷斯夫妇。
F.B.吉尔布雷斯于1885年受雇于一建筑商时进行了著名的“砌砖研究”。
在该研究中,他通过对砌砖动作进行分析和改进,使工人的砌砖效率提高了近200‰砌砖是我们行当中最古老的一种,近百年来,这一行业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改进。
尽管有成百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但多少代人却都没有对它进行过大的改进。
因此,在这个行业中,人们指望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哪怕至少能找到一点小的改进也好。
我们尝试把科学管理的原理应用到砌砖的工艺上去。
对砌砖过程的每个动作进行了认真而又有趣的分析和研究,把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一个个地排除掉,用快动作代替慢动作。
并对以任何形式影响砌砖工的操作速度和疲劳度的每个细小因素,都进行过验证。
从砌砖工每只脚该站的精确位置,联系到墙、灰浆箱和砖堆等的位置,这样,使砌砖工每砌一块砖,就不必再往砖堆来回走动了。
我们研究出搁灰浆箱和堆放砖的最佳高度,设计了一种支架,搁上一张桌子,所有的材料都堆置在上面,使砖、灰浆、砌砖工和墙处于各自合适的位置上。
这些支架由一名专司其事的工人掌管,随着墙的升高,他就为所有的砌砖工调高支架,这样砌砖工在取每块砖和每泥一刀灰浆时,就毋须再做一俯一伸那样使之劳累的动作了。
这些年来,每个砌砖工每次为砌一块砖(重约5磅)上墙,都得俯身到他的双脚处(体重一般为1 50磅),然后再伸直,想想看,这得消耗多少体力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是,在一块块砖从车上卸下之后,运送给砌砖工之前,先由一名工人进行仔细分类,并把这些砖块的最佳边缘朝上,搁在一个简易的木框架上。
动作研究

12
拉手柄+取针床上驱动部+放PCB 2 板入工装+取周转箱中驱动部+分 16
工艺边+放PCB板入针床
3 焊接3PCS排线入PCB
30
4 PCB板6个位置点706胶
12
由上表可得出 1、PCB板6个位号点胶共需工时12s,平均每个位号点胶所需 工时为2s。改进后PCB板上多了11个位置点胶,可计算出PCB板点706胶 增加工时为22s 2、统计计算PCB涂804胶需工时约10s 3、计算得出 变更后三代一体机部件加工工时=(17*2)-12+10=32s 变更后驱动板部件加工总工时=12+16+30+32=90s 该工序宽放率为15%,标准工时=90+(1+15%)103.5s 标准产能=3600/103.5=35PCS/H
动其姿势,且能利用机 械之最大能力。
细研以上之二十二条原则,即可发现它们其实是下列四基本原则之延伸: (1)两手同时使用。 (2)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4)舒适的工作。
正常作业范围与最大作业范围
案例:装订书籍的操作
装订一本60页的数,共装订250本
改善前: 将书按页码依次排列在长桌上,操作者围绕长桌,每次由右手 取一页交左手持住,重复到60页为止。 问题: 此工作方法单手工作,占地面积大,人极易疲劳。
作最好朝向的动作
无效动素
对作业进行无任何作用的动作,是动素分析中一定要设法取 的动素,也称为第三类动素。共有4种。
保持
:用手或身体的某一部位保护目的物,维持 原状的动作
延迟
:由于机械的自动进给而造成的等待,双手 操作时的某只手的空闲。
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上海厂工程处闾维红2003/02/19摘要为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需要对实际工作中的作业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工作成果。
本文从动作研究的定义入手,然后对实际工作中各类动作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17类基本动作,最后分析将各类工作从基本动作的调整中获取最大收益。
关键词动作研究、基本动作、动作符号、效果、经济性。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动作研究的定义和起源 (3)二、基本动作符号 (3)三、动作分析说明 (5)四、动作分类 (7)五、附件: (8)一、动作研究的定义和起源1、定义:动作研究是研究和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
所谓的“动作研究”在于分析一个组合的基本动作。
也就是对于一个工作者使用两眼、两手、两脚的动作加予细分并进行分析及研究,把“不必要”的动作去除,把“有必要”动作变成既有效率又不易疲劳的最“经济性动作”。
要做系统性的动作研究,除了探讨动作研究的技巧外,同时还要配合“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
2、起源:弗兰克·吉尔布雷思(Frank B.Gilbreth,1868~1924)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
弗兰克·吉尔布雷恩对动作的研究始于早年对建筑工人砌砖的研究。
1885年弗兰克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却因家庭困难没有入学,而是进入建筑行业,并以一个砌砖学徒工的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
后来,他成为建筑工程师,被晋升为承包公司总管,不久又成为独立经营的建筑承包商。
在工作中,弗兰克发现工人们砌砖的动作各不相同,速度也有快有慢。
由此,他对砌砖动作和速度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他仔细观察砌砖工在工作中作用的各种动作模式,探索究竟哪一种动作模式是最好而效率最高的。
在此基础上,他联系工人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工具对工人的动作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制定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工作方法。
例如,在砌外层砖时,他把砌每块砖的动作从18个减少到4.5个;在砌内层砖时,把动作从18个减少到2个,使每个工人一小时的砌砖数从120块增加到350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移動之方法,檢討有無其他工具可代替。
(4)減少移物時之方向意識。[移物]依其困難程度可分類如下:
A.移物至固定停靠處。
B.移物至大概位置。
C.移物至精確位置。
D.移物至不定位置。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7
3.動素
3.握取(Grasp-G)
定義:利用手指或手掌充分控制物件。
起點:當手指環繞一物體,欲控制該物體之瞬間。
動作分析的目的: 簡列動作分析之主要目的有二 :
(1)發現人員在動作方面之無效或浪費,簡化操作方法,減少共疲勞,進而 訂定標準操作方法 ;
(2)發現閒余時間,刪除不必要的動作,進而預定動作時間標準。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3
2.動作分析的方法
動作分析,因精確程度之不同,往往采用下列幾種 方法: (1)目視動作分析:(visual motion study)即以目視觀測方法而尋求改進。 (2)動素分析:細分動作之構成要素,得17種動素,將工作中所用之各動素
A.鬆動 B.稍緊 C.緊合 (2)可能與其他動素復合發生。 (3)[卸拆]常在[握取]之后,而在[移物]或[放手]之前發生。 改善:盡量使用工具。
7.應用(Use-U) 定義:為操作之目的而使用工具或設備。 起點:開始控制工具進行工作之瞬間。 終點:工具使用完畢之瞬間。 特性: (1)可能與其他動素同時復合發生。
动作研究
1
動作分析
1.動作分析的意義 2.動作分析的方法 3.動素 4.動素檢核表 5.動作經濟的意義 6.動作經濟原則 7.動作經濟原則之檢討 8.動作改善的原則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
1.動作分析的意義
動作分析的意義: 是在縝密分析工作中的各細微身體動作(Motions), 刪除其無效之動作, 促進其有效之動作。
終點:有所負荷之手抵達目的地點之瞬間。
特性: (1)[移物]有空間之移動,推動,拉動,滑動,拖動,旋轉移動等。
(2)[移物]途中突然停止即為[持住]。
(3)[移物]途中常有[預對]伴生。
(4)[移物]常在[握取}之後,而在[放手]或[對準]之前發生。
改善: (1)縮短移動距離。
(2)減少每次移動之重量 。
(2)當以手或手指代替工具使用時,亦以[應用]視之,如以手指割裂紙或以手指沾漿糊 塗擦於紙上等。
A按照一定對之方向對準。 B.數種方向均可。 C.任何方向均可。 (2)[對準]常在[移物]之后。 改善: (1)盡量使用工具。 (2)檢討制品之容差(Tolerances)是否可以改變 。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9
3.動素
5.裝配(Assemble-A) 定義:兩個物體配合在一起。 起點:兩個物體開始接觸之瞬間。 終點:兩個物體完全會合之瞬間。 特性: (1)較簡單之[裝配]幾乎與[對準]無甚區別時,應以[對準]視之。
A.伸手至一固定位置。 B.伸手至每次位置略有變動之目的物。 C.伸手至一堆中之目的物。 D.伸手至一甚小物手而須精確握取者。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6
3.動素
2.移物(Move-M)
定義:手或身體之某一部位將物件由一地點移至另一地點。或稱運實(Transport loaded)
起點:手有所負荷開始朝向目的地點之瞬間。
(2)可能與其他動素復合發生。 (3)[裝配]常在[對準]或[移物]之後,而在[放手]之前發生。 改善:盡量使用工具。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10
3.動素
6.拆卸(Disassemble-DA) 定義:使物體脫離其他物體。 起點:當物體被控制(握取),而已於可拆除狀態之瞬間。 終點:零件完全被拆除之瞬間。 特性: (1)[拆卸]視其難易有下列數種情形:
終點:當物體已充分被控制之瞬間。
特性: (1)物體已被充分控制後之連續握取稱為[持住]。 (2)以器具來握取時,應視為[應用]而非[握取];至於戴手套握取時,則為[握取]而非[應 用],因手套之目的在於保護手。 (3廣義解釋,除手外,身體之某一部分(如足)用以控制物體時,皆可稱為[握取]。 (4)[握取]常在[伸手]與[移物]之間發生。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5
3.動素
1.伸手(Reach-RE) 定義:空手移動,或稱[運空](Transport empty)。 起點:當手開始朝向目的物之瞬間。 終點:當手抵達目的物之瞬間。 特性: (1)當手朝向目的物或某一動素完成,手須伸回時發生[伸手]動素。
(2)[伸手]途中常有[預對]伴生。 (3)[伸手]常在[放手]之後,而在[握取]之前發生。 改善: (1)縮短距離。 距離之測量應實際路徑為準,而非兩端之直線距離。 (2)減少[伸手]時之方向意識(sence of orientation)。 [伸手]依難易可分為下列數類:
逐項分析,謀求改進。一般用在較具重復性且周期較短的手操作之研 究中。 (3)影片分析:(film Analysis)即以攝影機對各操作拍攝成影片,由影片放映 而加以分析。影片分析因其拍攝速度之不同,又可分為細微動作研究 (micro-motion study)及微速度動作研究(memo - motion study)兩種。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4
3.動素
從操作者手動作之研究,吉爾勃斯夫婦發現,所有操作是由一連貫之基本動作 (Fundamental motion)所組成,經研究結果,統計人體動作之基本要素(或基本動作)可 細分為十七種動素,為使讀者對這些動素之定義,範圍及其特性有所了解,故將此十七 種動素歸成三大類:
第一類 :進行工作之要素。(1~8) 第二 類 阻礙第一類工作要素之進行(9~13) 第三類: 對工作無益之要素(14~17)
改善: (1)減少握取之次數。 (2)盡量以[觸取]代替[拾取]。 A.拾取:物體確實被撿上而取之於手,並須充分控制方能移動。 B.觸取:只以手指按住物體,即可以將物體移行(或滑行)。 (3)檢討有無工具可代替。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8
3.動素
4.對準(Position-P) 定義:將物體擺置於特定之方位。 起點:當操縱之手開始擺動,扭轉或滑動物體至一定方位之瞬間。 終點:物體已被安置於正確方向之瞬間。 特性: (1)對準有下列之各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