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旳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随着经济旳发展和科学技术旳进步, 在集中供暖技术旳基本上发展起来旳, 它运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 由集中旳热源向一种都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都市提供稳定、可靠旳热源,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且与老式旳分散供热相比, 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 具有明显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 当时在美国纽约, 建立了第一种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顾客供热。
20世纪初期, 某些工业发达旳国家, 开始运用发电厂内汽轮机旳排气, 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旳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来, 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旳城乡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旳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旳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 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旳北欧国家, 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 都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 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乡, 向全国1/3以上旳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 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旳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都市已有规模较大旳集中供暖系统外, 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 还建立了联结几种都市旳城际供暖系统。
在某些工业发达较早旳国家中, 如美、英、法等国家, 初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 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但是这些国家已非常注重发展热电联产旳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国内都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旳, 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 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有关加强都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旳报告》, 对国内旳集中供暖事业旳发展起到了极大旳推动作用。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换热站作为我国热供应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
换热站主要是将一次网的80℃左右热水通过热交换器使二次网低温水水温达到6O℃左右,成为满足供暖送水温度的热水,通过二次网热水管道送到城市居民家中,流过各用户的散热器;通过循环泵的加压循环,流回换热站,进入换热站热交换器的二次回水温度有40℃左右。
一、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功能特点1.1节能控制系统的功能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智能化、自动化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热力公司热网控制(多个换热站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或工厂、机关、住宅小区等商用建筑的供热、采暖、空调、生活用热水;各种需要换热的场所;各类换热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配套。
1.2节能控制系统的特点换热站设计理念先进,既可节省基础建设的投资,又使安装维护简便。
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易于操作。
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显示。
也可远程通信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同时自动控制和人工操作可相互切换。
该智能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控制、气候补偿、节能舒适等特点,是当今智能建筑采暖供热。
二、换热站节能控制存在的的问题2.1换热站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由于目前的换热站大多缺乏先进的控制方式,虽回水温度按要求得到了保证,但远端用户的供热效果很难保证,通常是使供水温度远高与设计要求值,这种方式虽然满足了远端用户的要求,却增加了热损失及供热量,浪费了能源。
2.2换热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在换热站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换热站额调控。
虽然现在很多换热站都有了先进的设备,但大量闲置,究其原因是换热站的管理人员不会或不愿使用。
所以,要提高换热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为了保证换热站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保证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对现有规模的供热用户有合理的技术方案。
下面我们以某小区1000户住宅,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所建的换热站为例,介绍一下换热站控制系统节能设计和应用。
换热站控制方案

换热站控制方案1. 引言换热站是工业生产或居民小区中用于供热和供冷的重要设施。
其功能是将不同系统之间的热媒传递给不同的用户,以满足其热能需求。
为了提高能效和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合适的换热站控制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换热站控制方案,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供热和供冷系统运行。
2. 控制策略针对换热站的控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策略:2.1 温度控制策略换热站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热媒,并控制不同用户之间的供热或供冷温度。
温度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种:•定温差控制:通过控制供回水之间的温度差来调节用户的供热或供冷温度。
一般情况下,供回水温度差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能量浪费或用户不满。
•区域温度平衡控制:根据不同用户的热负荷和室温,进行动态调节热媒流量,以实现不同区域的温度平衡。
2.2 流量控制策略流量控制是换热站运行的关键,对系统能效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流量控制策略有:•常规流量控制:根据用户的热负荷需求,通过阀门的调节来控制流量。
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易实施,但能效较低且稳定性较差。
•变频流量控制:通过变频器调节泵的转速,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调整流量。
这种控制方式能有效提高能效和系统稳定性。
2.3 压力控制策略换热站的正常运行需要保持合适的流体压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压力控制策略:•固定压力差控制:通过设置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控制流体的流动。
这种控制方式简单可靠,但可能会导致流量变化较大,影响能效。
•压力稳定控制:通过采用压力稳定器或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调整流体的压力,以保持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3. 控制方案配置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控制方案。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换热站控制方案配置示例:•温度控制策略:采用定温差控制和区域温度平衡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和能源节约。
•流量控制策略:采用变频流量控制方式,通过调整泵的转速,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控制流量,以提高能效和系统稳定性。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引言:换热站是工业和居民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换热站控制系统是确保换热站运行稳定和高效的关键。
本论文将讨论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一、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换热站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确定换热站的供热、制冷和热水供应的需求量以及温度要求。
还需要考虑换热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节能和环保要求。
二、系统架构设计:1.监控模块:监控模块用于监测换热站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这包括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供热/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
还可以使用液位传感器来监测储水罐中的水位。
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处理监测模块传输的数据,并相应地控制换热站的运行。
首先,需要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算法来确保供热/制冷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满足要求。
其次,需要一个流量控制算法来确保流体的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一个液位控制算法来保证储水罐的水位稳定。
3.执行模块: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模块的指令。
这包括控制阀门、泵和调节阀等设备。
这些设备将根据控制模块传输的指令来控制换热站的运行。
三、设计和选择控制算法:为了确保换热站的高效和稳定运行,需要设计和选择相应的控制算法。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选择PID控制、模糊控制或模型预测控制等控制算法。
通过模拟和实验,可以评估和优化控制算法的性能,并确定最佳的控制策略。
四、设计安全措施:五、实施和测试:设计和开发完成后,换热站控制系统需要进行实施和测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通过实验和测试,可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结论:本论文主要讨论了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系统架构设计、控制算法选择和一系列的实施和测试,可以确保换热站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控制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换热站的性能和能效。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热 站为 了考虑供 暖面 积 的扩 容 , 备 的数 量 和容 设 量 都设计 的 留有 一 定裕 量 , 且 如果 这 些换 热 站 并
的循 环泵 和补水 泵采用 人工开 、 阀门控制 流量 , 关
4 S e y n h n l uo t ntc n lg o , T , h n a g1 0 5 C n ) . h n a gZ o gi a tmai eh oo yC . L D S e y n 1 19, h a n o i
Ab t a t A re e c i t n o e b s t cu e a d w r i g p o e s o e h a — x h n tt n sr c : b fd s r i ft a i sr tr n o k n r c s ft e t c a g sai i p o h c u h e o
力, 维修方便 , 使换热设备更加安全可靠运行 , 并节省 了大量的能源。
关 键词 :I P C 变频 器 ; 热站 ; 制 系统 PD; L ; 换 控 中图分类号 : U 3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 号 :0 9— 2 0 2 1 )3—0 3 0 T 83 B 10 3 3 ( 0 2 0 0 0— 5
lto n r . o fe e g y
Ke r : PI y wo ds D; PLC;I v re ; He te c a g tto n e tr a — x h n e sain;Co to y tm n r ls se
换 热站是连 接 热 源 和热 用 户 的重 要环 节 , 在
摘 要: 简要叙 述 了换 热站设 备的基 本 构成 和 工作 过程 。根 据换 热 站供 暖技 术要 求 , 用 采
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节能及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创新观察—318—(一)设备更新与加强管理力度以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为契机,将过去的老旧、落后设备统统进行更新替换,过去供电设备简陋,通常是户外开闭所,这种方式不利于维修。
出现故障就要等候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维修,为了安全,技术人员必须切断电源,导致周围停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供电可靠性较弱。
通过配网自动化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实现自动操作,还能通过遥感技术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避免了技术人员亲自维修,极大地保障了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能使配电网自动化得到有效地使用,各电力公司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借此对各个部门进行严格要求,发挥出部门应有的作用,对配电网运行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以此来增加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2]。
(二)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技术人员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着配网自动化技术与配电网系统融合的质量。
所以在配网自动化技术运用之前,就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向他们讲述安装时的注意事项,这样不但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对配网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解决突然出现的棘手问题。
培训时不应只顾及年轻人的进度,同样要照顾年龄稍大但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
在加强老员工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时也让老员工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年轻技术人员增长经验。
公司也可以定期展开竞技比赛,让获得优胜的人讲解自己能获胜的原因,在验证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一些启发。
在技术与经验共同增长的良好形势下,才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系统以往的检修方式主要是以周期进行检修维护,这样不但无法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而且更无法主动或提前对事故进行预防。
如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中的故障定位功能处理以上问题。
但是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多方面检测,小区要检测变电站、配电站等。
对用户则是检测电表以及分段开关。
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技术人员对环境进行分析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设备。
阜新换热站智慧供热系统设计方案

阜新换热站智慧供热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供热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供热系统相结合,实现对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和热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的系统。
对于阜新换热站来说,设计一个智慧供热系统可以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运营成本,并提升供热服务质量。
下面将就阜新换热站智慧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一、系统整体架构智慧供热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决策四个部分。
1. 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表,采集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
2. 数据传输:利用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远程监测和管理。
3. 数据处理:在数据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历史记录和趋势分析,并生成运行状态报告和预警信息。
4. 控制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运行状态报告,进行智能控制决策,对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和热用户进行集中控制和优化调度。
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二、功能特点1. 远程监测和管理:通过智慧供热系统,可以实现对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远程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设备运行状态还是故障异常,都可以在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方便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数据分析和预警:智慧供热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生成运行状态报告和预警信息。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判断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停供和损失。
3. 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智慧供热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运行状态报告,进行智能控制决策,对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和热用户进行集中控制和优化调度。
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可以实现设备运行的最优化,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
4. 用户互动和服务:智慧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用户互动和服务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APP或网页端,实时查看自己的供热情况,预约维修和检修服务,抱怨和建议等。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为了提升供暖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热力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借助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的功能,供热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尤其在温度与热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一次达标、一次通过的愿景,用户满意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
1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1 结构组成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PLC、现场液位计以工控机等结构组成。
其中测量装置主要对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参数涵盖一次供温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水流量、用户暖气温度以及二次回水温度等参数。
执行机构对供暖锅炉传输蒸汽管道的开关阀门进行有效控制。
而PLC 则是接收换热站控制系統传输来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借助于I/O 模块,写入自动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完成变频器、电动调节阀以及补水泵的相关动作行为。
现场液位计主要测量补水箱内的液位高低,工控机则是有效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果发现运行异常,工控机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换热站的控制柜对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进行有效控制,运行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工频以及变频。
而保障换热器正常运转的独立运行程序则存储在PLC 内,在运行时,无需借助于上位机的监控管理软件。
换热站的中央控制室时时监测出口位置的暖气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可以及时进行智能化调整,使供暖温度能够满足终端用户需求。
1.2 工作原理从供暖锅炉内部出来的蒸汽借助于供热管道传输到换热站,在这传输过程中,蒸汽主要是由电动调节阀的自动开、关与手动阀门进行有效控制。
当蒸汽传导到双纹管换热器中后,与管网中的冷水介质发生热交换反应,使蒸汽温度下降而成为液态的冷凝水,此时,冷凝水贮存到水箱中,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冷凝水进入到供暖管道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日期: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二、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三、设计目的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
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3. 按上述控制要求编写和设计PLC控制程序;4. 设计上位机操作画面,包括工艺流程画面、操作画面、趋势及报警等画面;5. 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第1章摘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在PLC中的应用,使PLC的功能不断得到增强,产品得到飞速发展。
由于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因此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备受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界厂商的极大关注。
通过PLC和上位机对二次网供水管道的压力和二次网回水管道的压力进行自动监控,同时在PLC中采用PID算法,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转速来实现恒压控制,同时也通过对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自动监控,从而通过控制一次网进水处的调节阀开度来实现恒温控制,实现了换热站系统的自动运行与人机交互。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PLC和WINCC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方案,针对过程控制装置中的换热站供水温度控制系统,通过介绍系统软硬件构成及其特点。
论述了PLC和WINCC如何实现温度监控。
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能方便地在线修改参数,实现对整个换热系统工艺流程的控制。
系统上位机采用西门子WINCC工程组态软件,实现系统启动和停止的控制、参数设定、报警组态、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
第2章换热站系统的工艺换热站系统的构成(1)换热站就地监控系统:以S7_300控制器为核心,现场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液位、阀门开度、变频器频率、泵的起停状态等传到控制器,由其进行判断和处理,从而实现现场的就地控制。
(2)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包括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热量等传感器和变送器、阀门执行器等执行机构。
(3)通讯系统:以远程数据网络传输介质,实现中心控制室和换热站就地监控系统的通讯;以双绞线(以太网)为传输介质,实现中控室内部工作站与厂区办公管理系统通讯。
系统的工艺流程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
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图2-1 换热站工艺流程图系统的功能及控制要求本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监视功能和控制功能:(1)监视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两部分。
(2) 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对循环泵及补水泵的控制,以及一次网调节阀开度和二次网补水阀启停的控制。
控制要求:(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对二次网供水温度实时监控,通过对二次网供水温度的PID运算,调节一次网调节阀V101的开度,从而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对二次网供水压力实时监控,通过对二次网供水压力的PID运算,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间接地控制水泵的转速,从而进行供水压力的定值控制;(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通过液位变送器对水位实时监测,水当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通过压力变送器对二次网回水压力实时监测,当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5)连锁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6)流量/热量累计: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第3章系统硬件选型PLC的选型在本控制系统中,所需的开关量输入为6点,分别为补水泵的启动、停止、运行、故障和循环泵的运行、故障。
所需的开关量输出为2点,分别为补水泵启动、补水阀启动。
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修方便性,选择模块式PLC。
S7_300 PLC一般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等。
I/O点表表3-1 IO点表序号IO标识中文说明IO类型PLC地址量程1 V101 调节阀开度控制AO PQW288 0-100%2 V101 调节阀开度反馈AI PIW256 0-100%3 V102 补水阀启动DO4 P201 循环泵频率控制AO PQW290 0-50HZ5 P201 循环泵频率反馈AI PIW258 0-50HZ8 P201 循环泵故障DI9 P201 循环泵运行DI10 P201 循环泵启动DO11 P202 补水泵启动DI12 P202 补水泵停止DI13 P202 补水泵故障DI14 P202 补水泵运行DI15 P202 补水泵启动DO16 PT101 一次网进水压力AI PIW26017 TT101 一次网进水温度AI PIW26218 PT201 二次网回水压力AI PIW26419 TT201 二次网回水温度AI PIW26620 PT202 二次网供水压力AI PIW26821 PT202 二次网供水温度AI PIW27022 LT 补水箱水位AI PIW272 0-5m电源选型24V直流传感器电源可以作为CPU本机和数字量扩展模块的输入、扩展模块(如模拟量模块)的供电电源以及外部传感器电源使用。
如果容量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则必须增加外部24V直流电源。
此系统选用PS307 5A,型号为6ES7 307-1EAO1-0AA0。
CPU选型300PLC中CPU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有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构成,此外还有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
由于本系统的设计中用到了变频器,考虑到变频器与PLC的PROFIBUS通讯,所以选择CPU 6ES7 315-2EH14-0AB0。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选型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通常称为 I/O 模块或 I/O 单元。
PLC 的对外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 I/O 接口模块与外界联系而实现的。
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是 PLC 与现场 I/O 装置或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
起着 PLC 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通常 I/O 模块上还有状态显示和 I/O 接线端子排,以便于连接和监视。
由于所需的开关量输入为6点,所需的开关量输出为2点,所以选择16点输入的DI模块和16点输出的DO模块即可,多余的I/O点用来备用和扩展。
因此选择数字量输入型号为6ES7 321_1BH00_0AA0,数字量输出型号为6ES7 322_1BH00_0AA0。
由于所需的模拟量输入为9路,所需的开关量输出为2路,所以选择两个8路输入的DI模块和一个8路输出的DO模块即可,多余的用来备用和扩展。
因此选择模拟量输入型号为6ES7 331-1KF02-0AB0,数字量输出型号为 6ES7 332-5HF00-0AB0。
硬件选型表为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在进行硬件结构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以便选择合适的型号,如表3-2所示。
表3-2 硬件选型表序列符号名称型号/规格个数1 CPU CPU 6ES7 315-2EH14-0AB0 12 PS 电源模块(5A) 6ES7 307-1EA01-0AA0 13 DI 数字量输入模块16位6ES7 321-1BH00-0AA0 14 DO 数字量输出模块16位6ES7 322-1BH00-0AA0 15 AI 模拟量输入模块8路6ES7 331-1KF02-0AB0 26 AO 模拟量输出模块8路6ES7 332-5HF00-0AB0 17 QS 三相空气开关 18 FU 熔断器 19 KM 交流接触器CJX2-09 210 KH 热继电器AC380V 211 KA 继电器MY4N-J 413 SB 按钮LA58 614 SA 转换开关LA39 1第4章换热站的接线设计主回路和二次回路补水泵和循环泵都是由三项380V电压供电,经总空开QS1供电,通过交流接触器KM1控制补水泵的启停,通过KM2控制变频器的启停,通过控制变频器的频率来控制循环泵的转速。
二次回路中包括:本地的手动操作和远程PLC控制,手动控制时,即按下SB1,交流接触器吸合,使补水泵启动,按下按钮SB2交流接触器断开,补水泵停止工作,循环泵的控制同理。
远程控制时由PLC程序进行处理,通过Q点输出给中间继电器,从而控制泵的启停。
图4-1 主控制回路图 4-2 二次回路数字量输入/输出回路数字量输入信号主要包括:补水泵启动信号,停止信号,以及补水泵反馈信号运行及故障,循环泵运行和故障。
数字量输出信号主要包括:变频器的启动命令,补水泵的启动命令,以及补水阀的启动命令。
图4-3 数字量输入输出回路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模拟量输入主要包括扩:一次网进水压力及温度,二次网供水压力及温度,二次网回水压力及温度,变频器频率反馈,以及调节阀开度反馈。
模拟量输出主要包括:调节阀来读的控制,以及比拼其频率的控制。
图4-4 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第5章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控制要求通过分析控制任务要求,本系统要对温度、压力、变频器和调节阀的反馈量进行采集,对变频器和调节阀的PID调节,以及简单的离散逻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