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其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第一章:整数的运算定律1.1 加法结合律内容:学习整数的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运算,观察并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2 乘法结合律内容:学习整数的乘法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运算,观察并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第二章:小数的运算定律2.1 小数的加法结合律内容:学习小数的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法运算,观察并总结小数的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2 小数的乘法结合律内容:学习小数的乘法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数乘法运算,观察并总结小数的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第三章:整数的简便算法3.1 分配律内容:学习整数的分配律,即a×(b+c)=a×b+a×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整数乘法运算,观察并总结分配律的应用。

3.2 结合律内容:学习整数的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整数加法运算,观察并总结结合律的应用。

第四章:小数的简便算法4.1 分配律内容:学习小数的分配律,即a×(b+c)=a×b+a×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数乘法运算,观察并总结分配律的应用。

4.2 结合律内容:学习小数的结合律,即(a+b)+c=a+(b+c)。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法运算,观察并总结结合律的应用。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混合运算内容: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混合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 例如:计算23+15+77,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将式子变为23 + 77+15。

先计算23+77 = 100,再加上15,结果为115。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 例如:计算12+34 + 66,根据加法结合律可写成12+(34 + 66)。

先算34+66 = 100,再加上12得到112。

- 在一些综合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常常一起使用。

例如计算18+25+75+82,可以变为(18 + 82)+(25+75),结果为200。

二、减法的性质。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a-(b + c)。

- 例如:计算125-36 - 64,可根据减法的性质写成125-(36 + 64)。

先算36+64 = 100,再用125减去100,结果为25。

2.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减去被减数再加上减数。

- 用字母表示为a-(b - c)=a - b + c。

- 例如:计算25-(15 - 5),可变为25-15 + 5,先算25-15 = 10,再加上5得到15。

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 b× a。

- 例如:计算25×4×13,根据乘法交换律可写成25×13×4,先算25×4 = 100,再乘以13得到1300。

2.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则是让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更加得心应手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

一、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无论怎样分堆和括号的位置,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具体来讲,就是a+(b+c)=(a+b)+c。

简单来说,就是“先算哪个无所谓”。

这个性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比如,我们要去购买一些食品,要花费100元,而我们手里只有60元,我们可以先向朋友借10元,再去支付;或者先去支付,然后让朋友帮我们补齐40元。

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消费了100元。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二、简便算法简便算法指的是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不需要使用笔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直接凭借记忆和计算技巧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1. 进位法进位法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相加的两个数的末位数字加起来大于10,就将这个过程中“进位”的数值记忆,并在后续计算中加上。

比如,我们要计算345+278的结果。

首先将5和8相加,发现结果是13。

因为13大于10,所以我们要记忆下来“进位”了10。

接着计算4+7+1=12,并记忆下来进位1。

最后计算3+2+1=6,将记忆的进位10和1加上,得到答案623。

2. 数列法数列法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将两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相加的形式,再对每个数进行相应的加法运算。

比如,我们要计算238+435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数拆分成200+30+8和400+30+5的形式,并将相应的数字相加。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638。

3. 加数结合法加数结合法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将两个数中的其中一位数拆分成另外的两个数相加的形式,再进行相应的加法计算。

比如,我们要计算238+375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375拆分成370+5,然后计算238+370得到608,再将5加上,得到613。

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加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多个数相加的运算时,无论括号怎么添加,其结果不会发生变化。

简便算法是指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加法运算,减少繁琐的计算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加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运算规则。

设有三个数a、b、c,根据加法结合律,我们有(a+b)+c=a+(b+c)。

这意味着无论怎样改变计算的顺序,最终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三个数2、3、4,我们可以先计算2+3,再将结果与4相加。

也可以先计算3+4,再将结果与2相加。

最终的结果都是9,符合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多位数相加的情况。

如果没有加法结合律这个规则,我们可能需要根据括号的规定,逐个相加,计算过程十分繁琐。

而有了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计算顺序,以便更加高效地进行运算。

比如,在超市购物结账过程中,如果购买了多个商品,每个商品的价格都是多位数,我们可以先计算所有商品的价格总和,然后再根据折扣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

除了加法结合律,简便算法也是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的一种重要方法。

简便算法通过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首先介绍一种常用的简便算法,即“末位进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多位数相加时,我们只需从两个数的最低位开始逐位相加。

如果其中一位的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将进位后的数加到下一位的运算中。

具体步骤如下:1.从两个数的个位开始逐位相加,将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如果其中一位的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前一位进位,将进位数加到下一位的运算中。

3.直到所有位数都相加完毕,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

以37+45为例进行说明:按照末位进位法,先从个位开始相加,得到2进入十位相加时,结果为7+4=11,超过10,需要进位,将进位数1加到下一位数的运算中。

继续进行百位相加,得到3+5+1=9最终结果为82除了末位进位法,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简便算法是“补数法”。

数学《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的方案设计

数学《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的方案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数学《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一、方案简介:数学中的加法结合律是指在三个或多个数相加时,无论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而简便算法则是一种更加快速和方便的计算加法的方法。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和互动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以及简便算法的应用。

二、方案步骤:1. 引入概念和目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情境、数学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的兴趣。

然后明确方案的目标,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以及简便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2. 介绍加法结合律: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将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展示给学生,并给出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加法结合律成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和特点。

3. 制作教具和展示: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师可以根据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具,如拼图、数轴或卡片,用来展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通过这些教具,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验证加法结合律的正确性。

4. 进行综合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口算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含有加法结合律的题目,并与同学们分享解题思路。

5. 简便算法的介绍和训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简便算法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与加法结合律的关系。

然后,通过例题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简便算法的步骤和技巧。

接下来,进行简便算法的练习,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加法的能力。

6. 拓展应用和巩固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加强巩固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小组竞赛或个人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反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和问题。

数学教案-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数学教案-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数学教案-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1. 引言本教案主要介绍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的概念和应用。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学习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学生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加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其中a、b和c的和的结果不受加法的运算顺序影响,即(a + b) + c = a + (b + c)。

这一法则允许我们在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时,不受括号位置的限制,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2.1 加法结合律的原理加法结合律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推理来说明。

假设有任意三个数a、b和c,根据加法的定义,(a + b) + c就是先计算a和b的和,然后再将这个和与c相加。

同样,a + (b + c)就是先计算b和c的和,然后再将这个和与a相加。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两个和是相等的,即(a + b) + c = a + (b + c)。

2.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举例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有三个数,分别是5、7和3,按照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计算顺序: - (5 + 7) + 3 = 12 + 3 = 15 - 5 + (7 + 3) = 5 + 10 = 15可以看到无论是先计算(5 + 7)还是先计算(7 + 3),最终的结果都是15。

这说明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无需关注加法的运算顺序。

3. 简便算法简便算法是指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规律,来加快加法运算的速度。

通过学习简便算法,学生将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加法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3.1 十进制数的简便算法针对十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简便算法:3.1.1 进位法进位法是一种简便算法,适用于两个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具体的步骤如下: -从加法运算的最低位(个位)开始,将对应位的数相加。

- 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进位的数为1。

- 将进位的数添加到下一位的计算中,继续进行相加。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一)【知识点拨】1.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就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2.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 a+b=b+a(2)加法结合律: (a+b)+c= a+(b+c)(3)乘法交换律: a×b=b×a(4)乘法结合律: (a×b)×c= a×(b×c)(5)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c-b×c(a+b+c)×d=a×d+b×d+c×d(a+b-c)×d=a×d+b×d-c×d(6)减法性质: a-b-c= a-(b+c) a-(b+c)= a-b-c(7)除法性质: a÷b÷c= a÷(b×c) (b、c不能为0)(8)分数的性质:(9)添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添、去括号要变号(10)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在只有加减法运算中,可带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如:a+b-c= a-c+b在只有乘、除法运算中,可带着数字前面符号搬家。

如:a×b÷c= a÷c×b(c 不为0)【典型例题】例1. 4.75-9.63+(8.25-1.37)【解析】先去掉小括号,使4.75和8.25相加凑整,再运用减法的性质,使运算过程简便。

所以:原式=4.75+8.25-9.63-1.37=13-(9.63+1.37)=13-11=2例2.399998+39998+3998+398【解析】先凑成整数再减去相差的数,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400000-2)+(40000-2)+(4000-2)+(400-2)=444400-8=444392【练一练】1、6.73-2+(3.27-1)2、 99【典型例题】例3. 2.5【解析】熟记25并且在做简便计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所以:原式=2.5=10=100例4. 98【解析】利用乘法分配率,先凑成整数再加上相差的数,把101拆成100加1,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98×(100+1)=98×100+98×1=9800+98=9898例5.【解析】上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仔细观察数字间特点,(1)中的与1只相差,如果把写成(1-)的形式与37相乘,再运用乘法的分配率就能简化运算了,所以:原式=(1- )=37-=37-=【练一练】3、(13×125)×(3×8)4、198×10015、【典型例题】例6.【解析】同例5一样,本题中的27可以写成(26+1)。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一、课题简介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加法的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通过学习加法结合律,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数字,提高加法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简便算法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心算时快速准确地完成加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2.掌握简便算法,能够在心算时灵活运用;3.培养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兴趣和自信心;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内容1.加法结合律的介绍和讲解;2.加法结合律的例题演练;3.简便算法的介绍和讲解;4.简便算法的例题演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简便算法的掌握;2.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的运用和思维训练。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

六、教学过程6.1 加法结合律的介绍和讲解1.引入:教师可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2.讲解: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即加法运算中,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然后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再加第一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3.演示:教师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作用和便利性。

6.2 加法结合律的例题演练1.教师出示几道加法结合律的例题,要求学生根据加法结合律的规律计算出结果。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进行讨论和比较,探究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技巧。

6.3 简便算法的介绍和讲解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入简便算法,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简便算法的原理和运用场景。

2.讲解:教师以两位数加法为例,介绍简便算法的运算步骤,即从个位数开始一列一列地相加,然后在纵向加法的结果上进行进位,最终得到最终结果。

3.演示:教师通过多个例子演示简便算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简便算法的操作步骤和计算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3—例5,练习十一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 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给上面的复习题3加上一个已知条件“三班有49人”,问题改为“三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引出例2。

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一班48人二班50人三班49人
共?人
提问:
我们在前面研究过,还应两个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知道用加法算。

现在求三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可以怎样算呢?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
指名说第一种解法:先把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三班的人数。

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

强调说明,为了表明先算一班与二班人数的和,可以在48和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指名说出第二种解法:先把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一班的人数。

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

强调说明,为了表示先算二班与三班人数的和,要在50和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提问:
“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
“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板书:(48+50)+49 =48+(50+49))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


“有什么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等号左边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等号右边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48、50和49这三个数相加,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或者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它们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1)教师: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2+13)+14 12+(13+14)
先让学生算一算,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

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 320+(150+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3.比较三个等式,突出下面三点:
(1)这三个等式中,左右两边各有几个加数?(三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3)再看右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据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
“每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怎么
样?”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让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再看一看教科书第49页的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线结合律。

提问: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中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a+b)+c =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5.练习。

完成第5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把数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6.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教学例4。

出示:480+325+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480+(325+75)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
=480+400 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
=880 可以省略不写。

(2)教学例5。

出示:325+480+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5
=325+75+480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

让学生说一说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的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提问:
“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果学生想不出,再指出:
“口算加法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9+8怎么想?”9+8=9+(1+7)=(9+1)+7=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76+8=84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4)做第50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1)第5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

(2)第6题,要注意a+(20+9)=(a+20)+9这道题,看学生是否能判断出,这道题虽然有字母又有数目,但它仍符合结合律。

(3)第7题,要求学生先两道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加法结合律的。

如37+8,先把37分成30+7,应用结合律可以先把7+8相加,再和30相加。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8、9、10题。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