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的民间传说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广东高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冼夫人文化作为高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当地人民引为自豪,成为了这个古老城市的一张名片。
冼夫人文化源远流长,是高州市民的骄傲和传统,也是广东省乃至整个南中国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现象。
以下就介绍一下【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是一位古代女性,她的传说和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传,冼夫人出生于南宋末年,她出身高贵,却不愿过豪门生活,而是选择了隐居于高州的一座小山中。
在那里,她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种花养鸟,与自然相处。
她喜欢穿着一袭白衣,头上扎着发髻,手里拿着折扇,一副文雅的气质使她成为了当地的传奇人物。
据传,冼夫人喜欢在清晨时分到山上观看日出,她对自然的热爱使她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师,人们纷纷前来向她请教。
冼夫人还擅长诗词书画,她的作品被当地人民视为珍宝。
冼夫人的美丽和才华让人们对她敬仰备至,她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高州的一段经典传说。
在当地人心中,冼夫人不仅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更是一位智慧、善良的仙女。
她的形象经久不衰,成为了广东高州的一种代表性文化符号。
每年,当地都会举办冼夫人文化节,以纪念她的传奇人生和影响深远的文化意义。
冼夫人文化节是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穿上古装,扮演当时的冼夫人和她的仆人,热闹欢快地举行各种文化表演和传统活动。
当地还会举办冼夫人美丽诗意的花展、书画展,以及文化讲座、讲故事比赛等传统文化活动,为当地人民传承和弘扬冼夫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除了文化节,冼夫人还在当地许多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美食方面,当地有一种以冼夫人命名的传统小吃——冼夫人砂锅粥,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这道粥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特殊的烹饪工艺而闻名,成为了高州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常常以冼夫人的形象为设计灵感,这些包括冼夫人扇子、冼夫人刺绣等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赞誉。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冼夫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人物,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贤惠的女性,代
表了中国优秀女性的品质和榜样精神。
冼夫人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她是高阳君周勃的妻子,因为有着卓越的才学和过
人的智慧而闻名于世。
据传说,她曾经为丈夫解决重重难题,帮助周勃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她的故事经过多年的口耳相传,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和榜样。
在广东高州,冼夫
人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代表人物,被人们视为文化的骄傲和民族的精神宝藏。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才德、尚礼貌、讲究人情世故、注重家庭和谐等特点。
冼夫
人的美德和榜样形象对当地人民的道德教育和精神修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冼夫人文化也是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价值观念的文化符号。
冼夫人的品性、人格
和行为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她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需要这种
具有正面价值的文化符号来激发自己的向上精神和道德风尚。
因此,冼夫人文化的传承和
弘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深刻的内涵和广
泛的社会意义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自己
的精神财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文化传统,使其在现代社会有着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冼夫人简介,看看冼太夫人传奇

冼夫人简介,看看冼太夫人传奇冼夫人简介、传奇故事、相关新闻,包括与冼夫人相关的一些事。
冼夫人(512——602)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名英,古高凉(今广东茂名)人,是南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汉、俚各族民众归附隋朝,封为谯国夫人。
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目前,全球冼夫人庙有2000多座,冼夫人已成为东南亚华人华侨与当地老百姓认同、崇尚、信仰的巾帼英雄,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冼夫人后嫁入广东茂名高州市一名官宦家族。
丈夫名为冯宝,是一名刺史。
历史上有冯宝、冼夫人和橘红的故事。
冯宝新任高凉郡太守,生得一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是欢天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冼百合于是成了太守夫人。
冼夫人她是一个神奇的,传奇的人物,她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即为:梁朝、陈朝、隋朝。
【本名】冼英【别称】冼夫人、岭南圣母、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所处时代】梁朝、陈朝、隋朝【民族族群】俚族【出生地】广东茂名电白电城镇山兜村【出生时间】公元512年去世时间公元602年【主要成就】压服诸越(俚人)【主要事迹】助陈朝、隋朝平定岭南这就是冼夫人的简介了。
冼夫人文化:冼夫人文化是指以冼夫人生平行为代表的精神与文化精髓。
冼夫人影响广大深远,冼太庙遍及粤西地区和海南地区,纪念活动是千多年的民间习俗。
冼夫人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民俗学、弘扬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冼夫人文化其实也是俚人文化的一部分。
冼夫人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爱国爱民文化。
融合俚汉文化。
发展封建文化。
睦邻友好文化。
“嘉豪轩”2019北部湾城市群冼夫人文化宣传大使选拔赛由*** 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冼夫人简介,茂名日报社主办,是继2019茂名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后,又一项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城市品牌的大型文化活动。
洗夫人的名人事迹故事

洗夫人的名人事迹故事洗夫人,即洗女士,又名吕若仙,是中国唐代贞观年间的女性名人,以其善行善举、品德高尚而被世人敬仰。
她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深入人心。
据传说,洗夫人出身贫寒,年幼时便失去了双亲,被父母的好友收养。
她从小习惯助人为乐,尤其喜爱救助那些落难者。
她自幼好学,有一天她跟随养父去市集上,见到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在那里苦苦哀求,她当即拿出养父给她的钱买了粥给这些孩子们喝。
自此以后,洗夫人便深入市井,尽尽其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从年轻时起,她便开始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物,帮助一些穷人。
当时有一对夫妇,因为没有子嗣而倍受亲戚朋友的嘲讽,没有一份固定收入,生活十分窘迫,洗夫人便把自己所存的衣物、鞋袜、食品等物品捐给他们。
又发现一位父亲因病去世,身为继母的她对于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继女不闻不问,连房子也不愿意给,当时社会风气普遍存在浪费、贪污等败坏行为,而洗夫人,则体现出高尚的品德、热爱心灵以及孝亲的情操,一心一意为穷苦人民造福的行动。
据一些文献记载,洗夫人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特意请教一位钟离权先生,受到钟离先生的薰陶后,读书可以说是她的日常工作了。
她自己的阅读量之大,让后人的骄傲先生都感到了瞠目结口,人们也立刻对她的人生背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洗夫人还善于医治病痛,有一次一个叫李志友的男子会跳文武、擅长各种技能,当时他为了牟取不义之财,假装瘸腿乞讨,想要骗取她的钱财。
然而洗夫人不仅没有小看他,反而主动邀请他入住自己的家,为他治疗、照顾,使他重得行动自如。
后来,这个叫李志友的人再次回到社会,向那些曾经用压迫和羞辱他的人展现了他的宝贵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艺术家,并留下了自己的一篇篇名作。
最后,洗夫人驾鹤归西,人们对她处事公正、有恒为善的作风还感到万分的敬重。
唐玄宗对她的福德感到非常博爱和称赞,立刻下令为她修建了一座陵墓,将她视为“圣人”,并在朝廷上向全国推广她的精神和思想,这个精神说不过时、永垂不朽。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广东高州地区素有“千年古邑、文化之乡”的美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其独特的文化——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又称冼夫子或冼佛爷,是广东高州人民崇拜的神灵之一,她不仅是高州地区的保护神,还是当地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的核心。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冼夫人文化的由来和内涵。
冼夫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冼唐的高州人士,他曾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冼侯。
后来,他的后代中有一个女子就嫁到了陈朝的太守家中,因为她的美貌和聪慧,深受太守喜爱,甚至被授予了“夫人”的称号。
这位女士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非常聪明,能够占卜预知未来,大家都非常敬她爱她。
据说她死后,就成为土地神,为高州人民保佑祈福。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高州人就会举办冼夫人节来祭奠这位神灵。
当天,人们会在市场广场上展开盛大游行,祭拜冼夫人的牌位,并向她献上各种香烛和鲜花。
此外,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舞蹈,让节日更加隆重热闹。
这也成为高州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冼夫人文化不仅表现在节日活动上,更融入了当地的建筑、食品和文艺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高州市区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叫做“冼夫人庙”的文化遗址。
它是冼夫人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州市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该庙会每年举行冼夫人主神的交替仪式,每两年一次,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在饮食文化方面,冼夫人的庙会上也会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
比如,传统的“冼夫人饭”,就是用糯米和芋头一起煮成的,味道非常香甜可口。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美食,例如河粉、地瓜饼和南瓜酥等等,都是高州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文艺方面,冼夫人文化也融入了许多当地传统的表演艺术。
例如,高州的木偶戏融合了粤剧、潮剧和木偶艺术的特点,被誉为“华南木偶戏之冠”。
此外,高州还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合唱团体和乐队,他们演唱的曲目都是关于冼夫人的传说和故事,体现了当地人对冼夫人的崇拜和敬意。
总之,冼夫人文化是广东高州人民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高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冼夫人简介_冼夫人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冼夫人冼夫人冼夫人(512—602年),广东南部越族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
冼夫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生于高凉郡冼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
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
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四岁时,罗州刺史冯融闻冼夫人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
冯融原为北燕苗裔,其先冯业率众浮海南来,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
由于是外人,所以冯融不为高凉人所信服。
冼夫人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每当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
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投降了梁朝的东魏大将侯景在寿阳复又反叛梁朝。
梁朝按羊侃的计划应在采石矾坚拒叛军渡江,另以一支精锐的部队袭取寿阳,断其归路,这样叛军自然瓦解。
可惜朝廷不用其计,却以与侯景有勾结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
萧正德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于是侯景顺利渡江,将梁武帝围困台城。
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助解围,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不肯前往,却派人召冯宝。
冯宝欲往,被冼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
”冯宝问其故,冼夫人又说:“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
今者若往,必留质,追君兵众。
此意可见,愿且无行,以观其势”(《隋书·谯国夫人传》)。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举兵反梁,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赣石,与侯景呼应。
冼夫人认为:“平虏,骁将也,领兵入赣石,即与官兵相拒,未得还。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冼夫人,又称冼府小姐,是中国南方地区广东高州的著名历史人物,被誉为“广东第一美女”。
冼夫人文化是广东高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当地人民对冼夫人的崇敬和追思之情。
冼夫人生于明代,她是冼星海的外祖母。
冼夫人出生在一个世家之中,美丽聪慧,天资出众。
她在年轻时嫁给了高州的财主冼恩敬,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不幸地很快成为寡妇。
冼夫人因为生活贫困,被迫将儿子托付给族人照顾,自己则出外独自谋生。
冼夫人在外闯荡期间,遇到了自己的前夫冼恩敬。
冼恩敬已成为高州的首富,对冼夫人的美貌依旧留恋不已。
两人重新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幸福的一家人。
冼夫人也因为自己的美丽和聪慧,成为了高州乃至广东地区知名的女性。
冼夫人的美貌和智慧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和爱慕。
人们常常用“冼夫人脸”来形容美丽的面容。
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性,更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和智慧的人。
冼夫人不仅善于经商,而且懂得养生和医术,对人民也非常仁慈。
她曾经帮助贫困的人们度过困难,使他们有了新的生活。
人们把她视为慈善的化身,对她心存敬意。
冼夫人文化在广东高州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人们以冼夫人为榜样,崇尚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美德。
不少人在人生的追求中以冼夫人为榜样,努力经商,同时也关心社会和公益事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高州还设立有冼夫人纪念馆,展览冼夫人的生平事迹和文物,以此纪念她的贡献和影响力。
冼夫人文化也在高州地区的艺术表现中得到了体现。
人们常常通过歌唱、舞蹈、戏剧等方式,将冼夫人的故事和形象传播给后人。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增强了人们对冼夫人的了解和认同感,还使冼夫人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冼夫人文化是广东高州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当地人民对冼夫人的崇敬和追思之情。
冼夫人通过自己的美丽、智慧和善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对广东高州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传承和弘扬冼夫人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后人传递美、善、智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南北朝冼夫人生平简介冼夫人助夫平叛是怎么回事

南北朝冼夫人生平简介冼夫人助夫平叛是怎么回事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女中豪杰,明事理又懂得大义,所帅部众无不对其心悦诚服。
她助夫平叛,忠义为国的事迹也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后人还为其建冼太庙、冼夫人庙,来纪念她。
南北朝冼夫人生平简介冼夫人家是南越国的首领,所率领的部众有十余万之多。
冼夫人少年时期便现出了贤明、机智之态。
她懂得带兵打仗又能严肃军纪,在百越无人不信服于她。
当时,冼夫人的兄长凭借着自己兵强马壮,常常到别的州县掠夺物资,致使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冼夫人知道以后,对其兄苦口婆心地规劝,望其改变恶习,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
其兄沉默良久,终是听从了她的规劝,于是其他郡县的百姓才免于其苦,埋怨之声也渐渐停止了,其他地方的人听说了她的贤明,就纷纷都来归附。
545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了冼夫人的名声,心念一动,便为其子冯宝求亲。
冯宝乃是高凉太守,北燕后裔。
冼夫人答应了这门亲事,嫁予冯宝为妻。
婚后,冼夫人不仅告诫族人,要遵循百姓的礼节、习俗生活,每当遇到问题,她也会与冯宝共同商讨。
在她眼里,无论是谁犯了法,就都要依法而行,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冼夫人所率的部队军纪严明,无人胆敢违抗。
558年,冯宝去世,因为冼夫人多年来的恩惠遍及州郡,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乱。
559年,冼夫人与冯宝之子冯仆担任郡守。
后来欧阳纥企图诱其一同谋反,冯仆举棋不定之下,回家报告冼夫人,请冼夫人拿主意。
冼夫人回答他:“我们家世代都是忠臣,若因为你而落个叛国的罪名,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随后,由冼夫人做主,率兵攻打,欧阳纥落败而逃。
冯仆也因此加官进爵,而夫人的品级也更上一层,与刺史同级。
陈国灭亡后,岭南地区的百姓及将领拒绝归附隋朝,都以冼夫人为主,尊其为圣母。
直到杨广把当初冼夫人赠与陈霸先的犀杖交给夫人,冼夫人才真正接受了陈国的灭亡,在痛哭中绥棱部下归附于隋。
公元601年,冼夫人去世。
冼夫人助夫平叛是怎么回事当时正遇侯景之乱,刺史李迁仕派人征调冯宝,冼夫人一眼就看破了李迁仕的诡计,阻止冯宝前去,告诉他:“他一定是想诱你一同谋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传说冼夫人的民间传说张均绍整理高州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到处流传着许多关于冼夫人的传说,特别在其家乡故里的雷洞村和冼冯定居的旧城和良德一带,当地群众对冼夫人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有故事,有歌谣,也有神话传说。
这些故事许多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则是神化了的,但不管可信程度如何,听说起来都十分优美动人。
作为史学研究来说,民间歌谣及神话传说等虽然不是历史考证的主要依据,但仍可作为旁证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因为很多有价值的历史线索,往往都可以从歌谣传说中得到启发或证实。
这些口碑传奇材料,也是从历史的真实中演变过来的,后来经过历代人们的转辗相传后,不断给予取舍而逐渐定型。
因此,收集民间的歌谣等口碑材料,同样值得重视。
现把冼夫人几个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整理如下。
一、智分鸭群在冼夫人故里雷洞村,流传着冼夫人少年时代聪敏机智的故事。
冼夫人故居旁边,有一条小河,河宽十余米,水深没膝,清澈可鉴。
小河两岸,各有一大草坪,绿草茵茵。
有一天,两位牧鸭人,分别在两边草坪上牧鸭,每群鸭均有百余只。
两群鸭各自从东西两边向着中间的小河慢慢靠拢。
不一会,两群鸭都觅食到河边。
忽然,“哇啦啦”一阵嘈杂声,两群鸭均跳下小河戏水,混成一群,难分难解。
两个牧鸭人急忙下去驱赶,但因两群鸭大小相当,颜色相似,分辨不清,急得两个牧鸭人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其中一位牧鸭人抬头远望,无意中看到草坪后面的冼氏大院时,突然眼睛一亮,高兴地对另一牧鸭人说:“快去找冼女,请她来帮忙解决。
”冼女来到小河边,分别询间清楚两位牧鸭人平时召鸭喂食时的习惯,请他们把鸭群全部赶到一边的草地上,两位牧鸭人分别站在草地两头,让两群鸭混在中间。
这时,冼女请两位牧鸭人同时按照平常各自喂鸭的习惯,发出召鸭讯号。
只见他们一位敲响糠槽,另一位吹响口哨。
中间混在一起的鸭群听到各自主人的喂食呼唤后,立即走近各自的主人身边。
不到五分钟,两群鸭分得一清二楚,各不欠缺。
两位牧鸭人欢天喜地的多谢冼女,然后高兴地赶着鸭群离去。
二、巧判耕牛冼夫人故居背后有一座山,名叫鼓丁山。
此山山势虽不算高,但背面较陡峭。
山上长满山油茶、野柠檬等较低矮的灌木丛,山坡上处处山花烂漫,绿草如茵。
附近村民们都喜欢结伴到此山放牛,这是因为此山青草特别嫩绿,牛很爱吃,但这里也充满危险,如果让牛走进山背面的陡坡,则会有摔倒的危险。
这天早晨,天气特别好,几个小伙伴又相约来到鼓丁山上放牛。
中午时分,牛儿们个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大都到树下躺着休息了,但这时却有一头小母牛刚好进入发情期,两头公牛为争得这头小母牛的欢心而互不相让,直至发展为角斗。
两头公牛角斗得难分难解,放牛小伙伴们想尽办法也无法让其停止。
不一会,两头牛身上均有伤损,其中一头牛伤得较严重,但它们仍然不肯放弃角斗。
只见它们一会儿你来我往,一会儿你进我退,斗得十分惨烈,惊心动魄。
它们在角斗时一进一退间不觉到达了山坡背面的崎岖地带。
突然“砰”的一声闷响,一头牛踩踏不稳,被角倒地;然后再被一角顶来,一骨辘地滚下山去,摔到一块大石上,待伙伴们去抢救时,它已经被跌死了。
另一头牛也伤得不轻。
牛是农家宝,没有牛怎么耕作?两头牛的主人为此争执不休,失牛者认为自家的牛被对方的牛角死,对方主人理应照价赔偿;伤牛者则认为是牛打架与人无关,况且自己也无力赔偿。
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但眼前春耕将至,农事已近,牛工已不能等待,必须紧急解决。
他们怀着焦虑的心情来到冼女家中请求调解。
冼女耐心听了他们各自的申述,然后劝导说;“两牛损伤,主人有责;生者同耕,死者同宰。
”两位牛主听从冼女劝导,都觉得有理。
他们马上回去共同把已死的牛宰杀掉,把牛肉卖给村民作菜食,将卖牛肉的钱对半分配。
又共同将受伤的牛医治好,待到农事需牛耕时,再将牛工按两家农事先后轮流耕作,这样既减少了单方的损失,又解决了两方的耕作问题。
此事获得了完满解决。
村民们一致认为冼女调解合理。
三、凿井救民南方天气湿热,蚊虫鼠蚁多,容易感染疾病。
有一年,天逢大旱,瘴疠流行,周围村中许多人得病,不用多少天,此病迅速传播至雷洞村。
冼首领为了控制此病的扩散,必须想办法在医治病患的同时,对健康者进行预防处理。
为此,冼首领召集各洞都老会议,商讨对策。
会上,有一位年过九旬的都老说,他年轻时村里也曾出现过此病,后来人们到西山上挖开冰洞,取出冰水,水中溶解有一种特殊药物,可以让大家饮用;同时又要用此冰水淋浴,可以降低体温,病即可除。
西山位于雷垌村西南约1.5公里处,是一座非常陡峭的高山,人迹罕至。
山中有个洞穴,相传就是冰洞。
但年深月久,冰洞崩塞。
冼首领带领一批年轻人上山凿井,经过七天七月夜的苦战,终于开出冰洞,并从岩中深处抽出冰水。
沁人心肺的冰水取出来给大家饮用后,果然收到奇效。
很快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此取水。
冼首领见井水不够用,又命人在离此300米远的地方打第二口井;后来再在距此1000米远的地方打第三口井。
据说此三口井是连心井,沿着第一口井井底的石壁可爬到第二口井和第三口井。
第一井和第三井内都有流水声,水从第一口井吐出,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
由于水源充足,附近几条村出现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西山因被凿了三口井,也改名为大天井。
四、智判竹帽在良德一带,流传着一个冼夫人智判竹帽的故事。
冼夫人的丈夫在良德任高凉太守,冼夫人也在良德太守府协助冯宝处理政事。
因此,冼夫人家乡的人来良德趁墟时,都喜欢到太守府找冼夫人聊天。
这天,适逢良德墟日,群众依期趁墟,并且又来到太守府后院找到冼夫人,把买到的东西寄放在冼夫人住所,散墟时才各自取归。
这时,有甲、乙两位趁墟人,为一顶新竹帽争执不下,都认为是自己刚买来的,但俱无凭证,因此各不相让。
他们到太守府找冼夫人来处理。
冼夫人听取了甲、乙双方的陈述后,并不表态,但将竹帽留下,并叫他俩立即离开太守府回家。
甲、乙二人刚出门,冼夫人立即叫一人暗中跟随,偷听他们路上的对话。
甲、乙二人走后不久,又被召回太守府后院。
冼夫人问:“你们俩谁骂我?”乙抢着回答:“是甲骂你。
他骂你贪了他的竹帽,不还他。
还骂你处事不公道。
”甲低着头,不作声,表示默认。
冼夫人笑着说:“甲因为花了钱买帽,但又得不到帽,当然心中不平,所以骂人。
竹帽应该是甲的。
”说完,使把竹帽断定归甲。
乙自知理亏,羞傀无言。
他受到了冼夫人的批评教育。
五、降服恶魔在高凉岭一带,流传着冼夫人勇斗大榭王,为民除害的故事。
高凉山是高州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冼夫人长期屯军之所。
与高凉岭遥相呼应处,也有一峻岭,称为大榭岭。
占据此岭的是一个大魔王,名叫大榭王。
大榭王早出晚归,残害人民。
各洞人民深受其害,恐惶不安。
这天,大榭王又出来抢劫了。
大榭岭下一带的群众,纷纷跑到高凉山,找到冼夫人,声泪俱下,-哭诉大榭王的罪行,请求冼夫人帮助除掉这个害人魔王。
冼夫人听了大榭岭下群众的哭诉后,义愤填庸,激馈地说,“不制服大榭王,誓不罢休!”说完,拔出宝剑,往前面的一块巨石一剑劈去。
顿时,“嘛啦”一声巨响,金光四射,离她还有数十米远的一块数百吨重的巨石,立即整齐地裂成两段。
后人称这一巨石为冼夫人试剑石。
大榭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凶神恶煞地赶过来,要与冼夫人一比高低,以其显示自己魔力的威严。
他走近高凉山下,举起了把巨型大铲,朝着高凉山大吼一声,先发制人地往高凉山狠命一铲,想把高凉山连同冼夫人一起铲掉。
这时,只见冼夫人侧身一闪,右手用剑往大榭王的铲柄上轻轻一按,大谢王的大铲立即移了位,铲口正对着旧城冼太庙门口的大广场,结果把大广场铲出了一个十余亩宽的大口。
后来变成了一张大鱼塘,这鱼塘至今还存在。
冼夫人用左手拨转大榭王大铲的瞬间,右手又同时举起纸扇,朝大榭王肩上用力一拍,大榭王慌忙往左一躲,躲过了冼夫人的拍击。
冼夫人的纸扇打不中大榭王,但却把大榭岭下方圆数十公里的地方,打出了二十四条山坑,每条坑长宽数公里,即谓东坑、西坑、金坑、银坑等。
现在,这二十四条坑已变成了二十四条村落,居住着数千人。
大榭王见状,大惊失色,自知不是冼夫人的对手,便当场伏倒在地,甘拜下风,并表示服从冼夫人调遣,不再残害百姓。
从此,大榭岭下一带人民安居乐业。
他们无不感谢为民除害的冼夫人。
六、驱鬼烧窑在长坡、东岸一带,流传着冼夫人驱鬼烧窑的故事。
南朝梁代建高州(旧城),开始筑砌城墙,需要大量砖瓦,民工们日夜苦干,还是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建筑需要,除了民工们加班赶制外,冼夫人也使出了上可调动天兵天将,下可驱使鬼怪妖魔的本领。
他驱使了旧城周围一带的鬼神,为建城赶制砖瓦。
那些鬼神们都紧张地忙碌起来,搞得天昏地暗,-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地下挖出了一大批砖瓦窑,烧制了大批砖瓦,满足了旧城建筑的需要。
后人称这些砖瓦窑为“鬼窑”。
至今,这些“鬼窑”还历历在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保存至现在的“鬼窑”共达150多座。
这些“鬼窑”都以群体形式出现,如长坡镇木马河旁,一连排列“鬼窑”25座;旧城旁的砧板地,也一连排列“鬼窑”10多座。
在这些“鬼窑”内,还残留有不少砖瓦残件和陶瓷碎片。
据考古证实,这些“鬼窑”都是过去烧制砖瓦或陶瓷的古窑,时代从汉至宋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现在雷垌村山兜坑发现的那座古窑,也属于“鬼窑”的类型。
七、月下老人高州冼太庙正殿背后的后殿是冯公庙,庙内塑有冯宝及冼夫人座像,人们称冯冼二像为“和合神”。
青年男女们遏到不顺心的事,都喜欢到“和合神”面前低声细语地倾诉,祈求冼夫人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共结和好。
在当地群众中间,流行着几首歌谣:结伴来登冼庙堂,士女虔心来烧香;夫人想是慈悲甚,尽诉痴情也无妨。
这是渴求幸福美满爱情的年轻人,在“和合神”面前的大胆倾诉。
又曰:冼庙座前拜神灵,种种痴情仔细陈;愿乞先锋双脚急,替依捉回负心郎。
这是失恋的姑娘希望冼夫人替她作主,找到离她而去的薄情郎。
对善良人民的满怀同情,对邪恶势力的勇敢斗争,这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冼夫人。
八、义务保姆在雷垌和旧城村一带,同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雷垌村的村民称冼夫人为“姑太”,姑太者即祖父的先辈姐妹也。
冼夫人诞生于雷垌村,也即是雷垌村民祖父的姐妹,故称姑太。
雷垌冼太庙也称姑太庙。
旧城村的村民则称冼夫人为“阿太”,阿太者即祖母的先辈也。
旧城村,过去冼夫人与丈夫冯宝在此建居定居的村落,故又称冯家村,村里的居民,都是冼夫人的后裔。
他们称呼冼夫人为“阿太”,冼太庙也称“阿太庙”。
这两村的农妇们,每当早上出工时,便抱着自己的幼儿到冼太庙中,安置在冼太神像前,说:“请阿太帮我睇好细侬。
”说完,便掩门而去。
这些幼儿在庙内终日不饥不啼,十分快乐。
傍晚,农妇收工回来后,又到庙内携带各自的幼儿,愉快地归去。
这样一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也不觉奇怪。
民间传说有个好奇的人偏要寻根问底,总想弄清楚为什么村中的幼儿一到阿太庙内便不哭不闹,不饥不啼?有一天,这个好奇者便从大门缝中往内窥看庙内幼儿动静,只见阿太现出真身,与幼儿们共玩游戏,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