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习题

合集下载

思修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个人主义D. 社会主义答案:C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A. 爱国B. 诚信C. 友善D. 竞争答案:D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为人民服务B. 集体主义C. 公平正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违法必究E. 以上都是答案:E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要求是什么?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D. 爱国、法治、诚信、友善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C.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法律至上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法律的权威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B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富强、和谐、法治、诚信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国家层面B. 社会层面C. 个人层面D. 集体层面答案:ABC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社会主义D. 个人主义答案:ABC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哪些?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BCD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包括哪些?A. 爱国B. 诚信C. 友善D. 竞争答案:ABC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包括哪些?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C.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思修》习题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思修》习题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一章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1、(A)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2、四书五经中(A)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论语》 C《诗经》 D《尚书》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A)的理念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B)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5、(D)的大学是把学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6、现阶段,(A)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现代化强国7、(D)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无私奉献 D改革创新10、思想道德素质和(D)是人的基本素质A理论素质 B政治素质 C心理素质 D法律素质11、(C)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A政治素质 B法律素质 C道德素质 D思想素质12、(B)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C)优良学风的体现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14、人才的本质特征是(D)A社会性 B进步性 C相对性 D创造性15、人才的本质特征是(C)A时代性 B阶级性 C创造性 D奉献性16、人才的本质特征是(B)A社会性 B创造性 C进步性 D阶级性17、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18、人的本质在于(B)A人有智慧有文化 B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 D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19、人的本质属性是(C)A本能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思维属性20、“人之初,性本善”是(B)的观点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1、人性本恶是(B)的思想A孟子 B荀子 C告子 D韩非子2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B)提出的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23、人的本质是(D)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思维属性 D社会关系的总和24、人对人是狼是(A)提出的A霍布斯 B笛卡尔 C康德 D黑格尔25、(B)认为人都是“自保自爱,趋乐避苦”的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26、“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的灵魂”是(C)说的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27、马克思赞扬(B)是辩证法的大师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弗洛伊德 D康德28、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29、人生目的主要回答:(A)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30、人生价值主要回答:(D)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31、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C)A享乐主义人生观 B禁欲主义人生观C拜金主义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32、“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是(A)人生观A享乐主义人生观 B实用主义人生观C拜金主义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33、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D)A个人的自我实现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 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34、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C)A世界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价值观35、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B)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36、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C)A顺境 B修养 C境遇 D逆境37、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B)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B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人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38、人生观是(C)的反映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39、人生价值的本质是(B)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个人的自我完善 D个人实践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40、人生观的核心是(B)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41、人生目的是指人(B)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42、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A)A公有观念 B私有观念 C民有观念 D共有观念43、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是指(B)A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B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的个体C脱离时代抽象出来的人类共性 D非具体的人,抽象的人4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D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45、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B)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46、人生价值观是(D)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B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47、科学的人生观是(A)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48、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D)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9、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中介环节是(D)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实践50、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为人生的目的和生命的全部意义的是(B)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1、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A)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2、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的是(D)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3、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的是(A)A极端个人主义 B极端利己主义 C 狭隘功利主义54、影响人生态度的核心因素是(B)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55、主张入世人生态度的是(A)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6、主张出世人生态度的是(B)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7、主张避世人生态度的是(C)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8、把“好生”视为天命的是(B)A佛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59、认为人应尽可能全生而避死,力争善生善死的是(C)A佛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60、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只是暂别人生,因为人的生死是轮回的。

《思想道德修养》第一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第一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一、简答题1.大学新生在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有哪几方面3.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4.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5.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6.确定大学培养目标的依据是什么7.面向21世纪中国大学的培养目标8.大学生成才需要正确处理哪几个关系9.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10.创业精神的行为特征11.什么是心理健康1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13.人的心理健康包括那些方面14.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有二、论述题1.有人说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你对所在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印象如何?你准备怎样利用这种氛围塑造自己?2.参考视频“杨振宁与陈佳洱谈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讨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校学习期间应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3.思考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与中学有那些不同,你怎样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4.本院、本系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当如何改进?在目前还不能及时、全面地改进之前,你自己怎么办?5.说大学新生的面前“一无所有,但又拥有一切”,你觉得这话矛盾吗?为什么?6.参考漫画《有些人一生追求最多的,可能是最不需要的东西》,认真思考自己来到大学,你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能要到什么,要不到什么?应该先要什么,后要什么?三、材料分析题根据以下三段材料思考问题,写一篇研究论文。

材料1:某专科学校一位女生仅仅因为晚上自习回来,寝室同学没有开门,第二天就买了两公升汽油倒在寝室的地板上,用蜡烛点燃,酿成火灾……;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06日材料2: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竞争机制被引入日常生活中,人们长时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以下关于理想信念的表述,错误的是()A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B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C 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D 理想和信念是完全相同的概念答案:D解析:理想和信念是紧密相连的,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理想侧重于人们对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指向性和目标性;信念侧重于人们内心的确信和坚守,具有稳定性和执着性。

2、()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A 理想信念B 道德规范C 法律意识D 价值观念答案:A解析: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缺乏理想信念,人的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容易动摇。

3、以下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C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D 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D解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紧密相连的。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二、多选题1、理想具有()等特征。

A 超越性B 实践性C 时代性D 多样性答案:ABCD解析:理想具有超越性,它超越现实,指向未来;具有实践性,理想的实现需要通过实践;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具有多样性,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

2、信念具有()等特征。

A 执着性B 多样性C 亲和性D 稳定性答案:ABD解析:信念具有执着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3、以下关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C 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D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答案:ABCD解析:理想和现实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思修第一章习题

思修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理想是现实的基础B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C 理想受现实的制约D 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面2.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C )。

A.人们头脑中天生固有的B.人们主观自生的C.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关系的产物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信仰是信念的( D )表现形式。

A、首要B、主要C、基本D、最高5.在对信念的理解中,下列正确的是( D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科学性B、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D、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6.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C )。

A.设计理想B.理论学习C.社会实践D.人际交往7.“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

”这一事实说明( A)。

A.人们对理想不断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B.理想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任何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D.理想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是人生前进的方向8.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

这就是说(ABC)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C、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9.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思修第一章习题(含答案)

思修第一章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2、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A、奉献B、索取C、存在D、享用3、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C、国家对个人的积极评价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4、下列有关人生价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个人的能力越强,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B、个人的行为动机越高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D、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满足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5、()对个人的思想行动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A、荣辱观B、生死观C、顺逆观D、苦乐观6、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理解也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D、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7、“知耻近乎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说的是人生矛盾中的()A、苦乐观B、荣辱观C、生死观D、顺逆观8、人生的社会价值是()A、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B、个体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C、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D、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9、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

这说明()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10、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说过:“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有有奉献才能有索取。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剖析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剖析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B.不可实现性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B )A 实践性B 预见性C 层次性D 科学性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B.信念C.理想D.毅力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B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B.社会实践C.科学研究D.哲学思维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

这说明,理想具有( B )A.共同性B.时代性C.阶级性D.思想性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A.人生的指路明灯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B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A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 B )A.科学理论B.社会实践C.主观愿望D.真诚信仰1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D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 理想B 信念C 道德D 法律答案:A解析: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具有()A 超越性B 实践性C 时代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超越性指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实践性指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发展,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时代性指理想受时代条件制约,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3、()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A 理想信念B 道德规范C 法律意识D 价值观念答案:A解析: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4、马克思主义具有()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崇高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

科学性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指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崇高性指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多项选择题1、理想的类型包括()A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B 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C 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D 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答案:ABCD解析:理想的类型多样,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个体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追求,社会理想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近期理想是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理想,远期理想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生活理想关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职业理想涉及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道德理想体现人们在道德方面的追求,政治理想则与政治立场和政治目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C)。

A人才成长的道路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C 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D 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2.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B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3.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4.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 B )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5.信念一旦形成( B )改变。

A不可 B.很难 C不必 D容易6.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C )。

A态度 B行动 C现实 D结果7.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是( A )。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8.在今天,社会倡导、人们呼唤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大胆革新、乐于奉献等理想人格,并以此作为做人的楷模和标准。

这样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理想中( C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9.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 D )A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的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C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D理想和信念是互不相干的两种意识形式11.下列各项,不是从理想的内容上来划分的是( D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长远理想12.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信念的是( C )A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B人生充满苦难和罪恶,尘世很难有幸福,幸福只能在天国C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D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13.理想的涵义是指( D )A.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没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像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像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像D.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14.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表明( D )A应立志做大事 B立志当高远C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 D立志须躬行15.“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应未来,是未来的现实”最能说明理想具有( B )。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16.《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 D )。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17.理想虽然是人的精神现象,但是它是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修正、发展以及实现,这表明理想最大的特征是( A )。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18.同样是致力于社会的变革,王安石、张居正与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理想不同,这体现了理想的( C)。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19.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生活中“三大件”追求的变迁,说明了理想具有( C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20.属于从性质上划分的理想是( C )A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C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 D生活理想与道德理想21.信念是(A)。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22.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列宁的话表明( D )A立志当高远 B青年应立志做大事C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D立志须躬行23.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 B )。

A人与生俱来的 B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是人们成年后的必然产物 D是人类进化到今天的结果24.下面关于理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C理想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无客观性可言 D理想具有时代特征25.下面关于信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C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D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26.下面关于理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理想具有现实性,也具有预见性,是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B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C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则没有。

D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27.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D)A生活理想 B道德理 C职业理想D社会理想28.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B)A. 认真学习科学理论B.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C. 牢固确立科学信念D. 大胆畅想美好未来29.信念是( D )。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30.职业理想是指( B )。

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31.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 D )。

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C.生活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33.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D )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B努力保持心理健康C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4.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

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35.信念是( D )A一种知识体系 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C是一种思想和理论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36.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D)A生活理想的表现 B社会理想的表现C道德理想的表现 D职业理想的表现37.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 D )A资产阶级信念和无产阶级信念B唯物主义信念和唯心主义信念C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D科学信念和非科学信念38.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确立科学信念的基础是( C )。

A投入全部感情 B畅想美好未来C正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D保定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39.宗教信仰是( B )。

A科学信念形式 B非科学信念形式C社会主义信念形式 D资本主义信念形式40.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B )。

A理想就是现实B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C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41.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 D )。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 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C.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D.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42.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A)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C)A.生活理想的内容B.道德理想的内容C.社会理想的内容D.职业理想的内容44.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

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A.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B.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D.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45.生活理想是(A)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6.社会理想是(C)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7.道德理想是(D)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8.青年人要想又大成就,就应当志存高远。

以下事例能很好说明这一点的是(C)A袁隆平大科学家的称号是从田间小路上一步一步走出来的B居里夫人从几吨沥青中提炼0.12克镭C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D自学成才的张立勇让清华学子钦佩49.不是理想的作用是(B)。

A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预见社会发展前景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50.下列人物的言行不属于“志存高远”的是(D)A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B见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C项羽见秦始皇南仪仗万千巡威风凛凛,道:“彼可取而代也。

”D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是从田间小路上走出来的科学家。

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

”这说明( BCD)A社会实践是科学知道产生的源泉B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2.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ABCD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B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C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3.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陈毅元帅曾经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