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ppt
合集下载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为金色花),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孩子与母亲三次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童对母亲的爱和母子之间的亲昵、深情
荷叶 · 母亲
读课文说文章主要写了关于莲花的几件事?
“我”与莲花
“我”的出生与三蒂莲(第3段)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给“我”的触动(第4~7段)
红莲盛开(4)红莲攲斜(5)荷叶护莲(6)红莲挺立(7)
浏览4~7段,说一说“红莲”的雨中变化(提示:共4个阶段)
有些烦闷(4)———仍不适意(5)———心绪散尽(6)———深受感动(7)红莲盛开(4)———红莲攲斜(5)———荷叶护莲(6)———红莲挺立(7)
思考:4~7段写“我”“红莲”有何联系?
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作者介绍
字词积累蒂 梗匿笑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花瓣 祷告 莲蓬 菡萏 攲斜
“我”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第6段)触景生情。 荷叶保护红莲让“我”想到母亲保护子女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用荷叶象征母亲,一切困难阻碍在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下都成了“无力的水珠”:母爱让女性变勇敢,战胜一切困难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 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散文诗特点
篇幅短小; 生动形象、蕴含哲理;
具有浓郁的诗意。
金色花
散文诗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读准“祷告”“嗅”等字音;认识“沐浴”“罗摩衍 那”“花瓣”等生字;理解“匿笑”的词义。
表达出孩子的淘气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机要说灵的、话撒了娇。、调 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对话作者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 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技巧,通过朗读
、
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抒情。(难
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情。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① 闻(气味) 嗅 ② 偷偷地笑 匿笑 ③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 花开的好预兆 花瑞
(2) 心情不畅快 烦闷
(3)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菡萏
(4)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
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例句: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进去了。 (5) 倾斜,歪斜。 攲斜
师生对话—品析语言
体会下列语句蕴表含现的出孩思子想的感调情皮、。得意、骄傲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 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散文诗特点
篇幅短小; 生动形象、蕴含哲理;
具有浓郁的诗意。
金色花
散文诗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读准“祷告”“嗅”等字音;认识“沐浴”“罗摩衍 那”“花瓣”等生字;理解“匿笑”的词义。
表达出孩子的淘气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机要说灵的、话撒了娇。、调 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对话作者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 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技巧,通过朗读
、
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抒情。(难
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情。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① 闻(气味) 嗅 ② 偷偷地笑 匿笑 ③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 花开的好预兆 花瑞
(2) 心情不畅快 烦闷
(3)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菡萏
(4)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
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例句: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进去了。 (5) 倾斜,歪斜。 攲斜
师生对话—品析语言
体会下列语句蕴表含现的出孩思子想的感调情皮、。得意、骄傲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7 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二、浏览课文,分析段落作用。 1.第2、3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 此处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有关的往事,说明了“我” 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感情,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知识链接
对比的作用 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思想感情更深刻。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 诗人。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 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代 表作品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诗集《繁 星》《春水》等。
这首散文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 页图画》(《冰心全集 》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往事(一)》内容 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 中的片段,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 题。这首散文诗就是一首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 的散文诗。
用鼻子辨别气味;闻: 嗅 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摇摆 偷偷地笑: 匿笑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作者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 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 《园丁集》《新月集》等。
文体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 裁,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一般篇幅短小,融合了诗 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等特点。
比较朗读两首散文诗,填写下列表格。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人物形象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朗读设计
结合对两篇课文的认识,进行对比阅读,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2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文小结:
荷叶象征母亲。白莲象征失去母 爱的孩子;红莲象征被母爱呵护的 孩子。作者以眼前景物着手,借景 抒情,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研读《金色花》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 嬉戏的画面。
有哪三次嬉戏呢?
第一次: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悄 悄地开花瓣儿、散发香气。 第二次: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 子投放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 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找到描写“我”和“妈妈”的语句, 分析“我”和“妈妈”的形象。
“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调皮、可爱、天真
淘气、依恋母亲、爱母亲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着急、惊喜、心疼
嗔怪、疼爱、慈爱
为什么“我”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 嬉戏?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 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 一些幸福。是为了回报母爱。
为什么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却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 自己为母亲做事也不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夸 奖,只是为了母亲生活得更好,让母亲感 到幸福。
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小组讨论,请从思想、感情、构思、 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思想内容:母爱、母子情深 (二)感情基调: 金色花——天真、欢快、童趣,母爱。 荷叶母亲——温馨、伟大、无私的母爱。 (三)构思角度: 《金色花》构思精巧,借儿童想象,表现母子情深;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托荷赞母。表达对母亲的感激赞美。 (四)艺术手法 《金色花》:想象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象征手法 (五)语言风格 《金色花》:朴实自然、清新活泼。 《荷叶.母亲》:华美典雅、文采清丽。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9张PPT)

合作探究:
1、朗读感悟,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
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体验情感。(先由学生圈点勾画,朗读品味)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
拓展提升: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 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 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 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 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 尔《告别》)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
课堂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 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 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 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 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 爱。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 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懂意象
《荷叶•母亲》写的是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
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 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 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 徊、欹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 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荷叶•母亲》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莲花,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 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雅。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植物有何 深意?
结尾含蓄,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那 么,《散步》的景色描写是清新雅致。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 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所以它是
。
《金色花》则是虚拟的,作者
。
读懂意象
“诗歌其质,散文其形”。 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 丰富的情感!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 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懂意象
《荷叶•母亲》写的是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
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 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 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 徊、欹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 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荷叶•母亲》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莲花,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 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雅。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植物有何 深意?
结尾含蓄,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那 么,《散步》的景色描写是清新雅致。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 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所以它是
。
《金色花》则是虚拟的,作者
。
读懂意象
“诗歌其质,散文其形”。 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 丰富的情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
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一位
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答:孩子:活泼机灵 调皮可爱
妈妈:温柔善良 勤劳美丽 疼爱孩子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 征着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 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 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 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象。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一幅图画呢?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
2、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红莲——象征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 儿女。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 3、体会人间至爱亲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难点)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
带着题目速读全文,试着从文中找答案
小组讨论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呢? 2、“我”在风雨中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4、结尾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金色花的象征意义: ——比喻儿童 ——赞美美丽可爱的孩子 ——圣洁无私的母爱 ——孩子圣洁无私的回报母爱
花 人
3.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做 了哪几件事情?
3.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我与妈妈进行了三次嬉戏
妈妈 我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 妈妈讲故事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 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 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 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 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 形,诗意其质”。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 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泰戈尔与中国 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 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 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 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 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 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 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 界名流。
4、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
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 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 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 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快乐。)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 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 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泰戈尔(印 度)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 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 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 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 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吧。
祷告时 读书时
去牛棚
4.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 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 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 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 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 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 撒娇,瞒着妈妈。
朗读练习
金 色 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 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 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 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又 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圣树金色花
徐 悲 鸿
泰 戈 尔 像
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作家。是位杰出的诗人、小 说家、戏剧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 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他的散文诗 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 集》、《飞鸟集》等。
小结归纳:
孩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 顺机灵、天生善良的孩子。
2.请大家讨论:诗中写的是怎样 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从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 • • • •
• • • • •
• • •
1、变成金色花在空中摇摆、跳舞却不让妈妈知道(1) ——活泼、顽皮、可爱的孩子 2、妈妈焦急寻找;孩子却匿笑,一声不响(2) ——淘气的孩子 3、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陪妈妈读书 (3—6) ——深爱妈妈的孩子 4、求妈妈讲故事(7) ——撒娇、淘气、可爱的孩子 5、妈妈嗔怪时,孩子仍瞒着妈妈(8、9) ——其实,孩子一直陪着妈妈,一直在为妈妈做事,只是不让 妈妈知道。 不求妈妈夸奖,但求妈妈得到温馨。 因为—— 母爱是圣洁的无私的,回报母爱也应该如此。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圣树之花
圣洁高尚
①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 ②是泰戈尔借美丽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的可爱; ③是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圣洁无私的母爱 ④是人们喜欢花,花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 亲的心愿。
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运用了什么 样的表现手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母子之爱——圣洁无私 高尚
泰 戈 尔 与 徐 志 摩 、 林 徽 因
预习导学
印度 1、 ___________著名的诗人, 诺贝尔 ___________ 文学奖
预习导学
2、生字:匿笑( ) 花瓣( bàn ) nÌ 祷告( dăo) 嗅(xiù ) 膝盖( xī ) 沐浴(mù ) 摩罗衍那(yǎn )
预习导学
3、 (1):匿笑 (2) :祈祷
花 人
3.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做 了哪几件事情?
3.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我与妈妈进行了三次嬉戏
妈妈 我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 妈妈讲故事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 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 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 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 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 形,诗意其质”。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 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泰戈尔与中国 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 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 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 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 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 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 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 界名流。
4、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
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 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 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 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快乐。)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 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 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泰戈尔(印 度)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 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 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 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 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吧。
祷告时 读书时
去牛棚
4.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 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 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 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 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 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 撒娇,瞒着妈妈。
朗读练习
金 色 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 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 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 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又 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圣树金色花
徐 悲 鸿
泰 戈 尔 像
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作家。是位杰出的诗人、小 说家、戏剧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 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他的散文诗 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 集》、《飞鸟集》等。
小结归纳:
孩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 顺机灵、天生善良的孩子。
2.请大家讨论:诗中写的是怎样 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从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 • • • •
• • • • •
• • •
1、变成金色花在空中摇摆、跳舞却不让妈妈知道(1) ——活泼、顽皮、可爱的孩子 2、妈妈焦急寻找;孩子却匿笑,一声不响(2) ——淘气的孩子 3、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陪妈妈读书 (3—6) ——深爱妈妈的孩子 4、求妈妈讲故事(7) ——撒娇、淘气、可爱的孩子 5、妈妈嗔怪时,孩子仍瞒着妈妈(8、9) ——其实,孩子一直陪着妈妈,一直在为妈妈做事,只是不让 妈妈知道。 不求妈妈夸奖,但求妈妈得到温馨。 因为—— 母爱是圣洁的无私的,回报母爱也应该如此。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圣树之花
圣洁高尚
①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 ②是泰戈尔借美丽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的可爱; ③是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圣洁无私的母爱 ④是人们喜欢花,花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 亲的心愿。
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运用了什么 样的表现手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母子之爱——圣洁无私 高尚
泰 戈 尔 与 徐 志 摩 、 林 徽 因
预习导学
印度 1、 ___________著名的诗人, 诺贝尔 ___________ 文学奖
预习导学
2、生字:匿笑( ) 花瓣( bàn ) nÌ 祷告( dăo) 嗅(xiù ) 膝盖( xī ) 沐浴(mù ) 摩罗衍那(yǎn )
预习导学
3、 (1):匿笑 (2)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