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小组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声乐小组课》教案

《声乐小组课》教案

《声乐小组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xxxo|----|---||吸--停呼(2)慢吸快呼2/4xx|xx|o-|oo||---停呼快吸慢呼4/4xo--|----|----||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5432|234|5432|-||uuaaa2/455·|33·|·||uououo训练方法和要求:1、同无声的呼吸训练结合起来,用气息支持发声。

声乐小组课教案

声乐小组课教案

声乐小组课教案第一章:声乐基础知识1.1 声乐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声乐的定义:声乐是指人们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艺术形式。

掌握声乐的分类:分为美声、民族、通俗等。

1.2 声乐基本要素音高:理解音高的概念,能够识别简谱中的音符。

节奏:掌握节奏的概念,能够按照拍子正确演唱。

音色:了解不同音色的特点,学会通过调整共鸣来改变音色。

咬字: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使演唱清晰易懂。

1.3 声乐技巧呼吸控制: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声音的稳定与持久。

共鸣调整:了解共鸣的概念,学会通过共鸣来增强声音的丰满度。

发声位置: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使声音更加明亮和富有穿透力。

第二章:声乐曲目的学习与演唱2.1 声乐曲目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声乐曲目。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难度。

2.2 声乐曲目的学习分析曲目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

学习曲目的歌词意义,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3 声乐曲目的演唱练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注重咬字清晰,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保持声音的稳定与和谐。

第三章:声乐表演技巧的培养3.1 表演准备选择适合的表演服装和道具,增强表演的整体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

3.2 身体语言的运用学习身体语言的基本技巧,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学会通过身体语言来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

3.3 声乐表演的综合训练结合声乐演唱和身体语言,进行综合表演训练。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个性化的诠释歌曲。

第四章:声乐小组合作与交流4.1 小组合作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声乐作品。

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主唱、伴唱、伴奏等。

4.2 小组合作的学习与排练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声乐曲目,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与交流。

进行排练,协调每个成员的演唱和表演,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4.3 声乐小组的交流与展示组织声乐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表演技巧。

初中声乐课教案模板

初中声乐课教案模板

初中声乐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声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知识:呼吸控制、发声方法、音准、节奏等。

2. 声乐曲目:选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歌曲,涵盖不同风格和难度。

3. 声乐技巧:音阶、琶音、滑音、装饰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二、声乐基本知识学习(15分钟)1. 呼吸控制: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2. 发声方法:教师讲解发声技巧,学生分组练习。

3. 音准和节奏:教师演奏乐器,学生跟随演唱。

三、声乐曲目学习(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歌曲,讲解歌曲背景和情感。

2. 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调整音量和音色。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声乐技巧训练(15分钟)1. 音阶: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2. 琶音:教师讲解,学生分组练习。

3. 滑音和装饰音: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情况。

2. 学生演唱表现:评价学生在演唱中的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表现。

3. 学生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乐素材。

2. 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 声乐教材或歌曲谱子。

【教学延伸】1. 组织课后声乐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和展示。

2. 邀请专业声乐教师进行讲座或辅导,提高学生声乐水平。

3. 组织校园声乐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

初中声乐小课教案

初中声乐小课教案

初中声乐小课教案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呼吸控制和声音发声方法,演唱简单的歌曲。

3. 学生能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知识:呼吸控制、声音发声、音高、节奏等。

2. 声乐练习:简单的歌曲演唱、音阶练习、和声练习等。

3. 音乐欣赏:欣赏经典声乐作品,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声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和兴趣。

二、声乐基本知识(15分钟)1. 呼吸控制:老师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呼吸练习。

2. 声音发声:老师讲解声音发声的技巧,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声音练习。

三、声乐练习(20分钟)1. 歌曲演唱:老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讲解歌曲的音高、节奏等,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2. 音阶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音阶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3. 和声练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和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感。

四、音乐欣赏(10分钟)1. 老师播放经典声乐作品,学生认真聆听。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呼吸控制和声音发声方法,演唱简单的歌曲。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生能够与同学协作,完成和声练习。

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或歌曲集。

2. 音响设备。

教学建议:1. 老师应具备专业的声乐知识和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 学生在课堂上应保持积极的态度,积极参与练习和互动。

3. 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声乐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以上是一份初中声乐小课的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声乐课教案过程

大学声乐课教案过程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内容:1. 声乐发声方法及技巧2. 声乐作品鉴赏3. 小组合作演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彼此了解。

二、声乐发声方法及技巧1. 教师讲解声乐发声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掌握气息控制技巧。

3. 教师示范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呼吸方法,学生模仿练习。

三、声乐作品鉴赏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旋律特点、歌词内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讨论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小组合作演唱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声乐作品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排练,注意歌唱技巧和合作协调。

3.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演唱作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二、声乐发声方法及技巧1. 教师针对上节课学生的演唱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声乐发声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三、声乐作品鉴赏1. 教师推荐一首新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讨论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小组合作演唱1. 各小组根据上节课的演唱效果,对作品进行改编和调整。

2. 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排练,注意歌唱技巧和合作协调。

3.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合作演唱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作品鉴赏等方面的进步。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初中声乐小组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声乐小组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声乐小组课程二、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共10课时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2. 声乐演唱技巧3. 歌曲欣赏与演唱4. 小组合作与表演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乐演唱技巧、歌曲欣赏与演唱难点: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小组合作与表演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础知识、演唱技巧等。

2. 演示法:教师现场示范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合作演唱,教师指导。

4. 欣赏法: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声乐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声乐基础知识讲解:声带、呼吸、共鸣等。

3.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

4. 歌曲欣赏: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第二课时1. 声乐演唱技巧讲解:咬字、气息、音准等。

2.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演唱技巧。

3. 歌曲欣赏: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1. 声乐演唱技巧讲解:歌曲处理、情感表达等。

2.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演唱技巧。

3. 歌曲欣赏: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1. 声乐演唱技巧讲解:音域、音色等。

2.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演唱技巧。

3. 歌曲欣赏: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第五课时1. 声乐演唱技巧讲解:歌曲节奏、旋律等。

2.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演唱技巧。

3. 歌曲欣赏:播放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第六课时1. 声乐演唱技巧讲解:歌曲情感、风格等。

2. 发声练习:学生跟唱,教师纠正演唱技巧。

儿童声乐小组课教案

儿童声乐小组课教案

儿童声乐小组课教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选择将孩子送到艺术班学习,而儿童声乐课更是家长们关心的热门课程之一。

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节成功的儿童声乐小组课,不仅需要老师具备优秀的声乐技能和丰富的音乐知识,还需要老师对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份儿童声乐小组课的教案,详细阐述该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一、课程设置1.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声乐素质的全面提高,并通过音乐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

具体实现的目标包括:(1) 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音准、节奏感等基本能力。

(2)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并提高其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2.课程内容:(1) 发声训练:通过歌唱和发音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呼吸、喉、舌、唇等器官,形成良好的嗓音发声习惯。

在训练中,要注重学生的技巧掌握和语音准确度。

(2) 歌曲表演:选取多种类型的歌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难度的歌曲,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掌握技巧和艺术表达,同时注重学生与他人的协作。

(3) 音乐欣赏:引导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感知和理解音乐,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审美水平。

(4) 舞蹈和戏剧表演:通过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基本的戏剧表演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3.节次安排:该课程安排在每周两次课,每节课时长为90分钟。

整个课程设置为10周,共计20节课。

二、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在儿童声乐小组教学时,每位孩子的发声方式和音乐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个性化教学。

初中声乐社团教学教案

初中声乐社团教学教案

初中声乐社团教学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提高歌唱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基本的声乐技巧。

教学难点:1. 歌唱姿势的掌握。

2. 呼吸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音乐器材、乐谱、音响设备等。

2. 教学材料:声乐教材、乐谱、相关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感受。

二、歌唱姿势与呼吸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包括站立、手势、面部表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正确的歌唱姿势。

3. 教师讲解呼吸方法,包括吸气、呼气、保持气流等。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呼吸方法。

三、声乐技巧训练(20分钟)1. 教师讲解基本的声乐技巧,包括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声乐技巧。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歌唱练习(20分钟)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的歌曲,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声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唱练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运用基本的声乐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小组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 x x x o | - - - - | - - - - || 吸- - 停呼(2)慢吸快呼2/4 x x | x x | o - | o o ||吸- - - 停呼(3) 快吸慢呼4/4 x o - - | - - - - | - - - - || 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 1 -|| u u a a a3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 x x x o | - - - - | - - - - || 吸- - 停呼(2)慢吸快呼2/4 x x | x x | o - | o o ||吸- - - 停呼(3) 快吸慢呼4/4 x o - - | - - - - | - - - - || 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 5 4 3 2 | 1 2 34 |5 4 3 2 | 1 -|| u u a a a3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 x x x o | - - - - | - - - - || 吸- - 停呼(2)慢吸快呼2/4 x x | x x | o - | o o ||吸- - - 停呼(3) 快吸慢呼4/4 x o - - | - - - - | - - - - || 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 5 4 3 2 | 1 2 34 |5 4 3 2 | 1 -|| u u a a a3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 x x x o | - - - - | - - - - || 吸- - 停呼(2)慢吸快呼2/4 x x | x x | o - | o o ||吸- - - 停呼(3) 快吸慢呼4/4 x o - - | - - - - | - - - - || 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 5 4 3 2 | 1 2 34 |5 4 3 2 | 1 -|| u u a a a3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郑梦阳,何佳,郭洋同学需要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连鹏翔要解决喉头过于紧张的问题,刘炜静,张敏敏同学要解决换声区统一的问题,杨竹君要解决鼻咽腔打开的问题四、教学重点:(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

(2)循序渐进扩展音域。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六、教学过程:(一)呼吸训练(1)慢吸慢呼4/4 x x x o | - - - - | - - - - || 吸- - 停呼(2)慢吸快呼2/4 x x | x x | o - | o o ||吸- - - 停呼(3) 快吸慢呼4/4 x o - - | - - - - | - - - - || 吸停呼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a)2/4 5 4 3 2 | 1 2 34 |5 4 3 2 | 1 -|| u u a a a3一、教学内容:1、呼吸练习2、发声练习3、歌曲练习4、复习歌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呼吸、喉头、声带以及共鸣器官密切配合,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2、知识目标: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3、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辅导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三、学生情况分析:将近两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嗓音条件也各不一样,有的喉头过于紧张,有的中声区声音唱得过重而僵,有的是不得当地过早地多唱高音等问题,根据学生各人的特点,嗓音的条件,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