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技术

合集下载

茶叶采摘的手法

茶叶采摘的手法

茶叶采摘的手法
1. 选择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晨露珠干燥前采摘,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气味。

2. 选择采摘部位:采摘新茶叶时,选择嫩度和绿度适宜的嫩叶,包括顶芽和第一片到第三片叶子。

3. 采摘方法:采摘时要轻柔地用手从茶树上摘下嫩叶,避免挤压摩擦等损伤,同时要及时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入篮子中,以免受到氧化和日晒的影响。

4. 采摘技巧:要使用“三指夹茶法”,即利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力度合理掌握茶叶的质地和弹性,以避免揉捻等过度处理造成的叶子撕裂和色泽变化。

5. 精心处理:采摘完后要及时进行后续的处理,包括筛选、烘焙、揉捻等,以保持茶叶的口感和品质,为后续的饮用提供更好的味觉体验。

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

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

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技术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采摘和加工的技术要点,以帮助栽培技术撰写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茶叶栽培技术。

一、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机茶叶采摘时机的选择对茶叶品质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茶叶的采摘时机应该在春季嫩芽初长后的最佳时机,此时茶叶嫩芽鲜艳嫩绿,富含养分。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采摘时机,因此栽培技术撰写者需要根据具体茶叶品种和地域特点确定最佳采摘时机。

2. 采摘工具和方式茶叶的采摘过程需要用到合适的工具。

一般常用的采摘工具有手采或剪刀,根据茶叶的生长状态选择适当的采摘方式。

手采适用于嫩芽较长的茶叶,剪刀适用于嫩芽较短的茶叶。

采摘时要注意轻柔地将嫩芽剪下,避免对茶叶造成伤害。

3. 采摘标准茶叶的品质直接受采摘标准的影响。

在采摘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标准:- 采摘嫩芽:选取嫩芽的长度一般在2-3厘米左右,嫩芽才能保证茶叶的柔嫩口感和香气。

- 保持完整:采摘时要尽量保持茶叶的完整,避免破碎或受损,以保证茶叶的外观和品质。

- 采摘速度:要掌握适当的采摘速度,快而不慌,以免影响采摘质量,并尽量减少采摘间隔时间。

二、茶叶加工技术1. 水洗茶叶采摘后,应立即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

水洗时,要用清水轻轻冲洗茶叶,避免过度搅拌和破坏茶叶嫩芽。

洗净的茶叶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处理。

2. 杀青茶叶杀青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杀青的方法有蒸青、炒青和烘青等。

蒸青适用于绿茶的加工,炒青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加工,烘青适用于黑茶的加工。

杀青时要掌握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茶叶充分保留香气和营养成分。

3. 揉捻茶叶揉捻是茶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对茶叶的形状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揉捻的方法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手工揉捻适用于高级茶叶的加工,机械揉捻适用于大规模茶叶生产。

揉捻时要均匀用力,避免茶叶受损和过度揉捻。

茶叶鲜叶合理采摘技术

茶叶鲜叶合理采摘技术

目录•茶叶鲜叶采摘概述•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茶叶鲜叶采摘实践•茶叶鲜叶采摘的效益与影响•茶叶鲜叶采摘的未来趋势与发展•相关案例分享茶叶鲜叶采摘概述01鲜叶质量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生长均匀的鲜叶,避免老叶、病叶和芽苞等影响品质的叶片。

02采摘尺度根据茶叶加工和销售需求,确定采摘的尺度,如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

03采摘手法采用正确的采摘手法,如捏住芽尖,轻轻折下,避免损伤叶片。

采摘标准与要求采摘频率合理安排采摘频率,避免过度采摘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

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和制茶要求,一般间隔3-5天采摘一次为宜。

采摘时间根据茶叶生长情况和制茶要求,选择适宜的采摘时间。

一般来说,早上露水未干时采摘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采摘时间与频率茶叶采摘季节因地区和品种而异,一般春季和秋季是茶叶采摘的主要季节。

但在一些高海拔地区,四季均可采摘。

选择晴朗、无雨、无雾的天气进行采摘,避免在雨天或雾天采摘,以保证茶叶品质。

同时,避免在烈日下采摘,以免茶叶晒伤。

采摘季节采摘天气采摘季节与天气茶叶鲜叶采摘技术手工采摘01适用于大多数茶叶品种,包括芽、叶和嫩茎。

优点是灵活性高、适用性强,但效率相对较低。

02机械采摘使用机械手段,如振动采摘机、剪刀等,快速采摘茶叶。

优点是效率高、节省人力,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03化学采摘使用化学药剂,如乙烯利等,促进茶叶落叶,再人工捡拾。

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省人力,但可能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

采摘方法采摘顺序与留叶标准采摘顺序通常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采摘。

先采摘顶部芽叶,再采摘下部和内层芽叶。

留叶标准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和茶叶品质要求,确定留叶数量和叶位。

一般而言,每枝留2-3片嫩叶,以保证茶叶品质和茶树持续生长。

采摘后立即将鲜叶洗净,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叶片。

鲜叶处理将洗净的鲜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淋湿。

同时,要防止虫咬、变质等问题。

鲜叶保存采摘后的处理与保存茶叶鲜叶采摘实践早春名优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名优绿茶,此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叶色翠绿,是茶中佳品。

茶叶生产采摘与筛选

茶叶生产采摘与筛选

管理学专业考研复习方法与技巧考研对于很多希望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学专业的考生而言,更需要一定的复习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备考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管理学专业考研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其次,考生可以根据各科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薄弱点,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例如,可以将每天的学习时间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专门训练某一科目或者某个知识点。

合理的复习计划可以帮助考生高效有序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管理学专业考研中,一些基础知识是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查看教材、课件和相关参考书籍,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对于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考生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强化记忆,例如制作概念卡片、做思维导图等。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做好题目和试卷的练习做题目和试卷的练习是考研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做题目和试卷的练习,可以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难度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和模拟试卷进行练习,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在做题目和试卷的过程中,考生要及时总结错误和不熟悉的知识点,以便于后续的强化复习。

四、参加专业培训和辅导班对于一些考生来说,自学是比较困难和不适应的。

因此,参加专业培训和辅导班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专业培训和辅导班通常由有经验的老师组织,能够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和班级,考生可以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及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状态考研复习是一项持久的、高强度的工作,需要考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状态。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

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

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

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

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

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

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

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

茶叶采摘名词解释

茶叶采摘名词解释

茶叶采摘名词解释
茶叶采摘:
茶叶采摘是指茶农采集茶叶的过程,也是茶叶制作的第一步。

茶叶采摘过程的质量对茶叶的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茶叶采摘要求茶农能够熟练掌握方法,以保证采摘的质量。

采摘的基本方法有五步,即:
1.采光:采光是指在早晨清晨收割茶叶的操作。

采光是茶叶采摘中质量最高的茶叶,因为在这个时候,茶叶的香气以及茶叶的质地都比较好。

2.采尖:采尖是指挑选茶叶的最好芽尖部分,芽尖的茶叶香气比较浓郁,口感比较好,因此采尖是质量最高的茶叶。

3.采收:采收是指采集就熟的茶叶,采收的时机要把握好,采收的质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茶叶叶片越完整,质量越好。

4.采修:采修是指在采摘完茶叶后,将茶叶进行修剪的过程,如剔除茶叶老旧的芽尖或者无用的芽叶,使其符合标准外观。

5.采拣:采拣是将采收到的茶叶进行分类的过程,将同种茶叶分成多种品级,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

- 1 -。

七 茶叶采摘技术

七  茶叶采摘技术

第七部分茶叶采摘技术茶叶采摘是联系茶树栽培与加工的纽带,它既是茶树栽培的收获过程,又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优劣,而且还关系到茶树长势、经济寿命等,所以茶树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

一、茶叶的合理采摘茶叶采摘与茶树生育、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合理采摘就是要使树势产量和品质3方面都处于长期的优势状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各地栽茶条件各异,茶类繁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采摘制度,如何才算是合理采摘,很难有共同的统一标准。

但从目前茶叶生产现状和对多数茶类而论,合理采摘应掌握下列几点原则:第一,从新梢上采下来的芽叶能适应所制茶类加工原料的要求,能适当兼顾同一茶类不同等级或不同茶类加工原料的要求。

第二,通过采摘能不断促进新梢发芽,增进树冠面新梢的密度和强度,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成长,有利于增加年采摘次数,使采摘期内能持续不断地取得高产优质的效果,并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

第三,通过采摘借以调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调节当地采摘劳力的安排,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合理采摘技术归纳起来就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即正确掌握好采摘标准、采摘时期以及采摘方法等。

(一)采摘标准茶叶采摘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依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决定的。

我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鲜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较大。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细嫩标准、适中标准和粗老标准。

1.细嫩标准指茶芽初萌发或初展1~2嫩叶时就行采摘的标准。

例如特级要求为1芽1叶,芽比叶长,长度不超过2.5厘米;一级龙井为1芽1~2叶(初展),芽比叶长,长度不超过3厘米。

2.适中标准是目前优质红、绿最普遍的标准。

当新梢伸展到1芽3~4叶时,采下1芽2~3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这个标准茶叶产量比较高,品质也好,经济效益也比较高。

红绿茶的采摘标准3.成熟标准这是当前我国一些特种茶所应用的标准,如乌龙茶和黑茶等就是待新梢充分成熟,顶芽形成驻芽,采下2~3叶或3~4叶对夹或者将新梢全部进行采割,作为制茶原料,以保持传统特种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茶叶采摘应注意事项

茶叶采摘应注意事项

茶叶采摘应注意事项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采摘方法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

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

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

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

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

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采摘标准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

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

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

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

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⑶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

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班级:09级茶学2班姓名:陶珊珊学号:200941736205 课程论文题目:茶叶采摘技术课程名称:茶树栽培育种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茶叶采摘技术学生:陶珊珊园艺园林学院09级茶学二班学号 200941736205摘要:茶叶采摘技术是茶树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茶树收货过程,也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培养树冠、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

采摘的方法、标准、技术是掌握茶叶采摘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及培育丰产茶园的关键。

关键词:合理采摘时期标准方法技术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已经证明,茶叶采摘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茶树的新稍,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

新稍上成熟的叶子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

茶树新稍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多次萌发生长的特性。

茶树新稍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长发育而成。

顶芽和侧芽所处的位置和发育迟早的不同,在生长发育上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占有优势地位。

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减慢,甚至呈潜伏状态。

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稍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到3次,分枝少,树冠稀。

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稍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

但茶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茶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

[1]采茶和养树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使得茶叶采摘与一般的大田作物的收货相比,要复杂的多。

要正确处理好这两对矛盾,尽可能使其科学合理。

通过采摘技术,抑制茶树生殖生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协调好采叶与留养、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达到茶叶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

[2]一、合理采摘因采期不同、采法不同,获得的芽叶征状和性质不同,并影响到当时茶树或后期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合理采摘尤为重要。

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

过去茶叶生产中由于采摘不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幼年茶树采摘过度,茶树未老先衰,青壮年茶树不注意采养结合,覆盖度不大,单产不高;老茶树一直强采至鱼叶,长期处于衰老状态等。

[10]60年代以后,各地在深入认识茶树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和加强水、肥、剪等管理基础上,进行不同采摘的研究和总结,提出采茶必须因地因树制宜地贯彻合理采摘,合理采摘乃是统一产量和品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采和留等茶树生长发育各方面矛盾的科学采茶方法,是根据茶树新稍生长发育特性,以量质并举、长短兼顾为目的的一种良好采摘制度。

所谓“合理”,即茶树经过采摘,必须促进茶芽萌发,提高新稍密度和强度,扩大采摘面,维持旺盛生长势,增加采摘次数,延长采摘时期和经济年限,能够维持不断的产生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并有利于调节采茶的洪峰,提高工效和发挥加工设备的最大效能,降低成本。

总之,合理采摘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在栽培管理较好的各种茶园中,通过采摘能显示出较长期的、良好的综合作用,取得较高的效益。

[3]合理采摘虽然要与各种不同的采摘方法配合,但必须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

[4]种茶是为了收获茶树新稍嫩叶,而这些新稍嫩叶又是茶树生长和制造、积累营养物质的器官,因此,在采摘茶叶的同时,必须注意适当留养,保证树上留养一批新生叶片,如果采摘过度,就会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鲜叶是制茶原料,一定要注意质量,否则就会影响制茶品质,降低经济效益。

因此,在采茶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产量高,而且要注意质量好,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6]采摘过老,不仅降低鲜叶品质,而且也不能保证做好制茶工作。

由于制茶种类不同,因此,对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也不一样。

同时,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树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也不一致。

所以,合理采摘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采摘标准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

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细嫩采、适中采、特种采、成熟采。

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

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

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

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特种采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

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

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三、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

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

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

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一般。

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

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

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

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

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5]三、采摘方法采摘的方法,可分手摘采与机械采两种,手摘为最普通与最古老之方法,其法各地微有不同,兹分述之: 1. 指摘:摘细芽白毫时多用之,为最精细之摘法,使用拇指与食指之先端,拈新生之细芽,指端用时着力。

2. 直摘:又称搔摘,用左手执树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再用拇指夹住茶芽,使在于两指之间,食指力强,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着力,茶叶即折断落入掌中,向下着力者易伤树势,此法甚为普通。

3. 折摘:或称双手摘,徽州俗称日攀椿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节夹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处断落,此法可行双手摘。

4. 切摘:用指甲切取之,仅行子徒长芽之采摘。

5. 横摘:与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内,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压住,着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6. 取摘: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将左手插入茶芽之间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夹茶芽取之。

7. 扶摘: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尽入手掌中。

8. 留芽摘:亦称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叶时,采其第三,第四两叶,余俟芽长后再采。

[5]机械采摘,最普通者为铗摘法,日本尤为流行,铗之种类约有十二种,以内田式最佳,其形如修剪绿篱之大剪,刀片旁有一袋,片上有一阻碍物,使剪下之茶能落袋中。

须轻便而锐利,铗刀不可太长,太长则增加铗重,使用不便,开口不可太阔,否则茶易细碎。

使用时右手持铗柄,左手扳动有刀锋之刀柄,铗端稍稍向上,轻轻剪割,株面所截之芽叶,稍倾向剪端附带之袋面,使剪下茶叶振落袋中,一经剪断,则继续前进,剪后有若干高低不平,须加以相当之整理。

铗摘之使用,须具备下列条件:茶树整齐,高度适中;树形经整理为半圆形;抑制徒长而强壮之枝梢,使多数枝稍平均发育;促进深芽及不定芽之发育,使其簇生株面,而采摘面相同。

使用采摘铗前,茶园须经过剪枝,使嫩叶整齐,株面匀整,方能应用,并非普通茶园,均可使用此铗也。

使用采摘铗时,应注意下列各点:浅剪以前或头帮茶,皆先用手摘,去其所留不规则之枝梢,然后匀整其发芽面;株面不整及高度不适者,极易疲劳;铗摘比手摘之时期须提早;铗摘茶园须多施基肥,每期采后,须充分施以追肥,并实行完全耕耘,否则茶树每易短小而变细;每隔3-5年须行深刈一次,使更新而同复树势。

铗摘之优点如下: 1. 速度快:为手摘之 4.56倍(每日每人约250磅) 2. 产量增加:但须多施肥,则发芽较多。

3. 节省摘用费:手摘费为铗摘之4.05倍。

4. 增加茶农利润。

5. 减少茶季忙时,采工供应之困难。

铗茶之缺点如下: 1. 品质不匀净。

2. 不能采摘嫩芽。

3. 茶芽易硬化。

4. 茶芽尚未充分发育,即行采摘,故茶汁不浓。

5. 茶芽易受损害。

6. 老叶粗枝鱼叶等易混入。

7. 消耗养料多。

8. 树势易衰颓。

[8]四、采摘技术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留叶数量、留叶方法、采摘周期、鲜叶贮运。

[6]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

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

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

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

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

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

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

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的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

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

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

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

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

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