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课堂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句子赏析《济南的冬天》课后作业

句子赏析《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
一、运用课堂学到的赏析技巧,试着赏析下列句子。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雨的四季》)。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的晶莹剔透,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雨的四季》)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的晶莹剔透,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雨的四季》)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可爱的公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雨的四季》)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下时的鲜明生动,表达了作者对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品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回忆一下你家乡秋雨的特点,并仿写一个有关家乡秋雨的片段。
(150字左右)。
名师课堂:七上1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名师课堂:七上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名师课堂:七上12课《济南的冬天》(余映潮)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余映潮)一、出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文意理解,精段细读三、课堂训练一:文意理解1、“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2、学生自学,两人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教师讲解并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到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都是“温暖晴和”。
第二段主要写全景,三、四段主要写雪中山色,第五段主要写水上美景,这几幅画图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即使写雪景,也在表现着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因为晴朗,所以“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四、课堂训练二:精段细读朗读训练1、学生自读,交流层次划分,读出层次。
2、小结层次阅读,提出有感情地阅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3、教师讲解提示:动词的运用:“顶”、“镶”、“露”、“穿”等;表现色彩的词语。
4、教师范读,学生继续朗读。
品味赏析1、出示阅读训练题,学生阅读。
(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2)、画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那几个字非常有助于朗读时表达情感?(4)、欣赏“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
(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的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一个美妙之处。
2、检查阅读情况,师生交流。
3、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考答案。
(1)、小山雪霁/雪后斜阳(2)、妙(3)、“最”、“呀”、“就”、“吧”、“太”……(4)、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画面之美;动静之美;以小写大,诗意盎然。
(5)、多角反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化静为动(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以虚写实(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段末点题(就是小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实践的是文章的一种读法:理解一篇,精读一段。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4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4
【课堂实录】
一、你观我赏,大家一起来
师:大家都知道,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誉,真可谓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舒缓乐曲中来欣赏济南风景,并请同学们用一字或一词表达内心感受。
(多媒体展示画面伴随乐曲欣赏)
学生纷纷举手
生1:美。
师:老师也觉得很美。
生2:心旷神怡。
师:哦,你用了一个成语,真不错!
生3:美妙。
师:风景这边独好,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
七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2课堂小测验

七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2课堂小测验。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因此,在设计小测验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题目要与课堂内容贴切小测验的题目应该直接或间接地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相联系。
以本节课为例,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有关“冬天的景色”、“雪的美丽”等方面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
比如说,第一道题目可以是:“文中描写的济南冬天的景色有哪些?”二、题目难度要适宜小测验的题目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内容的难度来决定难度级别。
如果题目难度过大,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而如果题目难度过低,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浪费时间。
因此,在设计小测验时,一定要注意适当控制题目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够感到挑战,又能够有收获。
三、题目形式要多样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小测验的题目形式应该多样化。
我们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回答题目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比如说,第二道题目可以是:“文中有哪些描写雪的美丽的句子?请把它们写下来,并解释一下它们的意义。
”四、题目数量要适度小测验的题目数量一般也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如果题目数量过多,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并且影响其完成小测验的效率和质量;而如果题目数量过少,可能会无法全面地检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因此,在设计小测验时,建议控制在3-5道题目之间。
小测验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环节,但却是我们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济南的冬天2这节课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设计一份小测验,那么无疑将会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济南的冬天课堂练习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
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
()滓,连同。
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
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
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第2课 《济南的冬天》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这节课我们学习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也欣 赏老舍笔下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 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 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 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第2—5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 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 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人心意。
髻: 原指在头顶或后盘成的各种的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 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1、学生跟读音频,划分段落并用 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
3、组内互读,做最美朗读者。
1.学生跟读音频,划分段落并思考:用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济南的冬天是
温晴
的。
“温” 相对于严寒或酷暑而言,气温宜人,“晴” 则是相对于
02《济南的冬天》精选练习+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部编教材初中语文精品同步练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济南的冬天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贮.蓄( ) chéng( )清 xiāng( )嵌狭窄.( ) 着.落( ) huàn( )想摇lán( ) 水藻.( ) 【答案】Zhù 澄镶 zhǎi zhuó 幻篮 zǎo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机肤地毯伦敦秀气B.幻想矮松唤醒宽敞C.空灵响晴绿萍兰汪汪D.奇迹摇蓝温暖水墨画【答案】B【解析】正确书写应为“肌肤蓝汪汪摇篮”3.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2)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答案】(1)晴朗无云,阳光刺眼;(2)空幽神奇,透明无色4.下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他们(小山)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案】C【解析】C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5.填空《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北京人,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 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答案】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茶馆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冬天的多风和伦敦冬天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属于近景描写,突出颜色的黑白对比。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济南的冬天知能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边宽敞()水藻()贮()蓄2.解词: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
(不超过8个字)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3.“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4.填空。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5.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2.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参考答案一、1.jǐdūn xiāng chǎng zǎo zhù2.设若:假若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贮蓄:存放、储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二、1.济南冬天的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课堂练习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4年第33期
〈〈〈强记忆·夯实基础
1.下列各项中,对黑体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济(jǐ)南水藻(zǎo)
薄(bó)雪照影(yǐng)
B.垂(chuí)柳住惯(guàn)
伦敦(dūn)响(xiǎng)晴
C.唤(huàn)醒贮(zhù)蓄
澄(chéng)清绿萍(píng)
D.着(zhuó)落狭窄(zhǎi)
暖和(huo)宽敞(chǎng)
2.多音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作者于1931年的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五节。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新中国___________的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两部即可)
5.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重理解·感悟课文
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7.在文章开头,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8.把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9.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凸显出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的特点?
10.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雪后山景的?
11.你认为“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句中,雪后的济南山景究竟“妙”在何处?
1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请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的?
〈〈〈测思维·拓展能力
1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格式大致相同的句子。
示例: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4.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却拿它当人来写。
所以,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
细读文章,概括其中曾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并任选一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15.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来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
从局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的,每个画面中都充满了无限的温情和希望。
那么,文章中总共出现了哪几幅画面?请从中任选一幅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