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壳聚糖制备及其在功能食品中应用

合集下载

最新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精品

最新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精品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新兴产物, 功能性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而低聚糖因其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取、功效显着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中。

通过综述低聚糖的生理功效和不同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旨在为低聚糖食品研究中的更好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 低聚糖; 食品;Abstract:As a new product, functional food is favored by consumers. Oligosaccharid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because of their wide range of sources, easy to obtain an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is paper,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oligosaccharides in food were reviewed.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ligosaccharide food research.Keyword: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 food;从传统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 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

传统食物在烹饪、加工及贮藏等环节中会造成部分营养的流失, 且人们对于具有特定营养食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 因而功能性食品因具有高营养素、改善机体功能、增强身体体质、抗衰老等功效于一身的新型食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概述: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可由虾、蟹壳等废弃物提取得到。

壳聚糖薄膜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保鲜性和抗菌性能,在食品包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并分析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1. 壳聚糖的提取与纯化壳聚糖的主要来源为海洋废弃物,如虾、蟹壳等。

首先采用稀酸或碱溶液将废弃物中的蛋白质和杂质去除,然后经过多次漂洗和离心,得到纯净的壳聚糖。

2.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1)溶液浇注法: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得到高浓度的溶液,然后将溶液浇注在平整的基质上,通过挥发溶剂得到均匀的壳聚糖薄膜。

(2)溶液浓缩法:将壳聚糖溶解在溶剂中,利用高温蒸发的方式将溶液中的溶剂浓缩,形成薄膜。

(3)离子凝胶法:将壳聚糖溶解在弱酸性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凝胶状的壳聚糖,再通过冻干或化学固化的方法得到壳聚糖薄膜。

二、壳聚糖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1. 保鲜性能研究壳聚糖薄膜的透氧性能与传统塑料薄膜相比更优越,可以控制食品包装内外氧气的渗透速度,延缓食品的氧化过程,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同时,壳聚糖薄膜还具有较好的湿度调控能力,可以防止食品因受潮而变质。

2. 抗菌性能研究壳聚糖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抑制常见细菌的生长,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此外,壳聚糖薄膜还能够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保护食品免受细菌污染。

3. 可降解性能研究相比于传统塑料薄膜,壳聚糖薄膜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还原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这使得壳聚糖薄膜成为一种环保的食品包装材料,在塑料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其他应用研究除了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壳聚糖薄膜还具有其他潜在的应用领域。

例如,壳聚糖薄膜可以用于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将药物包裹在薄膜中,缓慢释放给人体,提高药物疗效。

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低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增加食品营养价值、促进肠道健康等,成为众多食品制造商趋之若鹜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低聚糖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聚糖的概念。

低聚糖是由两个或更多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

与传统的多糖相比,低聚糖的分子量较小,溶解性更好,更易被人体吸收。

根据成分的不同,低聚糖可以分为寡糖和多糖两大类。

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构成,而多糖则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构成。

低聚糖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酸水解法、酶解法和化学合成法等。

其中,酸水解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原料与稀硫酸等酸性介质加热反应,可以将多糖分子分解成低聚糖。

而酶解法则是利用具有降解多糖能力的酶,将多糖降解成低聚糖。

此外,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单糖分子进行合成,得到低聚糖。

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广泛。

首先,低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成为糖的替代品。

它有着低热量、高甜度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而又不会引起血糖飙升的问题。

其次,低聚糖可以用作食品的保湿剂和增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在冰激凌制作过程中,低聚糖可以帮助维持冰激凌的柔软度和口感。

此外,由于低聚糖具有抗结晶的特性,也可以应用于糖果、巧克力等食品的制作中。

除了改善食品质地和口感,低聚糖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首先,低聚糖在肠道中具有益生菌增殖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肠道健康。

根据研究,低聚糖可以提高人体对膳食纤维的吸收利用率,增强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

其次,低聚糖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低聚糖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增加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因此,低聚糖被广泛地添加在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

低聚壳聚糖功能性质及应用

低聚壳聚糖功能性质及应用

低聚壳聚糖功能性质及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的脱乙酰化产物。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及昆虫、藻类和细菌中,是世界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壳聚糖大分子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

一、分子量小于10000的低聚壳聚糖具有许多优于壳聚糖大分子的功能性质,包括良好的水溶性、保湿增湿性、抑菌抗菌作用等。

1 水溶性质壳聚糖是含氮多糖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其大分子链结构中含有大量的-NH3和-OH基团,当壳聚糖降解时,其均分子量降低,壳聚糖分子内的氢键作用随之减弱,使壳聚糖分子在溶液中具有更大的扩展趋势,从而引起壳聚糖分子构像发生一定的变化。

而长链的缩短和分子构像的变化使得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无序程度增加,从而使其水溶性能大为改善。

2 吸湿保湿性质低聚壳聚糖分子中大量的-NH3和-OH强极性基团的存在,不仅使低聚壳聚糖的水溶性大为改观,也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功能。

研究表明:均分子量一定的低聚壳聚糖具有优于甘油和透明质酸的吸湿保湿功能,且在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内,随均分子量的降低,保湿增湿性能逐渐增强。

3 抗菌抑菌作用低聚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抗菌抑菌作用,无锡轻工业大学夏文水等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抑菌活性的试验,证明壳聚糖的抑菌作用也是随着壳聚糖的均分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强的,尤以均分子量为1500左右的低聚壳聚糖的抗菌效果好。

而且通过比较实验,还证明了游离氨基的存在是壳聚糖抑菌抗菌作用的基础。

二、低聚壳聚糖的应用低聚壳聚糖所特有的各种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使其在保健食品、生物医药、日用化妆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2.1 低聚壳聚糖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低聚壳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低甜度、低热值、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而且无毒、无副作用。

以低聚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保健品,不仅有利于人体肠内双歧杆菌的增值,同时可抑制肠内有毒菌和腐败物质的生成,增加人体内纤维素的质和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低聚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低聚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质而 日 益受到研究者们 的重视 与关注 。本 文概要综 述了国 内 外低 聚壳 聚糖 的研究进展 , 包括低聚壳 聚糖 的制备方 法 , 降解法 、 如酶 酸水解 法 、 氧化降解
法、 物理法等, 以及低聚壳聚糖在医药、 抗菌、 化妆品、 农业、 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菌群、 功能性甜味剂、 作为营养强化剂载体、 排除体 内 有毒有害物质、 抗菌防腐、 诱导植物产生抗毒素等等许
多作用 。因此 , 聚壳聚糖 的制备 与 应用 研究 不仅 广 低
长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可以使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明
显变窄 , 从而得 到较为均一 的低 聚壳 聚糖 ; 同时降解 过
低聚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3 5
/ 0 H
oH
/O H

/ O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 l al(
o H 。



/ /


, 。
图 1 光降解反应机理
1 14 微波法 ..
究表明, 木瓜蛋白酶倾 向于优先降解比较长的分子链 ,
与麦胚脂肪酶相 比, 品分子量 分布 窄 , 且平 均分子 产 并 量低 。另外 , 木瓜 蛋 白酶 只选 择 性地 作用 在两 端 分别
4 糖苷键发生断裂 , 降解过 程 中生成 了羰 基 , 可能 ) 但 其 的反应机理为 :
的分子量 , 开始降解速度很快,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
降解速度逐渐下降 , 当辐射剂量达到 10 G 0k y以上 时, 相
维普资讯
20 06年 l 2月
降解反应 。红外光 谱证 明 , 壳聚糖 是 在主链 上 的 B 1 (, 4糖苷键发生 断裂 , ) 也没有使 壳 聚糖 发生交 联 , 支 形成

低聚壳聚糖类功能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聚壳聚糖类功能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聚壳聚糖类功能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低聚壳聚糖类功能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低聚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物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已被广泛用于药物开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但在实际应用中,低聚壳聚糖在性质和结构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和功能化改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合成不同数量的低聚壳聚糖,进一步研究低聚壳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并探究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拓宽低聚壳聚糖的应用范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壳聚糖酶或化学方法,合成9-20聚壳聚糖。

2、通过FTIR、NMR、GPC等技术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低聚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3、研究不同长度的低聚壳聚糖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等。

4、探究低聚壳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如药物缓释、伤口敷贴、肉制品防腐等。

三、研究进展和预期结果目前已经进一步完善了9-20聚壳聚糖合成方法,并对产物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和性质分析。

预计进一步研究不同长度的低聚壳聚糖的生物活性,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进行应用前景的探究。

预期结果是合成出具有特定长度和较强生物活性的低聚壳聚糖,并发掘出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计划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调研和材料准备(2个月)。

2、低聚壳聚糖的合成、表征以及性质分析(8个月)。

3、对低聚壳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6个月)。

4、探究低聚壳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4个月)。

五、参考文献1. W. Gao et al., Replacement of chitosan by eight-arm-polyethylene glycol grafted chitosan for nanoparticle delivery: Facile synthesis, complexation stability, prolonged release and enhanced in vitro anticancer activit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5 (2017)2692-2702.2. X. Liu et al., Advances i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based blends and composite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86 (2018) 1-41.3. Y. Yang et al.,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Synthesis,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05 (2021) 47-58.。

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

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

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是两种常见的多糖类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

它们在功能和应用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

本文将从定义、来源、制备、功能和应用等方面对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低聚壳聚糖是一种由壳聚糖分子组成的寡糖,其由2-10个葡萄糖单体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贝类以及海洋藻类中。

低聚壳聚糖通过酶解或化学方法将壳聚糖分解得到,它的主要特点是水溶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果寡糖是一种由果糖分子组成的寡糖,其分子结构中包含2-10个果糖单体。

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的单糖,具有较高的甜度和相对较低的热量。

果寡糖可以通过酶解或化学方法从果糖中提取得到,其主要特点是水溶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提供一定的增稠、保湿和胶凝作用,改善食品的质感和稳定性。

其次,它们具有保鲜防腐的功能,可以抑制食品中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再次,它们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功能性成分,如低聚壳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等方面的功能;果寡糖则对人体的肠道具有调节作用,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肠道健康。

此外,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还可以在医药领域中应用于药物的控释、增稠剂和生物降解材料等方面。

唯一要注意的是,因为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过敏和不良反应。

所以在使用时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过敏史或者出现不适反应时,应及时停止使用。

另外,在购买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时,应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和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综上所述,低聚壳聚糖和果寡糖作为常见的多糖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质感和稳定性,还具有一定的保鲜防腐和功能性作用,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

浅谈壳聚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进展

浅谈壳聚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进展

浅谈壳聚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进展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由壳壳和虾壳等废弃物中提取而来,具有丰富的资源、环保、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近年来,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壳聚糖的性质、生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壳聚糖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提高壳聚糖产率的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目前,利用壳聚糖生产高分子量壳聚糖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高分子量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壳聚糖与其他多糖类化合物的复合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可以产生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如壳聚糖-明胶复合膜、壳聚糖-淀粉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在食品包装和保鲜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食品工业中,壳聚糖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壳聚糖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高温、酸碱环境下,其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改良生产工艺和添加适当的稳定剂来解决。

壳聚糖的水溶性较差,不易与水溶性食品原料充分混合,这也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改进壳聚糖的结构或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壳聚糖的成本也是限制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壳聚糖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

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要继续推动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需要不断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其稳定性、水溶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壳聚糖领域的不断创新,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低聚壳聚糖制备及其在功能食品中应用乔德亮1,2(1.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六安237012;2.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甲壳素是N-乙酰葡萄糖胺的聚合物,甲壳素脱乙酰后为壳聚糖,壳聚糖糖苷键断裂降解为低分子量壳聚糖。

功能食品是指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类食品。

低聚壳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

本文综述了低聚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低聚壳聚糖,功能食品Abstract:Lowmolecularweightchitosanispreparedfrombreakdownofglycosidicbondofchitosan.Functionalfoodisatypeoffoodwhichfitsforspecialman,notaimingatcuringdiseasesbutregulatingphysiologicalfunctions.Chitooligosaccharide,withmanyspecial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physiologicalfunctions,hasbeenappliedinfood,medicine,cosmetics,agriculture,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etal.Inthispaperpreparationofchitooligosaccharideanditsapplicationsinfunctionalfoodarereviewed.Keywords:chitin;chitosan;chitooligosaccharide;functionalfood中图分类号:TS2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07)04-0228-04收稿日期:2006-09-28作者简介:乔德亮(196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资源化学与功能食品。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6KJ048C);皖西学院硕士科研基金(6188)。

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甲壳质、壳多糖、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的虾、蟹、昆虫等外壳以及真菌、海藻等细胞壁中,少量存在于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体内,其化学结构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聚合物。

壳聚糖(chitosan)又名脱乙酰甲壳素、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素、可溶性甲壳质等,是由甲壳素经不同程度脱乙酰而来[1,2]。

壳聚糖长链通过不同途径发生部分降解,糖苷键断裂形成分子量大小不等的片段。

低聚壳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是指由2 ̄10个N-葡萄糖胺基(GlcN)和/或N-乙酰葡萄糖胺基(GlcNAc)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壳寡糖[2]。

脱乙酰度和平均分子量是壳聚糖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

壳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可制备成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衍生物,从而大大拓展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和利用价值。

低聚壳聚糖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环保、农业生产等领域[3 ̄6]。

1低聚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的制备主要从生物体内提取,基本过程是:生物体提取甲壳素、甲壳素脱乙酰得壳聚糖、壳聚糖水解制备出低聚壳聚糖。

1.1甲壳素制备甲壳素主要来源于虾、蟹、昆虫等外壳,其外壳主要由甲壳素、蛋白质和CaCO3组成,含有少量的色素、脂类及金属盐类。

通常用稀酸(一般4% ̄6%HCl)除去CaCO3和金属盐类,再用浓碱(一般10%NaOH,100℃)去除蛋白质和色素,即得甲壳素制品,产物乙酰度为90% ̄95%。

通常虾类提取率高于蟹类。

Shimahara等[7]研究一种蛋白酶(来自Pseudomonasmaltophilia)可替代浓碱,不水解糖苷键,可在温和条件下去除蛋白质。

Aline等[8]研究了从海洋虾类(Parapenaeopsisstylifera)提取甲壳素的优化条件。

过量的0.25mol/LHCl(固液比w/v=1/40)常温下处理15min去除CaCO3,1mol/LNaOH在70℃条件下处理24h去除蛋白质,产物甲壳素乙酰度达95%。

β-甲壳素主要存在于乌贼羽状壳(squidpens)中,β-甲壳素提取条件较α-甲壳素温和些,产物乙酰度为90%左右[4]。

1.2壳聚糖制备甲壳素脱乙酰后可制得壳聚糖。

α-甲壳素用浓碱(40% ̄50%NaOH,120 ̄150℃)脱乙酰处理可产生壳聚糖,产物乙酰度为5% ̄30%[4]。

反复碱处理可制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

Kurita等[9]通过比较研究认为,β-甲壳素比α-甲壳素易脱乙酰,且不易变色。

β-甲壳素脱乙酰条件为40%NaOH、80℃。

McGahern等[10]研究认为,一些真菌细胞壁中含有壳聚糖,可分离制得,虽制备成本较高,但反应条件较温和。

酶法制备壳聚糖是利用专一性酶对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基反应,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如何获得甲壳素脱乙酰酶。

许多微生物可通过自身合成的甲壳素酶、壳聚糖酶、甲壳素脱乙酰基酶等将甲壳素降解为壳聚糖,将这几种酶配合使用可以生成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1.3低聚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有化学降解法、酶水解法、物理降解法、合成法以及基因工程法,其中主要方法是化学降解法。

1.3.1化学降解法1.3.1.1酸水解法酸水解法是降解甲壳质和壳聚糖的传统方法,其优点是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缺点是反应难以控制,产物低聚壳聚糖的分子量分布难以控制,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无机酸如HCl、HNO3、H3PO4、HF等,在室温条件下便可断裂糖苷键,水解壳聚糖为低聚壳聚糖。

Nishimura等[11]研究用浓H2SO4处理甲壳素产生过乙酰化二聚体N,N′-二乙酰甲壳二糖,产量达16% ̄17%,此二聚体可作为进一步合成二糖衍生物的底物。

Domard等[12]研究表明,温和条件酸水解可得一系列不同聚合度壳聚糖,浓酸水解可得壳聚糖单体。

1.3.1.2氧化降解法一些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硼酸钠、次氯酸钠、亚硝酸钠等,能够氧化降解壳聚糖为低聚壳聚糖[2]。

1.3.2酶解法酶水解法与化学降解法相比产量少,但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均一性好,环境污染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重点是寻找高效廉价的酶以及合适的反应体系。

1.3.2.1专一性酶水解水解壳聚糖的专一性酶有甲壳素酶(chitinase)和壳聚糖酶(chitosanase)[4]。

甲壳素酶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以及植物组织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该酶系一般被诱导为多酶复合体,即甲壳素外切酶、内切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甲壳素酶(来自Streptomycesgriseus)可水解壳聚糖产生二聚体[13]。

壳聚糖酶主要存在于真菌细胞中,根据作用类型可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两种。

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产物从二聚体到五聚体[14]。

1.3.2.2非专一性酶水解水解壳聚糖的非专一性酶有溶菌酶(lysozyme)、胃蛋白酶(pepsin)、木瓜蛋白酶(papain)、脂酶(lipase)、淀粉酶(diastase)、葡聚糖酶(glucanase)、纤维素酶(cellulase)、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果胶酶(pectinase)、鞣酸酶等(tannase)[4]。

Muraki等[15]研究表明,纤维素酶(来自Trichodermaviride)可水解壳聚糖产生壳聚六糖和壳聚八糖。

周孙英等[16]对4种非专一性酶降解壳聚糖的效果作了比较,4种酶对壳聚糖的水解速度依次是胃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溶菌酶。

Paraman等[17]研究用牛胃蛋白酶(pH=5.4、44℃、150r/min)处理甲壳素24h,可产生71.5%甲壳二糖、19%N-乙酰葡糖胺和9.5%甲壳三糖,非晶体形和磷酸处理过的底物效果较好。

多数研究表明,β-壳聚糖比α-壳聚糖易降解,脱乙酰度50%左右的壳聚糖易降解。

1.3.3合成法有关化学法合成的研究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合成过程涉及基团的保护和脱去等过程,步骤较为复杂。

目前大量合成三糖以上的低聚体在实践上还有许多困难。

酶法合成的过程是低聚合度寡糖在酶作用下,延长糖链成为高聚合度的低聚糖,反应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且不需要进行羟基的保护过程。

甲壳素酶、溶菌酶等能够转移糖基,成对催化合成低聚糖,产物多是6 ̄8聚合度低聚糖[18]。

1.3.4物理降解法物理法就是利用微波、超声波、γ射线等能量来降解壳聚糖[2]。

1.3.5基因工程法运用基因工程可生产低聚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UDP-N-乙酰葡糖胺是合成N-乙酰低聚甲壳糖前体(糖基供体),此反应需低聚甲壳糖合成酶(NodC)催化,然后由N-脱乙酰酶(NodB)催化低聚甲壳糖脱乙酰反应,形成低聚壳聚糖。

UDP-N-乙酰葡糖胺在活细胞内一般不缺乏,将nodC基因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获重组体,然后进行高密度培养可产生低聚壳聚糖,再进一步生产其衍生物[2]。

2低聚壳聚糖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2.1功能食品概述功能食品(functionalfood)又叫保健食品(healthyfood),是指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类食品。

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功能,由于这类食品强调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

功能(保健)食品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食品性、功能性和非药物性[19]。

作为新型功能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目标明确,即具有明确的保健功能;含有明确、稳定的功能因子(有效成分);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口服有效,安全无毒副作用;非药物性,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20]。

功能食品的功能因子主要有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多糖、低聚糖、糖醇等);功能性脂类;功能性蛋白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质、多肽、氨基酸;维生素及其类似物;矿物元素;自由基清除剂;植物活性成分;益生菌;低能量食品成分;其它类(醇、酮、酚、酸、褪黑素、皂甙、叶绿素等)[21,22]。

功能食品的主要保键功能有:调节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血、抗疲劳、抗辐射、抗突变、调节血压、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改善睡眠、改善记忆、美容、减肥、改善视力、促进排铅、保护化学性肝损伤、改善骨质疏松、清咽润喉、耐缺氧、促进泌乳[21]。

2.2低聚壳聚糖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甲壳素、壳聚糖早在1991年国际甲壳素大会上就被誉为人体所必需的除了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外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