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初高中衔接课程导学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初高中衔接课程导学案: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赵老师

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
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巧统治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
④机关刊物:《》
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群众基础: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
年月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经过一夜激战,
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
两课时
主备人
孙颖
备课人
赵艳霞
审核人
张会强
制定日期10.30
学习目标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运用
1
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2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
★
内容分析
学习重点
对临时约法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学习难点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③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意义:具有
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反馈训练1.(必做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初高中衔接课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反馈训练反馈训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左传》昭公七年这段话反映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井田制度D、世袭制度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B、归顺殷商旧族C、姬姓亲族D、夏商王后裔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6、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在齐国()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D、废除了贵族特权7、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8、“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9、《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10、“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1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程 中国现代史导学案

开始: 制,
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 、 珠海 和 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 成经济特区- - -内地,多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1992 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对点练习 1. 1980 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 ②上海 ③ 广州 ④汕头 ⑤ 珠海 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珠海 B 汕头 C 深圳 D 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 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 无一分钱。1980 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 年春联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与 1974 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 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 ②国有企业 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6. 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后又最 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7.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 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8.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基础知识七: 1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程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导学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1)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2)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反馈训练】1.(必做题)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2.(必做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区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这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3.1949年10月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选做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1_《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网络纲要__同步训练)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网络纲要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特点: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内容:A.《共同纲领》具有①的性质;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决定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D.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2.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A.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B.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D.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二、制度创新1.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中共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不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
C.作用:a.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b.开创了群策群力建设国家的新局面A.演变:a.确立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发展:③召开后,职能转变。
1956年,发展到新阶段,成为爱国统一战线。
c.曲折:“文革”(1966-1976)期间无法实行。
d.新发展:1982年,中共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
2.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最早规定:《共同纲领》B.基本形成的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特点: a.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b. 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集中制d.一院制D.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见重点拓展表格)E.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④,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 近代民主革命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复习学案

5、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一)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5、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主要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 。 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1)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①合作的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袁世凯夺权:向孙中山施压--清帝退位(1912.2.12)--1912.3在北京就职,4月孙中山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4、评价:(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来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
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而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导学案(无答案)

高碑店三中高一历史导学案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治建设的基石1、条件: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政治上:国民党发动统治已被推翻;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政权。
2、准备:思考与探究:为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准备?(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①②③(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①②③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3、成立:标志:历史意义:(1)、结束了、和三座大山的压迫。
(2)、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的国家。
(3)、确立了以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4)、为奠定基石。
(5)、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召开: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特点:体现了和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_______________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⑴背景:①旧中国,民主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②在中共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节导学案

国 民 革 命 失败
南昌 起义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道 路 的 开 辟
害极大。 是 指 陈 独 秀 的右 倾,当时他作为党的 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八 领导人,放弃了党作 七 地点: 会 为革命带头人和领导 议 内容: 确定了 决定 者的地位,而将革命 领导者的地位主动交 秋 时间: 于国民党,导致了蒋 收 介石上台后利用军权 起 人物 义 大肆杀害共产党人 影响: 拓展 2: 王明左倾错误表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 意义: 1.政治上的机会主义 土地革命 内容: 2.进攻时的冒进主义 意义: 3.转移时的逃跑主义 拓展 3:讨论“长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 精神”的内涵: 方的地方政权。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 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 征精神。这种精神, “围剿”与反“围剿” 概况:1930—1933 五次 就是把全国人民、中 第五次失利的原因: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 红军长征 时间: 得高于一切,坚定革 直接原因 命的理想和信念,坚 三大主力会师: 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 的精神;就是为了救 时间: 地点: 国救民,不怕任何艰 难险阻,不惜付出一 遵义会议 内容: 切牺牲的精神;就是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 意义:标志着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的精神;就是顾全 大局、严守纪律、紧 密团结的精神;
北伐战争
结果: 概况: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 ,(局部失败) 1927 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 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影响:动摇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 主观: 客观: 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 尤其对 革命武装的领导。 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 处于不利地位。 时间 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材料一、二、三指出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2、【材料】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1)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2)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反馈训练】
1.(必做题)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
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
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2.(必做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区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这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3.1949年10月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选做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