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与时代背景分析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 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对现代人 性的理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教导 我们要正视人性的弱点,追求内心的 真实和善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 的和谐。
女性命运多舛
女性在婚姻、家庭等方面 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命 运往往受家族和社会因素 所左右。
03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红楼梦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人 情小说的先河,将写实与抒情完美结合,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典范。同时,红楼 梦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心理描写等方面也对后来的小说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红楼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风格,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许 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红楼梦的艺术精髓,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状况,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艺术魅力。
02 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清代社会背景
政治制度
清代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尖 锐。
经济状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贫富分 化加剧。
文化氛围
清代文化政策严格控制思想言论,文化氛围相对封闭保守。
封建礼教束缚
01
02
03
婚姻制度
强调门当户对,婚姻多由 父母包办,个人意愿受到 压制。
VS
【讲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世界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石头记》主讲人:《红楼梦》作者悠哉(杨秋荣)西方选出十大文学名著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美、澳等国名作家应邀列出他们最喜欢的10部文学作品,其结果汇成了一本名叫《十大名著》的书。
荣居榜首的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另一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名列第三。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排在第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排在第九。
西方选出十大文学名著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位居第二。
莎士比亚是排名最靠前的英国作家,《哈姆雷特》排在第六位。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衡量一部长篇小说的尺度写别人没写过和没这样写过的东西。
——海明威第一,“别人没写过”,指内容、主题、情节等,此前作家没这样写过。
因此,海明威又说:我只拿我的作品和死去的作家的作品相比较。
衡量一部长篇小说的尺度第二,“没这样写过”,就是结构、语言、叙述技法等的创新。
创新度越高,艺术价值就越高。
曹雪芹论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一回,石头笑答空空道人:“我师何太痴耶!……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其一,“没这样写过”)曹雪芹论长篇小说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我师意为何如?”(其四,“没这样写过”,对世界小说叙事的伟大贡献!)鲁迅评《红楼梦》“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福楼拜(1821-1880)三位作家的作品“写什么”1、《包法利夫人》(1857):通奸题材,解剖一种致命的激情如何毁灭一个外省女人。
红楼梦艺术评价

红楼梦艺术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曹雪芹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卓越的艺术表现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备受推崇,被视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首先,从艺术表现上评价《红楼梦》,我们不得不赞叹曹雪芹在情感描写上的高超技巧。
小说中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将人物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中,对黛玉和宝玉之间那种深沉的爱情,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悲天悯人之情,都表现出了曹雪芹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和精湛的表达能力。
其次,从结构和形式上评价,《红楼梦》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力。
小说延续了中国传统叙事方式,采用了多元叙事视角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将宏大的家族命运叙事与个人感情纠葛相结合,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表达。
曹雪芹将小说分为五十四回,并进行了精心编排,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再者,从文化内涵上评价,《红楼梦》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的哲学思想、佛家的超脱境界等,赋予了小说深刻丰富的意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对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风俗和人性的洞察和思考,使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载入史册的文化经典。
最后,从影响和价值上评价,《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其影响之深远,传承之久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外文学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传承,都离不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的启示和影响,它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名著。
总而言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卓越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李静(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言2008级秋季本科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教师:南生杰[内容摘要]《红楼梦》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特异的存在。
它不仅是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
它真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令人几乎忘记这是一部小说;又深刻宏富,像一座难以穷尽的宝萃,蕴藏着对人生和艺术的真知灼见。
中国二百多年的文学史证明,《红楼梦》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宏大壮阔的网状结构以及细致平静的笔调和风韵,有力印证了这部盖世之作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艺术成就《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的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为我们展现出封建社会末期一幅幅生动精彩的生活画面。
天才的曹雪芹用他的如椽之笔,“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彼此制约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座百面贯通、筋络相连、纵横交错、而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的灿烂辉煌的艺术建筑”,不仅将博大宏阔、严密精细的长篇布局和尺幅千里、画龙点睛的短篇技巧结合起来,还将诗词、文赋、戏剧乃至建筑、园林、饮食百术引为已用,显示了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非凡的创造能力。
《红楼梦》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特异的存在。
它不仅是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
蒋和森先生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信矣!- - 1 - -中国二百多年的文学史证明,《红楼梦》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宏大壮阔的网状结构以及细致平静的笔调和风韵,有力印证了这部盖世之作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自成一家《红楼梦》的语言颇具自己的特色,为别家所难学,这是曹雪芹先生的一个伟大创举。
正如周中明先生所言:“曹雪芹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鲁迅称许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红楼梦》有一个宏大而精致的长篇结构,试加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包含这样一些层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由此扩展,大观园是小说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贾宝玉与林、薛及园中其他诸多女性的命运,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大观园作为贾府的一部分,这里发生的一切,又与整个贾府即宁国府、荣国府的种种活动密切联系,贾府由盛入衰的过程,以及贾府中复杂的家族矛盾、贾府中其他人物的命运,同样是小说的基本内容,且贾府中的男性与大观园这一女性世界具有对照意味;由此扩展,贾家与薛家、史家、王家的所谓“四大家族”,构成一个社会阶层。
虽然除薛家外,其余二家在小说中很少出现,但这种以贾家为主、薛家为辅,带及史、王两家的结构方法,足以反映出这一特殊阶层的面貌;再由此扩展,以贾家为主、薛家为辅的贵族世家,又与外界发生广泛的牵连,上至皇宫,下至市巷、乡野,时近时远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在这一切之上,又有一个隐隐绰绰的虚幻的神话世界,它不断暗示着“红楼梦”的宿命,使小说始终在花团锦簇的景象中透着幽凄的气息。
《红楼梦》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也是作者明确的艺术追求。
第一回中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书中第五十四回还借贾母之口,对才子佳人故事陈套的不合情理作了相当准确的批评。
虽然书中也有些作为哲理意蕴的象征表现而存在的荒诞神异的成分(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五回),和小说的写实情节彼此映照,但它又游离于写实情节之外,不致对之产生干扰。
另外,小说中对宝、黛的爱情有些“诗化”的渲染,但这种“诗化”同样受到适当的控制,并不脱离由各色人物共同构成的活生生的生活环境。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首先,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红楼梦》不仅是一本九百多万字的小说,更是一部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文化百科全书。
它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观、礼仪观、思想观、宗教观等。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缩影,可以让人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它是文学史上的杰作。
《红楼梦》是曹雪芹和高鹗共同创作的,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情节、人物和语言的精湛,更在于它的创新。
《红楼梦》开创了中国小说的新篇章,它不同于以往的故事集,而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线,糅合了诗词歌赋、戏曲、绘画等艺术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再次,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体现。
《红楼梦》中的红楼、荣府等地方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华,如色调的搭配、构图技巧的运用、装饰艺术的表现等,都为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红楼梦》还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以其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奇妙的寓意、空灵的意境,受到广大读者和解读者的欣赏和追捧。
最后,它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问世以来,《红楼梦》就广受欢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化,也影响了世界文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被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学者、评论家视为中国文化的“圣经”,对中国及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艺术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经典巨著,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不可小觑。
《红楼梦》并不是一部死板的作品,而是一个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百科全书。
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文化的传播、艺术的拓展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正是《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才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红楼梦艺术特色及成就

每一个人都有过失意,尽管这种失意对他一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情况各异,原因各具,可失意的人对失意的体味却是一致的,所谓“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红楼梦》的阅读也是这样。所有失意的人都能在《红楼梦》中寻求到心理和感情上的寄托,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验,都有过浮生若梦的感慨和悲凉,而《红楼梦》恰好就是将这种感慨悲情发挥到极至的一部书。因此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成了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的时候,《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三、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四、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写作主线: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的内容简要以及写作主线。
【讲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世界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石头记》主讲人:《红楼梦》作者悠哉(杨秋荣)西方选出十大文学名著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美、澳等国名作家应邀列出他们最喜欢的10部文学作品,其结果汇成了一本名叫《十大名著》的书。
荣居榜首的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另一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名列第三。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排在第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排在第九。
西方选出十大文学名著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位居第二。
莎士比亚是排名最靠前的英国作家,《哈姆雷特》排在第六位。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衡量一部长篇小说的尺度写别人没写过和没这样写过的东西。
——海明威第一,“别人没写过”,指内容、主题、情节等,此前作家没这样写过。
因此,海明威又说:我只拿我的作品和死去的作家的作品相比较。
衡量一部长篇小说的尺度第二,“没这样写过”,就是结构、语言、叙述技法等的创新。
创新度越高,艺术价值就越高。
曹雪芹论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一回,石头笑答空空道人:“我师何太痴耶!……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其一,“没这样写过”)曹雪芹论长篇小说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我师意为何如?”(其四,“没这样写过”,对世界小说叙事的伟大贡献!)鲁迅评《红楼梦》“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福楼拜(1821-1880)三位作家的作品“写什么”1、《包法利夫人》(1857):通奸题材,解剖一种致命的激情如何毁灭一个外省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
它对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等描写,都具有很强的可信性。
它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丰姿,绝不限于文体和文学本身,各种姐妹艺术,包括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游戏,以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服饰艺术、陈设艺术、编织艺术、风筝等手工艺术,至于茶文化、酒文化、果品、点心、菜肴、烹调等综合而成的饮食文化等,无不在书中有精妙卓绝的反映。
举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文明相伴而上升为某种文化形态、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事物,几乎都被博学多识、才艺绝伦的作家收入笔底、活现纸上,令后人赞叹不已。
今天,“红楼文化”已伸展、渗入到各个文化艺术和生活领域,《红楼梦》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技巧和文化的结晶。
《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的成熟。
在艺术上,她不仅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相媲美,而且可与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无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同时代人早已发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的赞叹;脂砚斋等对这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之点和独到之处不乏有价值的评点;戚蓼生在为之作序时以“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等评论,很有见地地道出了小说神妙的艺术手腕。
鲁迅在概括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时更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给予高度的评价。
《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无论是她的整体还是细部,都能引人入胜,开人心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探讨这部杰作的艺术经验、概括其艺术成就,成为红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热点,大致涉及到下述诸方面。
一、从总体上看,《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她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红楼梦》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但并非作家的自传实录。
从生活到艺术,期间经过了极大的提炼、改造、增删、虚构,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
小说虽则是为“闺阁昭传”、写儿女真情,却展开了极其广阔繁富的生活画面。
从贵族世家、宫闱内廷、官衙寺庙,到市井闲人以至村野细民,一幅幅生活图景联缀交织、剪接生发,要耗费作家多少心血!历来对于《红楼梦》的“百科全书”之誉,不过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赞叹描摹生活的丰富精微;实际上艺术创作更有其特殊艰辛之处,一切都要经过作家感情的熔铸、心灵的孕育,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
小说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人文景观,无不灌注着作家的血泪辛酸、人生体验。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血泪凝成、苦心经营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并不感到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一切本来如此,作家不过随手拈来,照实录下。
难怪有人读了小说要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看成是作者自叙或历史上某人某事的影射,以致考据索隐,绵绵不绝。
这种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除去读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同《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的特殊性,也包括她在艺术上这样一种妙夺天工、不露人巧的特色有关。
看似平淡而细品醇厚,“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可以说是《红楼梦》艺术品格的基本特征,显示出艺事的上乘之境和大家风范。
在这里,真和假、虚和实、平和奇达到了有机统一,能于假中见真、平中出奇、虚实相生,天功人巧已经浑然难辨了。
二、与上述总的特色相联系,《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叙事观点也是匠心经营而又浑然一体的小说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其完整性和有机性。
“佳园结构类天成”,人们对大观园的这一赞语移用于小说也是完全适合的。
大观园是一座匠心经营又有自然之气得自然之理的人工园林。
作家崇尚自然,并不排斥人巧。
小说本身便如一座精心建构而又自然天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社会大观园。
1、《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的特殊的意义。
前五回不仅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儿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
它既是全书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前五回中的情事对全书多有总摄、提示作用,又很强的凝结力和概括性。
如第一回开头女娲补天遗石入世的神话,隐喻“末世”的背景和“顽石”的品性,并借石头之言道出创作意图;绛珠和神瑛在仙界有甘露之惠,为后文在人间的眼泪之酬作了铺垫。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脂评)。
又如第五回的“梦中之梦”新颖奇警、意韵深长,判词和曲文是主要人物性格的提纲和命运的预示。
总之,前五回是序曲,总主题及各人物的主题旋律均已奏出,只待以后的乐章来丰富、印证、完成。
领会了前五回的奥妙,仿佛掌握了打开这座艺术宫殿的总钥匙。
2、2、全书结构的支架通常认为是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与之相伴的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的由盛而衰的过程;有的研究者因王熙凤这个人物地位重要性格丰满而将其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小说故事的正式展开应在第六回,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一个小小人家写起,便进入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正面描写。
从第六回起,有的研究者将全书分为四个段落,有的分成五个段落,不管具体如何划分,大体上都循着贾府由鼎盛至衰败的走向,以若干重大事件为标志,按情节的起落分合将其分作若干单元。
可以看出,作家的笔力先是集中在一批主要人物包括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可卿等人物以及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上;继之着重写宝黛之间感情的日益绵密,复杂回环的历程,写宝玉和贾政逆子和严父之间的冲突及其激化;接下来,对大观园内外的众多女儿包括湘云、妙玉、晴雯、平儿、鸳鸯、香菱以至二尤和贾府上下的种种矛盾作了更为广泛的描写;从第五十五回起,全书气氛为之一变,贾府急剧衰落,至七十回抄检以后,发悲音、感凄清、衰象愈来愈显,全书虽未写完,但三春已去、众芳摇落,树倒猢狲散的大势已不可逆转。
由于作家有全局在胸,全书虽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却首尾相连、八面贯通,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3、3、“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是人们都认同的观点。
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
比如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伏下了“二进”、“三进”。
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这个“侯门绣户女”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
贾宝玉不喜读书,厮混内帏、结交优伶的种种“不肖”,酿成了“大承笞挞”的果,而挨打之后秉性不改,倒得贾母庇护游荡园中,更发展了他的自由个性,成为他不肖更甚的因。
可以说,任何一个段落从书中抽取出来都有隔断血脉之虞。
而每一个生活场面,又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获得多种意义。
如元春归省,既是鲜花着锦的大喜事,又是骨肉离散的大悲剧。
再如,用几枝宫花作引线遍串各房,几乎把十二钗都引了出来;为寻一只茶杯,就把场景从阖家赏月的凸碧山庄调度到了只有二人联句的凹晶溪馆水边。
穿插得如此巧妙,转换得如此自然,使人不知不觉地随着作家走去。
小说就是这样以金针暗度之笔、移花接木之文,把人物、事件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4、有别于以往的古典小说几无例外地用全知叙事,《红楼梦》的叙事观点兼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长处,既可增强亲历亲闻的真实感,又可不受拘限地叙写大千世界。
作者假托此书为“石头”所记,有时又让它代替“我”的角色在书中出现。
读者看到石头的第一人称叙述表明他是故事的亲历者,更多的时候则因石头已幻化为主人公身上的通灵宝玉,能够观察了解周围事物,展开第三人称的自由叙述。
有时则采用书中某一人物的观点来叙述,必要时也不排除“作者全知”。
总之在叙事观点上灵活多变又转换自如。
与此相关,小说中设计了甄贾两府和甄假两个宝玉来谐“真假”,用意在既要追踪蹑迹地实录真事,又要用“假语存焉”有所避忌。
小说的主体部分是隐去了真事的虚构,在关键处如南巡、抄家等又特笔用“甄”事点醒。
可见,以石头为叙述者,虚构了其与主人公灵性相通又非一体的微妙关系,通过甄真贾假此实彼虚两条线索来写历过一番梦幻的“真事”,既体现了艺术创作典型概括的通例,也出于避忌文字招祸的需要,是作者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叙述方式。
三、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在人物创造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而且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创造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1、首先,是对主人公的研究。
贾宝玉这个人物异常新颖独特,又十分亲切可感。
他既有石破天惊的新奇之想,又有扑面而来的世俗之气。
在贾宝玉的性格素质中,很多独异之处:爱红;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作为贵族之家的精神囚徒,他被禁锢在高墙深园之内。
生活天地的狭小,反倒激起了自由思想的翅膀。
他不只咀嚼身边的小悲欢,担忧自己前途难测的爱情,而且苦苦追索难以解开的种种人生之谜,负荷着一般人还意识不到的痛苦和不幸。
他似傻如狂地扰乱封建秩序,痛斥国贼禄蠹,大胆执著地追求纯真的爱情;有时却又呼唤自然,向往返璞归真、参禅悟道。
作家有分寸地、生动地展示这种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使各个侧面有主有次、时隐时现、相反相成,由此产生一股强大的性格合力。
贾宝玉这个“痴公子”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穷尽的审美对象。
4、2、围绕着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同样是研究者经常瞩目的课题。
其第一序列是“金陵十二钗”,不仅正册,在副册和又副册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人物。
这些女性形象同样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又有丰富深厚的性格内涵。
首先,要把大观园内外那一群年龄和生活环境相近的青年女子写得个性鲜明、色彩各异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她们其实也都是“富贵闲人”,闺阁之中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不过“小才微善”,然而,人们却决不会把他们混淆。
大体上说,薛宝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冷”,黛玉是“愁”,湘云是“豪”,凤姐是“辣”,探春是“敏”,迎春是“懦”,元春是“贵”,妙玉是“洁”,香菱是“苦”,金桂是“悍”,莺儿是“巧”,紫鹃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