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故事

合集下载

明朝历史名人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明朝历史名人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明朝历史名⼈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家,《徐霞客游记》是他的著名作品,为我国的地理科研做出了很⼤贡献。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的时候,在江阴地⽅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志游历祖国的名⼭⼤川,探索⾃然的奥秘。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

他从⼩爱读历史、地理⼀类书籍、图册。

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舞。

⼗⼏岁那年,他的⽗亲死去,他决⼼亲⾃到名⼭⼤川去游历考察⼀番。

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了,家⾥没⼈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

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说:“男⼉志在四⽅,哪能为了我留在家⾥,做篱笆下的⼩鸡、马圈⾥的⼩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装,还给他缝制了⼀顶远游冠。

有了母亲的热情⽀持,徐霞客远游的决⼼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

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天台⼭、雁荡⼭、泰⼭、武夷⼭和北⽅的五台⼭、恒⼭等名⼭。

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

在他五⼗岁那年,他开始了⼀次路程漫长的旅⾏。

他化了整整四年时间,游历了湖南、⼴西、贵州、云南四省,⼀直到我国边境腾冲。

他跋⼭涉⽔,到过许多⼈迹不到的地⽅,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

有⼀次他在腾越经过⼀座⾼耸的⼭峰,发现悬崖上有⼀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

他冒着⽣命危险,像猿猴⼀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

⼜有⼀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叶洞,洞⾥有神龙或者精怪,不是有法术的⼈,都不敢进洞。

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价雇个当地⼈当向导,进洞考察。

徐霞客的故事介绍

徐霞客的故事介绍

徐霞客的故事介绍1、徐霞客二十八岁时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

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

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

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

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2、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

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

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

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

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

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

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

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

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晚于徐霞客。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11月8日),字子元,号雪舟,江苏省太仓县(今属苏州市)人,明朝末年至清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地图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在中国地理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中的佼佼者。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

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对徐霞客的教育非常重视,培养了他的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徐霞客从小就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阅读各种地理书籍,对地图制图也颇有研究。

在家乡读书期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地理考察之旅,游历了江南地区的许多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实地经验。

后来,徐霞客开始了他的长途旅行,他游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穿越了许多险峻的山脉,涉足了许多边远的地区。

他的旅行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为了探寻中国的地理奥秘,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的旅行中,徐霞客不仅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还绘制了大量的地图,这些地图成为了中国地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地图制图技术非常精湛,准确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状况,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他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中的珍贵文献,对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地理、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除了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徐霞客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曾在军事上有过卓越的表现,多次参与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为保卫祖国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出众,他的诗词文章流传甚广,被誉为“雪舟诗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在地理学、军事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的地理学、文学和军事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造新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3篇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3篇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第一篇:徐霞客的生平徐霞客,字元敏,号浦陽山人。

他是一位千古奇人,生于明嘉靖十岁岁,卒于清顺治十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徐霞客先生”或“徐霞客大人”。

徐霞客生于福建南安,家境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兴趣。

在他十六岁时,他父亲借钱为他买了一匹马,并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出去旅行。

徐霞客从此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涯。

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包括今天的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和浙江。

他花了数十年时间,独自前往一些偏远的地方,记录了大量有关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在旅行中,他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如斗篷熊、少数民族和乞丐等。

他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徐霞客最终在云南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他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记录,被后人称赞为中国旅行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第二篇:徐霞客的成就徐霞客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精通天文、测量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许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中国许多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详细记录了他在旅行中所做的各种观察和测量。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中国的地理学、历史和文化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徐霞客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他的诗歌、书法和画作都非常出色。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使我们今天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迹和文化遗产。

徐霞客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和深入了解中。

他的旅行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为中国的科学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篇:徐霞客的影响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都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霞客的作品《徐霞客游记》曾经广泛流传,被后人广为传颂和借鉴。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一生钟爱探险,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地理和旅行记录。

以下是一些关于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1.徐霞客在游历云南时,为了探访当地的奇异洞穴,他决定深入大理的深山。

在探险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面黑暗而深邃。

徐霞客勇敢地走了进去,但因为洞内空气流通不畅,他很快就窒息了。

幸运的是,他及时点燃了火把,通过燃烧产生的烟雾刺激自己的呼吸,最终才得以逃脱。

2.徐霞客在游历湖南时,听闻了一个叫“南岳”的山峰,便决定前往探险。


攀登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条通往山峰的小路,但路上的石头松动,危险系数极高。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徐霞客的脚步。

他沿着小路一步步走过去,在路途中甚至不断清除危险的石头。

最终,他成功登顶了南岳山峰,留下了宝贵的登山经验。

3.徐霞客在游历贵州时,听闻了一个叫“三江并流”的地方,便决定前往探险。

在前往三江并流的途中,他遇到了许多险阻。

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过河。

由于河水湍急,河面宽阔,他无法直接涉水过河。

于是他绕道而行,沿着河流的上游寻找可以过河的地方。

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浅水处,成功地过了河。

经过长时间的艰难跋涉后,他终于到达了三江并流的地方。

这些小故事只是徐霞客一生旅途中的冰山一角。

他一生致力于探险和地理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知识和旅行经验。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大全集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大全集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大全集对于中国励志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了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中国经典励志故事: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启迪】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

同样,年轻人在人生经历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陈蕃立志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

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

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和奇遇,是中国旅游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有所成,尤其对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有着特别的兴趣。

他17岁时,因为偶然间接触到了一本《泰西名器图录》,其中介绍了被视为国际奇观的洛阳白马寺石窟,于是产生了远行的念头。

徐霞客身患癫痫病,当时的医生告诉他:“人生疾苦如天堑,你的癫痫就是你的天堑,难以超越,难以跨越。

但是你要明白,世间有两样东西可以为你打破这个天堑,一是壮烈的死亡,一是意志坚定的行动。

”徐霞客选择了后者。

徐霞客在22岁时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旅行,当时他从浙江出发,先后游历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一共走了6000里路程。

这次旅行使他的兴趣更加浓厚,随后的几年间,他四处旅行,探访奇景,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经验和学术知识。

他的旅行不只是为了游玩,更是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的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他的著名游记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大别山行记》、《徐霞客游南至记》等等。

游记写的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等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学者研究当时中国的风俗、历史、人文等有很大帮助。

徐霞客的旅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到达黄山的经历。

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旅程,徐霞客带了一只病毒的马和一些随行的仆人,穿越大山,攀登悬崖,奋力向上爬。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黄山的探险之旅,在世界奇山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而徐霞客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

他亲手为黄山命名,这座山因而得名“徐霞客黄山”。

徐霞客“好山水,善拍石,多识石,爱石如命”,他喜欢旅游不仅仅是游玩,更是对祖国的探险和感悟。

因此,他开启了中国旅行文化的先河,成为了中国旅游文化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在中国旅游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对中国自然、历史、文化的研究影响深远,是中国旅游史上的巨匠,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字徐渭,号铁崖,江苏常熟人。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
旅行家、探险家。

他一生游历天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地理、历史、民族志资料,被誉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徐霞客自幼聪慧好学,酷爱地理学,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

他立志要亲自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探寻未知的奇异景观,填补地图
上的空白。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

徐霞客的第一次探险是在23岁那年,他踏上了赴云南的征途。

云南,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山高水长,风景秀丽。

在这里,徐霞客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源,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地理数据,
为后人的地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接着,徐霞客又踏上了赴西藏的征途。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美
丽的地方,高原上的雪山、草地、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让徐霞客为之倾倒。

在西藏,他不仅记录了珍贵的地理数据,还
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民族志资料。

徐霞客的探险之旅并未止步于此,他还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地理、历史、民族志资料。

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山,深入大川,探寻未知的奇异景观,填补地图上的空白。

他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创造奇迹。

徐霞客,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伟大探险家,他的探险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传承他的精神,勇往直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的故事(1):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号。

他家生活比较富裕,父亲喜欢读书游览,和东林人士有来往,不爱权势。

他不要求徐霞客做官,只是鼓励徐霞客多读奇书。

徐霞客的确像他父亲,读了许多奇书,上私塾时,常将历史、地理、传奇小说放在《论语》、《孟子》下方看,并且立誓要游览五岳(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

徐霞客还有一位慈祥贤慧的母亲。

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主持家务,还亲自纺纱、织布、种菜。

她热情支持儿子的志向,说:“男子汉志在四方。

游览名山大河,又能够看到世上的奇书,拜访有名的老师,是好事。

怎样能让孩子像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马驹一样圈死呢!”徐霞客二十岁那年,他戴着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首次出游,泛舟太湖。

过了两年,他再次出游,这次走得很远,登泰山,拜孔林,游览孟母三迁的遗迹。

此后,他的足迹,印遍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以至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山山水水。

直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他大部分时光都花在旅游考察上。

他的壮游,前期是公元1606年至1636年,着重在探奇访胜,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后期在公元1536年以后比较有意识并系统地对名山大川的地理位置、形状、走向特征作考察、记载,留下许多古代地质、地貌、水文和珍稀植物的宝贵资料。

徐霞客有顽强的毅力。

在游览、考察中,他不怕苦,不怕险,不怕死。

只要听说哪里有奇洞,哪里有险峰,他必须要去攀登。

他出游时,能吃最粗劣的食物,甚至几天不吃饭;他不怕严寒酷暑,甚至睡在冰天雪地里;再险峻的山崖他都敢攀登,他带着一把坚硬的小铁镐,随时可在石壁上凿出脚磴来。

他有时像猿猴,有时像游蛇,动作敏捷,脑筋灵活。

朋友们叫他“地行仙人”。

安徽黄山,奇峰耸立,泉流淙淙。

天都峰、莲花峰尤其雄伟。

一年秋天,徐霞客游黄山,文殊院和尚告诉他:“天都峰较近,但险峻,没有路;莲花峰有路,但很远。

天都峰只能看看,爬莲花峰吧。

”徐霞客说:“越险峻,越奇异,我就越要爬。

就先爬天都峰。

”于是,徐霞客向险峻的天都峰进发了。

他在陡立的石壁和乱石中,双手抓住杂草和荆棘,一寸一寸移步往前,最后爬上峰顶。

第二天,他再爬上莲花峰。

原先人们都说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经过亲身攀爬,徐霞客发现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纠正了这一说法。

人迹罕至的深山古洞,常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有神仙鬼怪的传说,但都阻止不了徐霞客考察的脚步。

他到湖南茶陵云嵝山,听说山中古木参天,还有一座古寺,景色幽美。

但因为有老虎,吃过和尚,此刻已经荒无人迹了。

村民劝他不要去送死。

他却连夜进山,与几个带路山民,拿起器械,打着火把,冒着滂沱大雨,走了十多里,最后找到那座古庙,完成了考察。

听说茶陵麻叶洞里有神龙和妖怪,偏要下去看看。

村里人死也不肯做向导。

有个年轻人,先是答应带路,可临到洞口,明白徐霞客不是能捉妖怪的大法师,说:“我才不给你去陪死哩!”变了卦,逃走了。

徐霞客只得与仆人擎着火把钻进洞里。

下到洞底,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焕发出异样的色彩,晶莹欲滴。

有的像楼台亭阁,有的像倒挂的莲花,倒立的梁柱,飞舞的禽鸟,十分精彩。

直到火把快烧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退出,洞口围观着几十个村民,还以为主仆二人被妖怪吃了呢。

徐霞客常常还能对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给以科学的解释。

广西浔州龙洞,洞底有个大而深的水潭。

他与带路的道人下到潭边,火把熄后,黑暗中,却见很远的水面,有微光闪烁。

道人说是鬼光作怪。

徐霞客根据经验说:“恐怕到洞旁有孔穴透光吧?”道人答:“从前,村里人划竹筏去看过,石壁上没有洞。

”徐霞客说:“那里距离来时的洞口已经很深了,估计离南面洞口不远,光是从水面反射过来的吧。

如果真是妖怪,为什么谁也没见过呢?”徐霞客在旅游途中,三次遇到强盗,盗走了他的衣服和路费,多次遭到生命危险,但都没有改变他游遍神州的决心和壮举。

公元1636年后,他西游贵州、云南,到过云南、缅甸边境的腾冲,这是他平生路程最远,时光最长的一次壮游。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有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将他的行踪,所见到的山川景色,遇到的人和事,他对大自然的描述、观察、研究心得,他自我的感受,都写到日记中。

这些日记,保存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而文字简明流畅,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徐霞客的壮游,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个性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

徐霞客的故事(2):徐霞客遗憾“三分石”九疑山三分石远眺徐霞客在“楚游”期间做环湘南游,自衡州之永州、郴州返衡州,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九疑山。

游九疑山,主要的地点是三分石。

楚游,是先生有意识的、主动的、系统的地理研究的发端。

在衡州期间,他已经对南岳山脉进行了考察,发现了1000多年前徐灵期对南岳山脉的错误论断。

这次做环湘南游,与其说旅行游览,不如说“潇源考”,考察湘江上游潇水的源流。

而三分石,很可能就是潇水的源头。

崇祯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带着顾行抵达九疑山,当天即打听三分石的状况,土人言:“去此甚远,俱瑶窟中,须得瑶人为导。

然中无宿处,须携火露宿乃可。

”徐霞客许下优厚的酬劳请了一位刘姓平地瑶做向导,约好明日若晴爽便去三分石。

因连日风雨,一推再推,直到二十八日才成行。

攀山涉水,一路风物亦养眼他们从玉绾岩出发,东南行,一路都是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

但也不乏可观可赏的风景:“茅窝”,有耸立于树丛草蔟之中的山石,似经鬼斧神工的剔削,奇形怪状,修长挺拔,“瘦透漏皱丑”五相俱全,高者两三人,矮者一两人,多者十余座相处,少者独耸孤立……最大的特点,是漆黑如墨的石面上,附着斑斑驳驳白色的苔痕,反差极为鲜明。

“九龟岩”,在深不可测的山涧中,蜇伏着九座石峰,肖似九只神龟居于一窝。

接近蓝山县地界的“空寮原”,一道裸露的白色石崖,由山顶直到山脚,就象披挂着一匹白布。

土人们称之为“白绵绸”。

再往南就是香炉石,山巅有肖似一尊香炉的巨石而名,其高次于三分石。

香炉石的山坳间有一个清沏碧绿的水溏,面积约有二三亩大小,溏中有两枝削长的岩石,亭亭如石笋般、耸出于水面三丈余高。

相关的《志》中讲到九疑的风物,记述山麓有一处“天湖”。

徐霞客在山外时打听过,回答没听说过。

他自我在山下时各处留意,也没有找到。

此时他才悟到:既名“天湖”,必然在高处,就应就是此湖了。

《志》上说在“山麓”,是笔误。

爬到鳌头山上,向导说,就应能够看到三分石了,向南眺望,群山之上一片云雾,什么也看不到。

歇息了一阵,云雾突然散去,隐隐约约能看见三分石的影廓。

转眼之间,又被云雾掩住了。

这三分石原先与徐霞客游历过多次的浙江江郎山十分的相似,江郎山是浙水的源头,三分石是潇水发源地,江郎山耸立于平畴之上,而三分石却是悬于万峰绝顶,更为奇异。

徐霞客远望三分石,趋近的情绪更加迫切,催促向导快些走。

下鳌头岭,早已过中午,三个人都饿得不行了,找到一处泉水做午饭。

饭后由烂泥河边过冷水坳,山坳里面就是匪贼盘踞的地方;坳下是高梁原,属蓝山县的西境,也是匪盗的窝。

走在向阳的山坡上,徐霞客发现两种紫色的山花,一种较大的如山茶,一种较小的如杜鹃,都鲜艳可爱。

此前在鳌头山,他已经看到一种蓝色的山鹃,本地人称为“映山红”。

在枯树下,生长着一种奇大的、黄白色的蘑菇,“厚大如盘”,也是他从未见到过的,问清向导能够食用,他摘了一些放进袖筒里,想着做晚饭时煮了吃。

一路之上还看到一些珍贵的树木,大的要四、五人围,高则数十丈。

向导介绍:山里最贵的是独木,次之为楠木;有一种叫寿木的,叶扁如侧柏,属柏类。

还说,二十年前,朝庭曾派人来那里采伐过巨木。

下至山涧,有条小溪,徐霞客问向导“有不有名”,向导说“叫潇源水”,“从哪流来”?“三分石”。

徐霞客估计,这就应就是潇水的正源了。

逆潇源水走,看到溪边横卧着一株巨木,围大至人的眉眼高,长度超过三十步。

向导说:“这就是楠木。

”徐霞客拍着树干,说:“就应是朝庭采木时,被人遗忘在那里了。

”向导也点头:“只怕是呢。

”越“潇源水”后几里,就到了三分岭的脚下。

上山的路很难走,这地方是九疑山斑竹面积最大、长得最粗壮的地方,羊肠小道在竹丛间时现时隐,山岭峻削踩不稳脚,只好双手挽着竹枝,一步一移往上爬。

这一路走得太累,徐霞客已没有余力琢磨这些奇怪的斑竹了,在他的日记里,没有留下描述斑竹的只言片语。

诡异旋风,夜半惊魂人无眠当天断黑后,山间雾气越来越重,离三分石大约还有大几里路,向导不敢再走了,三个人只好找一株老松,在下方清理出巴掌大一块平地过夜。

山高无水,没办法做饭。

徐霞客命刘姓向导拾来枯枝烧一堆火,将袖筒里的蘑菇倒出来,用竹枝穿着烧烤,三个人分食了。

少是少了,味道却象香蕈,十分的鲜美。

睡前,瑶人向导劈枯木架了几个火堆来驱寒,也为防野物。

本应一宿无话,一觉醒来去爬三分石。

没料想到了深夜,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突然刮起旋风,把火苗扯至数丈高,将火星卷到半空中,山间的雾汽被灼烤得四分五裂,变幻出种种怪异的形状,一时如猛兽从头顶扑来,一时似妖人飘然而去,一时象魔影摇晃不止;瞬间有更换不止的奇妙色彩,如锦缎、似玛瑙、似晚霞,把个半天染得五彩缤纷……连同刘姓瑶人,三个人都是头一次碰上这种壮观、诡异、神秘的情景,一个个拥着衣被看得目瞪口呆。

大风息后是细雨纷纷,三个人忙撑起伞来遮雨,却难免被子浸湿。

细雨渐渐变大变急,到五鼓时,已经成了倾盆大雨,使得三个人淋漓尽致。

待雨稍歇,也没办法再睡了,只能围着火堆烘烤衣被。

天降怒雨,旅人止步指顾间天一透亮,雨停息了,“仰见三分石,露影在指顾间”,即收拾好身上,忍着腹中饥饿,从滴水的竹林里向南攀爬,一路走,一堆堆的巨石象迷魂阵一样,把向导也搞懵了,转来转去,刚才还看到的三分石不见了。

总算在乱岩中搜到一串零散的石磴,正要顺路前行,突然间瓢泼大雨劈头而下,伞和行李都放在昨夜睡觉的地方了,三个人无遮无挡,顿时成了落汤鸡。

瑶人突然掴了自我一个耳光,惊恐地呼叫起来:“唉呀,走不得了、走不得了。

”徐霞客问:“为何呀?”瑶人说:“进山时忘了拜山神呀。

又是怪风,又是鬼火,又是大雨,本来烂熟的路也找不到……是山神爷发怒了,再要往上走,会有大难呀。

”也不等徐霞客回话,逃命似地下山了。

三分石就在一箭之地,就应绕过眼前岩坡就到了,要不要再往前走呢?徐霞客抹一把脸上雨水,一时打不定主意。

跟随在身后的顾行想:“又是我们两个人了,老爷只怕还是要上山的。

”心里就有些发悚。

徐霞客撑着探路的竹杖,透过雨幕去寻望三分石,却“不见真形”。

再往四周看,山坳间雨丝如帘、雾团涌动、阴霾重重,三五丈外一片茫然。

雨点击打着身边的树叶,如狂人乱拨着琴弦……一种不祥之兆突然窜上心头。

他想,这楚游路上一而再、再而三,我们已经冒过不少险了。

但万事皆有个度,总不能一味弄险啊。

决然地向顾行说:“下山吧。

”顾行不敢相信,指那边方向说:“不爬三分石了?”“走吧。

”徐霞客撑着竹杖走在前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