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优秀精选PPT

通过观察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来预测 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率,为乳腺癌提供新的有效 的预后指标。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瘤生 存率,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降低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 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 病灶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至可获得选用 保留乳腺型手术的机会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转
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手
个全身性疾病,很多所谓早期乳腺癌病灶有些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新辅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方案。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已伴有远处或全真转移灶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假阳性率为0.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处转移。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ER、PR的影响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性率为0.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最终导致失败的远处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微笑转移灶,往往成为致死的隐患。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MRI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的关系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假阳性率为0.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新辅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方案。
全身性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瘤生 存率,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降低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 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 病灶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至可获得选用 保留乳腺型手术的机会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转
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手
个全身性疾病,很多所谓早期乳腺癌病灶有些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新辅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方案。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已伴有远处或全真转移灶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假阳性率为0.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处转移。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ER、PR的影响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性率为0.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最终导致失败的远处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微笑转移灶,往往成为致死的隐患。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MRI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的关系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假阳性率为0.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新辅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方案。
全身性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21
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单独用药有效率达42%
Gomez等对37例LABC患者(三期)进行健择 加阿霉素NAC治疗,获得95%的临床缓解率, 其中CR占18%,PR占77%
.
10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
转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
手术的肿瘤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能保 乳的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移 肿: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
17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 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 处转移。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
12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由于NAC 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无法 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NAC 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致 对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 的分析造成困难。
.
19
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期序 贯CEF 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Herceptin, 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分别为67%和 25%)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超 过40%的有效率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ppt课件

-
5
NSABP B-18 方案
I~Ⅱ期 BC
手术
手术
Fisher B,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en with operable
-
breas6 t cancer.
J Clin Oncol,1998,16(8):2672-2685.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
术前AC ×4 →手术(Group I) 术前AC ×4 → T ×4 →手术(Group II), 术前AC ×4 →手术→ 术后T ×4 (Group III).
新辅助化疗方案
TXT = 多西紫杉醇 100mg/m2
AC = 阿霉素 60 mg/m2、 环磷酰胺 600 mg/m2
曲妥珠单抗序贯比联合化疗未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P=0.102)
DFS
HR=0.77 95%CI: 0.53-1.11 P=0.022 100
OS
HR=0.78 95%CI: 0.58-1.05 P=0.102 100
80
80
60
ACTHH (n=949)
40
5年 84.5%
ACTH (n=954)
浸润性乳腺癌
术
HER2阳性
后
I-III期
随
N=3505
机
A多柔比星 C环磷酰胺 T紫杉醇 H 曲妥珠单抗
-
1年 …… 1年 ……
Perez EA, et al. J Clin Oncol 2011; 29:4491-4497.
38
曲妥珠单抗与化疗(NCCTG N9831) : 序贯 vs. 联合
乳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经济问题 • 患者的理解程度 • 患者的耐心
31
预期:除Ⅲ期患者应常规予以新 辅助化疗外.对有任何复发转移 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采用 术前化疗有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 疗效。
32
Thanks!
33
多数文献认为术前化疗3-4个周期是 比较有效和合理的
22
• • • •
经济问题 医患双方的急躁情绪 盲目追逐潮流 ……
许多人认为 凡是在术前 进行了化疗 就被视为开 展了新辅助 化疗,甚至只 给了一次药
23
这种状况有其社会因素, 但也 与目前新辅助化疗缺乏某种标 准有关
如何规范化尚待商榷
24
2.疗效问题
13
炎性乳癌( IBC )病例采用新辅助 化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由原来的低 于10%(单用局部治疗)而提高到40%。
14
新近报道,采用剂量和时间强化新 辅助化疗治疗的LABC(包括炎性乳 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76%。
15
2 .缩小肿块,降低肿瘤分期,
增加可手术率
经 3-4 个周期的联合化疗后,有 60 % -80 % 的乳腺癌肿块可缩小 50 %以上。其效果显 著,可以以临床无远处转移的炎性乳腺癌 (IBC)的疗效为例。
• 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新辅助化疗对 LABC(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肯定的疗 效,采用常规法治疗3—4周期,有效率 60%一80%。 • 但对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说法不一。
25
• 在迄今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影响较 大的是BSABP B18,入组病例为1523例 可手术乳腺癌,随访5年,术前化疗组患 者总生存率并不优于术后化疗组。 • 但术前化疗组中原发肿瘤对化疗反应好 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
26
• 但该研究包含了T1-3N0-2病例入选该试验, 即其中相当数量患者属于单纯采用根治 性手术等局部疗法即可治愈,不需全身 治疗的早期和较早期病例。 • 而可手术乳腺癌术前化疗的对象应是那 些已有周身微小转移或有复发、转移高 危因素的病例。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通 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 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 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 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有效 率,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 他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最终导致失败的是远处 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 微小转移灶,往往成为 致死的隐患。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NAC的使用依据
• 肿瘤休眠(tumor dormacy)
•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然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方 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通 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 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 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 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有效 率,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 他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最终导致失败的是远处 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 微小转移灶,往往成为 致死的隐患。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NAC的使用依据
• 肿瘤休眠(tumor dormacy)
•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然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方 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优秀课件

最终导致失败的是远处 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 微小转移灶,往往成为 致死的隐患。
NAC的使用依据
• 肿瘤休眠(tumor dormacy)
➢ 原发乳腺癌肿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 甚至几年内保持无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这种 休眠肿瘤之所以不生长,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增 殖和凋亡取得了平衡。
➢ 有资料表现当肿瘤的增殖被同等速度的死亡 所平衡时,转移灶就处于休眠状态。
• NAC前乳房肿块活检的假阳性结果造成不必要 的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
NAC的化疗前准备
• 全身性各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心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的检查。
• 明确乳腺癌病理学诊断
➢ 文献报导NAC后,乳癌原发病灶CCR为6.6 -36%,PCR为3.7-18%。
➢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方 面的假阳性率为0.3%,由此导致不必要化 疗比率为2%。建议最好行空心针穿刺活检。
➢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通 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NAC的使用依据
• 降低肿瘤分期
➢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术切 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病灶 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可获得选用保留乳腺型 手术的机会。
•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型,加 快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缺点
•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 由于NAC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致无法从区 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 NAC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致对 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的分 析造成困难。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21
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单独用药有效率达 42% Gomez等对37例LABC患者(三期)进行 健择加阿霉素NAC治疗,获得95%的临床 缓解率,其中CR占18%,PR占77%
22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 以考虑在新辅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 合化疗方案。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 含紫杉醇的方案优于不含紫杉醇的方案。 关于在新辅助治疗中是否常规使用紫杉醇 类药物则尚无定论,一般主张,腋淋巴结 阴性的患者不宜使用紫杉醇类药物。
15
意义:有利于化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分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 MRI等方法进行双径测量。 区域淋巴结属于可评估病灶,主要靠临床 体检进行评估,结合影像学诊断技术。
16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 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2
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的全身 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 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
3
NAC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 癌,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3cm) 的可手术乳腺癌。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效率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19?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期序贯cef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herceptin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分别为67和25?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超过40的有效率?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方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20?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联合或序贯用taxanes可明显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病理cr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_PPT课件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目前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系统
性疾病。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可手术乳腺癌的治疗中,成为乳腺癌多种 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 史,它是开始于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 治疗模式。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NAC)的含义
• 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 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 性药物治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 化疗和诱导化疗。
➢ NAC导致靶细胞内生化代谢的改变,ER结构的改变, 靶细 胞变异等,可能导致ER状况的改变 。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NAC与保乳的关系
• NCA使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 不能保乳的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 研究发现,NAC后的LABC进行保乳手术后, 其局部复发率和早期乳癌保留乳房手术的复发 率相似。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远处转移的评估
➢ 新辅助化疗是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因此 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处转移。
➢ 化疗前常规进行肺、肝脏和全身骨骼的影像学检 查,以除外肿瘤的远处转移。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 NAC后出现部分反应病人肿瘤多中心性的发生率(70.4%)明显 高于那些化疗无反应患者(12.5%);
➢ 肿瘤这种多中心性是聚集在肿瘤原先生长的部位而非聚集在 整个乳房;
➢ 它在治疗前的体检及乳房X射线检查中不存在 。 ➢ 考虑:NAC后肿瘤退缩首先与肿瘤碎裂有关,其次与肿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C 前乳房肿块活检的假阳性结果造成必 要的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
13
全身性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新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的检查
14
文献报道NAC后,乳腺癌原发病灶CCR为6.636%,PCR为3.7-18%。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 的假阳性率为0.3%,由此导致不必要化疗 比为2%,建议最好行空心针穿刺活检。
10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转
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手
术的肿瘤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能保乳的 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 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移肿 瘤细胞的快速增长。
21
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单独用药有效率达42% Gomez等对37例LABC患者(三期)进行健择
加阿霉素NAC治疗,获得95%的临床缓解率, 其中CR占18%,PR占77%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细 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15
意义:有利于化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分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MRI 等方法进行双径测量。
区域淋巴结属于可评估病灶,主要靠临床 体检进行评估,结合影像学诊断技术。
19
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 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 期序贯CEF 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 Herceptin,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 (分别为67%和25%)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 物方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11
可使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完整的肿瘤血管到达肿 瘤的内部,避免手术后肿瘤血管床破坏而降低 肿瘤租住中化疗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通过观察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来预测 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率,为乳腺癌提供新的有效 的预后指标。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瘤生 存率,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3
NAC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 癌,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3cm) 的可手术乳腺癌。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4
5
原发肿瘤大小,以小的较大的为好。 肿瘤分级,以高的比低的为好。 多药耐药表型,以低的比高的为好。 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的比阳性的好。 Her-2/neu表达,对阿霉素的依懒性高的 比
化疗前常规进行,肺、肝脏和全身骨骼的 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肿瘤的远处转移。
18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 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 案。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药 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 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效率, 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20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联合或序贯用Taxanes 可明显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病理CR和保乳手 术的成功率。
NSABPB实验,AC方案4周期后序贯T 4周期 组CCR和病理pCR分别为63.6%和26.1%
Aberdee实验CVAP 4周期后序贯4周期 Docetaxel临床有效率94% pCR 34%,3年生 存率97%,无病生存率90%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1
新辅助化疗的含义 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新辅助化疗对象的优先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使用证据 新辅助化疗的优缺点 新辅助化疗的化疗前准备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疗程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ER、PR的影响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的关系 尚存的疑惑
2
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的全身 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 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
低的好,对米托蒽醌的依懒性低比高的好。
6
提出微转移灶和卫星灶不稳态概念
现已公认乳腺癌不仅是一个局部病灶而更是一 个全身性疾病,很多所谓早期乳腺癌病灶有些 已伴有远处或全真转移灶
临床确诊患者有5%-15%有远处转移,当肿瘤 直径为2-3cm时,具有腋窝淋巴肿大潜在危险 性大于60%,而远处微转移的风险性超过50%
16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17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 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 处转移。
8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 通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9
降低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
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
病灶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至可获得选用 保留乳腺型手术的机会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12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由于NAC 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无 法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NAC 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致对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 因素的分析造成困难。
。最终导致失败的远处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微 笑转移灶,往往成为致死的隐患。
7
肿瘤休眠 原发乳腺癌肿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
甚至几年内保持无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 这种休眠肿瘤之所以不生长,是由于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取得了平衡。 有资料表明当肿瘤的增殖被同等速度的死 亡所平衡时,转移灶就处于休眠状态
13
全身性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新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的检查
14
文献报道NAC后,乳腺癌原发病灶CCR为6.636%,PCR为3.7-18%。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 的假阳性率为0.3%,由此导致不必要化疗 比为2%,建议最好行空心针穿刺活检。
10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转
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手
术的肿瘤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能保乳的 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 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移肿 瘤细胞的快速增长。
21
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单独用药有效率达42% Gomez等对37例LABC患者(三期)进行健择
加阿霉素NAC治疗,获得95%的临床缓解率, 其中CR占18%,PR占77%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细 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15
意义:有利于化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分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MRI 等方法进行双径测量。
区域淋巴结属于可评估病灶,主要靠临床 体检进行评估,结合影像学诊断技术。
19
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 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 期序贯CEF 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 Herceptin,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 (分别为67%和25%)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 物方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11
可使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完整的肿瘤血管到达肿 瘤的内部,避免手术后肿瘤血管床破坏而降低 肿瘤租住中化疗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通过观察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来预测 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率,为乳腺癌提供新的有效 的预后指标。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瘤生 存率,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3
NAC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 癌,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3cm) 的可手术乳腺癌。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4
5
原发肿瘤大小,以小的较大的为好。 肿瘤分级,以高的比低的为好。 多药耐药表型,以低的比高的为好。 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的比阳性的好。 Her-2/neu表达,对阿霉素的依懒性高的 比
化疗前常规进行,肺、肝脏和全身骨骼的 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肿瘤的远处转移。
18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 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 案。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药 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 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效率, 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20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联合或序贯用Taxanes 可明显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病理CR和保乳手 术的成功率。
NSABPB实验,AC方案4周期后序贯T 4周期 组CCR和病理pCR分别为63.6%和26.1%
Aberdee实验CVAP 4周期后序贯4周期 Docetaxel临床有效率94% pCR 34%,3年生 存率97%,无病生存率90%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1
新辅助化疗的含义 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新辅助化疗对象的优先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使用证据 新辅助化疗的优缺点 新辅助化疗的化疗前准备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疗程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ER、PR的影响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的关系 尚存的疑惑
2
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的全身 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 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
低的好,对米托蒽醌的依懒性低比高的好。
6
提出微转移灶和卫星灶不稳态概念
现已公认乳腺癌不仅是一个局部病灶而更是一 个全身性疾病,很多所谓早期乳腺癌病灶有些 已伴有远处或全真转移灶
临床确诊患者有5%-15%有远处转移,当肿瘤 直径为2-3cm时,具有腋窝淋巴肿大潜在危险 性大于60%,而远处微转移的风险性超过50%
16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17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 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 处转移。
8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 通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9
降低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
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
病灶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至可获得选用 保留乳腺型手术的机会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12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由于NAC 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无 法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NAC 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致对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 因素的分析造成困难。
。最终导致失败的远处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微 笑转移灶,往往成为致死的隐患。
7
肿瘤休眠 原发乳腺癌肿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
甚至几年内保持无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 这种休眠肿瘤之所以不生长,是由于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取得了平衡。 有资料表明当肿瘤的增殖被同等速度的死 亡所平衡时,转移灶就处于休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