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09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环境与规划专业地理科学学号2009400763 09 级 1 班姓名:井东题目及要求1.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2.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答案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中选择。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然后,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
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
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
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发展。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艺姓名陈冰学号2010202316 2010级7班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一句话。
尤其是我们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出的结论。
从事历史教学十多年,每每讲到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总结历史教训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这个道理中国人都懂,太懂了,用不着宣传。
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已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是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痛苦经历的总结。
中国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加入现代化的行列,而是被迫踏上现代化的征程。
首先是因为“挨打”,反复的“挨打”,打掉了中国人天生的优越感,创造了中国人的落后感和自卑感,也创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
在以前,并不是落后就要挨打,并不是挨打的都落后,也不是一挨打就产生落后和自卑的感觉。
挨打的未必是落后民族,也可能是先进民族。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打败了雅典,但并不能说雅典比斯巴达落后;中国历史上屡受北方蛮族的袭击,也就是经常挨打,但中国人从没有自己落后的感觉,没有感到自己不如打上来的人。
在西方世界侵略扩张的早期,它们也没有真正在军事上取得胜利。
这一方面是因为大清帝国正值鼎盛时期,国富兵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未为自己积攒下足够的家底。
到了19世纪中叶,清王朝的统治本身出现危机,开始进入自身衰败的过程,而大工业已经在西方世界取得重大进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才开始奏效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中国从清朝以来的决策者们在面对不可阻挡的帝国浪潮到来之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失策,以致一个创造过高度辉煌文明的古国,成了今日贫穷落后的大国。
从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确实可以指出许许多多历史性的失误,指出它们究竟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延误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所有这些依然只是功利性的眼光,而不是历史的眼光;是科学的精明的计算,而不是哲学的反思。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美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学号2010206651级2010 班级07 姓名石国喜看<<宇宙与人>>观后感我崇尚宇宙的伟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坚强!我们成长在宇宙,但智能会走他自己的路,而不屈服于一切,今天我们小心得钻出大气层,明天,我们要驾着光速冲破谜团!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空间,我们生活的在这个宇宙当中,居住在小小的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是小之又小,自从物种的起源到今天我们的人类。
而宇宙在不停的变化着的,在无时无刻的变化发展着的,在人们探索宇宙当中,也是一点点的认识从以前的“天方地圆”到“地心论”在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宇宙到底哪里是中心,也说明了我们在认识的时候,是一点点的认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宇宙时可以被认识的,所以我们还要在努力,在继续前进去认识宇宙,能动的感知它改造它。
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
人类的诞生一步步地在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的意志发展,并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触摸宇宙,弄清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
但是始终受到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制约。
直到今天,人们的思想的高度解放以及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才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使我们能够静静的坐在屏幕前,仔细欣赏这个宇宙的形成,地球的演化,以及我们人类的发展。
今天的地球,我们的社会都是人类主宰着的。
我们的生活,居住在里,我们要好好的善待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可是我们今天的家园遭到我们的破坏,人类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
物种的减少、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
往下的路我们该怎么走呢?那只有看我们自己怎么做了呢,恐怕将来,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09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夏永斌学号20102043352010级5班题目及要求:1、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2、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任选一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700字左右,5号宋体,A4纸打印)1、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上,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来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
换言之,邓小平是基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命题的。
第二,邓小平的出发点绝不在于从理论上给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一个规范的界定和学理的说明,而是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予以动态的价值说明。
第三,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和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有着剥离的可能性。
但在马克思的设想中,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占有是作为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本特征而存在的。
由于中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不是作为前提而是作为任务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因此,首要任务就是依托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实现这种可能性,获取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首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四,关于“共同富裕”,邓小平使用过社会主义的目的、特征、特点、原则、最大的优越性等概念。
总体而言,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邓小平是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使用的。
在马克思看来,“共同富裕”无疑是未来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 副本 (2)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意基本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理工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201020148810级5班姓名:缪扬鹏题目及要求: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性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
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
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而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要受到窒息或歪曲。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就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商学院专业经济学学号2010205817 2010 级 1 班<<宇宙与人>>观后感《宇宙与人》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在这部影片里我不仅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了解了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弄清楚了物质系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而这又正好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由《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也知道了人类的诞生是在宇宙运动了150亿年之后,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
人类的诞生一步步地在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的意志发展,并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触摸宇宙,弄清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
但是始终受到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制约。
直到今天,人们的思想的高度解放以及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才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使我们能够静静的坐在屏幕前,仔细欣赏这个宇宙的形成,地球的演化,以及我们人类的发展。
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
最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物质"大作坊",它的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就是人类。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看了《宇宙与人》之后,我觉得对于宇宙,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显得好渺小,仿佛“沧海中的一粒微尘”。
我们的存在或许从来没有受到他人的关注,很多人为了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生命里,留下多一些美好的回忆,不停地追逐功名利禄,不断地追求爱情,不停地努力得到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
面对着时光老人的渐渐远去,我们很无奈,但是一去不复返的光阴,我们又如何要得回来呢?所以,我们只能珍惜时光,这一刻该完成的任务,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好。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09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根本依据,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劲活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特征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各种复杂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___________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09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级班题目及要求:1、观看电影《袁隆平》后的几点感想(可以结合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2、谈谈青年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及其启示?3、结合当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谈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措施和意义。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答: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后感慨颇多,被袁隆平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
一、热爱人民,坚持不懈,寻求真理。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目睹过生活在落后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悲惨,所以,农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学教育的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不挨饿。
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了参加空军的机会,敢想敢干,在湘西安江农校扎下深根,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农学报国的志愿。
对于那些空喊口号、弄虚作假的人,他敢于站出来予以批评。
他崇敬科学,反对教条主义,敢于挑战权威,袁隆平是当时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这让他失去了很多,受到了排斥、打击,但他依然坚持着。
二、经历挫折,毫不气馁,钻研科学。
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
,"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
三、舍弃小孝,大孝为国,奉献不停。
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毅然奔向远方。
他舍弃小家,为的是千万家。
这个坚强的汉子,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黯然泪下,向着北方跪地痛哭。
他的父亲一定不会责怪他,而是会为他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种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袁隆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折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姓名胡东芳
学号2009202302 09级3班
题目及要求:1、《文化是什么》读后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
(任选一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700字左右,5号宋体,A4纸打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了“前无古人”的快速发展,中国人从不饱到温饱再到小康,每向前跨一大步,都与“中国特色”命运攸关。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未来我们的发展与复兴之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它必将面临多种问题的挑战:比加,如何调控经济过热、治理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整治官员腐败、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等等,都是对未来我党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值得期待的是,十七大以“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方式,为“中国特色”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在中国未来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与持续发展中,继续成为我党执政的主流文化,在新的环境与新的发展之路上再放异彩,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光明前景。
得分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