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思考题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发布时间:2009-6-29 21:41:17 浏览次数:244当前共有14条记录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11页共14页※<第一章绪论>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
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3.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光合自养的蓝细菌和绿色植物在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中起了哪些作用?5※<第二章细胞与生物大分子>2 生命的化学基础1.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
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你如何驳斥此种论调?3.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基本区别是什么?2.细胞核实由哪几种部分组成的,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3.细胞之间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生理机能是什么?4 细胞代谢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糖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
2.某科学家用分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
先将叶绿体浸泡在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
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8的溶液中。
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试解释此实验结果。
3.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Elodea)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他们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
他们用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
只有从45cm移到15cm这一段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至45cm处时,照在水族箱上的光强度增加了278%。
微生物思考题1

微生物思考题1微生物学思考题介绍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2、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3、什么是微生物?原核微生物菌落、芽孢、phb、鞭毛伴孢晶体菌毛、lps、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糖被、异形胞、磁小体、原生质体、l型细菌、性菌毛。
-1、g+、g细菌的细胞壁化学成分、结构及相关的特点有何区别?2、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9、细菌主要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是什么?10.细菌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根据分离后的不同排列,将球菌分为哪些种类?1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14.蓝藻及其特征?15、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步骤、结果是什么?16.比较了链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化学成分。
18.细菌糖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对细菌本身有什么影响?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细菌糖可以根据其现有特性分为几种类型?简要描述了它们的特点。
19、细菌芽孢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之具有这种作用?真核微生物假根、子实体、吸器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假菌丝1.霉菌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征是什么?它们能区分哪些特殊结构?2.尝试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征。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4、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5、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异同。
7、真菌及其特点?病毒斑块、病毒、轻度噬菌体、强效噬菌体、溶原细菌、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亚病毒、包涵体、包膜、原噬菌体、噬菌体滴度、一步生长曲线1、病毒颗粒和核壳之间的关系?2、病毒的一般大小?病毒粒子的典型构造?病毒粒子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试各举一例。
3、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能反映噬菌体的哪些特征参数?这是什么意思?一步生长曲线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5.以大肠杆菌偶噬菌体为例,简要描述了其生活史(增殖过程)。
生化各章思考题及答案

各章思考题及答案一糖类化学糖蛋白中的寡糖链有些什么功能?糖蛋白的种类繁多,功能也十分广泛。
一般来说,糖蛋白的寡糖链可保护其蛋白部分免遭蛋白酶的水解,而延长其生物半衰期。
此外寡糖链还影响蛋白质构象、聚合和溶解性等。
在某些糖蛋白中寡糖链参与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拣和运输。
一些属于糖蛋白的酶,其寡糖链结构可影响酶的活性。
许多激素为糖蛋白,其寡糖链的结构与激素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其寡糖链还参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结合作用。
二脂类化学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a) 磷脂成分在膜的两侧分布是不对称的。
b) 膜上的糖基(糖蛋白或糖脂)在膜上分布不对称,在哺乳动物质膜都位于膜的外表面。
c) 膜蛋白在膜上有明确的拓扑学排列。
d) 酶分布的不对称性。
e) 受体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的两侧不对称性保证了膜的方向性功能。
三蛋白质化学1 某氨基酸溶于pH7的水中,所得氨基酸溶液的pH为6,问此氨基酸的pI是大于6、等于6还是小于6?氨基酸在固体状态时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某氨基酸溶于pH7的水中,pH从7下降到6,说明该氨基酸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放出了质子,为了使该氨基酸达到等电点,只有加些酸,因此氨基酸的等电点小于6。
2 一系列球状的单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从10 000到100 000,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随着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也就是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必定减少。
假设这些蛋白质是半径为r的球状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表面积随r2的增加而增加,体积随r3的增加而增加,体积的增加比表面积的增加更快,所以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减少,因此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也就减少。
3 从热力学上考虑,一个多肽的片段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α-螺旋,是完全暴露在水的环境中还是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为什么?当多肽片断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容易形成氢键,因为在水的环境中,肽键的C=O和N-H基团能和水形成氢键,亦能彼此之间形成氢键,这两种情况在自由能上没有差别。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概念: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客服了哪些重大障碍?显微镜的创造〔列文虎克〕灭菌技术的运用纯种别离培养技术的建立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根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最根本的:〔1〕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多样性〔2〕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5.微生物名人巴斯德(1)否认“自生说〞(2)预防接种(3)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创造巴斯德消毒法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的根本形态分为几种?测量微生物大小常用单位是什么?细菌的形态极其简单,根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um,而度量其亚细胞构造那么要用nm作单位。
2.试述G+和G-细菌细胞壁构G+:厚度大〔20~80nm〕,化学组成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G〕肽聚糖形成坚硬的多层三维网状结构N-乙酰胞壁酸〔N〕G+ 四肽链-肽桥交联甘油型磷壁酸核糖醇型G-: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c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主要包括外膜,肽聚糖层,壁膜间隙三个局部。
环境生物技术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水的问题、大气的问题、生活垃圾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包括淡水在内的许多资源短缺;草原退化严重、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重大。
2、什么是环境生物技术?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切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环境生物技术。
严格上讲:环境生物技术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能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成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3、环境生物技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有明显的界限?从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上环境生物技术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污染物防治生物技术。
包括构建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高效基因工程学,创造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
这个层次是以现代生物技术知识为基础,为寻求快速有效的污染治理与预防途径提供了可能,是解决目前出现的日益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的强有力手段。
第二层次:是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主要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也包括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开发出的废物强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如生物流化床等。
这个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是当今废物生物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在高新技术不断渗入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在不断改进,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主力军。
第三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和农业生态工程等。
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环境中生物生态功能;投资运行费用少,易于操作管理,是一种省力、省费用、省能耗的技术。
在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时,三个层次的技术可能会集于一体,很难有明显的界限。
例如:在废物资源化生物技术中,所需要的高效菌可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采用的工艺既可能是现代的发酵技术,也可能是传统的技术。
生化思考题

2005思考题1.经典生物化学和当代生物化学在研究着重点上有何区别?这与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何联系?2、糖类物质主要有哪些功能?3、为什么糖类物质也被认为是重要的信息分子?4、糖肽连键的类型有哪些?连接方式怎样?5、举例具体说明糖蛋白中寡糖链的生物学作用。
6、蛋白质结构的相关概念。
7、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基本战略和一般方法步骤是什么?9、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研究方法的发展,比较这些方法优缺点。
10、从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能得到哪些信息?11、何为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这两个分级何实际意义?12、什么是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结构?有何作用?13、球蛋白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特征?14、蛋白质变性、复性的相关内容。
15、任举一例说明蛋白质三级结构决定于它的氨基酸序列。
16、什么是分子伴侣?为什么蛋白质的捲曲过程的研究是当前蛋白质化学研究的前沿?17、蛋白质分离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18、近二十年酶学概念有何新发展?酶活性RNA和抗体酶的研究有何意义?19、阐明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哪些方法可研究酶的活性中心?酶定点突变有何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20、举例说明不可逆抑制剂和可逆抑制剂。
研究抑制作用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何在?21、酶反应动力学及各参数的含义22、细胞内信号分子有哪些?哪些是胞内信使?哪些是胞间信使?举二例说明它们的生理功能。
23、何谓受体?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特点。
24、何谓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研究它有何意义?25.近二十年来RNA研究有哪些进展?2004思考题及答案1、糖类物质主要有哪些功能?糖类是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作物生物体的结构成分植物的根、茎、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这些物质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属于杂多糖的肽聚糖是细胞壁的结构多糖。
昆虫和甲壳类的外骨骼为壳多糖。
2) 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通过生物氧化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能量代谢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蕴藏着大量能量的化学键是A.氢键B.碳氢键C.氮键D.氯键E.氧键2.人体所需要能量的70%主要来自A.核酸的分解B.糖蛋白的分解C.糖的氧化D.脂肪的氧化E.蛋白质的氧化3.1 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完全分解净合成的ATP为A.2 molB.10 molC.28 molD.38 molE.56 mol4.1 mol葡萄糖经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为有氧氧化的A.1/5B.1/10C.1/15D.1/18E.1/255.激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A.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葡萄糖的无氧酵解C.脂肪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E.蛋白质代谢6.脑组织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氨基酸B.胆固醇C.蛋白质D.甘油E.葡萄糖7.关于脂肪供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所需的能量约30%~40%来自脂肪B.脂肪酸在肝内可生成酮体C.内源性脂肪由糖和氨基酸转变而来D.饥饿时脑组织不能利用酮体E.心肌可利用酮体8.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甘油三酯D.蛋白质E.乳酸9.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磷酸肌酸B.ADPC.ATPD.环磷酸腺苷E.葡萄糖10.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呼吸商D.非蛋白呼吸商E.能量代谢率11.食物的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B.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热量C.1g营养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D.1g营养食物氧化时产生的CO2量E.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12.有关respiratory quotient 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1.0B.脂肪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0.71C.蛋白质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0.80D.计算respiratory quotient时,CO2产生量和耗O2量的单位可用L或molE.respiratory quotient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13.测定呼吸商的数值接近于1.0,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E.混合食物14.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混合食物,其呼吸商通常为A.1.00B.0.85C.0.80D.0.71E.0.5015.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时,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呼吸商B.非蛋白呼吸商C.食物的氧热价D.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E.身高和体重16.下列哪一项是呼吸商降低的主要原因A.酸中毒B.碱中毒C.肺过度通气D.糖转变为脂肪E.剧烈运动17.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肌肉运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B.环境温度在30~35℃时,能量代谢最稳定C.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D.环境温度<10℃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E.进食全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增加30%的热量18.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是A.身高B.体重C.年龄D.性别E.体表面积19.影响能量代谢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激素水平B.肌肉活动C.高温D.精神活动E.年龄20.能量代谢量稳定的环境温度是A.5~10℃B.10~15℃C.15~20℃D.20~30℃E.30~35℃21.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A.蛋白质B.糖C.脂肪D.矿物质E.无机盐22.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清晨、空腹B.清醒、静卧C.肌肉放松D.环境温度在10~15℃E.以上都不是23.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女子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人B.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高于儿童C.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D.身高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基本相等E.体重相同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24.用相对数值表示基础代谢率,其正常变动范围是A.0~±5%B.±5%~±10%C.±10%~±15%D.20%~±25%E.±25%~±30%25.basal metabolism rate的单位一般是A.kJ/(m.h)B.kJ/( cm.h)C.kJ /(kg .min)D. kJ /hE.kJ/(m2·h)26.测定某人的基础代谢率相对值为+60%,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疾病?A.垂体功能低下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阿狄森氏病E.肾病综合征二、名词解释1. 能量代谢;2. 食物的热价;3. 食物的氧热价;4. 呼吸商;5.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6. 基础代谢率。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Hale Waihona Puke ③ 埋藏条件 :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粗碎屑物埋藏、 特殊的
沉积物 ④ 时间因素 : 迅速掩埋、 长期石化作用 ⑤ 成岩条件 :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4.化石有哪些保存类型,有何特点? 1)实体化石(body fossil) 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变质实体:经受不同程度石化作用而成的生物遗体化石。 未变实体:几乎全部保存未经变化或无显著变化的生物遗体化石。 2)模铸化石(fossil mold and cast) 是生物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3)遗迹化石(trace fossil)
6.什么是同源器官,什么是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外形、功能不同,但具共同起源、相似结构的器官。
同功器官:外形、功能相似,但起源、结构不同的器官。 适应辐射往往导致相关种具有来自共同祖先的同源器官或同源特征。
趋同进化则导致不同分类群的种具有功能相似的同功器官或同功功能。
7.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8.什么是学名、单名法和双名法? 1)学名(scientific name):所有经过研究的生物都应给予科学的名称。学名 根据国际动物、植物、菌类命名法规和相关文件而定。生物各级分类单位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来命名。
2)单名法:属(及属)以上的分类群采用单名,即用一个拉丁词来表示。为
了便于查阅,在各级名称之后用正体注以命名者姓氏和公历年号,两者以逗 号分开。(姓氏,1989)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属名+种本名 Panthera Oken, 1861
5.有孔虫的分类位置和基本特征如何? 分类位置:原生生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 基本特征: ① 有孔虫多为海生底栖单细胞生物; ② 绝大多数具有坚实的硬壳,壳的构造繁简不一; ③ 个体一般几毫米,少数大于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能源有哪些类型?各自特点?优缺点?答: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
(1)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优点:环保,只要有太阳就可以利用,转化速度快,利用价值高,污染小;缺点:能成本高,受天气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2)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优点:蕴藏量大,并且可以再生不绝;缺点:能流的分布不均、密度低。
能量多变、不稳定。
(3)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
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优点:无污染,可以再生;缺点: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能量不稳定(4)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
优点: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缺点:受生物环境的影响,各地分布不均匀(5)地热能: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
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
优点:清洁,不会污染环境,能量大,利用率高;缺点:受低于限制,只有在地壳活跃的地方才有(6)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
优点:占用空间小。
产生能源大;缺点:核燃料泄漏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7)氢能: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
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的燃料,等高热行业。
优点:无毒,利用率高,运输方便,减少温室效应,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缺点:氢气制取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8)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
优点:应用广、清洁、可再生;缺点:受水流量的影响,受地域限制,水坝影响生态环境。
2.谈谈生物质能与矿物质能源之间的区别。
(见课件第9页)3.什么是生物质能学?4.生物质能与生态环境其它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新能源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
5.谈谈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现象,处于什么国际水平?什么阶段?答:国际:美国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物质能利用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4%左右。
1979年就开始采用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0MW(课件第3页);欧洲主要国家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均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具有政府重视、起步较早、以市场运作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等特点,主要利用形式有供暖、发电和生物柴油等3种,其中以供暖为主,(课件第3页);巴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和消费国。
(课件第3页)。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现状: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不同的应用领域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
少数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如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秸秆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正进入商业化早期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新兴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
(课件第3页)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国家科委已连续在三个国家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应用范例,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沼气技术是我国发展最早、曾晋遍推厂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70年代,我国为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曾大力开发和推广户用沼气地技术,全国已建成525万户用沼气池。
在最近的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中,国家都将发展新的沼气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实施了一大批沼气及其利用的研究项目和示范工程。
至今,我国已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3万多个,总容积超过137万m3,年产沼气5,500万m3,仅100m3以上规模的沼气工程就达630多处,其中集中供气站583处,用户8.3万户,年均用气量431m3,主要用于处理禽畜粪便和有机废水。
2生物质液体燃料: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是生物柴油生产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3生物柴油:中国政府、研究单位和一些企业对生物柴油非常重视。
“八五”和“九五”期间,开展了野生油料——光皮树油的采集、酯化改性和应用试验研究;“十五”期间,科技部将野生油料植物开发和生物柴油技术发展列入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将达200万吨。
4燃料乙醇: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总消费量的2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
5生物质发电: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超过15个,在建项目30多个;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220万千瓦[22]。
除生物质直燃发电外,已开发和推广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应用20多套。
6固体成型燃料: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可分为螺旋挤压、活塞冲压、模压、辊压等技术类型。
目前,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机的生产和应用已初步形成规模,并逐步进入半商业化、商业化阶段,但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6.举例说明固体废弃物为什么能作为资源来利用?可利用方式有什么?答: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当技术、环境等条件改变或活动方式、方法、目的改变后,被丢弃的废弃物有可能成为生产的原材料、燃料或消费物品。
例:我国秸秆资源量大,覆盖面广,现阶段其用途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畜牧饲料;工业原料;能源物质;肥源物质。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发挥其潜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方式:1、秸秆饲料化技术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31%~45%),蛋白质含量少(3%~6%),但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
①物理处理技术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加工方法。
②化学处理方法。
它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利用率的一种方法。
③生物处理方法。
它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
2、秸秆养殖蚯蚓技术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
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
3、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
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4、秸秆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其他技术①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②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工业制品的原料,除了作造纸原料外,还可以秸秆中的纤维作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以秸秆为原料制造餐具、包装材料,利用秸秆中的纤维和木质作为填充材料,以水泥、树脂为基料压制成各种类型的纤维板、轻体隔热墙板等产品。
7.简述能源植物概念、特点、分类情况。
(见笔记和课件第4页)8.例举几种主要能源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见课件4’页)(甘蔗,甜菜)9.结合目前国际社会存在的重要问题,谈谈利用能源植物的重要性和重要策略。
答: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际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
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
而且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边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平衡,令地球出现臭氧层破坏等一些反常现象,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
矿物燃料的日趋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使人们日益重视研究和利用新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有限的石化资源成为必然。
筛选和种植优质、高效的能源植物,并将之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不但可以弥补化石燃料的不足,缓解过分依赖大量进口石油的被动局面,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而且通过发挥其植被的碳库,水土保持和对低效土壤的改良有助于达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的。
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水,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植物中,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
开发生物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同时发展生物能源和种植油料作物可绿化荒山、滩涂、盐碱地。
能源植物作为未来的一种新能源,具有许多优点。
(1)良好的生态性能。
能源植物中的高能物质,一般不含有硫化物,因此不会形成酸雨污染大气,而且能源植物的种植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和良好生态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