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1书》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1书》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阅读附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
返回查字典首页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阅读附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板桥阅读答案.doc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板桥阅读答案.doc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板桥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
答案:
1、①托物言志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

2、①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形象1分)②表达了作者摆脱腐败黑暗官场的羁绊,悠然自得地去过秋江垂钓的隐逸生活的人生追求
返回查字典首页。

郑板桥阅读题的答案.doc

郑板桥阅读题的答案.doc

郑板桥阅谶题的答案郑板桥是我国清初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自成一家, 影响后世直至今天。

其以下是我整理的《郑板桥》相关阅读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郑板桥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口,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译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

〃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阅读题目1: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1:26. 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郑板桥》阅读题目2: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5.翻译下面的句子。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最新)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最新)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讲的是郑板桥晚年得子,甚是喜爱,但是,由于作者在外当官,不在孩子身边教导,希望弟弟能帮忙管教,切不可因为是兄弟的孩子就不好管教。

小孩不能溺爱,要教他大仁大义的道理,知道爱要普及众人,人无高贵贵贱之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岂有不爱之理B.驱其残忍之性C.醉翁之意不在酒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1)让、使(2)适合(3)吃2.D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爱子必须有个原则。

即使平时嬉戏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忠诚厚道,富于同情心,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之人。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题答案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题答案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题答案_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郑板桥是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他五十岁时,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

下面是WTT整理的关于《郑板桥知潍县》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原文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

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

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

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

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⑨无算:无数。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题目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⑦陈⑧乞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②一时豪富咸惮之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译文郑板桥,乾隆年间担任山东潍县知县。

正逢连年受灾歉收,郑板桥开展积极的抗灾救灾,招募远近受灾的饥民,修整受损房屋开凿河道,以饥民工作代替对他们的救赈,又劝说城里的富裕人家,打开粮仓煮粥救济饥民,使饥民轮流得以饮食。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郑板桥知潍县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郑板桥知潍县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郑板桥知潍县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郑板桥知潍县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

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

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

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

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城与池。

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

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

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

明朝起,外墙砌砖。

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

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

池上有浮桥。

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⑦陈⑧乞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郑板桥知潍县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 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译文:郑板桥,乾隆年间担任山东潍县知县。

正逢连年受灾歉收,郑板桥开展积极的抗灾救灾,招募远近受灾的饥民,修整受损房屋开凿河道,以饥民工作代替对他们的救赈,又劝说城里的富裕人家,打开粮仓煮粥救济饥民,使饥民轮流得以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

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

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

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

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
城与池。

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

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

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

明朝起,外墙砌砖。

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

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

池上有浮桥。

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
⑦陈⑧乞
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②一时豪富咸惮之
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参考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