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者通过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者通过学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者在生活中关注植物保护,积极参与绿化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等,重点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植物茎的实物模型和显微镜下的横切面,认识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
3.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阐述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的水分、养分输导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茎输导功能的理解。
-学习者通过讨论、分享,相互学习,提高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意保持图文并茂,清晰展示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2.科普短文、资料汇编和倡议书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3.家长协助的实验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师发放植物茎横切面的图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标注图片中的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
-描述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的水分、养分输导过程。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什么,其作用和意义。
2.掌握茎的解剖结构和组成。
3.理解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
二、所需资源和方法1.课件:包括茎的结构,植物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的过程,图像等。
2.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
3.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床,手电筒等。
4.实验材料:叶子、茎和根,酒精、草莓汁等。
三、课程设计1.课前热身通过图片、试验和问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图像,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和根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植物的输导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2.课堂教学2.1.茎的结构和组成通过课件,图像介绍茎部分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茎的断面,了解细胞、组织、细胞壁的结构和作用。
2.2.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介绍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
让学生观察实验,了解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茎的剖面,并实验比较不同的物质在茎的运输速度。
2.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茎的认知。
3.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没有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解决方案: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使用不当。
解决方案:在实验前,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教师也应该把这一点告诉学生。
3.学生可能对茎的结构和植物的运输过程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清晰的课件,实验的演示以及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茎的结构和作用。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通过对内容的介绍,读者对茎的结构和作用,以及植物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并掌握其功能。
2.学会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3.学会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3.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的原理和机制。
2.理解植物茎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准备植物茎、刀具、显微镜、盐水和墨汁等实验工具。
•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导入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调查学生对植物体结构的了解程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知识讲授:•讲解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在讲解之间,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4.实验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制作salt-ink涂层,通过实验观察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理解植物茎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5.学生总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知识点,总结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手抄笔记或课堂笔记的方式,记录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式、讲解内容等。
2.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听课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设计 倪洁 溧阳市第六中学

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设计1课题: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木本植物茎中导管和筛管的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3实验内容:茎的输导功能器材:红墨水、放大镜、锥形瓶、棉花、香樟树的枝条、培养皿、刀片等。
装置: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在盛有被稀释了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数根根带有几片叶的香樟树的枝条,放在温暖的阳光下照射约3~4小时,直至叶脉有点发红。
4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重点是认识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作用;难点是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本节的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导管和筛管位置的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够突破导管和筛管功能这一教学难点。
本探究实验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入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抓住七年级学生探知欲望强,动手积极性高这些特点,我将采用情景创设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5实验教学过程:一、实验的导入:近期一波波的冷空气来袭,医院输液的病人多了起来,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占了所有病人的60%以上,那么大家有没有见过树木“打点滴”呢?展示图片:展示图片:移栽不久的树木和人一样有时候也需要输液,给大树“打点滴”有两方面的作用:补充水分,防止大树脱水;补充无机盐促进树木生长,主要目的是提高树的移栽成活率,尽快恢复树势。
那树木怎么“打点滴”呢?大树的“血管”在哪里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导管和筛管均属于输导组织,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哪个管道运输到树体内的,导管和筛管又是如何分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的输液入手,引入到树木的输液,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走进课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讲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讲解。
茎是植物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承担重量、支撑植物体的功能,并且通过茎的管道进行各种物质的输送。
这里的物质指的不仅仅是水和营养物质,还包括植物的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
在植物中,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养分,这需要利用到输导组织。
茎的中央有木质部,木质部的周围是硬而薄的表皮组织。
所有的输导组织都是在木质部中存在的。
茎的输导功能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原生输导和次生输导。
原生输导指的是茎中的一些细胞具有自然地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功能。
这些细胞只能在茎发育初期胚珠内层细胞中发现。
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将营养和水分送入茎的其他部分。
次生输导指的是茎中由某些细胞特化成的形式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个过程发生在茎的外部,通常涉及到树木的生长环。
这个区域集中吸收环上各点的水分和营养分,然后通过木质部的管道向植物的其他部分输送。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茎的输导功能,植物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将这些物质传递到需要的部位。
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与这种输送功能密不可分。
在茎的输导功能的学习中,我不仅仅可以掌握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学知识,还能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第 1 页共 1 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探究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探究】七年级生物上册的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一节涉及到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机理的重要课程。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究植物茎在营养分子与水分输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了解到植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植物茎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和吸水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植物茎的结构1.植物茎的主要组成:表皮、木质部、韧皮部、中柱、髓腔。
2.每个部分的功能:表皮:防止水分和养分的蒸发;木质部:承受植物的重量,运输水分;韧皮部:保护木质部不受损伤;中柱:支撑植物;髓腔:储存水分。
二、植物茎的输送作用1.植物茎的输送作用:通过木质部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2.植物茎输送的原理:根、茎、叶之间交换水分、营养物质。
3.影响植物茎输送的因素:气温、光照、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
三、吸水作用1.吸水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吸水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吸水作用的原理:水分分子的扩散、渗透作用。
3.影响吸水作用的因素: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1.查看一张植物茎的剖析图,询问学生每一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根据学生回答,呈现相关的例子或图片。
3.总结每个部分的功能。
二、介绍植物茎的输送作用1.概述植物茎的输送作用,强调它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植物茎的输送作用原理。
3.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这些作用的。
三、解释植物的吸水作用1.简要介绍吸水作用和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用贴纸和日记纸模拟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原理。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植物茎的输送功能。
2.设计一些问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茎的输送功能和吸水作用。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第2课时)教案

课题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法选择实验探究归纳课型新授课前准备自制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 课时备课总数第 29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二、导入课题::在植物的茎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导管和筛管,连接着根、叶、花、果实和种子。
它们是植物体内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主要通道。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哪一种管道系统运输的呢?三、自主合作、探究交流1.: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和器材及实验步骤。
老师在1—2天前就准备好带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浸在红墨水中,上课时发下枝条。
: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
:1.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到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2.从茎的纵切面上看到红色的是什么?3.叶脉变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4.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解剖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由学生矫正产生困惑,激发探究兴趣。
阅读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
:导管的模型。
说明在根的成熟区及其以上的部位,有一些细胞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横壁)消失,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彼此上下连通成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
因此,导管内的水便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水柱。
: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瘤状物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说明了什么?三、总结与回顾: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有人用铁丝固定在两棵行道树的树干上晾晒衣服,这种做法对不对?四、知识巩固: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1、枝芽发育成茎。
2、茎的基本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3、茎的输导功能。
《生物活动手册》苏教七年级生物(上册)——茎的输导功能

茎的输导功能活动目的1.描述茎的输导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茎输导水和无机盐的位置。
活动准备1.填写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并说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区别。
2.树皮内侧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由许多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在上下相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
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很多横壁消失的筒状细胞(是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上下相连而成,液体可以在管内流动。
根、茎、叶都有导管,并且是相通的。
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3.材料器具放大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1.方法步骤(1)在盛有被稀释了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一根带有几片叶子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放在温暖的阳光下。
(2)当叶脉有点发红时,分别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
2.结果和结论茎的_____________染成了红色,这些被染红的结构是输导组织中的___________,它将__ ____________由____ 向___ 运输。
在下面茎的结构示意图横线旁边注出茎的结构名称,再用红色的笔画出染色部位的形状和位置。
3.讨论(1)导管的能够运输那些物质?(2)“水往低处流”,在植物茎中水的运输方向也是从上向下吗?如果不是,试探讨分析原因。
课后延伸1.小华家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了,可是每年的六七月份这棵“枯木”还是照样以它的绿叶和黄白花朵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这是为什么?2.右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三个果实。
对枝条上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重点)
2、区分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重点、难点)
3、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情感性目标:
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与难点: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带有芽的枝条。
2、各种类型芽的挂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挂图。
3、锯成小段的椴树茎;茎的横切面玻片标本。
4、导管、筛管的模型。
5、提前1—2天将冬青、月季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6、康乃馨若干枝,刀片,放大镜。
7、FLASH:(1)茎的结构及作用;(2)枝芽的结构及与茎的关系。
8、视频:(1)茎;(2)年轮。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