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咀医院2011年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1年某市猩红热疫情分析报告

2011年某市猩红热疫情分析报告[摘要] 目的通过猩红热疫情,分析出猩红热疫情在人群、地区发生时间等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提供依据,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将2004~2010年的猩红热疫情与2011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结果 2011年猩红热疫情与去年相比上升943.5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36.31%,连续3个月超出历史同期水平,有暴发态势。
结论 2011年11月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月发病峰值,提示某市猩红热疫情有暴发可能,而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猩红热;疫情;分析;传染病2011年,某市的猩红热疫情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高发病率,疫情的上升态势明显,有暴发可能,为进一步加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近期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政府提供疫情防治的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某市全年的猩红热疫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全面的疫情分析,及时采取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使某市的猩红热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没有造成暴发,同时也为今后的猩红热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2010年,某市猩红热发病率水平在1.94/10万~13.86/10万之间波动,2007年发病率最高,2004年发病率水平最低。
2011年,某市报告猩红热999例,发病率21.89/10万,无死亡病例,位居全市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第6位,与去年同期比上升536.31%。
尤其是11月份,报告猩红热407例,与去年同期比上升943.59%,疫情上升态势明显。
通过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分析显示,某市猩红热发病趋势连续3个月超出历史同期水平,且月发病水平与增长速度均较高,有暴发态势。
1.2 方法将2011年的猩红热疫情与2004~2010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2 结果2.1 时间分布2011年猩红热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呈双峰发病,高发月份是6月和11月,发病特点为学校寒暑假期间减少,开学后逐渐增多。
2011年全年全镇传染病疫情分析oft Word 文档

保城镇卫生院2011年全年全镇传染病疫情分析一、疫情概况(一)概况2011年(2011年1月1日至11月27日),全镇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127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较去年同期一样;乙类传染病病例报告2例,较去年同期(5例)下降60%,丙类传染病共报142例,较去年同期(150例)下降5.33%,占总传染病98.6%。
其中1例手足口重症和1例狂犬病死亡。
表1 2011年全镇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居前8位的病种位次报告病种报告病例数1 手足口病 1442 流行性腮腺炎 11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94 水痘 55 乙肝 36 狂犬病 27 细菌性痢疾 18 麻风病 1(二)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1、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1例,占总传染病病例总数0.69%,较去年同期(5例)下降20%,其中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寒和副伤寒、无病例报告。
2、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138例,占总传染病病例总数95.8%,其中百日咳、白喉、麻疹、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无病例报告。
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报告狂犬病病例2例,占总传染病1.38%,报告1例死亡,其中登革热、乙脑、雪吸虫病、疟疾无病例报告。
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乙肝3例,占总传染病病例2.08%,其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无报告病例。
(三)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丙类传染病138例,占总传染病病例95.83%,其中手足口病112例,占总传染病病例77.7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感染性腹泻病等比去年下降9.88%。
二、疫情分析1、人群分布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48岁。
小于1岁龄2例,1岁龄12例,2岁龄48例,3岁龄54例,4岁龄及以上28例。
其中2-3岁龄合计102例,占70.83%。
2、时间分布在2011年1月份以来,疫情显散发状态,但5月份,疫情报告例数明显增多,相当4月份报告例数的5.56倍。
某医院2011年传染病报告病例分析

某医院2011年传染病报告病例分析作者:张志刚李成云齐宝宁白云峰孟娟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报告病例情况,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传播途径对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统计资料进行分类,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年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719例,其中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占92.42%,呼吸道传染病占6.64%,肠道传染病占0.6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30%;报告传染病顺位前5位分别是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和甲肝;各种传染病1月和3月报告病例数较多,9月和10月报告病例较少,报告病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结论乙肝、丙肝和肺结核是我院的重要传染病,应加强其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为了解武威市肿瘤医院各种传染病报告情况,现对2011年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研究资料来源于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统计资料。
1.2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四类,分别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将我院2011年传染病资料录入Excel,按照上述分类后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2.1 传染病报告病例概况2011年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719例,其中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3437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2.42%,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247例占6.64%,再次为肠道传染病24例占0.6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最少11例占0.30%(见表1)。
2.2 各类传染病报告情况我院报道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为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其中肺结核244例占98.79%,流行性腮腺炎3例占1.21%;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主要是乙肝、丙肝、丁肝、淋病和梅毒,其中乙肝3093例占89.99%、丙肝302例占8.79%、丁肝3例占0.09%、淋病2例占0.06%和梅毒37例占1.08%;肠道传染病有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其中甲肝18例占75.00%、戊肝3例占12.50%、细菌性痢疾2例占8.33%和手足口病1例占4.17%;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只有包虫病11例。
传染病疫情月分析报告模版.

保密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通报一、全县疫情概况据全县21个疾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直报数据统计,2009年11月份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种213例,报告发病率50.7/10万,无死亡报告病例;报告发病率较上月上升9.79%,较上年同期上升14.52%。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145例,占法定传染病总病例数的68%,报告发病率34.52/10万,报告发病数较上月下降16.18%(145/17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4.71%(145/170)。
与上月相比发病上升的病种为:梅毒(400%)。
与上月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出血热(100%)、肝炎(12.70%)、痢疾(61.53%)、肺结核(28.13%)。
百分比病种图1 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乙类传染病与上月发病比较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上升的病种为:无。
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肝炎(9.1%)、肺结核(47.72%)。
发病数前三位病种是:肝炎(110例)、肺结核(23例) 、菌痢(5例)、梅毒(5例)。
详见附件1、图2、百分比病种图2 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乙类传染病发病与上年同期较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68例,报告发病率16.19/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1.92%。
发病数较上月上升223.81%(68/21),与去年同期相比325%(68/16)。
报告病例分别是:流感(56例)、手足口病(1例)、其它感染性腹泻(11例)。
与上月相比上升的病种:流感(833.33%)、其它感染性腹泻(120%)。
与上月相比报告发病下降的病种:流腮(100)、风疹(100%)。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病种:流感(1020%)、其它感染性腹泻(1000%)。
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流腮(100%)、风疹(100%)。
其它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4例,报告发病率0.95/10万,报告病种为:尖锐湿疣 (1例)、水痘(3例)。
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

2014年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为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的相关要求,我科在有关部门及各科室的配合下,每月对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现将我院2014年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如下:一、医院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概况:2014年10-12月份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发病数514例,其中乙类传染病5种,发病数509例,占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其它传染病2种,发病数5例,占总传染病发病炸数的1.0%。
发病依次为梅毒192例,占发病37.4%;肺结核198例,占发病38.5%;病毒性肝炎111例,占发病21.6%;伤寒4例,占发病0.8%;水痘3例,占发病0.6%;淋病4例,占发病0.8%;其它2例,占发病0.4%。
图表1:第三季度传染病报告汇总图二、第三季度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排名):1、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243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8.1%。
其中梅毒240例,占性传播发病数的98.7%;淋病3例,占性传播发病数的1.2%。
2、呼吸系统传染病:共报告95例,占总数的22.7%。
其中肺结核92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96.8%;水痘3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3.2%。
3、血液系统传染病:报告49例,占传染病总数的11.7%;主要是乙肝36例,占血液系统传染病的73.5%;丙肝13例,占血液系统传染病的26.5%。
4、消化道系统传染病:共报告31例,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7.4%;病毒性肝炎24例(甲肝),占消化道传染病的77.4%;伤寒3例,占消化道传染病的9.6%;手足口病3例,占消化道传染病的9.6%;菌痢1例,占发病消化道传染病的3.2%。
图表2:第三季度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比例图三、报卡质量评价:我院传染病报告科室共有14个,本季度报告科室14个,大部分科室医生报卡及时,填写完整,无漏报现象;但个别科室医生报卡工作不认真,有迟报现象,比如急诊内科、内三科、内四科;报卡较好的科室有:外一科、眼科。
2024年11月医院传染病自查总结

2024年11月医院传染病自查总结一、引言近年来,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给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作为医疗机构,我们医院的使命是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提高医院传染病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定期对医院内的传染病情况进行自查与总结。
本次总结报告将对2024年11月医院传染病自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疫情统计2024年11月,医院共收治传染病患者100例,分为肺结核、病毒性肺炎、感染性腹泻、流感等多种类型。
其中,肺结核占比最高,达到40%;病毒性肺炎占比30%;感染性腹泻和流感分别占比20%和10%。
传染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内科和呼吸科,占总数的60%。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评估1. 医院内部环境卫生本次自查中,我们发现医院内部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存在较多杂物积存和灰尘累积的情况,容易滋生病菌繁殖。
同时,一些卫生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工作也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清洁巡查和维护。
2.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医务人员是抵御传染病的第一线防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次自查中,我们发现医务人员个人卫生情况良好,大多数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和个人防护操作规范。
但仍有部分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3. 传染病诊疗过程管理在传染病诊疗过程中,医院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流程。
本次自查中,我们发现医院的传染病诊疗过程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在传染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诊疗过程的规范执行。
4. 医院设备和物资管理医院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本次自查中,我们发现医院设备和物资管理较为规范,设备消毒和物品更替的频率较高。
但还需进一步做好设备和物资验收、清洁和维护的工作,确保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四、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自查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1. 加强医院内部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大规模的清洁消毒工作,严禁杂物积存和灰尘累积。
2013第二季度疫情分析

中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疫情分析一、医院疫情概况4—6月份共接到各类传染病报告8种55例(其中1例订正为其他疾病),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无传染病死亡病例。
其中乙类传染病3种33例(其中1例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
与去年同期本院监测传染病相比,乙类、丙类传染病及法定重点监测的传染病种类和数量都有所下降。
报告发病数位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肺结核、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肺结核21例,水痘14例,流行性腮腺炎13例,感染性腹泻3例,排除为其他疾病的麻疹1例,梅毒筛查者阳性1例,尖锐湿疣1例。
二、按传染病传播途径分类的发病情况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21例,水痘14例,流行性腮腺炎13例。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梅毒筛查者阳性1例,尖锐湿疣1例。
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3例。
三、主要病种年龄构成结核病:共21例。
0岁—20岁(不包括20岁)0例,20岁—40岁(不包括40岁)0例,40岁—60岁(不包括60岁)7例,60岁及以上有14例。
水痘:共14例。
14例水痘均为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共13例。
13例流行性腮腺炎均为19岁一下青少年儿童。
四、主要病种职业构成结核病:21例结核病患者均为农民。
水痘:14例水痘患者有1例散居儿童,1例幼托儿童,12例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1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1例散居儿童,2例幼托儿童,10例学生。
五、意见和建议1、加强管理,努力消除医院传染病漏报、迟报。
2、做好传染病报告培训工作。
3、加强重点科室监测。
4、加强院内传染病督导工作。
5、做好麻疹监测及消除工作。
6、做好腹泻病的月报告及防控工作,加强肠疾病的报告管理。
7、各科室加强灭菌消毒工作。
第二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第二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一、背景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目,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
本报告对第二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二、总体情况(一)不良事件上报数量第二季度共报告不良事件15例,较上季度有所增加。
其中,4月份报告3例,5月份报告4例,6月份报告8例。
每百张床位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为5例,低于每百张床位应至少10例的要求。
说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意识在医护人员中逐渐树立,但还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二)不良事件类型及分布第二季度报告的不良事件类型主要包括手术质量问题、护理问题、医患沟通问题、围手术期管理问题等。
其中,手术质量问题5例,护理问题3例,医患沟通问题3例,围手术期管理问题3例,其他2例。
三、不良事件分析(一)手术质量问题手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手术过程中术中并发症、术后感染等。
原因分析如下:1. 术前评估不充分:部分病例术前评估过于简单,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可能的手术并发症预估不足。
2. 手术操作不当:部分手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3. 术后管理不到位:术后患者未得到充分关注,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整改措施:1. 加强术前评估: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术前评估,特别是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确保评估详尽、准确。
2.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加强手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 加强术后管理:加强对术后患者的关注,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问题护理问题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用药管理、管道护理等方面。
原因分析如下: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时段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医院2011年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疫情概况:
(一)概述
2011年第一季度(2011年04月01日零时至06月30日零时),全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27例。
其中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例,较去年同期(2例)下降50%,丙类传染病共报告26例,较去年同期(1例)上升33.3%。
(二)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趋势
1、报告乙类病例1例,较去年同期下降50%,无甲类传染病、无肠道传染病病例。
(三)丙类传染病疫情趋势
1、报告丙类传染病26例,占甲乙类传染病的96.3%。
二|、重点疫情分析。
建议将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作为我院第三季度重点监测的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月份是4—7月份,把流行性腮腺炎作为本季度的重点监测传染病之一是有理论依据的;根据2010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所以也建议把手足口病作为本季度的重点监测传染病。
xx卫生院201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