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假作业:(6)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本店铺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助你金榜题名!【篇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D(①“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②“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期周测试题(第一周)(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期周测试题(第一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拙”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它是艺术中的一种根本性趣味,在中国不懂得“拙”,就不知道怎么做建筑、造园林、刻印章、写书法、画图画、品戏曲。
拙跟巧是相对的,老子讲“大巧若拙”,大巧是最高的巧,拙是不巧,最高的巧是不巧,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追求不巧。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欢追求巧,而不喜欢不巧的东西。
如工艺,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古代有一句话叫“大匠不斫”,是说最有本事的工匠人,没有雕琢的痕迹。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是清代康熙到乾隆时期一个著名书画家,他把中国古拙传统推到极高地步。
他曾在一幅梅花图上用他特有的古隶题有七个大字:“损之又损玉精神”,“玉”是梅花,“损之又损”来自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道是“损”道。
“为道日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是要从表象世界走向真实世界,追求内在的东西,“损”道不是做减法,“损”道就是拙道。
中国人特别喜欢石头,“石头”也呈现了一种拙趣。
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不愿做一块琭琭的美玉,虽有令名,但经过刮垢磨光的无数次打磨,成了被塑造的对象,这样就是有为,背离自然之旨。
他宁愿“珞珞如石”———做一块坚硬的未雕的石头。
儒家好玉,道禅好石,两种不同的思想指向,正好反映对秩序的不同看法,也体现出不同的人格指向。
没有理性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缺乏礼仪的人生是粗鄙的人生。
但当知识、理性、礼仪发展到与人的真实生命追求相反的程度时,就成了人的生命的负面力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思想都有价值,相互补充,以成传统中国思想之大观。
文人艺术对假山有一种偏爱,它有特别的美感。
假山是人们运用石料“叠”的、“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
真正的叠石者,不是简单的“石工”,而是独抒性灵的艺术家,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疏树,延之以陂陀平冈,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白云、月上柳梢。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

高二学年暑假作业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
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 ,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
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
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
2018高二班第二学期暑假作业

一、作文《我的校园》
1.我的校园的地址,名称
2.校园的春夏秋冬以及景色
3.校园里的人(老师、学生)
二、作文《为自己鼓掌》
1.每个人都做过让自己感到自豪或者感动的事
2.我的故事
3.为自己鼓掌的原因
三、作文《首尔和上海》
1.首尔和上海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2.饮食、服装、交通、生活等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3.两座城市各有各的不同
四、作文《迎战高考》
1.马上面临高考的你目前作了哪些准备
2.高考前,你还存在哪些不足
3.从高二到高三,是否有了心得感受
4.你认为高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2.【答案】D。
解析:(“国事”,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阅”应是“历经”)11.【答案】B。
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12.【答案】C。
2017高二语文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2017高二语文下册暑假作业答案1.a b :shě—shè c :ké—qiào d :dǐ—zhǐ2.d a.已——以 b.至——致 c.弦——旋3.b a 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好,能打动人。
多用于人。
c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
d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4. 5. 6.【 b 7.8. 为“”指拿不好 9. c ( 10. ”,听从命不确切的解释,贬义。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c11、【解析】d 项,“并驾齐驱”意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用于此处符合语意。
注意此处容易错用“半斤八两”,使感情色彩不协调。
a 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含贬义。
句中是将贬词褒用了;b 项,“粉墨登场”是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的意思,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c 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答案】d12. 【解析】b项,“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a项,“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c项,“千虑一得”指平庸的人考虑多次总有一次会正确,用于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句中却用来称赞他人;d 项,“鼎力相助”属敬辞,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应改为“全力相助”。
【答案】b13. 【解析】a项,“崭露头角”是突出地显示了才能和本领的意思。
一般用于他人,多为青少年,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虚;b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句中是对他人而言,使用妥当;c项,“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符合语境;d项,“蓬筚生辉”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谦词,只用于自己14.辨析病句d(a项,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与“更”领起的内容互换;c项,主语残缺,删掉“由于15. 造成……发【答案】:b16. “提出了”改为“17.朝议事”18. “技巧”,“现实”前.c.19. 成分残缺:“谈”20. “后无来者”与21.主流路线(22..d23.词语辨析c联播:若干广播电视台或电视台同时转播(某电台或电视台播送的节目);连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把一个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语文高二暑假作业练习人教版

语文高二暑假作业练习人教版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高中的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语文高二暑假作业练习。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
年十四,入见太宗,因留宿卫。
天麟好学不倦,于诸国书语无不习。
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
宗王征西域,以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
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
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还,世祖大悦,赏赉甚厚。
拜中书左丞,兼断事官。
天麟辞曰:“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
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
”帝嘉其诚,褒慰良久,从之。
有谮丞相安童尝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安童不拒绝之,所以释其疑心,导其臣顺也。
”帝怒乃解。
江南道不雅偶藏宋主遗像,有僧素与道士交恶,发其事,将置之极刑,帝以问天麟,对曰:“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闻有禁令也。
”事遂寝。
天麟年七十余,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曰:“卿年老,出入宫掖,杖此可也。
”时权臣用事,凶焰薰炙,人莫敢言。
天麟独言其奸,无所顾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荣禄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与宴,赐以御药,命摆布劝之酒,颇醉,命御辇送还家。
武宗即位,进平章政事。
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
赠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宣。
子圭,累官治书侍御史,迁枢密副使,复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卒。
次子怀都,初袭断事官,累迁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慰使。
孙哈蓝赤,袭断事官。
(节选自《元史?石天麟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寓:暂时住在。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及答案分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及答案分析自己整理的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及答案分析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一]1.下列发音不正确的单词之一是()A.平等(b)交通堵塞(si)分发(sn)锦瑟(s)B.惆怅(wmn)寂寞(mu)Empty (kn) Cooper (b m: I)C.等待机会(si),shazhu (zh化身)猿猴咆哮着(西阿奥)下来了(里阿奥)D.hun女(胡安)朱璇(xun)秋明(mn)是萧萧(xio)提示:d .邱明mn.回答:d。
2.选择字体有两个错误的那一个()A.鸟儿在清澈的湖面上飞回家,白色的沙子经常让英雄们哭泣。
B.竹子呢喃着洗衣女工的归途,荷花离开了渔船。
C.考虑到世界的频率,他把他真正的心给了两代人。
造一艘船,晚上在瓜州下雪,人鱼在月绿色的大海上哭泣。
提示:D“州”应为“州”,“沧”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c“复杂”应该是“讨厌”。
回答:d。
3.解释加分错误含义的是()A.春天过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停止)他给了两代人真心的帮助当老师是实名(传名)春天树木和草又变绿了(在春天)B.雨后空山(雨)厄运在我的太阳穴上结下了一层寒霜在镜子里,寺庙首先被发现(法华出现)站在秋天的傍晚(这是秋天)C.深夜,我路过女墙(城市上的矮墙)在丝绸之城附近的一片深深的松林里(描述为阴郁和寂静) 然后又坐在她的琴弦旁边——它们听起来更悲伤(返回)装甲马匹和武器跃出,相互碰撞(突然冲出)D.每个人都用花一样的烦恼来消磨青春(美好时光)千年谁平等(兄弟,平等)树叶像瀑布的浪花一样落下当我看着那条长长的河流不停地流淌(结束)提示:c .“白森森”形容树木茂盛茂密的样子。
回答:c。
4.以下有一句名言是作者错了.()A.穷年愁李园,肠热叹。
(杜甫)论文总会觉得肤浅,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去实践。
(陆游)既然这个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渴望,明天我将松开我的头发,乘上一艘渔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暑假作业(6)一、现代文阅读1. 就要那棵树伍中正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
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
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
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
米唐就不唱了。
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
米唐就不写了。
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
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
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
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
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
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
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
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
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
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
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
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
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
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
浇水的是老魏。
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
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
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
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
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
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
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
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
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
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
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
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
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
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
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
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
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
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
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
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
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C.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D.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2.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毕淑敏: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节选)(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98年,毕淑敏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始进行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
作家王蒙曾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主持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您接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和之前对人的内心的理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毕淑敏:可能是我对人有了一个更真实的了解。
主持人:毕业之后您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心理诊所,那时候真的是想当心理医生了吗?毕淑敏:一是掌握了这些理论的知识以后,特别想用于实践;再有一个原因,我那时候已经慢慢感觉到,在我们中国当前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人们特别需要心理帮助,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感吧。
主持人:您对咨询者们的帮助到什么程度就觉得满意了呢?毕淑敏:我确认咨询者的内心经过成长,对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而且他们觉得可以离开咨询师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了,我们就结束咨询。
主持人:和几百个人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您对人的理解有变化吗?毕淑敏:我变得更尊重人了,因为原来觉得,按照我的逻辑,有些事情是想不通的,觉得怎么会这样,太不可思议了。
主持人:两年的时间,如果用来写一本书,可能有十几万或几十万人读到它,而您做心理咨询师只接触几百人,会不会觉得这个影响力小了一点?毕淑敏: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是一个过程,我的生命曾经和几百个人的生命发生过如此深切的碰撞,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一份经历了。
(在做了两年时间的心理咨询师之后,毕淑敏又退出了这个行业,继续专注于文学的创作)主持人:您是做过直接面对病人的心理医生的,后来为什么又不做了?毕淑敏: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给谁看和不给谁看,我真的陷入一种特别大的愁苦之中了,这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挺痛苦的选择,也许我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那种感悟和启示,用文字来表达,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也许一句两句话可能会触动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那么这次的心理学学习对写作的影响又是什么?毕淑敏:这种影响好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原来要写一个人物会非常辛苦地去设计他,对于自己写的人物,有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不相信。
现在是,我知道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现成的人,我只是把他描绘出来就行了。
主持人:文学作品能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呢?毕淑敏:我觉得在文学里其实是有多样人生的,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有同感,能有心灵的激荡,产生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变我们对世界或者对自我的一些认识,那么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我写作时其实没有去想文学是否具有治疗的作用,我只是想,那些生活中的人物,他们感动过我,我愿意用文字把他们表达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您不管是做作家还是做心理咨询师,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些人的生命,这是不是您做这些事情时一个很大的成就感?毕淑敏:一个生命和一个生命密切的接触,这个过程是神圣和庄严的,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对我自己的反思,我也会有很多错误,很多不足,可是我依然对人和人之间这种亲密的联系,抱有非常高的敬畏和热情。
(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毕淑敏与人合开心理诊所的原因,一是想把理论用于实践,二是意识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B.两年时间,毕淑敏做心理咨询师,只帮助了几百人,而假如她写一本书却能让更多人读到它,但她觉得这段经历同样弥足珍贵。
C.毕淑敏认为文学如果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可能在某些方面能促使读者改变对世界或自我的认识,这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D.毕淑敏做了两年心理咨询师之后,退出了这个行业,原因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多,她面临做心理咨询师和做作家的痛苦选择。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毕淑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接触到一些有关人性的文学理论后,她对人的内心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人性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B.毕淑敏原来觉得按照她的逻辑,有些事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不可思议,但是和几百人面对面地交流后,她变得更加尊重人了。
C.毕淑敏确认向她咨询的人经过内心的成长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她觉得咨询者可以独立去面对世界,就结束咨询。
D.生活中有些人感动了毕淑敏,她用文字把感动她的人表达出来,和更多人分享。
她认为,读者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
E.毕淑敏学习心理学之后,她的写作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比如原来写人非常艰难,现在写人比较轻松,她写作时更加自信了。
3.毕淑敏被作家王蒙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称号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