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知错能改

合集下载

补救成功的事例

补救成功的事例

补救成功的事例
1、廉颇负荆请罪
2、周处知错能改除三害
3、楚庄王知错能改成春秋五霸
4、三国中知错就改的故事,刘备开始看不起庞统,只给个小官,当知其大才后,亲自道歉
5、孔子认错。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

登山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他让颜渊下山去舀海水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

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

”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后下雨,孔子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孔子的三个弟子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做得好,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孔子在当时已是名扬天下的贤人,但是,在一个孩子面前,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勇于承认。

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

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

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

有错不改多么危险!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篇一:徐悲鸿承认画鸭笔误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

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现实主义画风。

听某老人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一乡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氏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

乡人说雄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鸭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画错了。

徐氏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

国内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篇二:孔子改错诗的故事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周处悔过的故事

周处悔过的故事

周处悔过的故事周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忠臣,他曾经因为一时冲动,误杀了自己亲生父亲。

后来,他深感悔恨,以领导者的身份,不断谴责自己的过错,并立下发奋图强、报效国家的志向。

这个故事深刻启示人们,不管犯下了什么错误,只要能够及时悔过,就有可能重修旧好。

首先,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是犯错的程度不同。

有时候,因为一时冲动,我们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有时候,因为一时紧张,我们做出一些错误决定;有时候,因为自己的放纵,我们做了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不论哪种情形,只要我们能够勇于承认错误,毫不犹豫地对自己说一声:“我犯了错!”那么,我们就有了彻底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

其次,周处的故事启示我们,悔过的过程并不简单。

错误的发生和悔过的完成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周处为了弥补他的错误,不断地忏悔,曾经在他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犯错误的罪状,告诉全社会他的过错。

这样做虽然有些羞辱,但是却是将错误彻底暴露于众人之前,它们也为他平白遭受别人的攻击、指责而付出了代价。

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我们的过错,理性地面对它们,甚至为它们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达到真正的悔过和得到别人的宽恕。

最后,周处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悔过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和奋斗。

周处的错误引起了他内心的决心:报效国家。

因此,他在悔过的道路上迎难而上,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成长并不是靠避免犯错,而是靠在犯错后,追求更好、更进步的自己。

悔过的过程只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而它所代表的成长和追求,则是生命旅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总之,周处悔过的故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段历史。

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存在错误和过失,而正是通过悔过的过程,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成为一个更好、更有价值的人。

我们要牢记周处悔过的故事,不仅为了明白自己的过去,更是为了我们接下来的成长和奋斗道路。

自知并改过的例子

自知并改过的例子

自知并改过的例子
据说在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

同时,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

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于是就有人打算用计谋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

经过劝说,周处决定上山打猛虎,下水打蛟龙。

正在大家一致认为周处与猛虎蛟龙一起死了,纷纷祝贺之际,周处却手提蛟龙的头回来了。

听到街坊邻居都在为他的死感到高兴,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就是第三大祸害。

于是就萌生了改过自新的决心,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经过他们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纵观周处的一生,明显存在着善和恶两个方面,但他终于让恶受到了抑制,让善发扬光大,自知并改过,进而彻底改变了自己。

“浪子回头金不换”。

周处何止是“回头”,而是自新、自强,他的性格、思想、知识、精神直至整个生命,都在不断地升华之中,最终成为永载史册的古代名人,不愧为“阳羡第一人物”。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_小学五年级作文700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_小学五年级作文700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的家乡在宜兴,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而且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在家乡2000多年的历史中,状元、宰相、将军、院士……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称为“阳羡第一人物”的周处;而周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改过自新的勇气和毅力。

周处年轻时时常与人斗殴闹事,乡亲们将他与长桥下的独角蛟、南山上的白额虎并称“三害”。

他得知后,十分后悔,于是射虎斩蛟,入吴求学,立志改过,终于脱胎换骨,走上正途。

曾任吴国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楚郡内史、散骑常侍,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名垂青史。

后人评价周处,更多地把笔墨放在了他的“知错能改”上。

“知错能改”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

周处以他的勇气和毅力做到了,正是古往今来人们称颂他的原因,也正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我这个人,是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断的,而且从一些小事,可以反映出以前我对于改正缺点缺少应有的勇气和决心。

记得有一次,我借了好朋友的一本书,看书时把不小心一页纸撕破了。

因为担心她责怪我(尽管很可能她不会责怪我),便把责任都推到了别人身上。

后来每当好朋友说起这件事,我也总是避而不谈。

现在,想想周处,看看自己,我真的觉得很惭愧。

其实,从周处改过自新的经历来看,知错能改说难也不难。

首先,要敢于认错,如果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就不会下决心去改正错误。

其次,要认真改错,有什么错误就改什么错误,不能自己对自己宽容。

最后,要持之以恒,绝对不能今天改明天犯,而要坚持不懈,尽量做到少犯错,力争不犯错。

从家乡名人身上得到了一点启示,感到很欣慰。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名人,而我们的家乡也会因为名人的不断涌现而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也许,这就是“知错能改”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知错能改-高二作文

知错能改-高二作文

知错能改-高二作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犯下的过错。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所以面对错误,我们应当认真反省,改过。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知错能改的重要性。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乡里人把他与山中的白额虎、义兴河中的蛟龙称为“三害”。

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是想让他们自相残杀,以绝后患。

周处先杀了老虎,之后又杀了蛟龙。

他与蛟龙在水中沉浮了十几里远,过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上来,乡亲们都认为他死了,正当乡亲们为此庆贺的时候,周处上岸了。

当他知道乡亲们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时,他决定改过自新,周处知错而改终成为一代名臣。

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此言得之。

当今社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3年8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位于南部城市慕尼黑附近的达豪纳粹集中营纪纪念馆,向数万名受害者献上花圈,致以哀悼。

在凭吊时她表示,她感到悲痛和羞愧。

德国人有责任继续与任何形式的极右和反犹太主义做斗争,并要将这种活动一代一代传下去。

然而,相比之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行为却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素以强硬派著称的安倍晋三是日本右翼的代表人物,他否认日本二战时的侵略行为,极力为日本甲级战犯辨解,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默克尔凭吊纳粹屠杀的遇难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安倍晋三屡次否认历史,不思悔改,欲为二战“翻案”的所作所为,今人齿冷。

德国人由于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对过去罪行的忏悔和补偿,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宽恕和赞许。

对照之下,安倍之流的日本政客,不该向德国政治家学学吗?只有放正心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可以让自己得以升华。

犯过失改过自新的名人事例

犯过失改过自新的名人事例

犯过失改过自新的名人事例1. 周处呀,那可是个典型!他年轻时逞强好斗,是乡里的大祸害。

但后来呢,人家知错能改,斩杀猛虎、蛟龙,还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这转变,多惊人啊!就像一棵原本长歪的树,突然就挺直了身子,开始茁壮成长。

2. 廉颇,一开始和蔺相如不对付,还处处为难人家。

可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负荆请罪,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不就像是一个迷路的人,突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然后大步向前。

3. 汉武帝刘彻,曾经也犯过不少错,比如穷兵黩武。

但他后来能反思,调整政策,让国家又走上正轨。

这多像一艘在海上迷失方向的船,最终又回到了正确的航道。

4. 曹操,这个乱世枭雄,也有犯错的时候。

但他能改啊,在经历一些挫折后,变得更加睿智。

这和一个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将军,变得更加厉害有啥区别?5.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怎么说也不算光彩吧。

但他后来开创了贞观之治,努力弥补过失。

这简直就是一只曾经犯错的鹰,最终翱翔在了高空。

6. 苏轼,他也曾在仕途上犯过错,多次被贬。

可他没有消沉,反而活得更加豁达。

就像一颗被风雨吹打的小草,反而更加坚韧。

7. 汪精卫,曾经也是个有志青年,可后来却当了汉奸,这错得太离谱了!但如果他能及时回头,那该多好啊,可惜没有如果。

这就像一个人走向了黑暗的深渊,再也回不来了。

8. 齐威王,一开始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但在邹忌的劝说下,幡然醒悟,励精图治。

这不是和一个睡梦中的人突然被叫醒一样吗?9. 石勒,从一个奴隶成为皇帝,这过程中肯定犯过不少错。

但他能不断改正,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这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艰难行走的人,最终找到了绿洲。

10. 刘裕,早期也有过一些不太好的行为。

但他后来建立了刘宋,成为了一代雄主。

这和一个曾经迷失的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不是很像吗?我觉得这些名人的事例都很有启发性,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改过自新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犯错不可怕,只要能改正,就依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周处知错文言文注释

周处知错文言文注释

周处知错文言文注释一、周处知错文言文的背景及意义周处知错文言文是一篇有着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言文,它载载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周处列传》中,描述了周处作为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臣,在一次犯了错误之后能够诚实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接受来自国君惩罚的事情。

这篇文言文所传达的理念和精神,对于人们的修养和处世态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周处知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周处知错文言文主要描述了周处在犯了错误之后,以书信的形式向鲁国君主发送的知错文言文。

文中以谦虚、忏悔的口吻,深刻反思和诚挚道歉,并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处罚。

通过记录他的思想和言辞,文中表达了周处对错误的深刻认识和对纪律的尊重。

三、周处知错文言文的注释解读1.第一段:•“臣聞君子過而能改,不嬬而今,蓋效以察:是以附良為友者眾。

”:这一段开头主要表达了一个人能够承认错误并改正是一个君子的表现,而不是将过错掩盖起来。

另外,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2.第二段:•“乃敢乎對曰:古之人,不過親厚如浇水火災者,君人之感,蓋異於蹴堂之戎。

”:这一段主要表达了人们对于君主的感念之情,即使是像灭火那样平凡的行为,也能够看出他们对君主之恩的感激之情。

与一般平民百姓对君主的无动于衷一样,周处也在自己做错事情之后感到愧疚和懊悔。

3.第三段:•“宋人有君者不信仲尼之心胸,卻異衛聖之巧端,趙人有君者不觀孟賓之所臧否,遂棄至德之言,非其志也。

”:这一段主要通过引用宋人和趙人的例子,暗示了周处对自己过去的错误的深刻反思。

他意识到,作为一个君子,不能只看到优点而忽视缺点,应该全面客观地观察。

4.第四段:•“如臣之尚有能改之資也,則惟旨命之所付以規令,眾所同聞”:这一段表达了周处对君主的尊重和服从态度,他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处罚,只要能够改正错误。

他认为君主发布的法令是公正合理的,应当公众所共知共晓。

5.第五段:•“景公曰:昔者韓、厙欲襲我,公則以未有故晉公使君伐厙國,而君有勞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处知错能改
作者:
来源:《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第11期
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听听,这话说得多有理,不愧是我们英明神武,才高八斗,高瞻远瞩的祖先说的话啊,关于“知错能改”这一点,我们古老的祖先不光只嘴上说说,更是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好了榜样呢!
古代版知错能改的故事
西晋时期,义兴县有个叫周处的人,由于父亲很早就死了,自小缺乏管教,他成天在外惹是生非,和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

宜兴邻近的山里有一只猛虎,经常出来伤人。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凶恶的蛟龙,经常游出水面,吞吃了很多鸡鸭,也伤害了不少的人。

于是人们把周处、猛虎、恶龙放在一起,统称为“三害”,其中周处最令人头疼。

人们都在背地里抱怨:“三害不除,永无宁日啊!”
有人出主意:“我们想办法让周处上山杀虎,下水屠龙,这样,三害就除了两害,如果他被猛虎或恶龙吃掉,不更好吗?”
于是,就有人自告奋勇去找周处,见到周处后,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如果能上山杀虎,下水降龙,那就是真正的英雄了。

周处听后,拍着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算什么,看我怎么收拾它们!”
第二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进山找虎去了。

到了森林深处,只听见一阵虎啸,从树后蹿出一只很大的白额猛虎。

周处闪到一棵大树后面,搭弓射箭,“嗖”地一下,射中猛虎的脑门,把老虎射死了。

第二天,周处又带着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龙。

那条蛟龙发现有人下水,就冲过来咬。

周处闪身躲过并在蛟龙身上猛刺一剑。

那蛟龙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

周处紧跟在蛟龙的后面,一直追踪了几十里。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周处和蛟龙一定都死在水里了。

这回“三害”都死了,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庆祝。

没想到第四天,周处竟然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

人们很是吃惊。

原来蛟龙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赶,最后流血过多,终于被周处赶上杀死。

上岸后的周处看到大家正在为他的“死”而高兴,终于明白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多么遭人痛恨了。

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悔过自新。

那时,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周处去找他们,请他们帮忙。

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

他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现在想干一番事业,只怕太晚了。


陆云勉励他说:“别灰心,您有这样的决心,前途还大有希望呢。

一个人只怕没有坚定的志气,不怕没有出息。


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

后来他终于成为晋朝有名的大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