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解析思路

语句衔接题解析思路语句衔接题是检测考生对语言感悟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试题。
部分考生对这类试题感到困难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还是有章可循的。
归纳起来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思考:一、看顺序是否合理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句子,语言才能连贯。
最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逻辑顺序。
这实际上是从内容的角度,对各个句子进行分析,确定其先后顺序、因果关系,或其他的总分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
只要理解了各分句之间的顺序关系,那么正确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个备选项中的分句内容相同,只是排序不同。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4个分句的内在联系:“不传达上级指示”与“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之间虽然用了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也……”连接,但实际上存在着先后关系,即“不传达上级指示”在先,“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在后,据此,可排除B、D两项。
“以致”一词提示我们前两个分句与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在表结果的后两个分句中,“环保工作没人管”与“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之间又存在着因果关系,稍加分析,不难看出,“环保工作没人管”为因,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果,先因后果,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项。
例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下列1—7是从文中方框内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奇珍异兽⑥草原⑦冰峰A.②⑦⑥④①⑤③B.①③⑤⑥②④⑦C.⑦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⑦②⑤④⑥这个语段谈的是“世界屋脊”的某些特点,从空间上讲,“世界屋脊”强调的是“高”,这7个短语我们不妨按空间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先为“冰峰”、“雪岭”,接着是“大漠”、“草原”,然后是“江河”流入“湖泊”;从逻辑上讲,先写无生命的自然景物,再说到动物。
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句子衔接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考点之一,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出与前文相衔接的一句话。
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语境:在解答句子衔接题时,首先要对前文进行仔细阅读,理解前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逻辑关系。
只有正确理解前文,才能选出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2.寻找线索词:线索词是帮助我们找到与前文相衔接的句子的关键。
可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如“因此”、“所以”,也可以是表示转折
关系的连词如“然而”、“但是”,还可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如“此外”、“另外”。
通过寻找这些线索词,有助于准确选择与前文相衔接
的句子。
3.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句子衔接题考察的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前文可能存在隐含的逻辑,需要通过推理和推断来找到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4.排除干扰选项:在解答句子衔接题时,还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存在与前文表达意思不符的句子,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前文的意思和选项的内容,筛选出与前文相衔接的句子。
总结起来,解答句子衔接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前文的意思、寻找线索词、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同时要排除干扰选项。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解答句子衔接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语句衔接题解题方法 推荐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㈠共同的话题 ㈡合理的句序 ㈢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语句衔接题 解题方法
高考要求: 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语言表达简单明白,即语言表达成分不赘余; 连贯——连接贯通,即语言表达思维不断路; 得体——语言表达得当、恰如其分,即话语适合特定的 语境。
深圳中学 肖铃
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
1.排列句序 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 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 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 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 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A、但一列根青据黛后崭半削句的的石描壁写夹,江可高知矗,观被察夕点阳在烘江炙岸成这一边道,这 五彩的屏就障不。可能看到江对岸的石碑字迹模糊。惟有B项写
B、出没天有太气阳阴,冷天,气叶相落当瘦的崖冷,,其藤意萝叶象子、多情已调萎与落下,文显协得调, 这一带C、崖且在壁观夕十阳分察的瘦点照削恰射。当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
③愉快的心情显示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④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心情愉快表明这一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①句终句首衔接一致的原则 ②前后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 ③不无端改变陈述对象的原则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公务员考试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一、什么是语句衔接题:语句衔接题也叫填充式衔接题,要求在一段文字中,填入一个句子,使文段更加完整。
这类题型比较小众,每年国考或是省考都有1-2道。
提问方式主要有: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划横线的部分一般在:首句、中间、尾句。
二、解题方法是什么?解题的核心原则:找前后文的提示信息,注意论述主体及行文逻辑。
根据划横线位置找提示信息。
句首一般有引出话题的作用;中间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一般有总结的作用。
【例1】(2019国考副省级44题)中星16号是我国首颗成功发射的高通量通信卫星。
在这颗通信卫星上,首次使用了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
卫星容量其实就像公路一样,原来通信卫星的C频段以及Ku 频段最多只能容纳两辆车同时前进,所能运载的货物(也就是信息数据)是有限的,但是Ka频段的卫星容量则要大很多,它可以同时行驶10辆或者更多的汽车,这项技术的突破,______,特别是在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以及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上,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 意味着未来通过通信卫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宽带上网B. 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已打破国外垄断通信的局面C.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宽带的广泛应用D. 填补了我国通信卫星在多频段通信技术领域的空白【解析】正确答案:A第一步,观察横线位置位于文段中间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析文段。
文段先介绍发射了中星16号卫星,紧接着对卫星所用的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进行介绍。
通过对比凸显了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容量很大的特点,都能“同时行驶10辆甚至更多的汽车”,表现这项技术通讯能力极强。
后面“这项技术的突破......”是对前文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的总结评价,具体评价内容“特别是在地面通讯网络无法覆盖地区......”在强调任何地区、任何时间(坐飞机时、做火车时、坐船时等)都能实现上网,评价重点是从任何地区、任何时间这个特点入手。
语句衔接题分为三种题型

语句衔接题分为三种题型:填空类、结语类和下文衔接类,考察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能力。
填空类、结语类的题目都是要求考生将一个段落的内容补充完整,因而两者在解题方法上亦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用下面一句话来概括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语句表达的连贯性和内容的一致性;两个基本点是:形式(包括词语的编排顺序和句子的排列结构)、内容(包括文段讨论的主体、话题、感情色彩)的一致性。
两个基本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
填空题的空格在中间,题目难度是很大的,考官在命题时,有时会将难度降低,使我们可以从形式上直接来判断选项。
在利用形式这个原则的时候,要仔细看句式和词语的组合编排顺序。
因为我们在行文的时候为了使句子看起来更富有美感、层次感和条理性,往往采用排比句、并列句或者是词语编排顺序一致的句子:要么整个文段都是主动句,要么都是被动句;要么做主语的成分相似,要么做谓语的成分相似,要么做宾语的部分相似。
比如: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句照抄一通,__________,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
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那就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B.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题,我们就可以按照句式一致性的原则来做。
空格后面的句子是“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词语编排方式是“解决”“什么”“问题”,看一下ABCD四个选项,只有B中的词语是这种组合编排顺序,那么B就是答案。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形式一致的原则来解决一些问题,但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能帮助我们验证选项是否正确。
另一方面,在句式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看内容上哪个更合适。
所以,我们解填空题的原则是“先形式,后内容”。
如下例:谁能否认荆棘与鲜花相伴,谁能否认风雨与阳光同在,____,有失即有得,豁达即是一种解脱。
句子衔接题解题技

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 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 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 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 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一个句群的中大多 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 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
从 总 体 看 , 句 群 小 层 次 一 般 呈 现 出 相 并
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 前面一个空的句子,即联系上下文。
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
别句子的位置。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 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 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 序。
第四,抓标志。
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语言标志常常表 现为:
句子衔接题解题技巧
【技巧点拨】做语言连贯题,既要
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 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 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 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 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 应自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
第四,抓标志。
3 .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 。如
“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 次”根据主次轻重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 . 相同句式的重复
出现,或者不同句子中有相同词语或者意 思相近词பைடு நூலகம்的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 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与后的顺序。
1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 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 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语句衔接题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衔接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巧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一,注意上下文语境。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前后句子,理解文章的整体语境。
上下文提供了很多线索,例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等,帮助我们判断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二,注意词语的使用。
关键词语在语句衔接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词语可以直接连接上下句子,如'however', 'therefore', 'in addition'等,而有些词语则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理。
因此,在解题时要仔细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三,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
在语句衔接题中,句子结构的变化常常会给我们提供线索。
例如,上句为主动语态,下句则可能为被动语态;上句为肯定句,下句则可能为否定句等。
通过观察句子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四,注意相同的主题词。
有时候,两个句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主题词,通过对比这些主题词的出现位置和语义关系,可以判断出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下句可能会继续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后果。
第五,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语句衔接题主要考察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理解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某个问题的原因,下句可能会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结果。
综上所述,解答语句衔接题需要综合运用上下文语境、词语使用、句子结构变化、主题词对比以及逻辑关系等技巧。
通过多做练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句子衔接(连贯)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完美版

句子衔接(连贯)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完美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专项指导与训练第5讲句子衔接(连贯)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一、命题特点综述1.涵盖了影响语言连贯的三大因素:保持话题统一、合理安排句序、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2.早年着眼于考查“保持主语一致”和“合理安排句序”两方面,近年则着眼于考查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3.日趋偏重综合性的考查,即一道题中同时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贯手段,如例题6,既有保持话题的统一,又有词语的省略,还有句子的首尾相接。
二、具体解说1.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保持一致(着重考虑主语是否保持一致)①各句主语字面完全相同。
②各句主语字面中不相同,但属“同类词语”。
2.句序安排是否合理有序: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
3.是否注意处理好言语的呼应与衔接A。
词语的呼应:①语序的呼应。
②语义的呼应。
③语音的和谐。
④词语的重现。
⑤词语的省略。
B。
句子的衔接:①句式的调整。
②句式的统一。
③句子的首尾相接。
④句子的移位。
C。
XXX和段间的过渡。
三、解题思路和技巧句子衔接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
另外,衔接题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判断那一项衔接的更紧密。
下面把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作了归纳。
1.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例如: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中午12时,_____a。
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赃款。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c。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赃款也同时抓获。
分析:在一个句子中,要围绕一个对象进行陈述,即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从这一原则出发,排除a、c两项,选出b项。
在这一题型中还有一个变形。
因为汉语有承前省略主语的惯,这个主语可以承前一句的主语、宾语省,也可以承前一句的介宾短语的宾语省。
有时,我们会发现前语境和后语境的主语悄悄地改变了。
例如:XXX不愿意上学,有一天,他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______,送到学校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及解题思路
“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是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所谓“简明”,就是语言表达简单明白,即语言表达成分不赘余;所谓“连贯”,就是连接贯通,即语言表达思维不断路;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当、恰如其分,即话语适合特定的语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判断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形式出现,这一考查形式,看起来只考“连贯”,实际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全面综合考查,因为“连贯”与“简明”“得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以“连贯”为复习的重点。
要想把这一知识点掌握好,必须仔细分析高考题及其答案,弄清考题设置的类型,把握解题思路,有针对性的训练。
,,,
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
1.排列句序
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2.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
是高考试题常采用的题型。
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这种类型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类型。
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思路
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
2、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关系。
3、保持情境(语境)统一、和谐,列举对应,句式协调。
4、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词语照应。
下面以1995年——2000年的高考题为例做简要的分析说明。
高考试题类编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5年)答案:D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这道试题,①②句要从话题和陈述对象考虑。
①②的话题是“宝塔”在什么地方。
②句是以“宝塔”为陈述对象,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宝塔”,前后一致,表述连贯。
③④句要从语意的连贯考虑。
④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宾语为主语,在语意上衔接更紧密。
2.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96年)答案:C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
答案:C
这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叙述“某校师生”关心集体,忘我地“和村民们一道”冒雨“投入抢收战斗”。
我们知道,叙述一件事,语言的先后顺序要正确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④句是写师生听到广播,即得到信息。
②句是写师生此时的一种心理,即得到信息后所产生的心理。
③句是描写师生的具体动作,即在心理知道下的动作。
①
句是对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所以,答案应该选择C。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997年)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答案:B
这道题要从叙述角度一致考虑。
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叙述的,所以承接上文应该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
联系下文的语意来看,前面的语意最好是“对联一副”,这样才能够衔接紧密。
所以应该选择答案B。
4、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2分)(1998年)答案:D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答案:D
这道题第1句要从保持句式协调考虑。
第1句中要求选择的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谓句,保持句式协调,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a 这道题的第2句中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所以应该选择b。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1998年)答案: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 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答案:C
这道题要从表述的先后顺序考虑,这里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
“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99年)答案:A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答案:A
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有创意的题目,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是注意空间关系,二是保持叙述角度一致,三是保持句式协调。
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叙述角度看,叙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用相同的句式。
由此看来A选项最恰当。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00年春季)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答案:D
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考查得最简单的题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考虑。
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安干警”。
所以D选项衔接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