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4章 力与平衡章末整合课件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4章 力与平衡 第3-4节 力的平衡、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 鲁科版必修1

第3节 力的平衡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K12课件
1
情景导入
思维导图
在自然界中,物体存在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矗立的
岩石,马路上加速的汽车,
匀速上升的电梯等等。我
们描述某些物体状态时常
用“平衡”这个词。日常生
活中哪些物体是平衡的?在
物理学中“平衡”这个词究
竟是什么含义呢?
K12课件
2
填一填
练一练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见课本第89~90页) 1.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 就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F合=0。 3.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况叫做力的 平衡。
K12课件
3
填一填
练一练
() A.人受到的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 D.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解析:人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二力是一
对平衡力,故选A。 答案:A
K12课件
6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于非平衡状态,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物体处于平衡状数无关,选项D错误。
K12课件
11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K12课件
1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1 五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作用于物体上,恰好使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K12课件
1
情景导入
思维导图
在自然界中,物体存在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矗立的
岩石,马路上加速的汽车,
匀速上升的电梯等等。我
们描述某些物体状态时常
用“平衡”这个词。日常生
活中哪些物体是平衡的?在
物理学中“平衡”这个词究
竟是什么含义呢?
K12课件
2
填一填
练一练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见课本第89~90页) 1.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 就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F合=0。 3.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况叫做力的 平衡。
K12课件
3
填一填
练一练
() A.人受到的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 D.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解析:人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二力是一
对平衡力,故选A。 答案:A
K12课件
6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于非平衡状态,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物体处于平衡状数无关,选项D错误。
K12课件
11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K12课件
1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1 五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作用于物体上,恰好使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本章整合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3)正交分解法——一般用于受力个数三个以时。
(4)图解法——一般用于受三个力,一个力恒定不变,一个力方向不变,另一
个力变化。
典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
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
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则有FAsin θ=FB
FAcos θ=m1g
解得
5
3
FA= m1g,FB= m1g。
4
4
(3)
(2)对乙受力分析有f=FB= 3 m1g,方向水平向左。
4
答案
5
(1)4m1g
3
(2) m1g
4
3
m
1g
4
方向水平向左
针对训练2
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
3
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重力加速度
正确。
,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
2
方法技巧
受力分析时如何防止“多力”或“丢力”
(1)防止“多力”的有效途径是找出力的施力物体,若某力有施力物体则它实
际存在,无施力物体则它不存在。另外合力与分力不要重复分析。
(2)按正确的顺序(即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进行受力分析是保证
不“丢力”的有效措施。
kg,即A正确,B、C、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方法
概念
选用
原则
整体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4)图解法——一般用于受三个力,一个力恒定不变,一个力方向不变,另一
个力变化。
典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
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
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则有FAsin θ=FB
FAcos θ=m1g
解得
5
3
FA= m1g,FB= m1g。
4
4
(3)
(2)对乙受力分析有f=FB= 3 m1g,方向水平向左。
4
答案
5
(1)4m1g
3
(2) m1g
4
3
m
1g
4
方向水平向左
针对训练2
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
3
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重力加速度
正确。
,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
2
方法技巧
受力分析时如何防止“多力”或“丢力”
(1)防止“多力”的有效途径是找出力的施力物体,若某力有施力物体则它实
际存在,无施力物体则它不存在。另外合力与分力不要重复分析。
(2)按正确的顺序(即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进行受力分析是保证
不“丢力”的有效措施。
kg,即A正确,B、C、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方法
概念
选用
原则
整体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平衡PPT

选取球为 对球进行受力分析,作 根据有向线段的长度 思路点拨:研究对象 ⇨ 出受力的矢量三角形 ⇨ 变化判断力的变化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16
B [球受到重力 G、墙 AC 对球的弹力 N1′和板 BC 对球的支持力 N2′,如图甲所示.
甲
乙
在将板 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G、N1′、 N2′经过平衡可构成一系列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以 看出,N1′、N2′都逐渐减小.由力的相互作用可知,N1=N1′,N2= N2′,所以 N1、N2 都逐渐减小.故选项 B 正确.]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5
【例 1】 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 A 点,如图所示,足 球的质量为 m,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 B,悬绳与墙壁 的夹角为 α,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①球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选取球为研究对象可采用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求解.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3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4
静态平衡 1.静态平衡的定义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时的平衡. 2.静态平衡的理解 (1)运动学特征: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速度为零. (2)平衡条件: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实例:日常生活中,三角形支架以其优越的平衡稳定性被广泛采 用.如:大型展览馆、体育馆屋顶的钢架结构,马路边的路灯支架,建筑 工地的塔吊支架等静态平衡装置大多采用三角形结构.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15
【例 2】 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 AC 和木板 BC 之间,不计摩 擦,球对墙的压力为 N1,球对木板的压力为 N2.在将木板 BC 逐渐放至水 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16
B [球受到重力 G、墙 AC 对球的弹力 N1′和板 BC 对球的支持力 N2′,如图甲所示.
甲
乙
在将板 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G、N1′、 N2′经过平衡可构成一系列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以 看出,N1′、N2′都逐渐减小.由力的相互作用可知,N1=N1′,N2= N2′,所以 N1、N2 都逐渐减小.故选项 B 正确.]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5
【例 1】 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 A 点,如图所示,足 球的质量为 m,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 B,悬绳与墙壁 的夹角为 α,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①球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选取球为研究对象可采用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求解.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3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4
静态平衡 1.静态平衡的定义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时的平衡. 2.静态平衡的理解 (1)运动学特征: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速度为零. (2)平衡条件: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实例:日常生活中,三角形支架以其优越的平衡稳定性被广泛采 用.如:大型展览馆、体育馆屋顶的钢架结构,马路边的路灯支架,建筑 工地的塔吊支架等静态平衡装置大多采用三角形结构.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15
【例 2】 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 AC 和木板 BC 之间,不计摩 擦,球对墙的压力为 N1,球对木板的压力为 N2.在将木板 BC 逐渐放至水 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

当 堂
达
合 间的夹角大小也适中,所以 B 正确,C、D 错误.
·
标
作
固
探 究
[答案] (1)BC (2)B
双 基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
21
·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例 2】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
当
知
堂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刻度尺、
达 标
·
合
作
固
探 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
探 新
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录下 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
当
知
堂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达 标
·
合
作
固
探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双
究
基
攻 重
F1 和 F2 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难
返 首 页
·
36
·
自
主
预
习
探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
探 新
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当
知
堂
4.弹簧测力计夹角范围: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
达 标
·
合
作
固
探 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 60°到 120°之间 双
究
基
攻 为宜.
重 难
返 首 页
·
14
·
自
主
预
2012年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4《力与平衡》

方法二:整体法 乙以小球a、b和它们之间的连线 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这一整体 受到的外力有:重力m1g、m2g,外 加恒力F1、F2,上面细线的弹力T (方向未定),其受力图如图乙所 示.由于F1、F2等大反向,互相抵 消.平衡时,细线弹力必与重力(m1+m2)g等大反向,即 细线应在竖直位置.故选A.
【所示.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对小球b施加 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使系统达到平衡,下列图 中能表示平衡状态的是
【解析】选A.方法一:隔离法 对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甲所示. 对a:在水平方向有F1cos30°= T1cosθ+T2cosβ, 对b:在水平方向有T2′cosβ= F2cos30°, 因为T2=T2′,F1=F2,所以T1cosθ=0,而T1≠0,所以θ=90°. 故选A.
【典例1】(2011·南阳高一检测)在 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 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 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 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 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 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 此过程中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整体法: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叫整体 法.通常研究外力作用时使用整体法. 2.隔离法:把系统内其中一个物体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 方法叫隔离法.通常研究内力作用时使用隔离法.使用隔离法 时尽量隔离受力少的物体. 实际问题中整体法与隔离法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通常先整 体后隔离.
一、动态平衡问题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 态发生缓慢变化.由于缓慢变化,可认为物体始终处于平衡 状态.分析动态平衡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 1.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 方程,求出因变参量与自变参量的一般函数式,然后根据自 变参量的变化确定因变参量的变化. 2.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 图中),然后根据表示力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 的变化情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力与平衡 第3节 共点力的平衡 (2)

B.挡板对小球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直逐渐减小
解析 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G、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N1和斜面
对小球的支持力N2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N1和N2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N2总垂直接触面(斜面),方向不变,根据图解可以看出,在N1方向
(3)如图所示,某工人正在修理草坪,推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割草机沿水平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割草机所受阻力的大小为( B )
A.Fsin α
C.sin
B.Fcos α
D.cos
解析 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四个力的合力为零,受力如图,则
有f=Fcos α。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 静止 或做 匀速直线运动
时所处的状态。
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 合力为0 。
2.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平移各力的作用线,使各力首
尾相接,必然会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三、物体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正交分解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根据需要分解,目的是把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
两个方向上去,便于在每条轴上运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的合成。
应用体验
【例题2】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
图所示。风力仪中一根轻质金属丝下悬挂着一个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
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风
F合≠0,所以B、D错误。
(2)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直逐渐减小
解析 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G、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N1和斜面
对小球的支持力N2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N1和N2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N2总垂直接触面(斜面),方向不变,根据图解可以看出,在N1方向
(3)如图所示,某工人正在修理草坪,推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割草机沿水平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割草机所受阻力的大小为( B )
A.Fsin α
C.sin
B.Fcos α
D.cos
解析 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四个力的合力为零,受力如图,则
有f=Fcos α。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 静止 或做 匀速直线运动
时所处的状态。
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 合力为0 。
2.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平移各力的作用线,使各力首
尾相接,必然会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三、物体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正交分解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根据需要分解,目的是把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
两个方向上去,便于在每条轴上运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的合成。
应用体验
【例题2】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
图所示。风力仪中一根轻质金属丝下悬挂着一个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
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风
F合≠0,所以B、D错误。
(2)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本章整合课件鲁科必修1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解法二:解析法 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重力G、墙对球的支持力N1'和木板对 球的支持力N2'而平衡, 而F=G, N1'=Ftan θ,
N2'=
������ , cos������
பைடு நூலகம்
所以N1'=Gtan θ。 ������ N2'= ,当木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θ逐渐减小,所以由上 cos������ 式可知,N1'减小,N2'也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N1=N1',N2=N2',故 选项B正确。 答案:B
本章整合BENZHANG ZHENGHE
概念 力的合成 合成法则 合力范围 概念 分解法则 力的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效果分解法 分解方法 正交分解法 图解法 力与平衡 平衡状态 共点力 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应用 不稳定平衡 平衡种类 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数据处理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解析: 方法一:解析法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mg、F的合 力与绳子的拉力T等大反向,F大小满足关系式F=mgtan θ,在物体缓 慢下降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平衡状态保持不变,所以关系式 F=mgtan θ仍然成立,但θ逐渐减小,所以F也随之减小,f也随之减 小,N=mg不变。选项D正确。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 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MN上,现用水平力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 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 水平拉力F、环与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 ) A.F逐渐增大,f保持不变,N逐渐增大 B.F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N保持不变 C.F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 D.F逐渐减小,f逐渐减小,N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章末整合课件鲁科版必修

主题 2:力的平衡与共点力的平衡 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两根细绳将木杆两端悬挂起来,细 绳处于竖直状态,木杆受几个力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这几 个力是不是共点力?这几个力满足什么条件?
(2)如图乙所示,表面光滑、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圆柱体架在方 木块与竖直墙壁之间保持静止,圆柱体受到多少个力作用?这些 力是不是共点力?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答 2:两分力的方向,即沿 AO、BO 方向。
乙 【解析】 人对竖直绳的拉力 F 等于人的重力 G,由于该力的作 用使 AO、BO 也受到拉力的作用,因此 F 产生了沿 AO 方向、BO 方 向拉绳的分力 F1、F2,将 F 沿 AO 方向、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 如图乙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
主题 1:等效替代 情景:相传三国时期,有人送一头大象给当时的魏王曹操,曹 操得象后非常高兴,大宴群臣,突然曹操问众臣:“谁能称出此象 重量?”此时,曹操年仅六岁的儿子曹冲提出用许多石块代替大象, 借助船舷上刻度的标记,使石块与大象在船中产生等量的效果, 通过一次次称出石块的重量,使“大”转为“小”,然后“分而治 之”,从而得到大象的重量。这种巧妙的思维方法,实质上就是等 效替代。 问题:在中学物理中,除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还有哪些概念是 建立在等效概念基础上的?举一例说明。
解答:以重心为例,重心是一个等效力的作用点,物体每一部 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可以等效于一个力的 作用,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各部分重力大小之和。这个力的作用点 就是重心。
知识链接: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 法,它是指事物间在某些方面的效果相同时,针对这一等同效果,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代替并保证结论不变。
2.如图甲、乙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均为θ,两个相同的小球, 分别用光滑挡板 A、B 挡住,挡板 A 沿竖直方向,挡板 B 垂直斜面, 则甲、乙图中两挡板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斜面 受到的两个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