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信息资源与利用基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本讲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
第三讲新型有机(类)肥料习题要点:新型有机(类)肥料的范畴,农业废弃物利用与新型有机(类)肥料制造;微生物有机肥料与土传病害防控;生物有机液体肥料。
本章重点、难点:功能菌的筛选、鉴定与深层发酵,特征性碳氮源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固体二次发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拮抗病原菌微生物有机肥料、促生微生物有机肥料、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料、硅酸盐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使用效果,掌握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与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流程。
第四讲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进展习题要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及如何协调?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怎样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 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研究进展和采取何种方式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讲养分高效管理习题要点:着重介绍养分资源管理的内容、高效利用的原理、实践与示范。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管理过程中的土壤养分释放机制与植物对养分的生物学潜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范围农业养分资源管理的现状、限制因素等第六讲习题要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国际前沿与研究热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学。
本讲重点、难点:全球变化的热点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讲教学要求: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基本过程、与温室气体等全球变化的关联性,国际研究前沿及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第七讲因为与冉伟老师的重合,我的导论课改为:土壤及其可持续管理本章重点:讨论对土壤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利用的最新进展,阐述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全球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挑战。
第一讲 信息检索 PPT课件

第一节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献
2.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是系
统化信息的集合. 知识的属性:
意识性 信息性 实践性 规律性 继承性 渗透性
第一节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献
3.文献 知识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物化为某
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就成为可以交流的 文献。 文献的三要素:知识、载体、纪录方式。 文献的属性:知识信息性、客观物质性、 人工纪录性、动态发展性等。 文字形式的文献变成数据形式即称之 为电子文献。
信息的重要性(二)
从知识层面上理解
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 材料、 消耗 不可 不可 利用与创新的基础上, 能源 性 共享 再生 知识创新需要大量的
信息做原料。
信息与材料、能源 被称为当今社会的三 大资源
信息
非消 耗性
可共 享
可再 生
二、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觉 心理反应。
第一节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献
4.情报 在英汉词典中,“information”可译
为“信息”,也可译为“情报”. 情报: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一定
的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情报的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情报交流: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
第一节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献
信息的重要性 从情报的层面上理解 1.信息决定战争的胜负 2.信息决定企业的兴衰 3.信息是领导决策的依据。
二、文献的出版类型
按出版类型文献划分以下十大类:
(1)图书 (2)期刊(3)会议文献 (4)科技报告 (5)专利文献 (6)学位论文(7)标准文献 (8)政府出版物(9)产品资料 (10)技术档案
二、文献的出版类型
1.科技图书(Sci-Tech book) 阅读类:科普读物、专著、文集等 工具类: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词典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第1次课课程介绍、图书资源检索、布置机检作业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第讲第一讲1课程介绍•1.课程介绍2信息资源概述•2.信息资源概述3.图书资源检索利用•3图书资源检索利用布置机作业•4.布置上机作业1关于这门课考查课学时:16学分:1学分1关于这门课性质: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是门科性质:“”是一门科学方法课。
目的: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
能力培养科学究与论文作能力信息意识的主要内容信息污染意识信息的价值意识信息获取与传播意识信息动态变化意识信息的经济意识信息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能力培养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科学研究的本质:由已知探索未知继承和借鉴了解已知(前人的研究成果)逐步解研究对象的未解之谜继往开来探索和创新逐步解开研究对象的未解之谜科技论文写作研究成果呈现专利申请研究报告写作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关于这门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参考教材教学安排课程主要内容信息检索312学术规范3论文写作教学方式理论+实践论实践(1)理论教学(2)上机实习五次理论课三次上机实习考核方法总成绩=平时(60%)+期末(40%)出勤率+平时课堂答题情况(10%)+作业(50%)+考试(40%) (在多媒体教室以PPT显示试题,学生自备纸笔于1节显示试题学生自备纸笔于课内答完试题并提交)平时成绩不合格,不得参加结课考试。
平时成绩不合格不得参加结课考试参考教材《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孙平、伊雪峰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 。
教学安排计算机1301-1303: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本课要求1.出勤:除病假外,一律不得请假,病假要求要有医院诊断书否则假要求要有医院诊断书。
否则,按旷课处理。
2.实习课要求按时参加,一般不给2实习课要求按时参加般不给补做的机会,如允许补做,本次作业最高成绩为60分。
分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第讲第一讲1课程介绍•1.课程介绍2信息资源概述•2.信息资源概述3.图书资源检索利用•3图书资源检索利用布置机作业•4.布置上机作业1信息资源结构体系口语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个图科产人会电话广播高技术实物书期技报品资网络数据交流议电视实物样品刊会告标档案料信息库实样议文献准文献文献政资源专利学位府出文献论文版物Library of SUT知识是内容,载体是形态,记录方式是构成文献的手段。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ppt课件

(4)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中国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站/ 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eNet信息化频道 /cio/ 天极Yesky_全球最大中文IT网站 / 企业信息化CIO天地 - IT168信息化频道 /cio/ TechTarget IT专家网/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中国信息化首页· 中国信息协会/ 中国信息化-赛迪网/ 信息系统工程/ IT经理世界/ 《互联网周刊》/ciweekly/
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 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 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 率的过程与活动。 2.信息化社会 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非物质性 超时空性 可扩展性
三、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一个组织的信息化管理与运作通常包 括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组织、信息化 实施和信息化评价等环节和相应管理 任务。
2.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 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 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 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 术。
在过去的30多年间,芯片每18个月集成度翻番、价 格减半(“摩尔定律”),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 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人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 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 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三者相互联系, 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 化——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 庭自动化(HA),即“3A”革命。以电子计算机为主 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从政府办公到企业生产运 作再到家庭、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很难想象,当今 信息化社会如果没有计算机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这就 如同工业化社会没有机器和电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 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 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 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 称为信息技术革命。
1-1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小 结
上述的十类主要文献中,除图书和期刊外,其 余八种被称为特种文献—非书非刊出版物,非大 量公开发行需特殊渠道获取,其使用价值往往大 于常规信息。
1.2 信息检索
1.2.1 信息检索概念 广义概念: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 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 程,故全称:“信息的存储与检索”。 狭义概念:仅指上述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 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 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
标准文献(促进社会产品质量的三次文献) 1、标准:是对工农业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基本单 位及其检验方法等方面由有权威部门批准的技术规定。 反映的技术工艺水平及技术政策,是从事生产建设和管 理的一种共同规范或依据。
2、 分为:国际标准( ISO ) 、国家标准(GB) 、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3 、进入各大标准制定机构网站进行检索
相关信息检索工作(职业)
• 1--技术部门(资料员)
• 2—业务部门(咨询员) • 3—专利代理
• 4—查新员
• 5 —市场开拓、商业情报 • 6—其他一切经常需要获取信息„„
参考教材:
1、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隋莉萍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方法 实践,沈固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3、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彭奇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2 4、石油科技文献检索,谢昆、郭林根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
• 重点要求
• 了解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各数据库收录内容)
• INTERNET基本知识 • Ei Compendex、Web of science (SCI)、ISTP、 Elsevier 、PQDD、UMI、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 据库、dialog等文献数据库的收录内容及检索方法。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检索

教学内容与安排-学什么
❖ 1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信息资源、信息检索原理、 计算机检索基础)—信息获取基础:授之以渔
❖ 2图书馆电子资源概述(信息源:专业检索系统及 数据库)——从哪获取
自称是“打开世界化学文献的钥匙” 形象地说明文献检索的“钥匙”作用
为什么要学
❖学习需要 ❖教学需要 ❖科研需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科研选题的基本过程
1. 问题的发现
工作中发现 学术交流 灵感 意外事件
2. 文献的复习
查阅文献资料
3. 再评价
可行性分析
4. 确定课题
“信息的有效交流是学科发展的根基”。
俄罗斯学者布留索夫说:
❖“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蓄,倒 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知识 的本领”。
--------------------给你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文献信息资源是知识的宝库 文献检索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美国《化学文摘》封面上醒目的印着: Key To The World’s Chemical Literature
体语信息源是以人的体态表述出来的信息资源。
如表情、手势、姿态、舞蹈等。
体载信息源多属于经验性、未被组织和符号化的知 识信息,其特点表现为:
⑴ 广泛性。人们在一切社会交往中,随时都有获 取口传信息的机会,但由于其自发性较强而不便于组织 管理(教学、会议除外)。
⑵ 针对性。口传信息主要是靠人与人的直接交流 而得,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辅之以手势、表情, 易于理解,富于启发性,生动直观。
总结、重组)检索到的信息,创 造出新的知识和信息 ❖ 为完成毕业论文和进一步研究作 准备
计算机基础第一讲_数据库基础知识PPT课件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 用途: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外存:大容量磁盘 软件:出现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
可编辑课件
1.1 数据库的概念
1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1.数据集中式管理,高度共享;
点主
要 2.数据结构化并与程序分离; 特 3.数据冗余度小,并具有一的一致性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形式, 是利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
可编辑课件
1.1 数据库的概念
4
1.1.1 数据和数据管理
1 信息和数据
物理符号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其它 特殊符号。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可编辑课件
20
1.1.3 数据库系统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操纵
通过DBMS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 插入、修改和删除。
3.数据查询
通过数据查询语言(Data Query Language, DQL)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汇总和表连 接等操作。
1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数据的集合,并 按照特定的组织方式将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同时可以被各种用户所共享。
可编辑课件
1.1 数据库的概念
15
1.1.3 数据库系统
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一
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操纵、 维护、控制、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数据库管理系 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主体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分类:先 验信息、实得信息和实在信息。
以信息生成领域分类:自然信息、社 会信息和思维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1
以信息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 业信息、军事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 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等。
以信息载体分类:文献信息、光电信 息、生物信息等。
农业经济阶段:土地与生物资源; 工业经济阶段:矿产资源; 知识经济阶段:智力资源(知识)。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5
2.3 信息资源
定义:
要素说: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 会中经过加工处理的大量有 序化信息的集合。
系统说:信息资源是由信息生 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部 分组成。
(特性、类型与信息资源财富观。)
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 能力和信息道德素质三部分构
成。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3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 Nhomakorabea对信息功能的认同意识,对信息 来源的选择、开发意识和信息内涵的同构 和再生意识。
信息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准确、 快捷获取、接收、组织及处理所需信息的 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4
课程特点
• 门径之学: 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 特点及获取方法(检索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6
第一章:概论
1.1 知识经济与信息资源利用
知识的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Know-why) 技能知识(Know-how) 人力知识(know-who) 检索知识( know-where )
检索知识:它是一种如何在知识与信息的 海洋中寻觅、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
2.5.3.1 按文献信息的加工深度划分: 一次文献信息,二次文献信息,三次文献信息。
2.5.3.2 按文献信息的公开程度和易获取性划分: 白色文献信息,灰色文献信息,黑色文献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9
2.5.3.3 按文献信息内容的学科体系划分(图书分类法)
中图法,科图法…;杜威十进分类法(DDC), 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从本体论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来源、 内容和应用领域等为依据建立一个的信息 分类体系。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2
人类未感知的信息
本
体
自然信息
论
感知信息 社会信息
信
思维信息
哲学
息
理论信息 人文科学
认识论
社会科学
信息
自然科学
再生信息
材料技术 技术信息 能源技术
信息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工业信息 应用信息 农业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6
2.4 文献(记录型)
定义:文献是用符号或声像记录有知识的 一切载体。
基本属性:载体(硬载体——物质材料;软 载体——语言符号。); 知识内容。
(类型、特性)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7
2.5 文献信息
定义:文献信息可以理解为以文献 为载体的物质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8
2.5.3 文献信息的类型
信息资源与利用
第一讲 信息资源与利用基础
教学课件 2002.9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课程教学目的
信息素质教育
1974年,美国学者保 罗·泽考斯基对信息素质 (information Literacy)的论 述: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 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技术与技能。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2
随着对信息素质及其作用进 一步认识,信息素质更为全面 的概念是,在信息化时代,人 们认识、利用和创造信息的品 质与素养,是一种创新能力素 质。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7
• 1.2 电子商务与信息资源利用 • 1.3 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利用 • 1.4 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利用 • 1.5 社会进步与信息资源利用
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的生 产——流通——再生产的过程。
为了全面、有效地利用现有知识,在新产品 开发、市场分析与科学研究过程中,信息检索 的时间比例逐渐增高。
How to get it.
• 实践性强: 获取信息必然涉及检索 技术与方法,操作过程与实践相连。
How to do it.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5
• 易学易懂 课程内容多为一些信息资 源的术语、概念、分类,以及检索技 能,内容具体而不抽象。
• 必备技能 计算机技术、外语、数学 与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利用)为当代 科技人员的必备技能。
2.5.3.4 按文献信息表征对象性质划分(主题词法)
单元词法,标题词法,叙词法,自由词法。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20
课后作业
通读前言、第一章、第二章; 弄清五个“W”的含义;(知识类型) 了解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文献及文献 信息的基本术语与概念; 熟悉并理解文献信息的分类。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21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8
第二章:信息资源与利用基础
2.1 信息:
2.1.1 定义: 1. 从实用信息论的角度对信息作的种种定义。
2.哲学的表述。
3.一般性说法。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9
2.1.2 特性:
普遍性、可知性、传递性、 转化性…。
2.1.3 类型:
依不同的立类标准划分…。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0
分类为认识事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 法。不同的立类标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 果,提供不同的视野。
…...
13
2.2 资源
2.2.1 涵义:
资源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 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以创造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量 的客观存在形态。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 客观存在。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4
2.2.2 分类:依不同的立类标准划分…。 2.2.3 属性:质量性、多宜性、不均衡性…。 2.2.4 人类资源观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