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高一上册2.5《合欢树》课件 (共67张PPT)

合集下载

合欢树 PPT课件 1 沪教版

合欢树 PPT课件 1 沪教版
史铁生简 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赴 陕西插队。20岁时,因腿疾住进了医院, 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 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 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 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以关注人生的 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 目。代表作有《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插队的 故事》《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我与地坛》 等。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史铁生作品
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失魂落魄
史铁剩截瘫后,又患上了严重的肾 病,身体里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 每周要做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用他的 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
“他完整地保存自 己,依然快乐。”

沪教语文高一上册2.5《合欢树》课件 (共70张PPT)

沪教语文高一上册2.5《合欢树》课件 (共70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合欢树
史铁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关于合欢树,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这合欢树最 早叫苦情树,也不开花。相传,有个秀才寒窗苦读 十年,准备进京赶考。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 的那棵苦情树对他说:“夫君此去,必能高中。只 是京城乱花迷眼,切莫忘了回家的路!”秀才应诺 而去,却从此杳无音信。粉扇在家里盼了又盼,等 了又等,青丝变白发,也没等回丈夫的身影。在生 命尽头即将到来的时候,粉扇拖着病弱的身体,挣 扎着来到那株印证她和丈夫誓言的苦情树前,用生 命发下重誓:“如果丈夫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 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 不同心,世世夜欢合!”说罢,气绝身亡。第二年 ,所有的苦情树果真都开了花,粉柔柔的,像一把 把小小的扇子挂满了枝头,还带着一股淡淡地香气 ,只是花期很短,只有一天。而且,从那时开始, 所有的叶子居然也是随着花开花谢而晨展暮合。人 们为了纪念粉扇的痴情,也就把苦情树改名为合欢 树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 年59岁。
代表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 《我与地坛》(散文) 《命若琴弦》(散文) 《病隙碎笔》(散文)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不理解

理解

与愧疚第9章 扩源自系统调音……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 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 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 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 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 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 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 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合欢树》全新ppt课件

《合欢树》全新ppt课件

母亲的深厚感情。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合欢树》中丰富多彩的人
物画廊,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04
情感表达与传递方式探讨
母爱主题呈现
母爱细腻描绘
通过对母亲照顾合欢树的细节描写,展现母爱的 无私与伟大。
情感深度传递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母爱的情感深 度传递给读者。
母爱主题升华
将母爱主题与合欢树的成长相结合,表达母爱的 永恒与坚韧。
史铁生的作品多关注人的生存状 态和精神追求,以平实、质朴的 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合欢树》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史铁生在创作《合欢树》时,正值人生低谷,面临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
创作动机
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史铁生寄托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时代背景与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同类题材作品比较阅读
《活着》
余华的小说,讲述了一 个人在苦难中挣扎求生 的故事,与《合欢树》 中表达的生命力和坚韧 精神相呼应。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的另一部小说,通 过卖血者许三观的人生 经历,展现了底层人民 的生存状态和对生命的 珍视。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小说,以孙少安 和孙少平两兄弟的生活 为主线,展现了普通人 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历 程。
跨文化背景下家庭伦理观念对比
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被高度重视,家庭观念相对较为松散;而在中国文化 中,家庭观念更为浓厚,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扶持。
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
在西方社会,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并重,家庭伦理观念相对较为开放;而在中国社会中, 家庭伦理观念更为传统保守,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卑有序和道德约束。

《合欢树》ppt课件优秀课件

《合欢树》ppt课件优秀课件
生的深刻思考。
合欢树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 代表着生命的美好、坚韧和希望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 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 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合欢树 》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 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当代文学 的经典之作。
作品所探讨的生死、爱情、人 性等主题,不仅在当时引起了 广泛关注,也对后来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儿子形象分析
孝顺懂事
儿子非常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 尽力减轻母亲的负担,展现了他
的孝心和懂事。
内心矛盾
儿子一方面希望母亲能够得到更好 的治疗,另一方面又因为家庭经济 条件有限而感到无奈和焦虑。
成长与改变
在母亲的关爱和教诲下,儿子逐渐 成长起来,学会了坚强和勇敢,也 懂得了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考和共鸣。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母亲形象分析
坚韧不拔
母亲身患肝病,每天忍受 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从未 放弃治疗和生活,始终保 持着乐观的态度。
关爱备至
母亲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 至,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 ,也要先照顾好儿子,展 现出伟大的母爱。
渴望健康
母亲一直希望能够治好自 己的病,让身体恢复正常 ,这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 爱和执着。
情感传递与意境营造
深厚的情感底蕴
文章通过叙述合欢树的生长过程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时 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和亲
人的深情怀念。
优美的意境营造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合欢 树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美 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
、略带忧伤的意境。
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合欢树这一载体,作者成功 地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类 情感,使读者在感受作者情感的 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情感的思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合欢树213张PPT第一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合欢树213张PPT第一册课件


史 铁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意大利)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 上说人情。小小的合欢树, 凝聚了史铁生如此深沉浓 厚的情感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 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 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 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 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 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 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 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课后作业:理解下列名句的
含义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
罗兰(法)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
—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 --
---泰戈尔(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
唤。——但丁(意大利)

合欢树 PPT课件 17 沪教版

合欢树 PPT课件 17 沪教版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合欢树 PPT课件 沪教版

合欢树 PPT课件 沪教版
5、记得在雅典残奥会上,许多志愿者看到残疾 运动员并不主动去施以援手,这是为什么呢?
(二)、其他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我们对合欢树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 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探究其 他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 “悲伤也成享受”?
理解重点:抓住母亲的苦衷,就 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 “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 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 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 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导语
聆听着这感人的音乐,我们体会 母爱的伟大,却很少有人有刻骨 铭心的体验,我们的母爱真的不 如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崇高, 那样伟大吗?请用心感受,用心 体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有很 多关于母爱的痕迹,当然也有很 多关于母爱的名言诗句以及故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
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② 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③自己当年 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④想 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
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②写作成 功聊以告慰母亲;③独特而深刻的人 生体验;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课文最后一段提到:“有一天那个孩子长 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 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 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 种的,是怎么种的。”那个孩子想到的是 自己的妈妈,而合欢树先后征着作者母亲 的爱,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导航小问题:
1、应该从前6段找找答案呢?
2、10岁、20岁、30岁,这三个时间点的选择颇 耐人寻味,你怎么看呢?
3、当听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时,他为什么要“心里一阵抖”呢?

《合欢树》ppt课件

《合欢树》ppt课件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深厚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合欢树的描绘和赞美,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
敬畏之情。
优美的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合欢树的美丽和生命力, 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充满生 机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 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富有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合欢树的赞美和思考,引 发了读者对生命、自然、文化等
描绘手法和修辞运用
01
02
03
生动的描绘手法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 合欢树的形态、色彩和动 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合 欢树的世界。
巧妙的修辞运用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赋予合欢树以人的情 感和生命力,增强了文章 的艺术感染力。
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运用排比、反复等手法, 使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 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 的感染力。
叛逆与成长
儿子在青春期表现出一定的叛逆, 但随着母亲的离世和生活的历练,
逐渐成熟起来。
内心的挣扎
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既想追求自己 的梦想,又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 内心充满挣扎。
对母爱的感悟
在母亲离世后,儿子深刻体会到母 爱的伟大和无私,对母亲充满感激 和怀念。
其他人物形象介绍
医生形象
医生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专业精神 和人文关怀为病人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婚姻观念转变
当代社会的婚姻观念越来越开放和自由,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幸福感和婚 姻质量。然而,这也导致了婚姻稳定性下降、家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父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导致孩子在
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关爱和正确引导,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文学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精神风貌
《合欢树》创作背景
•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 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 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两腿残废 “合欢树” 没有发芽 母亲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事业有成
茁壮成长
花繁叶茂
高兴,常侍弄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母亲生而为一棵树 在季节轮回中 固守家园 撑一树浓荫 一生为子女 默默付出
子女生而为一棵树 在母爱的荫庇下 茁壮成长 蓦然回首中 承载了 多少母爱的温暖
象征母亲
“我” 作文获奖 调皮活跃
母亲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再年轻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小说发表 思念感怀 积劳成疾 不在人世
三十岁
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描写 母亲?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 动?
左右苍茫时,
总得有条路走
这路又不能用腿去趟
便用笔去找
浏览课文并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qiàng jiǎo 够呛 幸 qián 虔诚

敷 guàng 瞎逛
xūn
熏 huáng 惊惶
jiǔ
灸 shì 侍弄 侥
初读感悟
浏览全文,并思考:文章先 后写了哪些内容,根据合欢树出现 前、出现后的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 分。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象征自己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母亲
邻居
合欢树

孩子
斯人已去 此情犹在
空留合欢遮日月 唯有树影寂院庭
以树递情
凝望母亲
十 岁 那 年 ……
我得奖,她没有夸我聪明,我很扫兴……
我以为,她更在乎的是她自己……
在绝望的尽头,她提醒我,
凝望母亲
你小时侯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
我微小的成功, 原来一直都是她珍藏的记忆……来自片断1: 10岁少 年时
顽皮的,并不理解母亲对 自己才能的肯定
自暴自弃,一心只想写小 片断2: 20岁双腿残 说来填补空虚,忽略了母 亲痛苦心焦如焚,以及承 废时 受着的加倍痛苦 片断3: 30岁获奖成 虽小说获奖,母亲却已永 远“离去” 名后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游子吟》孟郊
为何如此详细介绍合欢树的成长,有何深意?
二 十 岁……
凝望母亲
获奖了,登门采访的记者多了……
我摇车躲了出去,想着她,只看见风从树林 中穿过…… 我此时知道母亲心里太苦了……
三 十 岁 以 后 ……
凝望母亲
街 上,摇 车 的 我……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那棵“草”,在 时间中展现着生命力。母亲很高兴,她以为这是 个好兆头……
我的聪明的母亲,此时迷信着不可能的迷信, 把未知的希望寄托在一棵小树上……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 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 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 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 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 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 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 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 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文学手 法。 象征的条件: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 , 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 艺术效果: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 体化,显得更含蓄 。 象征是人主观意愿赋予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特定的文章、语句里可以创生或改变。如合欢树 的原本象征意义(夫妻恩爱、婚姻美满)和在史铁 生笔下的象征意义(母子深情)。
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思索合欢树(写母亲去世后的事)。 第7段: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 第8段: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和母亲对合欢树的悉心 照料。 第9段:通过刚来世上的孩子的眼睛写合欢树的影子。 第10段:写作者想看看合欢树却没有看到合欢树。
课文分析
第11段: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生命尽头即将到来的时候,粉 扇拖着病弱的身体,挣扎着来到那株 印证她和丈夫誓言的苦情树前,用生 命发下重誓:“如果丈夫变心,从今 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 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不同心, 世世夜欢合!”说罢,气绝身亡。
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果真都开 了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 子挂满了枝头,还带着一股淡淡地香 气,只是花期很短,只有一天。而且, 从那时开始,所有的叶子居然也是随 着花开花谢来晨展暮合。人们为了纪 念粉扇的痴情,也就把苦情树改名为 合欢树了。
名人名言(关于母亲和母爱)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 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生 命的一大要素。 —— 法.巴尔扎克 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 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 的。 ——印度.普列姆昌 德
关于合欢树,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这合欢树最早叫苦情树,也不开花。 相传,有个秀才寒窗苦读十年,准备进 京赶考。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的 那棵苦情树对他说:“夫君此去,必能 高中。只是京城乱花迷眼,切莫忘了回 家的路!”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 音信。粉扇在家里盼了又盼,等了又等, 青丝变白发,也没等回丈夫的身影。
母爱是什么?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人生往往有“子欲养而亲不在” 的遗憾!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一堆细节,一堆纯白的不起眼的细节。
《合欢树》是按什么顺序感知母爱呢?
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追忆母亲(写母亲生前的事)。 第1段:写作者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第2、3段:写作者双腿残废的意外事件给母亲带来了 沉重的打击,并彻底改变了母亲的人生轨迹。 第4、5、6段:写作者因为母亲的去世内心充满了愧 疚和痛苦。
母亲
种在花盆 不舍得扔 常去侍弄
第四年(长大)
有一年开花了
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
已不在人世
(执着地培育)
在母亲眼中
合欢树=儿子
种树护树
带“含羞草”回家
生我养我
带我来到这个世界
母亲的情感
对生命的喜爱
合欢树不发芽,母亲 我残疾了,母亲没有 对生命的珍视 舍不得扔掉 抛下我 合欢树长叶了,母亲 我写小说了,母亲为 对生命的呵护 常去待弄它 我借书 母亲念叨着不知道合 母亲也不知道我何时 对生命的期待 欢树几年才开花 能走上文学之路
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 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合欢树》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 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 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 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 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 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 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 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 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 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 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 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意大利)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 说人情.小小的合欢树,凝聚了史 铁生如此深沉浓厚的情感.
三、文章行文 有什么特色?

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 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岁时、20 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 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性时刻 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 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 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年”“第三 年”“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迅速勾 勒出合欢树成长“历程”,突出展示了合欢树“变 化”之大。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 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 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 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 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 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 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 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 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 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 我已经来不及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第12段:思索合欢树。
问题探究
一、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 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 作者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托词来掩饰;但 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心里 一阵抖”,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 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 意义。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 撑一树浓荫一生为子女 默默付出 ――希望树
子女生而为一棵树 在母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蓦然回首中 承载了多少母爱的温暖 ――理解树
母亲---子女 生而为一棵树 血脉相连、不离不弃 是人生风景中最为坚强的 守候。 ―――亲情树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 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 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 因肾受损停止工作回家疗养,1983年患尿毒症至今,靠每周三次 透析维持生命。在残疾和疾病的双重困境中,他对人生、对生死、 对怎样活着、对爱等进行思考,并把这些思考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病隙碎 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