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合集下载

ABO血型鉴定及血细胞涂片制作方法

ABO血型鉴定及血细胞涂片制作方法
掌握abo血型的鉴定方法掌握血涂片的制作了解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材料仪器和试剂生物显微镜采血针双凹载玻片红细胞稀释液pbs标准ab血清姬姆萨染色液红细胞膜上具有血型糖蛋白作为抗原称为凝集原
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与观察 BO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
李文哲 逄越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掌握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ABO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 了解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三) 血细胞观察
红细胞
数量最多,体积小而圆,均匀分布, 呈红色的圆盘状,边缘厚,中央薄, 无细胞核,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嗜中性粒细胞
约占白细胞总数50-70%.体积比红细胞大, 细胞质中的特殊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着淡紫红色. 细胞核着深紫红色, 一般分3—5叶,叶间以染色质丝相连.
嗜酸性粒细胞
比中性粒细胞略大,数量少,约占7%以下. 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圆形的颗粒,色鲜红, 细胞核常分两叶,着紫蓝色.
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很少,约占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上不易找到, 细胞质中分散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深紫色颗粒. 细胞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叶,也染成紫色,形状不清.
淋巴细胞
数量较多,约占20%-40%, 其中小淋巴细胞最多,略大于红细胞. 细胞核大而圆,几乎占据整个细胞,染成深蓝紫色. 细胞质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状淡蓝色的胞质.
单核细胞
数量少,约占2%-8%,是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常在细胞一侧,着色比淋巴细胞浅.
血小板
为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小体,其周围部分为浅蓝色, 中央有细小的紫色颗粒,常聚集成群,分布于红细胞之间. 高倍镜下一般只能看到成堆的紫色颗粒.
血液(blood)是一种循环流 动的液态结缔组织,由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构成.大 多数哺乳动物全身血量约占体重 的7%-8%;其中,有形成分占血 液容积的35%-55%,血浆占45%65%. 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总 称为~. 血液有形成分:血细胞和血 小板总称为~. 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 色):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 方法.染色液含亚甲蓝,伊红, 天青等,能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 出.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_ABO血型鉴定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_ABO血型鉴定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二、分析与讨论(一)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1.红细胞特征数量多,体积小而圆,分布较均匀,无细胞核、细胞器,多为粉红色。

2.白细胞特征(1)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较多的一种。

细胞核多分叶(2-5叶),不分叶为杆状;细胞质紫红色,颗粒细小。

(2)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少。

细胞核常分为2叶;细胞质桔红色,分布均匀,颗粒粗大。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

细胞核常呈S形或不规则;细胞质紫蓝色,分布不均,颗粒大小不一。

(4)淋巴细胞:数量较多。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致密,深紫色;细胞质很少,天蓝色。

(多在体部)(5)单核细胞:数量少,体积较大。

细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细胞质常染成浅灰色。

(多在涂片的上下缘及尾部)3.结果分析(1)图1中的红细胞多有重叠,可能原因:①采血时,滴在载玻片上的血滴太大。

②推片时未把握好角度造成涂片不均匀。

(2)图1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从本人的血涂片上找到,单核细胞取自另一同学的血涂片。

对比之后,本人的细胞核未染色。

分析原因:①由于血滴太大,制成的血涂片上所加的瑞氏染液较多,滴加缓冲液时导致部分染液流失。

②染色步骤的各部分时长没有严格把控,导致染色失败。

(3)观察结果因人而异,也因人的状态而异。

(二)ABO血型鉴定蓝色液滴为抗A凝集素,黄色液滴为抗B凝集素。

图2中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中凝集,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不凝集。

分析:本人红细胞上存在凝集原A,不存在凝集原B,故本人为A型血。

三、结论1.白细胞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辨别方法见上。

2.经过鉴定,本人为A型血。

血涂片制作与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涂片制作与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
1.细胞大小为7~15µm。 2.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 为5:1~2:1。 3.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4.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或 卵圆形;偶见核凹陷或 轻度切迹。 5.核染色质散在致密或 粗颗粒状聚集;副染色 质无或少量。 6.无核仁;有时,可见小的、淡的核小体。 7.细胞浆少至中等量;淡蓝色至中度嗜碱性;可见核周淡染区; 有时有副核窝;小淋巴细胞无颗粒;大淋巴细胞的细胞浆较多, 含少数粗大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
1.细胞大小为12~20µm。 2.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 为4:1~2:1。 3.细胞呈圆形,可有伪足。 4.细胞核形态各异,呈圆 形、卵圆形、马蹄形、 切迹形或分叶形。 5.核染色质轻度聚集。 6.无核仁。 7.细胞浆含蓝灰色颗粒,少量空泡。
1.手工涂片法
取一滴血滴于洁净无油脂的玻片一端. 左手持玻片,右手再取边缘光滑的另 一玻片作为推片。将推片边缘置于血 滴前方,然后向后拉,当与血滴接触 后,血即均匀附在二玻片之间。此后 以二玻片约呈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 向前推至玻片另一端,推时角度要一 致,用力应均匀,即推出均匀的血膜 (血膜不可过厚、过薄)。将制好的血
(4)用蒸馏水冲洗(如自来水的pH值稳定于7.2左 右时亦可代用)。冲洗血膜时应将玻璃片持平, 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或先用滤纸吸 取水分迅速干燥,即可镜检。
血涂片的染色步骤:
判断染色结果: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 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2.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细胞核分叶,叶间有丝状

连接,分为2~5叶。

3.核染色质聚集。

4.无核仁。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第一篇: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 ABO 和 Rh 血型分类系统的背景知识和遗传学原理 2.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3.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区分红细胞与各种白细胞二、实验材料1.实验材料: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签2.实验试剂:瑞氏染液、抗 B 血清、抗 A 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3.仪器设备: Motic 光学显微镜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ABO 血型鉴定1.1 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1.2 用小滴管吸 A 型标准血清(抗 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 B 型标准血清(抗 A)一滴加入右侧1.3 以穿刺法自左手无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

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1.4 静置室温下 10—15min 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2 血涂片的制作及血细胞观察2.1 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 , 左手持载玻片 , 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

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 度平稳地向前移动, 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2.2 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 , 使血膜迅速干燥 , 以免血细胞皱缩.2.3 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 , 以防染液溢出 , 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 2-3 滴 , 使覆盖整个血膜 , 固定 0.5-1.0 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 , 与染料混匀染色 5-10 分钟.2.4 用清水冲去染液 , 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 , 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2.5 白细胞分类计数: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 在油镜下计数 100 个红细胞 , 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一些血液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涂片的制作过程以及白细胞的分类方法。

一、血涂片的制作过程血涂片的制作是通过将一滴新鲜的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和固定处理后得到的。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制作血涂片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载玻片、血液采集器、消毒液、染色液等。

同时,需要确保工作台面整洁干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血液采集:使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的指尖,并轻轻按压以促使血液涌出。

用血液采集器收集一滴新鲜的血液,并迅速将其滴在载玻片的一端。

3. 血液涂布:将另一张载玻片斜放在已涂血的载玻片上,并以一个较小的角度连续向前推动。

这个过程会将血液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并形成一薄层。

4. 染色和固定:待血涂片完全干燥后,将其浸入染色液中,一般常用的染色液包括吉姆萨染色液、伊昔色素等。

染色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染色完毕后,用水冲洗干净,并将载玻片放在空气中晾干。

5. 封片:待载玻片完全干燥后,将其与另一张空白玻片背靠背,使用封片胶进行封片。

这样可以保护血涂片并防止其受损。

二、白细胞的分类方法白细胞是我们体内的一类免疫细胞,其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们身体内的疾病情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白细胞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常规分类:常规分类是根据杆状核的形态特征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通过染色液的颜色变化来识别不同的白细胞类型。

2. 流式细胞仪分类: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高级的实验仪器,可以通过细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它可以根据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标记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白细胞。

3. 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是通过观察白细胞的细胞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种类。

这需要经过专业的细胞学家或医生的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大小、形状、核型等特点来进行分类。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同组姓名:实验日期:4.13室温: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观察到的红细胞、白细胞(1)单核细胞(2)淋巴细胞(3)嗜中性细胞(4)嗜酸性细胞(二)ABO血型鉴定结果将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中后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后颜色为血液原来的鲜红颜色;加到抗A凝集素后颜色变深但无凝血反应。

二、分析与讨论(1)红细胞、白细胞的观察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凹的圆盘状。

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它占绝对优势,分布均匀,其次呈红色的圆形或椭球形。

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红色圆球形细胞便是红细胞。

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体积不足1%。

对白细胞进行瑞氏染色后根据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无颗粒细胞: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2μm,核多分叶2-5叶或不分叶为杆状,颗粒细小,紫红色,约占白细胞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5μm,核常分为2叶,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桔红色,约占白细胞的0.5%-3%;嗜碱性粒细胞10-12μm核常呈S形(十分肥大)或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紫蓝色,约占白细胞的0%-1%,数量极少,因此找到它需要运气、知识和眼力;淋巴细胞分大中小6-12μm以6-8μm居多,核圆或随圆形,很少,天蓝色,约占白细胞的20%-30%;单核细胞染色质致密,深紫色,大小约14-20μm,肾形或马蹄形,胞质多常染成浅灰蓝色,染色质疏松,着色较浅约占白细胞的3%-8%。

血涂片染色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涂片染色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
精品课件
12-15 μm 圆/椭圆/不规则 胞质半透明、灰蓝色或灰红色 胞质内有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核形 不规则/山字/肾/马碲形,扭曲折叠 染色质疏松网状,淡紫红色,有膨胀感和立体起伏感
精品课件
2.5注意事项:
1.分类最佳区域为体、尾交界处 2.分类时要有秩序地连续进行 3.白细胞总数与分类个数 4.分类中如见幼红细胞,不计入100个细胞内,以分类
甲醇脱色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
应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合适的时间。
精品课件
2.WBC分类计数
2.1原理 2.2器材:显微镜、香柏油、拭镜纸、清洁剂 2.3操作步骤
1.采末梢血——染色 2.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着色良好的域, 滴香柏油一滴
3.油镜下分类,分类时要有秩序的连续进行
精品课件
1.3 pH对细胞染色影响
pH过低 <PI
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偏红
pH过高>PI 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结合——偏蓝
最适环境:弱酸(pH6.4-6.8)
精品课件
判别方法
血涂片: 淡紫红色
镜 下: 成熟红细胞——粉红色
有的色彩 红色 染色质结构清楚
白细胞——胞质 呈现其特 细胞核 紫
精品课件
1.6 操作
制备血涂片(待完全晾干)
加I液数滴覆盖整个血膜
0.5-1min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II液(洗耳球混匀)
5-10min
冲洗(注意)
干燥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1.血涂片干后方可染色 2.加染液不能过少 3.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 4.染色过淡可复染,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 5.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一定时间,也可用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ABO血型鉴定原理;2.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3. 认识红细胞及各种白细胞的典型形态;二、实验原理: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见表1)表1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仪器显微镜。

2.器械采血针,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四、方法与步骤:(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见图示)图玻片法鉴定ABO血型五、实验结果及讨论(一)实验结果1号血液2号血液3号血液图抗由上图可知测试血液1号在含A、B标准血清中均不产生凝集现象,测试血液2号在含有抗A的标准血清中产生凝集现象,在含抗B的标准血清中不产生凝集现象,测试血液3号在两种血清中均产生凝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
实验名称: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4.13
室温:气压: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一)观察到的红细胞、白细胞
(1)单核细胞
(2)淋巴细胞
(3)嗜中性细胞
(4)嗜酸性细胞
(二)ABO血型鉴定结果
将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中后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后颜色为血液原来的鲜红颜色;加到抗A凝集素后颜色变深但无凝血反应。

二、分析与讨论
(1)红细胞、白细胞的观察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凹的圆盘状。

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它占绝对优势,分布均匀,其次呈红色的圆形或椭球形。

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红色圆球形细胞便是红细胞。

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体积不足1%。

对白细胞进行瑞氏染色后根据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无颗粒细胞: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2μm,核多分叶2-5叶或不分叶为杆状,颗粒细小,紫红色,约占白细胞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5μm,核常分为2叶,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桔红色,约占白细胞的0.5%-3%;嗜碱性粒细胞10-12μm核常呈S形(十分肥大)或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紫蓝色,约占白细胞的 0%-1%,数量极少,
因此找到它需要运气、知识和眼力;淋巴细胞分大中小6-12μm以6-8μm居多,核圆或随圆形,很少,天蓝色,约占白细胞的20%-30%;单核细胞染色质致密,深紫色,大小约14-20μm,肾形或马蹄形,胞质多常染成浅灰蓝色,染色质疏松,着色较浅约占白细胞的3%-8%。

白细胞的数量随不同的生理状态会有较大的波动,在实验观察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均只发现一个而嗜碱性细胞没发现。

在观察白细胞类型时,首先观察是否存在颗粒,若无颗粒主要根据核质比,大的为淋巴细胞和核的形状马蹄型为单核细胞;若有颗粒则根据核的分叶数、形状;颗粒大小、颜色、以及颜色深浅综合来判断嗜中性粒细胞(核分多叶、细小的紫色颗粒、颜色深)、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颗粒明显较嗜中性粒细胞粗大且颗粒呈桔红色,显微镜下看上去亮晶晶的)和嗜碱性粒细胞(没观察到)。

(2)ABO血型鉴定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凝集原,也存在于其它血细胞和一般组织细胞上,而血浆中存在着不与自身凝集原发生反应的凝集素,凝集原会与相应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不能分开,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因此可用标准血清鉴定未知血型。

在白瓷板上滴加抗A和抗B凝集素,然后加入本人血液,若与抗A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B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A型;若与抗B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A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B型;若均与抗A、抗B凝集素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则血型为AB型;若均不与抗A、抗B 凝集素反应则血型为O型。

实际实验中,在加入本人血液后,血液与抗A、抗B 凝集素反应均无沉淀,但加入到抗A凝集素中后呈深色,而加到抗B凝集素中呈鲜红色。

理论上不发生反应应呈鲜红色,颜色变深可能与pH值有关。

三、结论
(1)本人找到了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2)本人的血型为o型,是万能供血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